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0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0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0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0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 3.14.40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4-40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2018·广西桂林模拟)宝顺轮是近代第一艘出现在山东沿海的轮船,所以,当山东官员于1855年8月14日发现宝顺轮及其他几艘船只后,惊慌失措,咸丰帝调查后下谕称既然“与夷人毫无牵涉”,宝顺轮可以护航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这一过程说明晚清统治者()a闭关锁国,愚昧无知b中体西用,师夷长技c因势利导,守内虚外 d因循守旧,盲目排外【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闭关锁国指的是在中外贸易上的政策,而题目中并未牵涉中外贸易,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体西用、师夷长技”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

2、材料“宝顺轮可以护航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可知,“因势利导,守内虚外”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既然与夷人毫无牵涉,宝顺轮可以护航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得出晚清统治者因循守旧,盲目排外,故d项正确。【答案】 d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可能是()a维新派批判洋务运动 b革命派批判维新变法c义和团批判维新 d新文化运动批判辛亥革命【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模仿西方器物”“以新卫旧”可知该派别主观上维护封建统治,客观上学习了西方的器物,结合所学

3、知识可知该派别是洋务派,因此这是某派别对洋务派的批评,故a项正确。【答案】 a3(2017·上海高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解析】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故a项正确。【答案】 a4(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延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

4、诽谤之风息朝野一心,人无间言。”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之士”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解析】 材料中这些人士主张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引导人们了解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回应朝廷内部反对学习西学的声音,可见这些主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a项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b项属于维新派教育改革的主张,故b项错误;c项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强调科学法则地位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 a5(2018&

5、#183;武汉重点中学模拟)京师同文馆创办之初,“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a清末新政重视教育 b新式教育已成主流c官办学堂待遇更好 d新式学堂招生艰难【解析】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并非清末新政的内容,故a项错误;此时刚刚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新式教育在小范围内推行,故b项错误;京师同文馆学生的津贴很高,并不能说明官办学堂待遇更好,故c项错误;京师同文馆一再提高学生的津贴,甚至比翰林家教工资还高,主要因为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招不到学生,所

6、以提高津贴以吸引学生,故d项正确。【答案】 d6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泰西新史揽要一书时说:“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缓【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李鸿章认为“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说明其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故选b项。a项夸大了李鸿章的思想认识;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该思想不能等同于实践,故d项错误。【答案】 b7(2018·海南

7、八校联考)19世纪60年代,有人以影响风水和怕矿工滋事为由反对开矿,对此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这一言论()a表明冯桂芬支持发展工商业b体现出维新变法的必要性c摆脱了看待西方的旧观念d从政治上否定了封建统治【解析】 材料中“有人以为由反对开矿,对此冯桂芬为常政,不闻”表明冯桂芬反对这种观点,故a项正确;冯桂芬是早期维新派, 90年代维新变法才兴起,与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诸夷以开矿为常政”只提到开矿,未涉及整体上看待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开矿”是经济,没有涉及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 a8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

8、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 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 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解析】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的鼻祖,其目的在于利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减少顽固派的反对,推动维新变法,故a项正确;康有为“尊孔”是为了维新,推行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关于借鉴西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等信息表明,康有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革,不是仅仅为了树孔子权威,故d项错误。【答

9、案】 a91894年夏历七月,御史安维峻弹劾康有为“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所学”。这是因为此书()a否定了孔子圣人的地位b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c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d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解析】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说明几千年以来人们信奉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子开始提出的思想,是后世不断修订的,并没有否定孔子的圣人地位,相反地康有为把孔子奉为改革的先师,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动摇了长期以来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也就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因此遭到他们的攻击,故b项正确;在新学伪经考中并未直接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故c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主要是维新派

10、进行理论性的宣传阶段,并没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且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 b10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道咸年间(1821186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潮的萌发,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反对君主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故a错误;林则徐、魏源等人积极翻译西学,介绍研究西学,故b正确;开始宣传民主政治是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故c

11、错误;传播社会主义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故d错误。【答案】 b1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光绪帝颁发的上谕就是维新变法的内容,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表明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d项正确;材料说明光绪帝变法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a、c两项与材料不符;仅凭材料不

12、能得出b 项结论。故选d。【答案】 d12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a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 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解析】 立宪派属于资产阶级派别,主张通过社会改良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a、d两项错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思想体现了社会进步潮流,故c项错误。【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2018·山东青岛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1897年,梁启超担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制定章程。“凡初入学堂,六个月以前,皆治普通学;至六个月以后,乃各认专门学

13、。”“凡学生,每人设札记册一份,每日将专精某书某篇共几页、涉猎某书某篇共几页详细注明。其所读之书,有所心得,皆记于册上。”“堂上设一问匦,学生读书所有疑义,用待问纸书而纳之匦中,由院长当堂批答榜示。其善问者,于札记册外别记分数。”摘编自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材料二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时务学堂学生问匦:“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梁启超批:“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

14、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摘编自时务学堂的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学堂教学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是如何为学生解惑的及其解惑的意图。【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皆治普通学,乃各认专门学”得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根据材料“其所读之书,有所心得,皆记于册上。用待问纸书而纳之匦中,由院长当堂批答榜示。其善问者,于札记册外别记分数”得出倡导批判性思考、开放性思考,课堂提问规定得具体化、制度化。第(2)问第一小问解惑的方式,根据材料二“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

15、,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得出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第二小问意图,分析意图要从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者的身份切入,解惑为推进改革,故得出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借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答案】 (1)特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倡导批判性思考、开放性思考,课堂提问规定得具体化、制度化。(2)解惑: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意图: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借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

16、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描写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阶段一:论题可据材料中“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得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议

17、题进行史实论证,在这个时期内给中国的冲击不难想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政治上和社会性质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这一时期的冲击促使中国统治危机加深,民族危机严重。阶段二:可据材料中“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得出,史实说明可据所学知识答出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戊戌变法效仿西方从经济上、政治上、生活习俗方面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最后得出结论: 这一时期学习西方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阶段三:论题可据材料中“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可以得出,实史说明可结合所学知识从

18、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回答即可,最后得出结论这些思想催生了中国的一系列革命。【答案】 示例1:论题:西方在19世纪40、50年代猛烈地冲击了中国。 阐述: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业已存在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即19世纪40、50年代,西方的冲击促使清廷统治危机加深。(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论题:西方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 阐述: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开启并推动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即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论题:西方提供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 阐述:西方民主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