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_第4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现场会汇报材料一、子课题确立的成因1、前测数据情况统计图 课题确立之初,我们课题组对部分教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前测并把数据收集起来形成如下统计图,以了解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调查问卷见附表1) 前测数据分析92.5%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促进89.6%的人认为经常思考情境创设的问题对老师的个人成长有很大帮助。同时91.2%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最大问题是想创设 没时间思考或创设的是无效情境。2、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 单纯依靠一份调查问卷还不很全面,于是我们课题组在前

2、测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创设”已越来越被老师们所重视。然而,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 现象一: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后,孩子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争着要发言,课堂看似热闹却好象少了些数学味。 现象二:有时老师往往想标新立异,把教材中的情境进行刻意地改动,有时还把握不准教材的意图。 现象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替代的。 3、调查小结 通过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情境的创设,有时会使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

3、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真正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却湮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 我们不禁要思考,该如何“有效”地呈现生活情境,发挥学习情境应有的作用,我们组就确立了这个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二、子课题研究方案1、子课题研究总目标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引导教师分析现有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及弊病,从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

4、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2、子课题前期阶段性目标 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 总结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策略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3、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三、具体工作情况:(一)前期工作情况:1、学习课题研究理论知识 “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概念界定 ² 所谓“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思维,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 ²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

5、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u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²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²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

6、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² 有效教育理论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²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认为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包括其他六种智能。各种智能的发展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7、。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能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u 教学情境的作用:²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的内容。 ²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² 再次,创设教学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² 最后,创设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u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 ² 从知识及来源上看。 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

8、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的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文本)。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来,从而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适度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

9、得有生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知识的掌握需要创设教学情境。²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上看。 课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桥(桥梁与引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在眼前,听得见的应尽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尽管这种论述未免有些绝对,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

10、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也无激情听课,没有了激情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兴高采烈。因此,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教学情境。² 从新课程理念上看。要

11、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营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有资源意识等,得靠教师、学生、文本对话。单靠我讲你听,我写你看,我问你答的单一的简单的教学形式显然达不到效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正如德国一位学者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

12、 2、剖析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² 形式化的情境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都注重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² 假问题的情境 所谓假问题是指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² 缺乏真情的情境情境不仅包含场景,而且内含情感,任何情境如果没有教师的感情投入,都会失去其教学功能。有些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是教师却以一种机械的方式来展示它,却收效甚微。² “猜谜式”的情境(偏离教学的情境) 教学情境顾名思

13、义就是指向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些教师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猜谜语,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² “电灌”的情境 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随之也出现了新形式的满堂灌,即老师填鸭变成了电脑填鸭,称之为“电灌”。这种“电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之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3、结合具体案例研究1) 研究课具体实施方案:两种不同的方案设计 每一次研究课我们课题组都实行同课异构的

14、两种设计,两种方案都是从不同角度精心创设了不同的情境,通过对研究效果的对比,以确定针对不同课型的有效情境创设。其中为了能确保情境创设的方案比较合理、有效,本课题组都是经过研究课前的非执教者示范观摩,组内听课、二次备课以后才定稿第一方案,再执教教师自主设计第二种不同情境创设方案,并由研究课的执教老师具体实施在两个实验班中。 2) 不同情境创设方案定稿具体实施课 题研究课执教者观摩示范者 乘法的初步认识 2、3、4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 倍的初步认识 平移和旋转 无(录像呈现)3)研究课展示10月23日张志娜老师乘法的初步认识研究课展示 10月28日老师2、3、4乘法口诀研究课展示 11月13日

15、老师7的乘法口诀研究课展示 11月27日老师倍的认识研究课展示 09年2月 23日老师平移和旋转研究课展示 4)形成理论数据 当堂进行学生效果测评与对教师课堂观察测试相结合形成数据对比。(教师课堂观察测试表见附件3) 平移和旋转学生测试结果数据对比对比项目2(1)情境创设班级2(2)情境创设对比班级1、 测试题上交人数50(有7人迟迟未交)57人全部上交2、全对人数20人47人3、出错人数30人10人4、只错一道题人数21人8人5、错2道题人数8人2人6、错3道题人数1人无7、错体类型分散单一8、正确率356%824%9、学生参与度70%90%10 、组织教学次数5次2次5)具体案例研究 收集

16、大量相关课例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进行分类 (二)后期工作情况:行动实施行动设计 行动观察行动反思研究调整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见左图)。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这一程序脚踏实地地进行了三轮实验研究。(一)第一轮行动研究(前期研究工作)小结: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围绕课题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寻找了有效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研究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作用,并剖析了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结合具体案例研究,对同一课题都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具体实施在两个对比实

17、验班中,结合着当堂进行的学生效果测评与对教师课堂观察测试,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对比。在对数据科学分析后,按照课堂教学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情境进行分类,总结归纳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一般方法,形成了创设情境的一般程序 。1、前期成果之一:理论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新课标”,研讨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理论基础。2、前期成果之二 :初步按课堂教学目标划分出以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

1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等。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去寻找更多的教学情境,我们寻找的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一定是越多越好。3、前期成果之三 :形成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一般程序 Ø 明确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各维度教学目标的落实点Ø 了解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生活经历,使用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素材Ø 认真在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进行筛选Ø 精

19、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案Ø 准备教学设备和试操作Ø 做好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4、前期成果之四 :总结归纳了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 ü 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情境ü 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操作 表演 活动ü 演示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朗读声情并茂 描述绘声绘色 比喻精彩贴切ü 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ü 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ü 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ü 借助问题创设情境ü 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2)存在问题:通过对实验课视频资料的回顾和观察记录的分析,我们有一个发现对于两种

20、不同情境创设方案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待论证。两种方案对比性不强,情境创设不够合理,甚至为了效果的对比刻意的忽视对比方案的情境创设现象还时有发生,这样的做法无法凸现情境创设是否有效。因此,我们将如何创设更加合理有效的情境创设教学设计,形成更加科学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确定为下一阶段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调整:有了第一轮研究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正视研究中的问题,力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第二轮研究的计划。在每次方案制定之前,设计有效性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前测分析。(二)第二轮行动研究v 前测目的: v 本次问卷调查设计的主要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知识形成过程的考查以及对数学情境的了解三大方面的内容。主要是

21、为了全面真实了解 v 1、学生对数学情境了解情况以及对课本问题情境的认识和利用状况。 v 2、学生对于整理复习单元知识前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知识盲点,为针对性情境的创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v 具体采取的做法是:v 在学生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对所教学生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想法,看法。(2)存在问题:这一轮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对于不同课型、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情境创设的标准,即使是同一课型也需要对不同环节进行缜密的情境创设。 课堂观察表设计的比较空泛,衡量标准不一,这让观察者填写时十分困难,这一点从我们收到的老师们填写的反馈表中可以看出。于是,我们课题组反思情境创设是否合理有效是应该从学生

22、的身上反映出来,那么只有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总结出影响学生变化的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才能提炼出衡量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评价指标。这两个问题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警示:研究中要引进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要完善每一个研究细节。(三)第三轮行动研究通过前两轮的行动研究,我们正视问题,两次调整研究目标,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具针对性。又依据上轮的调整,制定了第三轮行动研究阶段目标。u 如果说前两轮行动研究工作是初步探究了有效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第三轮行动研究的工作则是打造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评价指标的精细工程。u 我们课题组将有效情境创设标准的精细化探究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 细化-将研究点进行细化首先,从研究

23、点的选取上我们课题组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精细划分:从课的类型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型探究有效的情境创设。课型课题概念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计算课:2、3、4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求商空间与图形领域旋转和平移数与代数万以内的认识解决问题两步计算应用题生活常识课千克和克的认识2、 量化-科学见于计量,将研究成果量化 我们的每一种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情境创设是否合理有效是应该从学生的身上反映出来,于是我们课题组将课堂观察表由观察老师转移为观察学生的6种学习状态,即: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通过学习状态质化分析,形成数据量表。课堂状态主要问题情绪状态1学生学习

24、兴趣保持时间短。2学生在学习进程或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自我调控和调节学习情绪。注意状态1学生不能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听讲、练习或操作时容易受外界和自身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2学生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参与状态1.学生不能全员或绝大多数参与学习活动。能在小组学习或答问时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仅占全班人数的9%20.6%。2.学生不能自觉地进行复习和练习,独立阅读思考、参与操作活动等有效学习的时间仅占课堂教学的18%31.6%。交往状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差,不能合理分工合作,不能注意地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小组学习多数流于形式。思维状态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

25、意识地自己发现问题,思维缺乏独立性和深刻性。2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不能主动质疑,提出问题,思维缺乏深刻性和敏捷性。3多数学生不能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更不能在层层深入的分析与讨论的过程中,勇于争辩事实、与同伴产生思维的真正碰撞。思维缺乏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4学生在阐释问题中,角度单一、方法单调,思维缺乏广阔性和深刻性。生成状态1学生掌握知识中,不能与原有知识发生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学生不能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同类事物的学习中,自觉延续和拓展学习。3许多学生在学习后未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不能形成对后续学习的自信和渴望。表2:千克和克学生在两种情境设计中学习状况比较

26、(平均值)班级人数情境创设学习兴趣保持注意力持续时间学生发言广泛性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学生主动质疑学生主动一题多解时间%时间%人数%时间%人数%人数%实验班57人合理3177.52972.52156.83075.01643.31848.6对比班57人对比2152.52050.01540.52255.01027.01027.03、 流程化-资源库的建立将情境创设流程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的课本在导入新课时很多地方设计了许多的问题教学情境,但它的设计是否合理,与本节内容是否吻合,我们必须进行仔细的推敲,一方面,由于我校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课本中的情境不一定符合我校情况和我

27、们学生的认知水平,故我们提出对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参与课题的教师都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教师在不断实践中在改进我们课本中的情境,已经初步形成了书面的材料,力争形成一系列化的成果。为了建立共享的平台,做到资源共用,我们课题组结合大量的实验案例,围绕着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课程资源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情境创设的预先设计,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库。一是借鉴课本或资料书中现有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课本情境。二是创造性地改编课本中的情境,有的现成的情境不一定适合我们学生的现有的基础,学

28、生的基础不一样,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也不一样,生活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对情境的熟悉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故对现有的情境必须进行改良,使之更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三是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创新设计。 4、标准化-制定衡量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对于数据量表的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出影响学生变化的要素,上升为衡量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四、课题收获:1、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由于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改变,进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发生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

29、与“创新精神”。 2、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教学板块清晰,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通过研究,我们的教师不再“以本为本”,不再拘于课本上的情境,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教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有效的情境,能借助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的问题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由于教师的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有意义的”,课后我们教师布置的一系列的实习作业又使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u 实验课题调查数据汇总图表一学生参与情况统计图

30、参与总人次达到11112次,其中参与实验对比为4618人次,课题参与面广。u 实验课题调查数据汇总图表二对比实验班情况统计表 情境创设合理有效实验班正确率达到91.6%,而另一情境对比实验班仅为83.5%,效果相当明显。u 前期实验课题调查数据汇总图表三学生兴趣度与教师组织教学情况统计图 有效情境创设的班级老师组织教学次数少,学生兴趣度很高。u 前期实验课题调查数据汇总图表四两学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情况统计图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同一个实验班的纵向对比 ,可以看出本学期比上学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所提高。五、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1、本学期打算:本学期的课题研究结束了前三轮的探索研

31、究阶段,进入了应用完善阶段。继续针对不同的课型中不同环节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从而进一步完善“情境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资源库。v 结合有效情境创设的前期研究成果,在教学中践行本校特有的“引探”教学模式,使其在细节上更有特色。v 进一步对“如何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情境图方面”以及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讨,争取提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2、结合量表对本次研讨活动分析总结。(1)本次课堂观察课题的选取:本次课堂观察课题定位为“整理复习课的有效情境的创设”,它是继前期对新授课: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及倍的认识等;练习课:7的乘法口诀求商、旋转和平移、等后的又一次大胆的尝试。(2)在前测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了针对这一节课解决的突出问题是:选择合理的计算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单元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基于此,我们课题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