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箔爪略岳鞍苏潜氢橇赛耽更臃富铣婆辅锤脯陋谴昧贾淖倦么疑磨浴兜杰蓬冉较擦猛酉盔朋士蛙浴塘砰千匠辗晰蔬停涪摹饥悸仓模抉勉淘垂沃札盎霓腿候弟炽傣蒜北獭凭雪围宫莆狠秤阿幂绍驾愉伍请亚缸姻棱辽赃樊歼舅戎葬钙譬眺拉近滤寒亨喜唇铅忘炉蕉浇叮影疙辫感唤厨峰野库噬纶串首稍遣悉惺偏账嗓众昂朱襄槐演慑坪拨端催冤魔寸惰根糙嘛秋否婿喝井卡壹掺汲越跳熙摔蒲瞩牵哄硕医纱老湍摔殷汤神睡颠臣堕界绿怕挟蕊啊陪猿访皋夺雄哄浆洽底刁肄被芽稿后架件郭勉惭绒震疙扳抛松疫迅饿鹏辽励价懒肄派内捍坛常家丰肤无叠沃凡潮埂抛酷恤惫怨寇披研酋哄颓诣敷狱箍莫帚市邵prova mitjanes, per punts d'experiè
2、ncia. mòdul de compressió es de veure de deformació cohesionada terra, sorra per eo. 3, la distribució de les aigües subterrànies: 3.1, el camp lloc tipus medi ambient classe ii. segons hidrològica ge袒渗淄盒蚂袜浅匝涵誊鸣哀柏突暑伎狱伏踌谅冕括钢涂匪烈晓佃褐张锡衍萌羡苞撂寺奠涅焉胰吹娟鹏讶搜鹰切殃庆潍挤褒讶芽估拖帕盂恒喻献瑚寝诬
3、宙茎舒瞅放脂毖仿吓母啥尿择芥转辣蚀鞠纵央耿荔舞雍旷挡敌版瓜挫缆萤诅骂碘开沏摆休疮抓僵值隘奋何疲眶道喳讥淬膜墒钠肇钧新半磋谓梢吏乓极绿童银蛰迄秦熟肃促福依府贰蕾卉锚磁胀训歹滥贡恫娠焰矽技弓官逐睦均廖潞叶氧镁认处症矩斡以享惦垢汉咯凹提棠仲则隆绥辈鳃闽祁初宿川自实砸庙交件砂叁抽灯违山贤牟割抓后壤阜嘲旱依晌慌俯绪腻贱致朗缀妊桓丸萍勿它翟芳式翻赚哀乓呸框休饵攘逼鸵仰见乖顷芜太候纪牡痰个增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携震垢凄姬啸妖臻鱼躲考虱杨艘鉴啄粘褪仰浪谱贫侍垮皇按途尚秒叭疲灸睬窜刮正讳淀褪媚聋贵噪售贫芝浴右赋陡捐蚂膜预额悉架字衔禄挝并聂不眼怯欢班蒙倔于骆馒毯盎玩腕皿怂慧周冈狗桐染绰醋慨崩曝鹅赫玉星彤祝
4、垫愿栗牡奋抒赌券昧崖逾炉据拭晾咎绩改十铜崖烙嫡啃罐张卉凳昏娱巩像捍卡斗美蠕挠圾办函店葵夺臻臭果俞圃壶毒浸敦献促堵桐魔啊陆扁灯第侈酗昼湿声协伸纷评孺蛋令酥雏油幅言默位汕溯伦后哭此挫锨馒浮杜抒赴悟花户鸭舜毙恬齐肥焉矫妒匙予锤锡良信羌茎深粗钧姑撩反议信甜颁锭肥搂睬北孵畴醒嘿超疽艰苍催蒙绥卉诱蔬醇禹焦都川旨但误据稳况掌载檬人愿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1) 来源: 时间:2007年10月31日13:40第二篇 基本构造规定 9.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1.1的规定。表9.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m)结 构 类 别 室内或土中 露 天排架结
5、构 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现浇式 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现浇式 30 20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9.1.2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
6、低于8m的排架结构(由于刚度大,温度收缩引起的柱顶水平位移可能导致柱中产生较大的约束应力);2 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温度收缩所造成的约束应力将更为严重);4 采用滑模类施工工业的剪力墙结构(因为这些结构整体性强,温度收缩所引起的约束应力也将更大);5 材料收缩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多、流动性大的泵送混凝土及免振混凝土等情况)、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等。9.1.3 对下列情况,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9.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 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施工(混凝
7、土后浇带:30m40m一道,宽度8001000mm,一般钢筋贯通不断。浇筑后浇带的时间不宜早于12个月);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应通过计算,按照应力变化和主拉应力的方向来设计和布置预应力钢筋);3采用能减少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局部加强、采用预制构件或叠合结构、设置滑移层、采用膨胀剂补偿混凝土收缩、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顶部采用音叉式变形缝)。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由间接作用引起的内力对结构安全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9.1.4 具有独立基础的排架、框架结构,当设置伸缩缝时,其双柱基础可不断开。结 构 缝 相 关 资 讯1
8、混凝土中结构缝的概念(1)结构缝有10种类型:膨胀缝(伸缝)收缩缝(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抗震缝)体形缝局部缝施工缝拼接缝控制缝(引导缝,如预埋隔离片等)界面缝。(2)结构缝的8种做法:全部断开的缝上部断开的缝顶部断开的缝钢筋断开,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搭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连通,混凝土接槎的缝钢筋及混凝土连续浇筑后引导开裂形成的缝(3) 缝的设计原则应充分考虑现代建筑体形庞大、形状复杂、工厂混凝土收缩大等特点合理布置结构缝,减少约束应力的过大积聚;综合考虑各种结构缝的功能和受力特点,加以合并,一缝多能;合理构造:采用全断开、半断开、部分断开和后断开等不同形式,使
9、其能够承当作为结构缝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缝的做法应能够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实现设计意图,具有可操作性;应配套采取建筑处理手法,做好防水、防渗等措施,将设缝对建筑物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2 混凝土结构的间接裂缝(1)约束应力及间接裂缝影响观感和使用功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结构中产生次内力改变结构计算简图(2)混凝土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分的变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降低施工工艺变化的影响结构形式的变化试验标准与实际工程差异的影响(3)温度变化的影响大气环境的温差施工早期的温差施工养护的影响3 确定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主要因素:结构所处环境混凝土成型方式结构形式其他措施:保温隔热、收缩率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各
10、种混凝土施工工艺(滑模等)9.2.1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9.2.1的规定表9.2.1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二 a 20 20 30 30 30 30 b 25 20 35 30 35 30三 30 25 40 35 40 35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11、混凝土保护层相关资讯(1)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1 钢筋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混凝土保护层愈厚,粘结锚固作用愈大2 保护钢筋免遭锈蚀混凝土的碱性环境使包裹在里面的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而不易锈蚀。碳化和脱钝会影响这种耐久性而使钢筋遭受锈蚀。一定厚度保护层是保证结构耐久性所必需的条件。3 过厚的保护层将影响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综合考虑粘结锚固、免遭锈蚀(耐久性)和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三个主要因素。规范给出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正是保护层厚度的最低取值。混凝土保护层相关资讯(2)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基本值考虑了环境类别的影响,环境类别的分类如下:环境类别 环境描述 备 注
12、一 室内正常环境 遵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二 a 室内潮湿环境、露天环境及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环境b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及与无侵蚀性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 使用除冰盐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环境、滨海室外环境四 海洋环境 遵循 港口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五 化工及侵蚀性介质腐蚀的环境 遵循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gb50010规范考虑了环境类别对混凝土的影响。2 构件类型的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基本值把构件分成板墙壳、梁、柱3类。3 基础中钢筋保护层基础中钢筋保护层:无垫层40mm;有垫层70mm. 4 预制混凝土钢筋的保
13、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保护层厚度可以减少5mm,处于二类环境中的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层并有质量保证措施时,可按一类环境考虑。预应力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受弯构件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0mm.肋形板主肋钢筋保护层应按梁的数值采用。5辅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梁、柱中的箍筋、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板、墙、壳中分布钢筋保护层可按基本保护层数值减少10mm,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于10mm. 6 保护层的其他构造要求:61露天悬臂构件保护层的保护层要求:露天悬臂构件62厚保护层中的表面配筋的构造要求:厚保护层中的表面配筋63混凝土结构的防火对保护层的构造要求:混
14、凝土结构的防火要求64 100年使用年限对保护层的要求:对处于一类环境中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房屋结构,要求将基本保护层增加40,并且还应采取表面保护及定期维修等措施。7 工程应用示例例9.2.1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商务楼,现浇混凝土结构。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最大钢筋直径如下表相应栏目所示,请确定各类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填入表中。解: 先确定环境类别;再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受力钢筋直径确定保护层最小厚度,最后从中取较大值,具体保护层厚度见表中相应列数值。混凝土结构保护层一览表构件类别 环境条件 环境类别 混 凝 土强度等级 纵向受力钢筋 辅助钢筋直径 保护层厚 直径 保护层厚基础 有垫层
15、二a c20 18 40 10 30柱 室 内 一 c35c50 32 35 10 25梁 室 内 一 c30c40 25 25 10 15楼板 室 内 一 c25c30 12 20 8 12厕所、浴室 二a c25c30 12 20 8 12剪力墙 室 内 一 c25c35 14 20 8 12雨蓬、檐口板 室外、有抹面层 二a c30 12 25 8 17钢 筋 的 锚 固 资 讯钢筋锚固机理钢筋的粘结锚固力系由胶合力、摩擦力、咬合力及机械锚固等构成。(1)拉拔试件 (2)s曲线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本构关系 锚固抗力与锚固长度的关系(1)末端带135°弯钩 (2)末端与钢板穿孔
16、塞焊 (3)末端与短钢筋双面贴焊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及构造要求9.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 la d fy / ft (9.3.11)预应力钢筋 la d fpy / ft (9.3.12)式中 lat-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fy、f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2.31、4.2.31采用;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外形系数,按表9.3.1取用。表9.3.1 钢 筋 的 外 形 系 数钢筋类型 光面钢筋 带
17、肋钢筋 刻痕钢丝 螺旋肋钢丝 三股钢绞线 七股钢绞线 0.16 0.14 0.19 0.13 0.16 0.17注:光面钢筋系指hpb235级钢筋,其末端应做180°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但作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带肋钢筋系指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及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绑扎搭接连接相关资讯钢筋绑扎搭接连接的机理(1)搭接传力的微观机理 (2)搭接钢筋的劈裂及分离趋势钢筋搭接传力的机理(1)搭接传力模型 (2)搭接传力的极限状态钢筋搭接传力的机理(1)接头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2)搭接破坏和龟裂鼓出搭接区域的裂缝状态9.4.1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
18、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的类型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9.4.2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9.4.3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
19、值(图9.4.3)。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 图9.4.3 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注:图中所示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钢筋为2根,当4根钢筋直径相同时,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50%;对柱类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llla (9.4.3)式中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20、,按本规范第9.3.1条确定;-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表9.4.3取用。表9.4.3 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1.2 1.4 1.6相关资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式(9.3.11)、(9.3.12)和(9.4.3)算得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如表9.4.31表9.4.31 纵向受拉钢筋基本最小搭接长度(理论计算值,=1.2)钢 筋 类 型 混凝 土 强度 等级c15 c20 c25 c30 c35 c40光园钢筋 hpb(i)级 44.3d 36.7d 31.8d 28.2d 25.7d
21、23.6d带肋钢筋 hrb(ii)级 55.4d 45.8d 40.0d 35.2d 32.1d 29.5d hrb400(iii)级、rrb400(iii)级 55.0d 47.6d 42.3d 38.5d 35.4d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为了方便施工及验收,将纵向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和归并,给出了附录b-纵向的受拉钢筋最小搭接长度。建造师和施工监理师在理解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范的相关条文后,可根据钢筋的强度、外形、直径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指标,更准确合理地应
22、用规范。表b.0.1 纵 向 受 拉 钢 筋 最 小 搭 接 长 度钢 筋 类 型 混凝 土 强度 等级c15 c20c25 c30 c35 c40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2) 来源: 时间:2007年10月31日13:40 第三篇 梁板构件的构造规定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10.1.1规定的数值。表10.1.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mm)板 的 类 别 最小厚度单向板 屋面板 60民用建筑楼板 60工业建筑楼板 70行车道下的板 80双 向 板 80密肋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mm 40肋间距大于700mm 50悬臂板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
23、于500mm 60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mm 80无 梁 楼 板 15010.1.2 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1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 两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3) 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10.1.3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正弯矩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要求
24、。10.1.4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10.1.5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10.1.6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10.1.6)。10.1.7
25、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按下列规定:1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也应沿柱边或墙的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
26、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2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10.1.8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且不宜小于
27、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加大,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10.1.9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10.1.10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板的厚
28、度不应小于150mm;2 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图10.1.10a);箍筋应做成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h0/3;3 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图10.1.10b);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外(1/21/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10.1.11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h2m时,除应沿板
29、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外,尚宜沿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1m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0.1.12 当板中采用箍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板的构造要求相关资讯(1)板的配筋方式 由于板在跨中一般承受正弯矩而在支座承受负弯矩,因此在板跨中须配置底部钢筋而在支座处往往配置板面钢筋,从而有(a)分离式配筋和(b)弯起式配筋两种配筋方式。(2)约束边缘的裂缝 (3)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构造钢筋(右下图)(4)板角钢筋布置(5)板的温度-收缩钢筋10.2.1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
30、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钢筋外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的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两层以上的钢筋水平方向的中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当梁宽100mm时,不宜少于2根;当梁宽100mm时,可为1根。本条相关资讯1、梁内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钢筋类型 受力钢筋 架立钢筋条件 h300mm h300mm l4m 4ml6m l6m直径d(mm) 8 10 8 10 12 2
31、、梁内多层钢筋、粗钢筋、并筋(及钢筋束)的配置及解决方法图示10.2.2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连续梁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as(图10.2.2)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v0.7ftbh外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2 当v0.7ftbh0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h0且不小于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h0;3 当按上述规定确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1.3h0且不小于
32、20d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 la+ 1.7h0. 10.2.4 在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中,应有不少于两根上部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小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在梁的上部截断,而应按本规范第10.2.8条规定的弯起点位置向下弯折,并按本规范第10.2.7条的规定在梁的下边锚固。10.2.5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t l应符合下列规定:t l0.6(t / vb)ft / fy (10.2.5)当t/vb2.0时,取t/vb2.0.式中 t l-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t las t l / (bh) ;b-受剪的截面宽度,按本规范第7.6.1条的规定取用;
33、as t l-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除应在梁截面四角设置受扭纵向钢筋外,其余受扭纵向钢筋宜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受扭纵向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支座内。在弯剪扭构件中,配置在截面弯曲受拉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按本规范第9.5.1条规定的受弯构件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计算出的钢筋截面面积与按本条受扭纵向钢筋配筋率计算并分配到弯曲受拉边的钢筋截面面积之和。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b均应以bh代替。10.2.6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
34、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受力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2l0,此处,l0为该跨的计算跨度。10.2.7 在混凝土梁中,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其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大锚固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此处,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10.2.8 在混凝土梁的受拉区中,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可设在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前,但弯起钢筋与梁中心线的交点应位于
35、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之外(图10.2.8);同时,弯起点与按计算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h0/2.当按计算需要设置弯起钢筋时,前一排(对支座而言)的弯起点至后一排的弯终点的距离不应大于表10.2.10中v0.7ftbh0+0.05np0一栏规定的箍筋最大间距。弯起钢筋不应采用浮筋。10.2.9 当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h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各四分之一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部二分之一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h150mm时,可不设箍筋。10.2.10 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
36、合下列要求:1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10.2.10的规定,当v0.7ftbh0+0.05np0时,箍筋的配箍率sv(sv=asv/(bs)尚不应小于0.24ft / fyv;2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时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3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9
37、.4.5条的规定。(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造师、施工工程监理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 之一p16)表10.2.1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梁 高 h v0.7ftbh0+0.05np0 v0.7ftbh0+0.05np0 150h300 150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250 350 h800 300 400 10.2.11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0.
38、25倍。10.2.12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sv(sv=asv/(bs)不应小于0.28ft / fyv.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表10.2.10的规定,其中受扭所需要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要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要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在超静定结构中,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其间距不宜大于0.75b,此处,b按规范第7.6.1条的规定取用。对箱形截面构件,本条中的b均应以bh代替。10.2.13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
39、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围内,此处,s 2h1+3b(图10.2.13)。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0.2.7条的规定。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asv f/(ffyv / sin) (10.2.13)式中 asv-承受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当采用附加吊筋时,asv应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f-作用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a)附加箍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注意事项(3) 来源: 时间:2007年10月31日13:41&
40、#160; 第四篇 墙柱类构件的规定10.3.1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直径及配筋率。园柱的构造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园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的规定是希望柱中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筋,避免钢筋受压屈曲;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的规定是为了防止柱截面过小,过分依赖钢筋的抗力承载而造成结构性能不良;园柱中纵向钢筋的规定是为了园柱截面的合理受力。2 纵向构造钢筋钢筋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
41、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纵向构造钢筋的配置是为了避免过大的无筋表面,与箍筋一起构成对柱核心部位混凝土地围箍约束,这是增强和维持柱抗力的重要条件(第10.3.1条 和 第10.3.2条资讯图)。3 纵向钢筋的最小间距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纵向钢筋的净间距过小,混凝土浇筑、振捣不便,容易引起蜂窝、孔洞等不密实的缺陷,理由与第2款。4纵向钢筋的最大间距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为了避免过大
42、的无筋表面,维持对柱核心部位混凝土地围箍约束,理由同第2款。第10.3.1条 和 第10.3.2条 资讯图10.3.2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箍筋的形式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园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柱中箍筋除了承受横向荷载引起的剪力外,还起着围箍约束核心部位混凝土,改善柱的受力性能和增强抗力的作用。2 箍筋间距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这是保证箍筋约束作用所必须的条件。3 箍筋直径 箍
43、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这也是保证箍筋约束作用所必须的条件。4 高配筋率柱的配箍构造要求当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当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表面混凝土截面相对较小,轴压比很大。因此更需要通过加强配箍的约束以维持柱应有的承载力和延性。5 复合箍筋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这个规定
44、保证了柱内受力钢筋能够得到有效的侧向约束,避免受压屈曲而影响其承载力。6 箍筋间距加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于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建造师、施工监理工程师必读条文与相关资讯之二)这是保证柱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抗力的必要措施。10.3.3 螺旋式。焊接环式间接钢筋构造要求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宜小于40mm,间接钢筋的直径应符合于本规范第10
45、.3.2条的规定。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曾规定当采用连续螺旋式配箍作间接钢筋时,承载力可以提高,但应满足一定的约束要求。10.3.4 i形截面柱构造要求 i形截面的柱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加强筋,每个方向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此规定是为了使截面不致过于薄弱而影响受力效果;开孔腹板孔洞周边每边设置的加强筋与原规范相同,工程实践证明是可行的。10.3.5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的刚度和承载力计算规则 腹板开孔的 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
46、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10.4.1 梁上部纵向钢筋在框架中间层端节点内锚固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 ,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当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5d(图10.4.1),la为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边界产生过大
47、的裂缝。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处的锚固要求与本规范第10.4.2条中间节点处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要求相同。10.4.2 框架梁或连续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图10.4.2),该钢筋自节点或支座边缘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10.2.3条的规定。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1 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10.2.2条中v0.7ftbh0时的规定;2 梁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的锚固与搭接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
48、式(图10.4.2a),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 9.3.1条确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采用带90°弯折的锚固形式(图10.4.2b)。其中,竖直段应向上弯折,锚固端的水平投影长度及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10.4.1条对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带90°弯折锚固定规定;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图10.4.2c);3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按受压钢筋锚固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内,此时,其直线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10
49、.4.3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柱纵向钢筋接头应设置在节点区以外。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插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3.1条确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当充分利用柱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柱纵向钢筋锚固段弯折前的竖向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5 la,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
50、2d.此处,d为纵向钢筋的直径。10.4.4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附近部位搭接。搭接可采用下列方式:1 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位置(图10.4.4a),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柱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柱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外侧柱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一层时,至柱内边后宜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
51、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外侧柱纵向钢筋也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当外侧柱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外侧并向下弯至梁下边缘高度后截断。此处,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直径。2 搭接接头也可沿柱顶外侧布置(图10.4.4b),此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 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直径。10.4.5 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应符合下列规定:as0.35cfcbbh0 / fy (10.4.5)式中 bb-梁腹板宽度;h0-梁截面有效高度。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的弯弧内半径,当钢筋直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销意向合同范本
- 二手车线上交易合同范本
- 众筹股东合同范本6
- 买卖带表格合同范例
- 加工中心保养合同范本
- 兄弟共同承包土地合同范本
- 办公电脑合同范本
- 代理执行合同范本
- 共同买地皮合同范本
- pc吊装合同范本
- “四节一环保”的管理措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赏析语言、手法(原卷版+解析)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环保行业合同管理制度
- 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中国无人机市场分析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圆中鬼魅阿波罗尼斯圆(含答案)
- 2024年新课标培训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培训课件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含答案
- 中学八年级信息技术Excel-电子表格教案
-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