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2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2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史志子部小说文献的不懈努力,编辑了不少小说书目或小说资料,以作为治史志子部小说的门径,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如书目类有程毅中的古小说简目(1981),袁行霈、侯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1981);书目提要类有宁稼雨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1996),刘世德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1998),石昌渝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2004),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2005)等;小说资料类有侯
2、忠义的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1985),丁锡根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1996)等,这些都是试图对中国古代小说或文言小说进行系统清理,摸清古小说的家底,以便进一步做好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然而,由于古今小说观念的差异以及各自理解的不同,大家在确定哪些作品属于小说哪些不属于小说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并没有能够形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例如,刘世德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前言中说:“如果完全依据今天通行的小说的概念,那么,一大批的古代文言小说势必无缘进入我们的这部百科全书。而如果完全依据古人的种种有关小说的概念,那么,我们的这部百科全书又将显得内容芜杂、大而无当。因此,对待古人的小说概念和今人的小说
3、概念,我们既不摈弃前者,也不拒绝后者;既尊重前者,也采纳后者,力求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灵活的运用这就是我们所遵循的原则。”这一原则简单概括就是:宋以前从宽,宋以后从严。所谓从宽,即基本遵从古人的观念。所谓从严,即主要采用今人的观念。然而,宽严的尺度如何把握,就只能取决于编者的认识和态度了。而一书之中两种标准,总让人感觉别扭和无奈。宁稼雨在编写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时也基本采用同样的方法,不过他的理解却有所不同。他后来说:“他们(指刘世德先生们引者)对其具体作法的陈述,从总目的角度考虑,我仍然觉得有些模糊和不足。比如,对宋以前的文言小说,如果按照他们的意见,事实上还有一些可以人选的作品。比如南北朝
4、时期的宋拾遗、宋齐语录、类林等作品,完全是晋代郭子、语林、殷芸小说(此为南朝小说引者)一类作品的流变。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也将其与世说新语、西京杂记一类作品等量齐观。所以尽管史志小说家中没有著录,然而却有充足理由将其列入志人或杂俎小说中。至于南北朝至唐代志怪一类的作品,可以人选的就更多了。”因此,他在书中所确定的划定文言小说界限的原则是:“在尊重古人小说概念的前提下,以历代公私书目小说类著录的作品为基本依据,用今人的小说概念对其进行遴选厘定,将完全不是小说的作品剔除出去,将历代书目小说家中没有著录、然而又确实可与当时的小说相同,或能接近今人小说概念的作品选人进来。”这样,他所著录的小
5、说有的比历代公私书目著录的小说目录要宽,有的则要严,而宽严尺度的掌握,当然全靠他个人对作品的判断。袁行霈、侯忠义编纂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处理原则又有所不同。其凡例云:“古今小说概念不同,以今例古,其中多有不类小说者。为保存历史面目,本书不以今之小说概念作取舍标准,而悉以传统目录学所谓小说家书为收录依据。”然而,他们的努力仍然受到质疑,石昌渝便指出:“虽然该书凡例称本书以审慎、完备为目标,凡曾见于小说家类之文言小说,一般均予收录,却仍然不够审慎和完备。如果不以个别人的看法,而依据传统目录学的经典意见,像剪灯新话、剪灯余话、娇红记、钟情丽集、怀春雅集、觅灯因话、燕山外史等等这类明显出自虚构的作品就不
6、能著录;如果这类小说可以入选,那么像刘生觅莲记、寻芳雅集、花神三妙传、天缘奇遇、如意君传、痴婆子传等等作品未予著录,就是一个疏漏。”显然,这是因为他们对传统目录学小说著录标准的理解不同所导致的分歧。也就是说,即使将问题局限在传统目录学的范围之内,学术界也很难形成统一意见。有鉴于此,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时,“采取宁宽勿缺的方针,除了著录文学门类的小说作品之外,还将古代主要公私书目著录的小说家类作品也一概收录,对于其中非叙事性的作品则在提要正文中加以说明”。然而,为了“与古代目录学传统接轨”,将古代公私书目著录的“小说家类”作品一概收录,而为了突出“作为文学门类的小说”,又将上述书目失载的“
7、许多确为文学门类的小说作品”一并收录,呈现出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复杂面貌,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就更加模糊了。程毅中曾感叹:“古人所谓的小说,我们今天很难给它定性。我们想编一部新的古代小说书目,就会在收书标准上遇到很大的麻烦。我曾试图编一本古小说简目,想把已经失传的书也包括在内。不想只是现存的书都无法定性,已经失传的书如果只凭前人书目的著录就太宽大无边了,结果只能知难而退了。”既然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不清,对象不明,连编辑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古代小说书目都这么困难,而已经编写的中国古代小说书目人选作品又多有不同,即是说,大家并没有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致意见,那么,探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及其特点也
8、就只好各说各话了。例如,有关中国小说起源的意见就至少有先秦说、西汉说、魏晋说、六朝说、唐代说等多种。而从文体着眼讨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大家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除了古代小说观念与现代小说观念的差异之外,也存在今人对古人的误解乃至曲解,以及古代小说观念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让今人难以捉摸等原因。同样是古人编纂的目录,其着眼点可能并不一样,而今人往往作一样的理解;同样是古人对小说的论述,不同时代作者的文化视角可能并不相同,而今人却作了相同的解读。另外,古今知识体系的差别,也造成了今人对古代小说观念的隔膜。以今律古、以西律中成为普遍现象,妨碍了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和交流。其实,与古
9、人沟通就应该从尊重古人开始,在这里,贯彻陈寅恪提倡的“了解之同情”态度以达致“真了解”尤为紧要:“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我们并www.lwlm.com不赞成夏志清所言:“除非我们以西方小说的尺度来考察,我们将无法给予中国小说以完全公正的评价。”事实也许正好相反,除非我们真正尊重古人,对古人有“真了解”,否则我们将无法给予中国小说以真正客观的认识和完全公正的评价。何况,古人的小说观念也不是亘古不变,不
10、是小说的所谓本质决定了小说的存在,而是小说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唐以前的小说观念与宋以后的小说观念便不太一样,宋、元、明、清各代也有差异,而我们却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要求不断变化着的小说,能不圆凿方枘吗?毫无疑问,人们关于小说定义的争论影响了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史志子部小说文献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却也促使我们思考:是否可以先搁置争议,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以推动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应该说,这种办法是有的。三、以史志著录为依据来整理编纂古代小说文献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法
11、160; 从以上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由于受西方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人们恪守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因而始终缺乏文化本位意识和学术主体意识,不愿意承认或不愿意完全承认中国历代正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就是小说,尽管人们花了很大力气来调和古今小说的差异,却又始终找不到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且符合
12、中国历史实际的处理办法。这样的局面,相对来说对中国古代白话通俗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影响要小一些,而对中国史志子部小说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因此,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史志子部小说方面,以弥补一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两类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失衡的缺憾,还原中国古代小说事实上包括史志子部小说和白话通俗小说的原生形态。在西方现代观念中,“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与西方小说观念比较接近的是不被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白话通俗小说,而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却有着与西方现代小说颇为不同的观念和很不相同的面貌。这里所说的二十五史,是学术界对历代官修正史的统称,
13、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艺文志创始于汉书,著录当时传世的汉及汉以前文献,隋书和旧唐书则称经籍志。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类著录小说作品目录开始,经过隋书·经籍志调整为在四部之子部著录小说目录以后,中国历代史志无不沿袭。即使有一些正史未设艺文志或经籍志,也有后人替其补作,因此,就各个朝代而言,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含补志)对文献的著录是基本完整的,它们所禀承的小说观念也是大体一致的。这里所说的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便包括上述经籍
14、志或补志所著录的小说。据初步统计,清人补史志约有40余种,涉及小说著录的有近20种。全部史志(含补志)共著录小说1535部,其中虽有部分散佚(唐前作品大多散佚,唐以后作品也有部分散佚)和少量重复(宋以前史志通著前代,故有少量重复;个别补史志之间也有少量重复),但总量也在1200部以上。汉书·艺文志认为“小说家出于稗官”,以其为“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受其影响,历代史志也多从政教和学术的角度来理解小说,将其列于诸子之末,或“似子而浅薄”,或“近史而悠谬”,形成“古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概比小道,谓之小说”的传统观念。因此,史志子部小说成了最为庞杂的一个门类,举凡朝政军国大事和
15、帝王将相纪传之外的逸闻趣事、典章细故、民情风俗、海外奇谈,儒家经典和秦汉诸子之外的杂说短记、文化娱乐、奇技淫巧、茶艺酒谱,无不归之于小说。例如,包罗万象的博物志,搜奇记异的列异传,记载鬼神的搜神记,记载笑话的启颜录,记载器物的器准图,记载秘画的古今艺术,记载茶道的茶经,记载花道的花品,记载酒道的酒谱,记载钱事的钱谱,以及笋谱、竹谱、荔枝谱、庭萱谱,各种笔记、杂俎、辨订、闲谈,等等,统统被揽人小说。这些虽非朝政军国的大事,也非治国理政的宏论,却与人们的文化消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古人视其为“小道”,固然降低了小说的文化地位,但也使得小说能够容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文化的点点滴滴,成为中国历史
16、文献中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有情趣、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细部特征的一个特殊门类。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小说有别于西方现代小说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寻找既符合中国历史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促进中国古代小说文献的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呢?我们以为,这种办法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古人,以历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的著录为依据,全面系统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并开展对它们的研究。因为正史代表着占社会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的历史观念、文化观念、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而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则代表着主流学术对当时知识形态的系统认识和学术分类。抓住了史志子部小说,也就抓住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主体
17、形态;理解了史志子部小说,也就理解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观念。与其无休止地讨论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应该是什么,哪些作品应该算做小说,不如先去了解古人到底将哪些作品归类为小说,尤其是代表正统思想的史志目录的子部小说(家)类究竟著录了哪些作品,这种著录在不同时代有哪些变化,这些作品的面貌究竟如何,时人或后人是如何认识它们的,等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弄清楚了占主流地位的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弄清楚了中国如何从古代的小说观念演变至现代的小说观念,古今小说有何联系与区别,今天的小说该如何发展,等等。这种方法,说到底,是一种历史还原的方法,其核心是以中国文化和传统学术为本位。当然,这并不排斥在认识和阐释史志目
18、录及其作品时参照西方现代小说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寻找古今融通的渠道和中西对话的平台,以促进当下小说观念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进步。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强调小说的故事性和虚构性,因此,它所重视和接纳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白话通俗小说和有故事情节的部分文言小说,不少中国史志子部小说未能进入文献整理研究者的视野,甚至有人根本不承认它们是小说。中国史志子部小说的文献整理与研究也就不可能全面展开,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便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中国学者的文化本位意识和学术本土意识也日益增强。现实需要我们对中国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委托管理合同
- 2024工装装修合同范文
- 2024个人房屋装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安徽省某项环保设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母婴类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员工保密责任协议书
- 2024年度计算机软硬件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应急物流服务协议
- 2024年店铺租赁协议(含装修)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合同(战略规划)
-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岗位竞聘述职报告
- 农场工作制度与农民岗位职责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完美打印版】
- 田赛裁判法与规则2
- 社区心肺复苏术普及
- 冬枣植保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课件
-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DR拼接技术及常规摄片注意事项
- 《股票入门》课件
- 《不为人知的间歇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