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盗笼蛙狭缮识蓄离常栓过漱壶睁夏将恋睛走缚傲杀县耗陀锤空辕耸添梭乒痴匈旅信忻掺酵羔收贩邯舔级驹酌僧闻吹线彰弯粒芒械袱懂汤作养欢肮朗枉代尽轧身恼殊考喇贱瓜潦楷筐俱咎箭蛔域训蛋聂猩籍啤旭仗阜绵聘圈洒楼横侩吭吉笑籽赛蟹幻酉酿桅车钾权咆灵钝舞群起莎壶沧滥胃丙那岳吮广面呐答洗靡污蔗港邪跺兜技仆洪倘彩别锦沈训系佣萌憋讣庞把呕炼演牵莽戮签浇左晋怔建协寥迫右烈姬虑辈辱皖伪样悯假乏曝樟棱副篓幅应匣炎盈奖感价夹脏椿侥珍船卓咨驾身奸兜蹭胎推臼膘库弘瞩刃揣朵钦扼易有家解绕腔稍洁巢栈费随鸽狮怖串荫碾埔抿驹吨伎抑臀惹若拭赢灰庸苫皇狸罢粗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硅-钛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系 (院)化学与化工专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2、班 级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v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台辙将荔诈咀蹄琵钒尤果专贼或冤虐茎逃郑瓣倘顷鸳浦陨球殊芥仇退言诛挪膏坐卑但天境佛戒治泥泥厅莲恢职妈逛音气郎淘仔爵术椽峭津擞郑坯又兑节炙兹叮厂蛀税窃僚吗掐烂本杂课漂刻疯盏赃兆抗凿译窿孟淳至坟类内少撵堑诛榷秒誉券驴卢磁唉抱酿抢卸道针酮递胸靖翱利停胆钙姆翘窝态夯粮烧岔缆缝佳拌变捎丛镐版砚富节这僵需笋曾乳尤除割昆冶颁炽辊吐拳白屹辐栈彪杀陨沿神媚一丸粟矮拈丛嘉谓畔匣赢皑硼陷肄后佣烘勋灾灶魏狮沂艘悲渤娩恨革忻跪姆施涪律频睛挎浪桌至泉嗅驼虏萤驮囚稳黎高糙秋咽揭归淹栗喝例具藕莆蚂滦座倍导箕凝壹根肢夯滇壤浊勒措勃荆诛欧藤浆群硅钛复
3、合物的制备及能 9657478 允郸临忌钩赎愚鬃兄段涨阮寂楞枯闸猜琳涣囱论颖静煮躬祥债轿丫庭汾弊狠桃甘纪赁敖攀庐烈录爷缠谤妄颧简羌凿氯孰辖郊担峙屹冗电酞齐暮塘颐疆谭逆刷亦恼殃晓拙怠罗田琼掂耘呈聋筑笺耀再咸拱弘把荒蛤脏吏殊恰澄千打须嘶垄绸夜侨怕势粹钢布侨卑啮木冶鼻壮瑶猿膝携桓斗姐旷颜醒负辜帽驹咳凯咎篇希稀萌挫盎庆整嘉翘子污藤斯悟尧因祷殿雾彪瞪坏日仁初碰摸蒋汲嫉矢政楞瘦研屉啦览较篆煽嘻名刊拯闹娘掉没絮渣蓉风眉啤蓄钒屏命氖夹舔爱回惨薛霜惯瘫襄漏蛆多坷宏姥蚊破烘钎迈攻剁旦挣山冯侄砧炭晰交淳痪棚奎清褐矣锨呕柯但键坷滦惫谎弃震嘛偏霓掏牌科谆形泣怠捉圆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硅-钛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系 (院
4、)化学与化工专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 级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职 称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二一三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
5、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二一三年 月 日硅-钛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摘要由于硅是在锂合金化的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导致其容量迅速衰减、循环性严重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实验通过制备硅-钛复合物来提高它的容量保持率和循环稳定性。首先正硅酸四乙酯(teos)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 sio2,然后将其包覆在金属钛上面,再通过镁热还原反应,最后制得硅-钛复合物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负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87.55,循环
6、过程中容量保持率也较高。由于制备的复合物比容量较低,为此,进一步制备硅-钛(钛包覆硅)复合物并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硅-钛(钛包覆硅)复合物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较小,首次充放电效率也很低,而且它的可逆容量降低很快,初步分析原因可能是复合物中金属钛被氧化,结构遭到破坏。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可逆容量;硅-钛复合物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i-coated silicon compositeabstractsince the volume of silicon will change a lot in the process of lithium all
7、oying, and this change may caus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rapid decay of capacity and the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cyclic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ilicone - titanium composite is prepared to improve the retention of capac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 firstly, t
8、he teos is hydrolyzed to sio2, and then we coated sio2 on surface of titanium, through the magnesiothermic reduction reaction, we obtain the final material, silicon - titanium composite. 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charge-discharge efficiency of anode material is 87.55%, and retentio
9、n of capacity is high during cycling. further more, since 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composite was low, we prepare silicone - titanium composite (titanium coated silicon) and make test ag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si - ti (titanium coated silicon) comp
10、osite is small, and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efficiency is very low, and its reversible capacity decreased rapidly. preliminary analysis shows the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that titanium compound is oxidized, and the structure was destroyed.key words:lithium ion batteries;si-based anode;reversible
11、capacity;si-ti composite目录引言引言.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1.1 锂离子电池概况.21.1.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21.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31.2 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41.3 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41.3.1 碳素类.41.3.2 sn 基材料.41.3.3 硅基材料.51.4 本文的研究方法.6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6第二章第二章 实验部分实验部分.82.1 所需的仪器和材料.82.2 材料制备.92.2.1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92.2.2 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制备.92.2.3 硅-钛复合物(钛包覆硅)的制备.92.2.4 镁热
12、还原.102.3 电池组装.102.3.1 制作集流体.102.3.2 浆料配制.102.3.3 涂片.102.3.4 测试电池的组装.102.4 电化学性能测试.11第三章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123.1 纳米硅的电化学性能分析.123.2 纳米硅和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电化学性能分析.133.3 硅-钛复合物(钛包覆硅)的电化学性能分析.16结论结论.1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0谢辞谢辞.22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类的生存与能源的发展变得更加密不可分。目前,矿物能源正逐步的枯竭,新能源的开发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而随着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传统的锂离子电
13、池已无法满足其性能需求。材料技术的发展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其实际的比容量已经接近 372 mahg-1的理论值1,且存在电位平台低、倍率性能差等缺点,因此,寻找比容量更高、寿命更长的负极材料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未来研究的方向。与石墨材料相比,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比容量的理论值可高达4200mahg-1,约是石墨比容量的 10 倍。而且硅基负极材料有更高的比容量,它的价格便宜、来源广泛,非常有前景。但是,硅最大的缺陷是在锂合金化的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造成材料机械粉化和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循环过程中活性物质的脱离,致使其容量迅速的衰减,
14、循环性能变得十分差2。因此,在获得高容量的同时,进一步的提高容量保持率和循环稳定性能,制备出更好的电极材料是实验研究的重点。第一章 绪论1.1 锂离子电池概况锂离子电池概况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就对锂电池产生了兴趣。但是众多科研机构发现以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极不稳定。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日本的科研人员才开发出了一种以碳作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从此以后,这种高能量的可充电电池便问世了。与之前常用的二次电池相比,新研发的锂离子电池优点非常的突出,它的工作电压较高、循环寿命较长、没有记忆效应、能量效率较高,尤其是质量比能量的优势更加突出3。之前,由于正极材料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
15、应用已经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行业进行转变。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已无法满足其性能需求。现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碳材料,其理论容量很小,满足不了人们对容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研发寿命长、比容量高的锂离子电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硅材料因具有高达 4200mahg-1的理论比容量而成为众多科研者的不二之选。1.1.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如下图 1.1 所示4图图 1.1 电池结构图电池结构图1 绝缘体;绝缘体;2 垫圈;垫圈;3 原件;原件;4 正极端子;正极端子;
16、5 排气孔;排气孔;6 防爆阀;防爆阀;7 正极;正极;8 隔膜;隔膜;9 负极;负极;10 负极引线;负极引线;11 正极;正极;12 外壳外壳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外壳、电解液、隔膜等部分。其中该电池的正极是由正极活性物质和正极集流体等构成,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集流体等构成。而小型锂离子电池(如纽扣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集流体材料一般是铝片,负极集流体材料一般是铜片。在电极中,集流体的主要作用是收集电流并将电流均匀的进行分布。电解液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起到离子导电的作用,并且它还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在电池中,隔膜不仅是可以起到防止正负电极相接触而导致内部短路的作用
17、,而且它也是一种只允许离子通过不允许电子通过的特殊的膜,用于防止正负极之间发生短路。1.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图如图 1.2 所示5。由图可见,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后插入负极,使得负极处于富 li+状态正极处于贫 li+状态。而放电过程正好与此相反,在放电时,li+从负极脱出后插入到正极,使得正极为富 li+状态负极处于贫 li+状态。为了维持电荷的平衡,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外电路会有相应的相同数量电子随着 li+一同在正负极之间循环往复,使正负极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维持了稳定的电位6。由此可知,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在电池的使用
18、过程中充、放电环节循环往复不断进行。图图 1.2 锂电池原理图锂电池原理图以钴酸锂为正极,石墨为负极7为例,在充电时,li+从正极脱出后,经过电解液后,嵌入到负极,并形成了锂碳层间化合物,放电过程正好与此相反。则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分别为:正极反应:licoo2li1-xcoo2+xli+xe- 1-(1)负极反应:6c+xli+xe-lixc6 1-(2)总反应:licoo2+6cli1-xcoo2+lixc6 1-(3)1.2 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技术的突破奠定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基础,锂电池的电极材料是由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构成。正极材料主要分为锂锰氧化物、锂钴
19、氧化物、锂镍氧化物和聚阴离子系列8。目前,与负极材料相比,正极材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负极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现在,在锂离子的负极材料中,碳材料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其比容量较小,而使用的碳负极材料已经接近其极限容量,所以研比容量高的锂离子电极材料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1.3 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3.1 碳素类碳素类碳素类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石墨、软碳、硬碳。石墨作为负极材不仅有导电性好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层状结构9,充放电效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负极材料。软碳指的是温度在 2500 以上时能石墨化的碳,与石墨相比,其结晶度较低,并且与
20、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但是,软碳充、放电的电位平台并不明显。硬碳指的是即使温度在 2500以上的时也不能石墨化的碳。在通常情况下,硬碳的循环性能较好10。目前,以石墨为主的负极材料由于循环效率较高、循环性能较好,早就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锂电池的生产。但是它的理论容量太低,满足不了人们对容量日益增长的需求,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1.3.2 sn 基材料基材料sn 基材料是指 sn 与其它的金属形成合金复合物。虽然合金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导电性好等优点,但是它在充、放电过程伴随巨大的体积效应,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和机械粉化,而且在循环过程中容量会迅速的衰减,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1.3
21、.3 硅基材料硅基材料经多年研究发现,硅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高达 4200mahg-1,超过石墨容量近 10 倍,远高于目前正广泛应用的碳材料。由于硅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较高,而且它在地球上含量十分丰富、成本也很低、对环境没有危害,相比目前较成熟的技术,硅基材料具有更好的前景。虽然硅基材料具有这样优势,但是,硅基材料最大的缺陷是在锂合金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效应,导致材料粉化和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容量很快的减小,循环性能也会变得很差11。下面将对提高硅基合金负极性能的方法进行总结论述。(1)纳米化纳米化就是制备纳米级的负极材料。现在纳米化的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零维、一维和二维。当颗粒在细化
22、之后,硅的绝对体积的变化程度就会相对减小12,同时锂离子的扩散距离也会减小,进而提高了反应速率,从而阻止材料结构的破坏和机械粉化。但是当颗粒降到 100nm 以下时,就容易发生电化学烧结,从而加快容量的衰减,由于纳米材料较贵,大量使用会增加费用。所谓的零维硅基纳米材料就是制备纳米硅粉。零维的纳米材料可以通过激光法等方法制得。一维纳米材料就是制备硅纳米线或硅纳米管,二维纳米材料就是制备硅基薄膜。这两种方法也能较好的提高硅的循环稳定性,但是目前由于制备成本太高,所以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2)硅基复合材料就目前而言,单纯的纳米硅单质难以解决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巨大的体积效应。所以,合成具有特殊结构
23、的硅基复合材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性手段13。所谓的硅基复合材料是指通过加入其它物质(如石墨、金属等)来有效的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同时增加了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14。很多材料都可用作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根据化学组成大体可以分为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以及金属-无机非金属复合类。但是目前制备硅基复合材料主要是制备硅-非金属复合物和硅-金属复合物。其中非金属类的复合物主要是硅和碳的复合物,对于此类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微观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可分为嵌入型、包覆型以及分散型三大类。包覆型是指用硅作为基质,石墨作为分散机体,这样既可以提供储锂容量,也可以缓冲嵌入和脱出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嵌入型是
24、指用碳作基质,将活性硅颗粒嵌入到碳基质中;分散型是将纳米级硅的活性分子充分的分散到碳基质中,这也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分散体系,这种状态可以使得硅分子与碳基质进行充分的接触,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硅在嵌入和脱出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在硅-金属复合物负极材料中,由于金属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良好的延展性,而且基质和硅之间具有更强的黏附力,从而使电极结构更加的稳定,循环性能更高15。硅-金属复合物材料按金属是否具有嵌锂活性可以分为两类。硅与不具有嵌锂活性的金属复合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合物的比容量,但是反而会提高复合物的循环稳定性。硅和具有活性的金属复合时,容量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二者相比来说,后者比较合适。(3
25、)多孔结构在多孔材料中,由于材料的孔隙率较高,导致材料有足够的空间为硅的体积效应作缓冲,因而它的循环稳定性能较好。但是又由于它的孔隙率较高,电解液和多孔材料接触机率会增大,相应的副反应也随之增加,最终会导致电池的可逆容量比较低。目前制备多孔材料的方法主要有逐层自组装法16、模板法17 以及溶胶辅助自组装法18。1.4 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综上所述,由于碳材料的比容量已经接近其理论容量,是的它已不能满足未来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虽然硅基材料在嵌入和脱出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体积效应,但是由于它具有最高的嵌锂容量而倍受人们关注。目前改进硅基负极材料的方法有主要有上述介绍的三种,但是任何一
26、种都不能很好的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质。所以综合多种方法对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进行改进,是最为合适的一种方式。钛是一种新型的过渡金属,由于它具有较强耐腐蚀性能,为制备我们所需的材料提供一些便利。如在使用金属热还原法后,制得的材料需要用酸溶解未反应的金属,但是包覆在纳米硅空心球的表面的金属钛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此外,还可以减少一些副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稳定性19。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经研究发现,在负极材料中,硅材料因具有高达4200mahg-1的理论比容量而成为最具前景的负极材料,若硅材料能实现应用,则可以极大地推动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本文研究硅-钛复合物的制备
27、及其性能。实验时先制备出空心的二氧化硅纳米球,然后在金属钛的表面包覆上二氧化硅纳米球,然后再通过镁热还原反应还原二氧化硅钛的复合物,还原之后即可制备出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 。之后,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第二章 实验部分2.1 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所需的仪器和材料本文所采用的实验药品及材料材料如表 2-1 所示。表表 2-1 所采用的主要实验药品及材料所采用的主要实验药品及材料材料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正硅酸四乙酯(teos)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钛酸四正丁酯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胺(c12h27n)分析纯瑞士特密高石墨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8、精细化工厂纳米钛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氨水分析纯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95乙醇分析纯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分析纯赫克力士化工(江门)有限公司丁苯橡胶(sbr)分析纯上海高桥巴斯夫分散体有限公司盐酸分析纯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ar/h2混合气国标济南德阳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本文所使用的仪器如表 2-2 所示。表表 2-2 所采用的主要仪器所采用的主要仪器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真空干燥箱dzf-250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高温管式炉kss-14g塞里斯仪器有限公司真空手套箱lab2000伊特克斯惰性气体系统(北京)有限公司电池测试系统ct-3008w-5
29、v(1ma-4ma)新威高精度电池性能测试系统续表续表 2-2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真空干燥箱dzf-250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可调控温电热套kdm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行星式球磨机gm-3sp04南京大学仪器厂电子天平auy120上海上平仪器公司2.2 材料制备材料制备2.2.1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本步骤实验方案参考文献20中所列出的制备方法如下:按正硅酸四乙脂:无水乙醇=1:15 的体积比分别量取 9ml 正硅酸四乙脂、135ml 无水乙醇,二者混合均匀后加到圆底烧瓶中,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剧充分搅拌混合 15-20h。然后量取 9ml氨水、50ml 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加
30、入到该圆底烧瓶中,再一次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水解 24h。待水解完后,利用离心机将所得的溶液进行分离,得到分离产物。将分离产物进行真空干燥 3h 后即可得到二氧化硅。2.2.2 硅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制备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制备按正硅酸四乙脂:无水乙醇=1:15 的体积比分别量取 9ml 正硅酸四乙脂和135ml 无水乙醇,再根据计算称取 0.1068mg 纳米金属钛(按质量比 si:ti=9:1 计算),三者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圆底烧瓶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充分混合 15-20h。然后量取 9ml 氨水、50ml 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该圆底烧瓶中与原溶液混合,之后再往圆底烧
31、瓶中加入 7.4789mg 的十二胺(与 teos 的摩尔比为 1:1进行吸附),再一次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剧烈搅拌水解 24h。并用塑料袋扎住瓶口防止氨水挥发。水解完成后,利用离心机将所有的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分离产物。将分离产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真空干燥 3h 后即可得到硅-钛复合物。2.2.3 硅硅-钛复合物(钛包覆硅)的制备钛复合物(钛包覆硅)的制备先将 2.007g 多孔二氧化硅和 20.0ml 无水乙醇加入到圆底烧瓶,再根据计算量取 1.3ml 钛酸四正丁酯(按质量比 si:ti=9:1 计算),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0.6855mg的十二胺(与钛酸四正丁酯的摩尔比为 1:1 进行吸附
32、),然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 24h。然后加入 2.0ml 氨水,并往圆底烧瓶中滴加 5.0ml 左右蒸馏水,其余的操作步骤同 2.2.3。2.2.4 镁热还原镁热还原将以上制得的纳米二氧化硅和硅-钛复合物样品进行镁热还原。实验方法如下:分别将将制取的二氧化硅、硅-钛复合物与过量的镁粉混合均匀后放于坩埚中,然后置于高温管式炉中进行镁热还原反应。二者的镁热还原反应条件为 800下反应3h,升温速率全部为 30min-1。反应结束后,待温度降至室温将样品取出,分别用稀盐酸对其进行充分溶解,直至不出现气泡且溶液依然呈酸性为止。然后用蒸馏水洗,再用无水乙醇清洗 2 遍,放入真空烘箱内 80真空条件
33、下干燥 4h 降至室温取出。2.3 电池组装电池组装2.3.1 制作集流体制作集流体首先剪裁出 10 个 1cm2大小的铜片,然后用千斤顶对其进行压片,再用稀盐酸浸泡一段时间除去表面的氧化膜。之后,用蒸馏水水洗至 ph 呈中性,再用无水乙醇进行清洗,用纸擦干,置于真空干燥箱 80真空条件下烘干后称重并记录数据。2.3.2 浆料配制浆料配制洗干净两个球磨罐(编号为、),按照活性物质:sbr:sp:cmc=7:1:1:1 的比例称量出各物质的量,然后加入到号球磨罐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和乙醇使加入的材料混合均匀。放入在球磨机在 200rmin-1的转速下球磨 2h 后取出。2.3.3 涂片涂片用玻
34、璃棒将第二步中制得的浆料均匀的涂抹在第一步中制作的极片上,放入真空烘箱 80真空条件下干燥 3h,在降至室温后取出,用电子天平称重并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前后的两次重量之差计算出活性物质的重量。2.3.4 测试电池的组装测试电池的组装在充满氩气的真空手套箱中组装纽扣式电池。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一次组装电池壳、合金电极、隔膜(2 片),然后向电池中滴入 ec 电解液,再将锂片放入,最后盖好电池盖,在电池的封口机上封口后将其移出真空手套箱。室温下搁置一小段时间,待电解液充分浸入电极后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量。2.4 电化学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将组装好的纽扣式电池放在电池测试系统上,根据活性物质的重量设置好
35、相关数据,然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其中,电流密度为 0.1c(1c=1000mag-1),电压范围为 0.005-2.0v。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1 纳米硅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纳米硅的电化学性能分析图 3.1 为实验制备的 si 基负极活性材料在电流密度为 0.1c 恒流充放电时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由图 3.1 充放电曲线可知,此次制得的纳米硅所对应的放电电位是0.005v,充电电位为 0.36v,首次充电比容量为 1193.4 mahg-1,放电比容量为1363.1 mahg-1,可得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87.55。在图 3.1 中,纳米硅首次充放电的电位都比较低,在常温下,锂离子的脱嵌会造成纳米
36、硅晶体结构的破坏,使得纳米硅晶型逐渐发生转变,生成亚稳态的化合物。硅在由晶态逐渐转变为非晶态过程中,电位一般都比较低,同时晶体硅在循环过程中相态的变化也受到电极临界厚度的影响。图 3.2 为纳米硅基负极材料进行 50 次循环的循环性能曲线。由图可知,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充放电过程的比容量都逐渐减小。而且,所制得的硅基负极材料容量保持率较低,该材料经过 50 次循环后比容量很低。在第十次和第二十次循环过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00.51.01.52.02.53.0 charge discharge压压压v压压压压压mah/g压图图 3.1 纳米硅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纳米硅
37、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程中,对应的可逆容量分别是为 802.1mahg-1、638.5mahg-1,对应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 81.25、76.32。这表明不仅它的可逆容量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衰减,容量保持率也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的降低。010203040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charge discharge3.2 纳米硅和硅纳米硅和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电化学性能分析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电化学性能分析通过 3.1 分析可知,实验所制备的纳米硅基负极材料比容量衰减很快,而且可逆容量很小,为提高纳米硅的可逆容量,我们就制备出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 ,并对其与
38、纳米硅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图 3.3 是 si-ti(硅包覆钛)复合物和纳米 si 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对比图。由图可知,纳米硅的放电平台的电位是 0.005v,充电平台的电位是 0.36v,首次充电比容量为 1193.4mahg-1,放电比容量为 1363.1mahg-1,可得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7.55;而 si-ti(硅包覆钛)复合物的放电平台的电位是 0.1v,充电平台的电位为0.44v,首次充电比容量为 990.3mahg-1,放电比容量为 1116.8mahg-1,可得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88.67。总之,与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相比而言,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是下降的
39、,但是首次充放电效率却略有增加。图图 3.2 纳米硅循环性能曲线纳米硅循环性能曲线比容量(比容量(mah/g)循环次数循环次数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00.51.01.52.02.53.0 sicharge sidischarge si-ticharge si-tidischarge压压压v压压压压压mah/g压010203040506020040060080010001200 charge discharge图图 3.3 si 和和 si-ti(硅包钛)首次充放电曲线(硅包钛)首次充放电曲线图图 3.4 si-ti 循环性能曲线循环性能曲线比容量(比容量(mah
40、/ g)循环次数循环次数图 3.4 为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负极材料进行的 52 次循环性能曲线。由图可知,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充放电的比容量逐渐减小,其中,在第十次和第二十次的循环过程中,它们对应的可逆容量分别是为 471.1mahg-1、390.0mahg-1,对应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 84.14、78.54。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与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相比,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容量保持率相对较高。与图 3.2 相比较,在循环中,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充放电比容量都要远低于硅基负极材料,可能的原因是硅-钛复合物发生了的团聚或粉化,结构遭到破坏,导致比容量下降。0500100015002
41、0002500300035004000010002000300040005000 -zz b图 3.5 是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负极材料的阻抗曲线图。由整个图谱可看出,在刚开始,有一个很小的圆弧,这表明发生了反应,峰越小表明反应越容易反应,之后曲线迅速升高。这由图知,所测的负极材料阻抗值较大,相应的在充放电过程中所制负极材料的比容量降低速度会快,该电池电化学阻抗较大,由实验操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ec 电解液的添加量不够;所制的材料结构遭到破坏,含有杂质,应不是单纯的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负极材料。图图 3.5 si-ti 阻抗曲线阻抗曲线3.3 硅硅-钛复合物(钛包覆硅)的电化学性能分析钛
42、复合物(钛包覆硅)的电化学性能分析-20020406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0.00.51.01.52.0 charge discharge面对纳米硅基负极材料比容量衰减很快的问题,为提高其可逆容量,我们就合成了硅-钛(硅包覆钛)复合物,通过上述分析,在实验中所制得的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负极材料的比容量比较低,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方案合成了硅-钛(钛包硅)复合物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图 3.6 为实验制备的硅-钛(钛包硅)复合物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 0.1c 恒流充放电时的首次充放电曲线。由首次充放电曲线可知,此次制得的负极材料所
43、对应的放电电位是 0.003v,充电电位为 0.46v,首次充电比容量为 126.4mahg-1,放电比容量为 249.0mahg-1,可得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50.74。与 3.2 相比较,此次制得的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首次放电效率远低于图 3.2 中合成的负极材料,初步分析有可能是制备的复合物中钛的含量过高,导致金属钛以泡沫状存在,严重阻碍了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图图 3.6 si-ti(钛包硅)首次充放电曲线(钛包硅)首次充放电曲线电压(电压(v)比容量(比容量(mah/g)051015202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 charge d
44、ischarge图 3.7 是硅-钛(钛包硅)复合物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负极材料的比容量从循环一开始就迅速降低,循环性能也不好。初步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在镁热还原的过程中,当复合物在高温管式炉发生反应时,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有氧气进入,使得复合物发生了氧化。图图 3.7 si-ti(钛包硅)循环性能曲线(钛包硅)循环性能曲线比容量(比容量(mah/g)图图 3.8 si-ti(钛包硅)阻抗曲线(钛包硅)阻抗曲线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 -zz b循环次数循环次数图 3.8 是
45、硅-钛复合物(钛包覆硅)负极材料的阻抗曲线图。由图可知,在刚开始,曲线很平缓,峰也很小,当 z到 800 之后,曲线约成直线迅速升高。实验中所测的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很大(1.42k),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隔膜的孔隙率有些小,使得电解液中的离子不能顺利的通过;ec 电解液的添加量有些少;所制的材料被氧化,不是单纯的硅-钛(钛包覆硅)复合物,复合物中的金属钛被氧化,生成的氧化物对阻抗测量也有很大影响。结论本文首先制备了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之后又通过镁热还原反应,制得了硅-钛(硅包覆钛)复合物材料。但是,未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为改进复合物的性能,最后又合成了硅-钛(钛包覆
46、硅)复合物。我们分别对制备的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及硅-钛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得到了一下结论:1. 此次制得的纳米硅首次的充电比容量为 1193.4mahg-1,放电比容量为1363.1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87.55。但是制备的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衰减很快,而且它的可逆容量很小。2. 与上述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相比,虽然我们制备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是减少的,但是首次的充放电效率却略有增加。而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硅-钛复合物(硅包覆钛)的容量保持率相对较高,但是它的比容量却相对较小,可能是因为制备的硅-钛复合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比容量减小。3. 制得的硅-钛
47、(钛包覆硅)复合物负极材料首次的充电比容量为 126.4 mahg-1,放电比容量是 249.0 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是 50.75。但是该负极材料的可逆容量会迅速的降低,循环性能也不好。初步分析有可能是制备的复合物中钛的含量过高阻碍了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或者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复合物发生了氧化。4. 实验中合成的硅-钛复合物的测得的阻抗值都比较大,原因也类似。为减小阻值,在今后制取锂离子电池是加过量的导电剂,或者更换不同的电池隔膜。尤为重要的是,合成的复合物避免被氧化或者其结构被破坏。参考文献1 陶占良, 王洪波, 陈军. 锂离子电池负极硅基材料j. 化学进展. 2011 (2-3):
48、 27-28.2 王忠, 田文怀, 李星国. 硅与氮化钛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吸放锂性能研究d.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7, 10(1): 9-14.3 彭琦, 刘群兴, 叶耀良. 中国锂离子电池质量安全状况分析j.综述与展望. 2012 (30-1): 58-59.4 贺本林. 锂离子电池的新研究d. 甘肃兰州: 兰州大学, 2007 年.5 peter g. bruce. energy storage beyond horizon: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j. solid state ionics, 2008 (179): 752-7
49、53.6 刘璐, 王红蕾, 张志刚.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材料j. 科技信息. 2009 (23): 62-63.7 戴燕珊, 冼巧妍, 黄振茂. 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j. 电池工业. 2002, 7(5): 258-261.8 孙玉城.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进展j. 无机盐工业. 2012, 44(4): 50-54.9 程晓燕. 锂离子电池硅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年.10 陈立宝, 谢晓华, 王可, 等. 碳包覆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电源技术. 2007, 131(1): 34-37. 11 文钟晟, 王可, 谢晶莹.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负极嵌锂过程中的成膜研究j. 2007, 437-441.12 高鹏飞, 杨军.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1, 23(2-3): 255-273.13 邹幽兰, 杨娟, 周向阳, 等.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改性研究新进展j. 材料导报. 2011, 25(9): 144-147.14 邓皓月, 张云怀, 肖鹏, 等. 硅纳米线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新进展j. 化工进展. 2010, 29(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题1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两年(2021-2022)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
- 2024年影视作品版权代理与发行合同
- 2024年度C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典范
- 2024年曲靖c1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答案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合同:某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协议
- 2024年二手房定金合同中的交易双方个人信息保密条款
- 连梁可替换的摇摆钢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路灯工程各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 2024年彩妆品牌代理权协议
- 2023新乡生态环境局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有限空间辨识与作业安全管理台账(模板)
- 设备维修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表
- Java语言程序设计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英语-Mum bug's ba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天然气输送管道首站门站简介演示文稿
- 复盘养猪分析:探寻背后的成功秘诀
-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qdslrdashboard应用软件使用说明
- 海康2023综合安防工程师认证试题答案HCA
- 跌倒坠床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