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海海晏至汗诺公路工程_第1页
青海省西海海晏至汗诺公路工程_第2页
青海省西海海晏至汗诺公路工程_第3页
青海省西海海晏至汗诺公路工程_第4页
青海省西海海晏至汗诺公路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青海省西海(海晏)至察汗诺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青海省西海(海晏)至察汗诺公路工程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2010-2030年)中“三纵、四横、十连线”中“横一”小沙河至茫崖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横跨海西、海北两州,是区域重要的通州高等级公路,也是青海湖北岸一条重要的政治、 经济干线;同时与规划中的西海至白银高速公路衔接,将成为青海省与甘肃省新的高等级出省运输通道,在区域路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工程沿线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青海省西海(海晏)至察汗诺公路工程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和刚察县、海西州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工程起点位于西海镇东接西海至白银公路,

2、终点位于察汗诺镇与察汗诺至德令哈公路相接。线路总体走向由东北向西南,路线全长232.16km。本工程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m,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3m。本工程拟定于2016年底开工,于2020年12月建成。本工程总体投资估算为101.65亿元。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 水环境现状评价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哈尔盖河、布哈河、吉尔孟河、沙柳河和泉吉河(乌哈拉兰曲)等。根据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路线所经哈尔盖河、泉吉河(乌哈拉兰曲)、布哈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沙柳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吉尔孟河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评价期间对沙柳河、布哈河和哈尔盖河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根据其监测结果,沙柳河和布哈河河水水质中各项污染物含量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和类标准,河水水质较好。布哈河河水水质中除SS含量超标外,其他各项污染物监测结果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通过刚察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井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地下水水质完全满足类标准,地下水水质情况良好。2.2.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本次评价通过对项目沿线200m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实地踏勘

4、与调查,工程沿线除起点西海镇有火力发电厂外,其余路段沿线没有大型的工业污染源。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人群活动以及现状公路汽车尾气等影响。根据青海省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全省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29、24和10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和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0.51”。2.3. 声环境现状评价(1)本次环评共设置德州村等6处噪声常规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6处监测点的噪声监测结果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5、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2)本次环评在德州村(K28+050)处进行了24h连续监测,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2类标准的要求,根据该处车流量统计结果,目前G315车流量昼夜比约为4.8:1。2.4.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根据青海植被分区划分来看,本工程位于青海东北部温性草原亚区中的环湖高寒灌丛、高寒草甸草原小区。通过实地踏勘调查沿线植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样方进行调查,并建立遥感解译标志。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遥感卫片解译结果可知,K0+000K170路段主要分布草甸草原,主要建群种为高山嵩草、矮嵩草、短花针茅、紫花针茅等组成。其中

6、K38K75、K82K112路段沿青海湖周边分布有大量农田,以栽培农作物植被为主。沿线河滩地分布灌丛植被,部分退耕还林区域种植灌木林,主要为黑刺、红柳、沙棘灌丛。K170K205路段主要分布草甸植被,主要建群种为高山嵩草、矮嵩草。K205K225翻越关角山路段主要分布草甸植被,主要建群种为高山嵩草、矮嵩草。草甸植被中镶嵌有灌丛,主要为金露梅+毛枝山居柳灌丛。K225K232+160路段两侧山谷植被以针茅、芨芨草等为优势的高寒草原为主。根据调查、咨询和查阅相关动物资料,并走访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和工程沿线居民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拟建公路与G315线、青藏铁路同一个走廊带,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

7、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数量大为减少,而本工程K49+150K51+900路段穿越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K40K60路段分布有普氏原羚,也是普氏原羚重要栖息地。本工程K20K213路段穿越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工程跨越的布哈河、吉尔孟河、泉吉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主要是青海湖裸鲤洄游产卵区域。3. 环境影响评价3.1.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工程全线永久占地1257.34hm2,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有关保护耕地和草场的制度要求以及青海省有关文件规定,对受影响户进行安置、补偿后,不会对受影响户的日常生活带来明显不利影响。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报文物

8、局审核,并协同文物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地下文物的勘查工作。若发现工程施工范围内有文物古迹,需由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取得文物部门的审批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古迹应立即停工,保护好发掘现场,并上报文物部门,由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后,再行开工。在严格落实上述措施的前提下,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工程沿线各处文物保护目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将本工程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拟采用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走行路线;施工作业面设置安全围栏;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确定工程施工现场水电管线的接引方案等措施。在严格落实上述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施工期对工程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营运期:本项目的建设,

9、将极大的完善项目影响区域的交通网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另外,项目周边风景名胜较多,如青海湖、原子城、青海湖沙岛、鸟岛等,本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更加有利于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本工程在设计中已为沿线居民出行留有的充足的通道,不会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出行。3.2. 水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对地表水的影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污水、施工材料的堆放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后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小。本工程在K84+100K85+600穿越刚察县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距取水口(水井)最近距离为540m,位于取水口下游。

10、由于取水口属于水井,工程位于取水井下游,工程主要以桥梁形式跨越沙柳河,通过做好水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建设对水源保护区影响小。不得在K84+100K85+600位于刚察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路段和在K73-K76和K103-K116之间位于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路段以及位于K20K213之间的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路段的水体两侧设置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在施工营地附近设防渗旱厕来处理生活污水,施工结束后覆土掩埋。严禁生活污水排入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乌哈拉兰曲)、吉尔孟河和布哈河等河流。(2)营运期:工程沿线服务区及停车区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

11、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用于站区及公路绿化;收费站设置防渗化粪池定期清掏肥田。在严格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营运期对工程沿线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3.3.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分析,本工程沿线的环境风险敏感路段主要包括:拟建公路主要跨越的河流;K84+100K85+600穿越刚察县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K20-K213路段穿越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K49+150K51+900路段穿越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K73K76和K103K106穿越青海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公路建成营运后,化学有毒有害物品的运输不可避免,项目存在危险品运输事

12、故风险。经预测可知,敏感路段发生风险事故概率较低,但是一旦这种事故发生,其造成的环境破坏可能极其严重。因此应加强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做好风险应急预案。对于以上敏感路段,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公路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公路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在刚察县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K84+740桥梁、跨越哈尔盖河的K48+820 和K49+550等2座大桥、跨越泉吉河(乌哈拉兰曲)的K111+430桥梁、跨越布哈河的K170+560的桥梁以及跨越布哈河支流的K163+222和K172+990的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设施以及对距离布哈河较近的K173+900 K175+000的伴河路段,建议对路基防撞护栏进行加强设计,

13、并对上述路段路基边沟进行封闭和防渗处理。本工程建成后,建设单位通过加强管理,各敏感路段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小。3.4.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1)施工期:只要做好施工期道路洒水抑尘、沥青拌合设备选型得当和施工场所的优化选址及防尘管理工作,公路施工对环境空气和保护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2)营运期:类比国内同类已竣工公路项目,各敏感点处环境空气中NO2含量,在公路营运近、中、远期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应标准。本工程沿线共设置收费站7处,服务区4处,1处停车区,沿线服务设施需要安装锅炉采暖。采暖锅炉应采用环保型锅炉,并且保证锅炉废气达标排放,并且锅炉高度要满足锅炉大气

14、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中对烟囱高度的要求。因此,工程营运后沿线服务设施内工作人员采暖不会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5. 声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噪声影响昼间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77m范围内,夜间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56m范围内。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的热水农四队、切察村、潘保村、贡麻村、农场三队和沙土贡巴村距路中心线距离均小于100m,距本工程较近。故公路施工机械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各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夜间施工噪声影响将超标。因此,在上述路段昼间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各敏感点路段禁止

15、夜间(22:00次日8:00)施工,施工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是短暂的,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2)营运期:根据表4.6-8的计算结果可知,工程营运近期,沿线敏感点除热水农四队4a类区夜间超标1.0 dB(A)外,其余敏感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应标准要求;工程营运中期,热水农四队(4a类和2类区)、切察村(2类区)、潘保村(2类区)、贡麻村(2类区)、农场三队(4a类和2类区)和沙土贡巴(2类区)夜间均有超标,超标量为0.33.1dB(A),昼间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工程营运远期,切察村(2类区)和潘保村(2类区)昼间均超标2.2 dB(A),其余敏感点昼间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热水农四

16、队(4a类和2类区)、切察村(2类区)、贡麻村(2类区)、农场三队(4a类和2类区)、沙土贡巴(2类区)和吉尔孟乡(2类区)夜间均有超标,超标量为1.75.9dB(A)。本次评价将采取设置790延米声屏障、24m2的隔声窗和4处减速禁鸣标志牌等措施来降低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投资共计178.2万元。由于工程建设存在着路线摆动和营运期交通量的变化等众多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防治措施要以噪声敏感点满足环保要求为准。3.6.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工程在不同路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其中K0+000K170路段主要分布草甸草原,主要建群种为高山嵩草、矮嵩草、短花针茅、紫花针茅等组成。

17、工程建设对该路段影响主要为草甸草原,植被已草原化,为了降低对草原生态影响,施工前应剥离表层土壤,涉及草甸时应剥离草皮。其中K38K75、K82K112路段沿青海湖周边分布有大量农田,以栽培农作物植被为主。由于青海周边分布大量耕地,工程在本路段不可避免将占压一定数量的耕地,对农业生态也将产生一定影响,为降低其影响,路基施工前先把表层耕作土剥离,并妥善保护好。剥离的表土一方面可用于回填路基边坡,利于植被恢复,降低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将表土就近用于低产田改良。K0+000K170路段沿线河滩地分布灌丛植被,部分退耕还林区域种植灌木林,主要为黑刺、红柳、沙棘灌丛,工程建设将对灌木林产生一定影响,除跨河

18、路段的桥墩施工需占压灌木外,应尽量保护桥梁下方的灌木,同时路基修建若占压灌木时,应及时移栽灌木,禁止砍伐,降低工程建设对灌木林影响。K170K225路段主要分布草甸植被,主要建群种为高山嵩草、矮嵩草,工程建设将会对灌木产生一定影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高寒草甸的占压上。路基建设应加强对高寒草甸草毡层的剥离和利用。路基施工前先把高寒草甸草毡层剥离,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剥离草皮,草皮的形状尽量保持规则。剥离的草皮每隔500m集中堆积在路基两侧,做好苫盖和排水措施,并在施工期对于临时堆放的草皮需定期进行洒水等养护工作,以利于后期草皮回覆后成活率,待路基修建完毕后,可将草毡层

19、覆于路基边坡或者弃渣场等临时占地,以降低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的影响。K225K232+160路段两侧山谷植被以针茅、芨芨草等为优势的高寒草原为主,工程建设对该路段影响主要为草原,为了降低对草原生态影响,施工前应剥离表层土壤,剥离的表土一方面可用于回填路基边坡,利于植被恢复。总体来说,在路基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加强施工管理,并落实相应的生态保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后,路基修建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本工程取土场主要位于平地或山体后面取土,距离拟建公路较远,在一定程度上将降低取土场对公路沿线景观的影响。其中K48+820取土场位于哈尔盖河河床,由于哈尔盖河属于湟鱼洄游产卵河道,将会对其产生较

20、大影响,为避免对其影响。同时位于风景名胜区内,对景观也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应取消该取土场,调整到K50+100右侧2km处山体冲积扇;K52+200取土场位于风景名胜区内,对景观也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应取消该取土场,调整到K50+100右侧2km处山体冲积扇;K84+800取土场位于沙柳河河床,由于沙柳河属于湟鱼洄游产卵河道,将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为避免对其影响。应取消该取土场,利用K88+500取土场;K109+200和K112+300处取土场均位于风景名胜区内,对景观也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应取消该取土场,调整到K115+200右侧1.5km处山体冲积扇,植被为针茅草原。经环评调整后,本工程设置的

21、21处取土场从环境保护和景观角度考虑是合理的。本工程弃渣场主要是利用工程取土场,从环境角度考虑是合理的,将避免占压耕地和草地。K109+200弃渣场位于风景名胜区内,应取消该弃渣场,调整到利用K115+200取土场,该取土场位于公路右侧1.5km处山体冲积扇。环评调整后的7处弃渣场均不在风景名胜区内,避开了河道弃渣场,总体分析上述弃渣场选址是合理的。石料场设计充分考虑对沿线景观影响,远离公路视线范围。未在青海湖风景名胜区内设石料场。由于K174+000石料场位于布哈河,该河流属于湟鱼洄游产卵河道,将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为避免对其影响,应取消该石料场,调整到K170+100右侧400m处山体。综

22、上所述,环评调整后,石料场选址是合理的。由于哈尔盖河、沙柳河、布哈河属于湟鱼洄游产卵河道,将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应取消K49+730、K80+200、K170+590、K174+000等4处砂砾料场,由于工程沿线河流均属于湟鱼洄游产卵河道,禁止在河道内设取料场。3.7. 水土保持结论通过预测,该公路工程在施工建设期水土流失量为12.4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9.69万t。治理措施总体上按:“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局。即以公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部位为点,以公路两侧绿化为线,以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土场区、临时占地区为面,全面、合理、系统地布设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路面实施防护、绿化、排水

23、工程,路基边坡实施护坡固坡工程,道路两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路基两侧排水沟外挡水土埂实施绿化工程;对临时占地,结合施工用地情况,空闲地进行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等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因本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情况,减少项目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量。3.8. 工程建设对生态敏感区影响评价结论(1)青海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影响本工程K73K76和K103K116路段穿越青海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名胜区)范围,穿越里程约16km。本工程路线局部路段将穿越风景名胜区的边缘地带,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将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工程建设也将会促进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发展。由于工程从风景名胜区边界区域穿越

24、,将降低对风景名胜区分割影响。同时工程距离核心景区较远,不会对风景名胜区景观产生严重影响。为了降低对景观的影响,建议施工场地及时洒水,防止扬尘对森林公园内环境空气污染;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场地尽量设置围栏;若在风景名胜区内设取料场,将会对风景名胜区景观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景观影响严重,为了降低工程建设对景观影响,应加强该路段公路边坡绿化工作,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取料场和临时预制场等施工场地。通过采取景观绿化和恢复措施,可以降低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景观影响。(2)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本工程K20K213路段穿越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穿越里程约193

25、km。青海湖裸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属于水产种质资源类型的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为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硬刺条鳅等鱼类。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青海湖裸鲤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施工期对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主要为跨河施工和河道设取料场。主要采用桥梁形式跨越哈尔盖河、沙柳河、泉吉河和布哈河,桥墩施工将会涉水施工,施工时将会导致水体悬浮物增加,桥墩施工振动也将会对鱼类栖息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降低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桥墩施工应避开洄游产卵期,采取围堰施工,禁止泥浆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涉水桥墩施工应避开每年37月的洄游产卵期。而工程在跨越河流路段均采用桥梁形式,将降低对鱼类洄游产卵阻隔等影响。施工

26、区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机械机修及工作时油污跑冒漏滴产生的含油污水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排入河中将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河流水质变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共4处砂砾料场位于种质资源保护区河道,通过采挖砂,砂砾开采过程中水中悬浮物浓度将会增加,可能会对河流水质、鱼类产生一定影响,也将会直接破坏鱼类栖息地。由于哈尔盖河、沙柳河、布哈河属于湟鱼洄游产卵河道,将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应取消K49+730、K80+200、K170+590、K174+000等4处砂砾料场,禁止在河道内设取料场。营运期桥面径流或发生危险品风险事故将会对河流水环境产生影响,将会导致对鱼类栖

27、息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降低其影响,跨河桥梁两端设警示牌,桥梁设加强型防撞护栏,并设桥面径流收集系统。(3)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影响本工程K49+150K51+900路段穿越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穿越里程2.75km,建设单位根据刚察县人民政府要求,将该路段线位调整到国道315线以北,避开了对主要普氏原羚种群分割影响。同时采取高架桥(桥长4640m)形式穿越特护区边缘地带,将降低公路对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和动物交流活动阻隔影响。施工影响主要表现为人类活动和大量机械施工惊吓、干扰普氏原羚活动,施工影响属于短期的临时影响,施工结束后,影响大多会逐渐消失。为减缓施工期对普氏原羚的影响,建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选在昼间,避免傍晚时间,时间要固定,施工过程中仍应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小不利影响。同时加强保护沿线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沿线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管理,严禁施工人员追赶和捕杀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施工期只要采取相关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其施工活动对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影响可以减缓。4. 综合结论青海省西海(海晏)至察汗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