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币供给wxp_第1页
第12章币供给wxp_第2页
第12章币供给wxp_第3页
第12章币供给wxp_第4页
第12章币供给wx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12章章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n第一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n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n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 指一国的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或收缩)的过程。n包括货币供应及层次、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货币供包括货币供应及层次、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货币供应与货币收支,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机制等。应与货币收支,货币供应量的决定机制等。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通过货币乘数为一国的政府、企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通过货币乘数为一国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所提供的

2、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的总和。货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所提供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的总和。货币供给量,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来考察。货币供给存量是指供给量,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来考察。货币供给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它表现为银行在该时点资产负债表上某一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它表现为银行在该时点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总额。货币供给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的负债总额。货币供给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n货币供应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即货币供应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即 广义的货币供应为广义的货币供应为1m2m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与货

3、币供给量n研究货币供应量的两条途径:研究货币供应量的两条途径:n其一是从整个银行系统的其一是从整个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过程。供应量的决定过程。n其二是推导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分析模其二是推导货币供应理论的基本模型,分析模型中的变量,以阐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型中的变量,以阐明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n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简表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简表( 20072007年年6 6月,单位:亿元)月,单位:亿元)资产负债外汇资产 103482.7储备货币(b) 82664.0国债 2825.8其中:货币发行(c) 2924

4、0.2贴现贷款 6633.1 金融机构存款(r) 53147.0其他资产 财政存款 18360.8其他负债资产合计: 148105.4负债合计: 148105.4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储备货币)为流通中的通货与存款准备金之和:b = c + r招商银行资产负债表简表招商银行资产负债表简表(2006(2006年年1212月月3131日,单位:千元)日,单位:千元)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过程:从资产负债表开始n货币供给过程中的四个参与者:n中央银行n商业银行(存款机构)n存款者n借款者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2)货币供

5、给过程:货币扩张两步曲u央行通过三种方式增加基础货币供给:n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增加货币投放;n扩大再贷款和再贴现,增加货币投放;n在外汇市场买入外币,卖出本币。u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货币创造(或存款创造) 商业银行以派生存款的形式创造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的过程,称为货币(或存款)创造。相关概念相关概念n内生变量内生变量也称非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也称非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n外生变量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由也称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运行中,由经济循环外部因素,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经济循环外部因素,

6、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n货币存量货币存量指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活动,形成指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活动,形成社会经济体系中现有的货币量。社会经济体系中现有的货币量。n货币流量货币流量是指已经形成的货币存量经过多次易手,是指已经形成的货币存量经过多次易手,媒介多倍于存量的社会产品和劳务。媒介多倍于存量的社会产品和劳务。n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之间的关系: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之间的关系: 货币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sm1、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用用 表示货币供给量,表示货币供给量,b表示基础货币,表示基础货

7、币,k表示货币乘数,则表示货币乘数,则货币的供给的基本模型为:货币的供给的基本模型为:kbmsn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以及对各商业银行负债的总和。币,以及对各商业银行负债的总和。n货币乘数货币乘数就是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就是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量。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量。2、影响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影响货币供给变动的因素(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u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

8、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0 0- -b b 减少减少b b 不变不变赤赤 字字(1 1) 财政收支财政收支政府财政收支出现赤字,基础货币增加;财政有结余,基础货币减少。政府财政收支出现赤字,基础货币增加;财政有结余,基础货币减少。国际收入国际支出国际收入国际支出0 0- -顺差顺差逆差逆差b b 增加增加b b 不变不变b b 减少减少(2 2)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盈余,基础基础货币增加;国际收支赤字,基础货币减少。货币增加;国际收支赤字,基础货币减少。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

9、供给的基本模型(3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n降低再贴现率,基础货币增加;提高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基础货币增加;提高再贴现率,基础货币减少。基础货币减少。n公开市场业务方面,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公开市场业务方面,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基础货币增加;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减少。基础货币增加;卖出有价证券,基础货币减少。(4 4)汇率政策)汇率政策n中央银行为缓和本国货币升值压力,购进外汇,中央银行为缓和本国货币升值压力,购进外汇,基础货币增加;卖出外汇,基础货币减少。基础货币增加;卖出外汇,基础货币减少。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u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分析影响货币乘

10、数变动的因素分析(1)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n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时,货币乘数缩小;调低法定存款准备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时,货币乘数缩小;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时,货币乘数变大,在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供应增加。率时,货币乘数变大,在基础货币不变时,货币供应增加。(2)超额存款准备率)超额存款准备率n超额存款准备率提高时,货币乘数变小;超额存款准备率降低时,超额存款准备率提高时,货币乘数变小;超额存款准备率降低时,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乘数变大。(3)通货比率(或现金漏损率)通货比率(或现金漏损率)n现金比率提高,货币乘数变小;现金比率降低,货币乘数变大。现金比率提高,货币乘数变小;现金比率降低

11、,货币乘数变大。(4)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与存款总额的比例n活期存款比例增加,货币乘数变大;活期存款减少,货币乘数变活期存款比例增加,货币乘数变大;活期存款减少,货币乘数变小。小。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理论n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n卡甘模型n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施瓦茨模型(1)n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中的货币定义为m2。所以,在该模型中的“d”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而且也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根据此定义: m=c+dn在货币存量中,只有一部分货币可为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称之为“高能货币”(

12、high-powered money)。它系由通货与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如以h表示高能货币,以r表示商业银行准备金,则 h=c+r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施瓦茨模型(2)cdrdcdrdhmrrdcrcdhmcrcdchmhm)(的倒数),则,(分子分母同乘以,则分子分母同除以,得货币乘数:除以111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施瓦茨模型(3)cdrdcdrdhmh)(施瓦茨模型:弗里德曼,得到上式两边同乘以1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施瓦茨模型(4)n由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可见,货币供给是高能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有三:一是高能货币h,它由中央银行决定;二是存款对准备金

13、的比率d/r(即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倒数),它由商业银行决定;三是存款对通货的比率d/c(即通货比率的倒数),它由社会公众决定。但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中央银行通过对高能货币的调节,即可抵消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因此,货币供给仍是一个外生变量。卡甘模型(卡甘模型(1)(表示存款准备金,则如以,并移项后得:两边同除以根据货币的定义mcdrmddrmrrmcmdmdcm11:卡甘模型(卡甘模型(2)mcdrdrmchmmcdrdrmcmcdrmcmrmcmrcmhmh所以)(的一部分,即为货币供给高能货币1卡甘模型与弗里德曼卡甘模型与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施瓦茨模型(1)相同或相似之处

14、:n都是对美国货币史实证分析的结果;n货币的定义都是m2;n两个模型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因为r/d只是d/r的倒数,而c/m也与d/c一样地反映着c和d的相对变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2)不同之处:n卡甘模型比弗里德曼-施瓦茨更能直观地看出存款准备金比率和通货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货币供给理论中的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新观点”n现代各种货币供给理论都有着这样一个统一的模式:即货币供给乃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实际上,这一统一的模式来源于1921年由菲利普斯(c.a.phillips)所提出的简单乘数模型。该模型被称为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旧观点”(the old view),而与之相对应的

15、,还有一种被称为“新观点”(the new view)的货币供给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其倡导者主要是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作者们,以及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肖等人。货币供给理论中的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新观点”n拉德克利夫报告n1957年,在英国财政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以拉德克利夫(radcliffe)勋爵为首的“货币系统运行研究委员会”,以调查英国货币与信用系统的运行情况,并据以提出改进的建议。经过两年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该委员会于1959年提呈了一份长达350万字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拉德克利夫报告拉德克利夫报告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中的“新观新观点点”拉德克利夫报告中与货币供给有关的主要有如下几个要点:第一,对经济真正具有重大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即狭义的货币供给),而且是包括这一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第二,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第三,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格利与肖的“新观点”(1)n货币与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性与替代性。同样,银行与各种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之间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性与替代性。n货币的基本特性是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n从流动性这一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