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地制度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0/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1.gif)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地制度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0/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2.gif)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地制度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0/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3.gif)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地制度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0/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4.gif)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地制度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0/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1476a8d9-f93f-45f7-b7b2-4e6f0e879c3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2本课基本结构本课基本结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地位简析教材地位简析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中国古代农业4.中国古代手工业5.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1.农业生产模式2.古代土地制度3.区域经济与重心南移6.近代
2、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自主学习,适当引导,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材料分析,合种形态。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土地兼并所带解并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理解封建土来的危害,理解封建土地经营方式之下人与人地经营方式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以及土地经营方变化、以及土地经营方式。从土地制度的发展式。从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把握人与土地的关变化把握人与土地的
3、关系,了解以土地为中介系,了解以土地为中介的古代人际关系。的古代人际关系。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国情的了解。 1、知识、知识与能力目标与能力目标2、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方法目标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值观目标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和发展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和发展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4、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井田制及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地主土地的两种经营方式租佃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texttext本课重点:本课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井田制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本课难点:本课难点:1、概念理解(公田与私田、均田与限田、编户齐民)概念理解(公田与私田、均田与限田、编户齐民) 2、理解土地兼并的含义、危害以及国家政策;、理解土地兼并的含义、危害以及国家政策; 3、理解租佃关系之下的人身依附关系。
5、、理解租佃关系之下的人身依附关系。text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整合课本资源,创设整合课本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活力,培养机,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开神,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主体性和放性、民主性、主体性和探究性。探究性。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 1、观察学习法:使、观察学习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提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并能与取有效历史
6、信息,并能与所学内容联系。所学内容联系。 2 2、合作探究法:在、合作探究法:在课堂讨论时,通过生生与课堂讨论时,通过生生与师生的互动,进行探究活师生的互动,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导入新课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立足于课程标准,关注主干知识。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变教材为材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之间联系与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关注本课内的知识体系,同时
7、联系必修一政治史以及必修二第一课学过内容,帮助学生尽早全面构建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导入新课 今天农村中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土今天农村中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那么地国有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那么在中国在中国50005000年文明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年文明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整体感知首先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3、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建立,战国时期,
8、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一直延续2000多年。知识体系构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从公有制到井田制再到私有制土地从公有制到井田制再到私有制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问题一:井田制及其崩溃设计思路: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难度不大,首先采用问题导学方式,组织学生自学,通过阅读教材,思考相关的几个问题:(1)井田制特点与性质。(2)井田制是如何瓦解的?(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的原因、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问题一:井田制及其崩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阅读
9、课本p7p7第一目第二段大字,以及文本框中文字,思考:第一目第二段大字,以及文本框中文字,思考:1、井田制有什么特点?井田制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实质)?2、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两者是什么关系?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7p7第一目第三第一目第三五段大字并结合第一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五段大字并结合第一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3、分析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的原因及其影响?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性质:
10、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西周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原因: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春秋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影响:在经济上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在政治上推动了分封制的瓦解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问题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问题过渡问题过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第13段,明确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了解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引入本课第2个问题,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整体知识构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土地从公有到井田
11、再到私有土地从公有到井田再到私有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和发展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和发展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商周时期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君主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问题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问题问题2 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此部分内容课标并未作明确的表述,但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地主土地的主要来源,理解土地兼并的含义、危害和国家对策。理解在土地私有制之下,因为农民有权处置自己的私
12、有土地,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是一种合法的形式,因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被废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所以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不可遏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也因此而不断发展、强化。问题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1、 阅读课文p8的楷体字第1、2段内容,思考:地主主要以什么方式获取尽量多的土地?(土地兼并的方式)2、阅读p8文本框内汉书食货志材料,思考:土地兼并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土地兼并的危害)3、阅读课本p8第4段大字,概括面对这样的危害,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思考政府
13、采取这些抑制兼并措施的前提是什么? (政府对土地兼并的举措)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隋代至唐初的均田制。 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土地以分配给农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
14、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 问题过渡问题过渡 地主通过土地兼并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凭借其自身力量无法耕种,那么该如何来经营这些土地呢?通过这些经营方法,结成了怎样的人际关系(生产关系)呢?请阅读课本p9蓝色文本框内文字。 “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但是不需要太深入地探讨,只需要对比佃户与雇工在封建时代前期与后期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人与人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即可。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问题
15、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第三目,概括 1、租佃制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普及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战国时期产生, 汉代时比较普遍, 宋代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生产积极性提高,利于农业发展。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佃户与雇工都耕种地主的土地,他们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封建时代最基佃户与雇工都耕种地主的土地,他们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16、阅读本的生产关系。阅读p8“p8“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思考”,理解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理解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材料一 明末沈氏农书上卷称,雇工农忙之际往往“非酒食不能劝,比百年前大不同矣”。 材料二材料二 乾隆四年(1739年)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报说, “自居己屋,自备牛种,不过借业主之块土而耕之”的佃户,“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 材料三材料三 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农业雇工、佃农与地主“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在刑律上“俱以凡人科断”。 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变化:明清时期,雇工、佃农在法律上享有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意义:社会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玻镁平面复合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消醣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细纤维擦车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前后钢板铁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套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树枝状吊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贡面丝印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轿车用减震器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莲花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露营折叠躺椅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9这点挫折算什么(课件)-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
- 价格监督检查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教育指导师参考试题库及答案
- 智能广告投放技术方案
-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组织架构
-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
- 手术安全管理之手术部位标识安全
- 2022年版煤矿安全规程
- 数字化时代的酒店员工培训:技能升级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课件全套 第1-10章 知:认识研究与论文写作 - 引文规范
- 带式输送机滚筒出厂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