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中“物”的界定_第1页
物权法中“物”的界定_第2页
物权法中“物”的界定_第3页
物权法中“物”的界定_第4页
物权法中“物”的界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权法中“物”的界定物权法中“物的界定冬梅淮海工学院法律系,连云港,222005物,有其独特的内容。但民法中物权客体的物从来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民法进展的早期,古罗马法的法那么区分说将法律分为“人法和“物法两类,人法是指有关人的身份和行为力量的法那么,其他法那么均是物法,比方,凡规定“死者财产归属与长子,因其规定财产的归属,故称为物法,但假如规定“由长子继承死者财产,因其主语是“长子,那么属于人法。在物法中,物由全部的财产权组成,“包括产生于债合同或民事侵权行为的对别人的权利和产生于对客体之恳求的对非特定人的权利。4罗马法中的物,泛指一切财产权,包括可以为人所支配的物质、债权、诉权,甚至物权本身

2、,自由人外的奴隶也是物的一种。法国民法典承袭了罗马法对物的理解。法国民法典中没有独立的物权制度,而代之用法了财产权一词,将有形的“物包括在财产之中,而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意大利、奥地利、荷兰三国民法均认为物包括有体物和无体物。5德国民法典将物作为权利客体移到总那么局部,并将物权、债权和继承作为三种不同性质的财产权,分别成编加以规定,物权法正是从德国民法典开头才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独立体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以及葡萄牙民法典均接受了物权的概念。德国民法典旗帜鲜亮的主见“物必有体,“本法所称的物为有体物,“动物不是物。他们由特殊法加以爱护。除另有其他规定外,对动物准用有关物的

3、规定。不仅给物下了确定的定义,而且在民法总那么编具体规定了物之不同种类,“替代物、消费物、主要组成局部、土地或者建筑物的主要组成局部、临时附着、主物、从物、工商业和农业的附属物、过失、收益,以便适用于民法分论确定不同种类物的法律性质。6日本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一脉相承,在其第八十五条同样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物,为有体物。英美法系中没有物权概念,作为财产权的客体可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指土地房屋以外的任何财产,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两类。有形动产是指实物动产,如汽车、马匹、电器等;无形动产指非实物财产,如银行账号、有价证券、专利等。7三、法学界的主要观点作为民法的一个根本问题,我国当代民法学家在其民

4、法著述中都有涉及,但一般停留于与作为一般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智力成果等一并简洁加以说明,缺乏就物权的客体作全面、具体的讨论,所下定义也根本借鉴台湾地区民法学者。台湾学者一般认为,民法上的物与民事权利的客体或民事权利的标的为同一概念,物指存在于人身体外部的,能为人所支配,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而独立成为一体的有体物及物质上法律上都能支配的自然力8。梅仲协在民法要义中称:“物者,环绕地球之一切具有明确限界之有体物也。胡长清在其著中国民法总论第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定义为:“物者,谓在吾人可能支配之范围内,除去人类之身体,而能独立为一体之有体物也。王泽鉴在其民法实例研习民法总那么第159页中指

5、出:“物着,指除人之身体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之有体物及自然力而言。史尚宽在民法总论中定义为:“物者,谓有体物及物质上法律上俱能支配之自然力。9当前,我国大陆民法学界对于物权客体物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民法上所称的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支配掌握的物质产品。102、物是指人们可以支配的物质实体和自然力。113、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人身之外,为人力所能支配,并且有肯定用法价值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自然物、劳动产品,流通物、限制流通物,有体物及光、热、电、气等无体物。124、本法所称物,指可以为人力掌握并具有价值的有体物。可

6、以为人力掌握并具有价值的特定空间视为物。人力掌握之下的电气,亦视为物。135、本法所称的物,是指人身之外可以为人力所掌握并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但以下财产视为物:一依法可以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二可以为人力掌握并具有价值的特定空间;三人力掌握之下的电、气。14四、对物界定的几方面考量一对物权的客体物的理解,应立足于民族语言环境。民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制度,是最贴近于市民社会的行为准那么,民事立法必需从中国的实际动身。这是众多学者特别关怀的问题。但中国的实际是多方面的,我以为在考虑“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民族传统和法律传统,国民素养和法官队伍素养,15等等实际以前,最先要把法律用语根植于民族语言环境中

7、,用法广阔老百姓的通俗语义,不能任意歪曲人们用语中原来的含义,否那么,人民难以理解和把握“立法者的法律,法官难以操作和判决案件,立法和司法相脱节,怎么可以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保障裁判的公正性和统一呢?法律是对社会关系的反响、调整,立法不能歪曲社会生活的原来面目,人为的创设法学家自己的“法律。基于以上思想指导,对物权客体物的界定,首先应立足于汉语“物的原来意义,考量立法的性质和需要在物的原来意义上进展取舍,而不能另起炉灶,使“物“非物。在我国,原来意义上的物,指的是有肯定质量、体积、容积,占有肯定空间,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大到天体、小到微生物等的物体,即是指有肯定形体之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多

8、种形态。“物的对立面是“非物,在汉语环境下,假如提问“什么不是物?正确的答复确定有:没有形体的东西,比方思想、鬼、上帝;债权不是物;物权也不是物;专利不是物。罗马法和法国民法典中债权、物权、学问产权皆物的观念,已经超出了汉语“物的原意,在中国人的语言环境中是行不通的。所以,从汉语语义考虑,我国物权的客体只能是有体物。二对物权的客体物的理解,应与德国民法典的规定相全都我国的立法体例,一般认为与大陆法系德国最相像,在经济法、诉讼法、合同法等法律中都明显有德国法的痕迹,德国法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规律性、体系性、概念术语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我国物权法草案的体例和内容根本上参照了德国民法典第三编物权法,

9、但在对物权客体物的规定上明显不同。物权法草案和民法草案均未就物的定义做出说明,也未具体规定物的种类。这不能不说有点美中缺乏。我认为,既然要移植德国物权立法就应取其精华,保持整部法律的精确性和严密性,使前后全都,首尾统一。在物权法中或在民法总那么中应规定物的定义和种类及各种类的含义,以便在物权法分那么中运用。如前所述,罗马法、法国法中物的概念包含无体物,等同于财产;英美法更挺直以财产法而定名,没有物权、物权法的概念。所以,我国如制定物权法典而非财产法典,物的概念自然只能与德国法相全都。三对法学界物定义的不同认识1、关于物的可支配性。纵观台湾和大陆法学界关于物概念的不同表述可以看出,在物的性质上无

10、一例外的强调物的可支配性,诸如“可以为人们所掌握、“可以为人类所支配、“为人们所管领。这里的可支配、可掌握,一般被理解为主体对物现实的、实际的占有、用法、收益、处分即物质上的可支配、可掌握性,但我认为物权只说明物的权利人不须借助别人的行为就可以行使对物的权利,详细是支配掌握还是放任漠视,无所作为,亦或只是徒有其名,物权法概再所不问。这种支配性只能是法律上的支配性,既由法律规定物的归属或利用形式,而非真正的现实管领,例如,在我国矿产资源依法归国家全部,国家应能掌握和支配,但在开采前国家如何表达其掌握、管领、支配?又如水资源,唯恐很难说中国国家已能有效行使其对水资源的全部权,不然哪来的旱涝灾难。如

11、我国的每一寸土地除确定归集体全部的以外归国家全部,对干旱荒漠里的土地国家如何支配掌握?另外,物的可支配性,是一个无限扩张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可以为人类所支配的物不断增加,今日还未能被人类所支配的物,明天就可能成为人类财物的一局部,月球、金星、火星或人类基因、未知微生物等将来都可为人类所利用支配。物是否能为人们所支配,并非法律所能打算的。所以我认为,在物权客体物的概念上,不应表述物的可支配性,既是表述也是不精确的。2、关于物的范围。当前法学界有一种主见物权客体扩大化的观点,如中国物权法讨论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梁慧星在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条“本法所称物,指可以为人力掌握并具有价值的有体物。可

12、以为人力掌握并具有价值的特定空间视为物。人力掌握之下的电气,亦视为物。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第页“本法所称的物,是指人身之外可以为人力所掌握并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但以下财产视为物:一依法可以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二可以为人力掌握并具有价值的特定空间;三人力掌握之下的电、气。两位当前民法界的领军人物在坚持我国物权法的物应为有体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有了妥协,或成认特定空间、电气为物,或将权利、特定空间、电气均视为物,试图维持传统之“物观念,又试图顺应物权客体扩大化的趋势,结果反而造成了规律冲突。物权乃对物权利,物之外何称物权?更有学者认为应打破“物必有体的观念,使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

13、自然现象和财产权利都纳入物权客体的范畴,如声、电、光、电话传输、磁场、电磁波、网络、卫星轨道、环境等等非有物质形态的现象。假如果真如此立法,那么所立之法只能被称为财产法而非物权法了。所以,我认为,既然要制定物权法典,就应承受“物应有体的观念,抛却“无体物、“空间为物、“卫星轨道为物等等让中国老百姓认为荒唐可笑的名词,回到物本有的属性中来。本人赞同大多数学者将物权的客体限制在有体物范围内的观点,并且认为,有体物的形态可以是多样,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均可以成为物权之客体。3、关于物的其他特征。在学界物的定义中,普遍有“存在于人体以外或“人身之外的限定。我认为,如此限定物的范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却

14、无必要。在人类历史上,人身之为主体、物之为客体也只有奴隶制时期有歧义,所以人们并不会因法条没有限定“物存在于人身之外而将“人身理解为物。学者们在物的定义中,往往还有“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具有价值的或“具有经济价值的表述,我认为也无必要。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价值也有不同的推断标准精神的、经济的,对某人无用、无价值的物,对别人那么可能是有价值、急需的;临时无用、无价值的物将来可以是有用、有价值的。而物的定义是普遍适用于全部物权法律关系、全部民事法律关系的通用概念,所以,立法中也无须对物的价值做出推断。结论人大常委会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和民法草案未挺直规定物的定义,更未将物权的客体物界定在有体物的范围内,而是在其次条第一款规定了物权“是自然人、法人挺直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也就是说,“物即是指“不动产和动产,而该条其次款又将不动产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