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分层作业 人口分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以下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b西亚环波斯湾沿岸c南亚恒河平原 d南美亚马孙平原c人类集中生活在温带、亚热带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平原地区。所以南亚恒河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西亚环波斯湾沿岸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密度小;南美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不适宜居住。2读厄瓜多尔示意图,厄瓜多尔约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其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势低平 b降水丰富c气候凉爽 d河网稠密c由图可知,赤道横穿厄瓜多尔北部,位于热带,根据河流流向判断中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所以厄瓜
2、多尔一半人口居住在中部,降水不是主要因素,中部河网密度小。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图所示最有可能反映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3.d4.a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位于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东非高原与刚果盆地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的东非高
3、原上。四川盆地海拔在200500米左右,恒河平原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低于1 000米。第4题,该地区500米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显示()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c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6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5.b6.a第5题,图示信息显示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人口密度高值区,这些地区占总面积的比重较小
4、。第6题,图中k处占全国总面积的比重小,但人口比重相对较大,人口稠密,长江三角洲与之相符。地形起伏度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地形区为()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8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7.a8.d第7题,图中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
5、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之说。a正确。第8题,读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5%。d正确。9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图1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图2人口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表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 29 24 (21±3) 18 10 20 (1)分析图1、图2和表中信息可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_、_和_。(2)由表中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3)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_;_;_。(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_的影响来影
6、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来影响_的形成和发展。【解析】本题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既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温带和亚热带;人口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的原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等;自然因素主要通过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来影响人口数量;自然条件好的地区人口密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2)温带和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4)增长城市冲a挑战练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1012题。10下列关于两图
7、的解读,正确的是()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a bc d11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随着年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在1 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在1 000毫米以下随年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 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a bc d12下列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
8、a bc d10.b11.c12.a第10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大。人口密度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很难超过1 000人/千米2,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左图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的横坐标为降水量。第11题,认真读图,可以看出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 000米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在1 000毫米以上增速减慢。第12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很低,a点符合;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较高,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很少,人口密度也很低,e
9、点符合;东北平原年降水量多为400800毫米,d点不符合。13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1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1990年)图2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对比(2000年)(1)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对比两图,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是怎样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口增长状况如何?其原因分别是什么?(3)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否随历史发展一成不变?为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1、图2东、中、西部地带的人口密度的数值大小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东、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10、。第(2)题,通过图1、图2两幅图中东、中、西部地带人口密度数值的比较可知,西部地区人口减少,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第(3)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在原始采猎时期,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降低,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答案】(1)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交通闭塞。(2)西部地区人口呈负增长,主要是人口向中、东部地区迁移所致。中部地区人口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较快,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人口总量大为增加。(3)不是。原始采集渔猎时期主要为自然因素,现代工业文明时期主要为社会经济因素。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创新品类-企业管理出版社
- 2024年中国雕花艺术玻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尼龙内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双层乳白双线防火防盗安全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一次函数12.4综合与实践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4分式方程第3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一习题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由两组对边的关系判定平行四边形习题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 2024年四川客运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襄阳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2024年云南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考试程序是什么
- 鼻咽癌放化疗护理查房课件
- 2024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装饰工程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询价投标文件(范本)
- 水处理反渗透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点检记录表
- 小吃项目变更申请书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护理
- 浙江9+1联盟高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题库1000题及答案
-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 《故事》罗伯特·麦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