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2 研究摩擦力课时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2 研究摩擦力课时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2 研究摩擦力课时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2 研究摩擦力课时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2 研究摩擦力课时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研究摩擦力基础夯实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b.两个物体相互挤压且发生相对运动,相对速度越小,摩擦力也越小c.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摩擦力d.由公式=f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压力成反比答案:c解析: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若运动的两物体没有相对运动,只有相对运动趋势,那么它们之间的摩擦就是静摩擦,故a错;滑动摩擦力只跟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fn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两物体没有相对运动,若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物体间可能有静摩擦力,故c正确;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的材料以及粗糙程度有关,与滑动摩擦力的大

2、小以及正压力无关,故d错.2.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一端被一轻质弹簧固定在墙面上,木块放在质量为m2的木板上,地面光滑,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在用力f将木板拉出来,木块始终保持静止,则弹簧的伸长量为()a.m1gkb.m2gkc.fkd.f-m1gk答案:a解析: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m1g,弹簧的弹力fk=kx,由kx=m1g得x=m1gk,a选项正确.3.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状态,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a.随f的增大而增大b.随f的减少而减少c.等于重力的大小d.可能大于重力答案:c解析: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3、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方向向上,所以c对.4.水平桌面上一重力为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依次用15 n、30 n、80 n的水平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导学号51090125)a.15 n30 n40 nb.15 n30 n80 nc. 0 0 40 nd.40 n40 n40 n答案:a解析: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mg=40 n,故f1=15 n<fmax,物体受静摩擦力f1=f1=15 n,f2=30 n<fmax,物体受静摩擦力f2=f2=30 n,f3=80 n>fmax

4、,物体受滑动摩擦力f3=mg=40 n,故a项正确.5.如图所示,质量为20 kg的物体,沿粗糙水平地面以某一速度开始向右运动,一水平向左的力f=10 n作用于物体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g取10 n/kg)()a.10 n,向右b.10 n,向左c.20 n,向右d.20 n,向左答案:d解析:本题为易错题,易被施加的外力迷惑,物体向右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就向左,大小等于动摩擦因数与压力的乘积.由f=fn得f=0.1×20×10 n=20 n.6.(2015江苏盐城中学学情检测)如图所示,物体p左边用一根水平轻弹簧和竖直墙壁相连,放在

5、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弹簧的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动.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ft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ft始终增大,f始终减小b.ft先不变后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c.ft保持不变,f始终减小d.ft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p的拉力向左,p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弹簧弹力等于此时的静摩擦力.当再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把p拉动前过程中,弹簧长度保持不变,ft不变;物体p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减小,当减为

6、零时f与ft相等,随着f增大静摩擦力从向右变成向左,并逐渐增大,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7.(2014广东理综)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答案:a解析:弹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指向被支持的物体,a项正确,b项错误;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c、d两项错误.8.(多选)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c.具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

7、有滑动摩擦力d.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才能有静摩擦力答案:ab解析: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比如物体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是静止的,但受到物体给它的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比如,被传送带传送到高处的物体受到传送带的静摩擦力,故选项a、b正确,d错误.滑动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物体间接触且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选项c错误.能力提升9.(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与m间有一个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m对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

8、向向右d.地面对m无摩擦力的作用答案:ad解析:在弹簧弹力作用下,m相对m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所以m对m的摩擦力向右,a对b错;m与m(包括弹簧)看作一个整体,没有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故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c错d对.10.(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力为10 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a.4 nb.8 nc.10 nd.14 n答案:bcd解析:当f1=4 n时,需要的静摩擦力为f=f2-f1=6 n>4 n,无法保证a静止,故a项错误.当f1=8 n 时,静摩擦力为

9、f=f2-f1=2 n<4 n,物体仍能静止,且f的方向向左,故b项正确.当f1=10 n 时,静摩擦力为f=f2-f1=0,故c项正确.当f1=14 n时,静摩擦力为f=f1-f2=4 n,达到最大值,但是方向向右,此时,物体仍能静止,故d项正确.11.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6 kg,a、b间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a、b在大小为30 n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那么a、b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n,桌面对b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滑轮和绳的质量均不计,g取10 m/s2)(导学号51090126) 答案:15 n30 n解析:绳对a、b的拉力均为f绳=f

10、2=302 n=15 n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amax=fna=mag=0.3×6×10 n=18 n>f绳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bmax=fnb=(ma+mb)g=0.3×(6+6)×10 n=36 n>f可见物体a、b均相对水平面静止.以a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可得b对a的摩擦力fba=f地=15 na、b相对静止,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二力平衡可得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fb=f=30 n.12.如图所示,在两木板之间夹一个重50 n的木块a,左右两边对木板的压力均为f=150 n,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如果想从下面

11、把这块木块拉出来,需要多大的力?如果从上面拉出木块,需要多大的力?(导学号51090127)答案:10 n110 n解析:木板和木块一侧的滑动摩擦力f=fn=f=0.2×150 n=30 n,所以要从下面把这块木块拉出来,需要的力为f1=2f-g=(2×30-50) n=10 n. 若从上面拉出木块,需要的力为f2=2f+g=(2×30+50) n=110 n.13.木块重力为6 n,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木块.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3.2 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已知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1)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方向向哪?(2)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方向向哪?(3)在木块滑行的过程中,突然撤去弹簧测力计,则刚撤去弹簧测力计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方向向哪?答案:见解析:解析:(1)fmax=3.2 n,由于f1<fmax,物体静止,受静摩擦力.f1=f1=1.5 n方向:水平向右.(2)由于f2>fmax,物体滑动,受滑动摩擦力.f2=fn=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