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_第1页
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_第2页
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_第3页
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_第4页
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    二、我国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工程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1.供需之间存在矛盾近年来在人才供需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一方面相当比例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一次就业率在下降,而较长时间的就业率未见数据;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人。直接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与企业(市场)需要的人不对口。至于深层的原因,就有多种分析了,概括起来说有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从总量上看,尽管近年来我国gdp年增长率在10%左右,但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却远远低于此数,只有1%左右,如果排除农业就业人

2、数的减少,则第二、第三产业就业者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5%左右,与gdp之间的差距反映了综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扩招时期招入的学生逐渐毕业,年毕业生数量却是百分之几十的增长,显然与需求之间难以相互适应。即使考虑到由于企业技术进步,新兴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的加速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比例较大幅度地超过劳动者总量的增长,但也不可能增长得这么快。再考虑到我国企业的大多数还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假以时日,这种不匹配、不适应就有其必然性了。从结构上看,包括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都有不适应的地方。在层次结构上,如前面已提到的职业教育,尽管已有很大进展,但相关的社会舆论导

3、向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同时,实际发展中也还存在学校层次决定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等问题。在专业结构上,很多新兴专业、交叉专业仍嫌不足。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引进新技术,一些传统产业有所复苏,如采掘业、传统制造业等,但前些年在一些高校中此类专业已经萎缩,因此也出现人才不足。此外,由于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毕业生的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导致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如果不能充分聆听当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主动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科技发展和人才流动的信息,就很难担负起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尤其是扩招后高校教育质量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2.学校发展目标与模式趋同

4、化由于对院校实行行政化分档次管理,高校被分为高职院校、一般高校和“211”院校,后来在“211”院校之上又命名了若干“985”院校。另一种分类叫做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再一种分类叫一流大学和非一流大学,一流又可分为国际一流、国内一流或省内一流等等。本来主要是培养人才类型上的差别,变成了层次差别。而且层次又和学校及领导人的行政级别挂钩,和学校得到的经费及其他支持紧密联系,因此,越是上层的学校得到的资源越多,发展得越快,马太效应极明显;而越是分层,分在较低层次的就越不甘心,总想往上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都想办成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导致学校发展目标和模式趋同。在不断攀比的过程中,培养社会

5、需要的多样化人才的目标模糊了,培养人才是学校中心任务的目标模糊了。另外,一些高等工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往往过于追求理论意义上的科学化,而忽略了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在学校各项评定指标中,一味地强调科学研究、学术论文的发表,忽视了工程实践教学的特性与研究、忽略了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系统性。不少学校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放在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上,而培养目标缩减为单一的科学研究人才,教学摆不到学校的中心位置,管教学的领导深感苦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成为较普遍的现象。3.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工科毕业生,无论是从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毕业,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专

6、业面窄等问题。由于学生规模大,实践环节的要求与现实实践条件之间存在很大反差。从内部看,学生在校的实验条件原本就严重不足,现在实验分组越来越大,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有的实验甚至只是老师演示、学生观摩。从外部看,学校与企业联系薄弱,学生到企业去实践的机会很少,接触生产装置和设备的机会也在减少。学校方面缺乏相关经费,对学生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也不够,怕学生到企业去捅娄子;而企业也怕麻烦,不愿接受学生去实习。从大环境来看,大企业为数有限,确实接纳不了这么多实习学生,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很多操作都已自动化,学生去了要为他们专门设计实习环境,也需要相当的投入;至于广大中小企业大都仍处于产业链的

7、低端,只能安排一些部件组装等简单操作,也难以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实践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学生找不到就随便找个地方开个证明信到学校交差。过去工科学生必需有的设计环节大多被取消,课程设计没有了,毕业设计被毕业论文所取代,而缺乏实践的论文则靠东拼西凑甚至抄袭来完成。此外,学校中大多数教师本身都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没有实践经验,又普遍缺乏从企业来的兼职教师,因此也难以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实践教育的问题对工程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实践问题包括教师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实践机会等等。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讲,从认知论的角度来讲,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没有实践环节,工

8、程教育是达不到目的的。4.教学体系不适应工程特点教学体系长期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来划分和安排,缺乏适应现代工程特点的变化。基础课甚至相当部分专业基础课是按照科学教育的理念组织的,主要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并不按照工程的需要加以重组。专业课也主要是讲技术、讲分析,以还原论为基础,缺乏工程的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在学科上划分过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在学科交叉、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案论证选择等方面,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改革不够深入,这阻碍了高校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快速而有效地发展。一些国外引入的新理念尚未充分普及,大多数学校还谈不上创造性的应用,课程体系

9、改革和课程内容更新重组也大体上处于起步阶段。5.创新与创业教育重视不足在it、互联网、通信、生物、纳米技术等新兴领域,每五年的技术变革都有可能改写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些领域里,企业往往希望高校走在前面。高校应该领先开放,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更应该在科研领域成为引导技术发展方向的先驱者。在入世的背景下,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注入,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这远远不够,高校应该成为创新和创业的教育基地。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于其他专业一直位于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前列,然而高就业率并不能掩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层危机教育质量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院校工程教育中

10、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足和对于学生创业精神的激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科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左右。虽然工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但仍然凸显出高校创业教育的薄弱,以及学生主动创新、开拓的精神的缺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要求高等工程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探索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途径;也迫切要求工科院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6.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薄弱除了实践能力差以外,学生普遍缺乏综合的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

11、力。由于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的长期影响,学生普遍缺乏独立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无论中学或大学都很少开设逻辑课和沟通课,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这方面能力弱。此外,社会上、学术界的学术不端等不良行为和风气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一些学生缺乏独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遵守做人做事讲诚信的行为规范,甚至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凡此种种,都令人忧虑。三、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前景展望我国政府已经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2020年前的我国教育事业做了全面规划,尽管其中对工程教育直接着墨不多,但实际上纲要的各个部分大多影响到工程教育。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

12、任务”,意味着大规模数量扩张阶段已告结束,今后要转到提高质量上来,这当然涵盖了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他如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段落都与工程教育直接有关。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纲要的内容,展望我国工程教育发展前景,可以预期:1.学校竞争将加剧,工程人才的供需矛盾将缓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近年来参加高考的总人数开始下降,这意味着学校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促使各学校在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上下真功夫,部分质量较差又无特色的学校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而多数学校会不断进步。随着经济发展和招生增长率的下降,供需总量上的矛盾将逐步缓解虽然会有一个较长过程。2.

13、学校办出特色有赖于改革工程师制度和行政化的办学体制竞争的局面将促使各学校更多地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逐步认识到需求的多样性,并根据各自的长处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特色,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同时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协同,其中的关键有二:一是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职业和执业工程师制度,因此工程教育缺乏社会导向,此事酝酿已多年,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并将对工程教育起到重要导向作用;二是体制上学校分类与行政级别和资源投入挂钩的做法必须改变,以消融学校趋同化的动力。纲要中已明确“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关键在如何落实。3.产业转型将

14、有利于解决产学结合培养人才问题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一方面需要推动立法,让企业明确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学校要精心组织学生去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务求在学生真正学有成效的同时,使企业也能从中受益,达到双赢。同时要看到,广大中小企业在整个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会逐步转型,市场压力会促使他们产生对工程人才和工程创新的需求。只有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了,国家才有持续发展的希望,教育中的问题也才能得到相应的解决。在产学结合中也要同时解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目前有些学校,尤其是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想以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完全代替学生到企业去接受实践教育,这方面的动向值

15、得注意。4.教师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指导思想清晰的前提下,改革的主力是教师,可能的阻力也来自教师。要讲清道理,动员广大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改革。对cdio、pbl等理念要深入、全面地理解其精神,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消化吸纳,并不断创造新的做法。当前,教育部确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只要认真踏实去做,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对教师业绩的考核、职务的晋升应充分体现其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和成效。5.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从各个方面努力高校应协调安排各类课程,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各类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要从人才全

16、面成长的角度,改造德育课程,把德育贯穿到学生在校各个方面的活动中去。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良好的品质。应逐步开设一些长期缺失的课程,如工程伦理、逻辑思维、人际沟通等,并推广到所有学校;要组织好第二课堂、科技竞赛等课外活动和其他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关键是教师们要发挥示范楷模作用。当然,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中、小学如何改变已经形成多年的应试教育体系,需要全社会从上到下,从政府、学校、家长到学生本人转变观念,真正形成“人人皆可成才”、“各个行业社会都需要”的认知,同时要打破已经形成的各种既得利益链。虽然做到这些绝非短期之功,但学生在

17、高校学习有其规定的期限,不能等中小学都改好了再来,高校必须从现实出发,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在校学生得到更全面的素质教育。从工程教育的角度看,在中小学教学内容中除科学知识外如何适当增加一些基本的工程知识,需要认真加以研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向前推进,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以上所述各点,有的是相对较短期的任务,有的是长期努力的方向;有的是中国特有的问题,有的也是各国工程教育中的共同问题。我们要不断提高质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注释:根据国家教育部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和2013年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整理得出。教育部.2013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 ess/htmlfiles/moe/s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