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_第1页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66仪器分析 练习题选择题1、色谱法1-1.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 。A 理论塔板数B .塔板高度C 分离度D .死时间1-2.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B)。A 峰面积B .保留值C .峰高D 半峰宽1-3.在色谱分析中, 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 A) 。A 峰面积B .保留值C .保留指数D 半峰宽1-4.用分配色谱法分离 A . B 和 C 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大小顺序为( C ) 。A.AvCvBB.BvAvCC.AB CD AvBvC1-5.同时包含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项因素的是( B )

2、 。A 保留值B.分离度C.选择性D理论塔板数1-6.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C ) 。A 理论塔板数B 容量因子C 相对保留值D 分配系数1-7.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 C ) 。A .理论塔板数B .塔板高度C 分离度D 死时间1-8. 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 ( D ) 。A .载气流速B .柱长C 检测器类型D 固定液性质1-9. 两组分的分离度 (R) 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 ( A ) 。A .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B .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C 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D .色谱柱效能越高1-10. 物质 A 和 B 在一根长 30

3、.00 cm 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 min 和 17.63min,峰底宽度分别为1.11min 和 1.21min ,若达到 1.5 分离度所需柱长度为 ( B ) 。A.42cm B. 60cm C. 240cm D. 84.83 cm1-11. 下列哪个因素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 B )。A .增加柱长B .降低柱温C.把 N2换成 H2D .降低流动相速度1-12. 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 D )。A . tRB. WC. AD. R1-13. 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 滞留 作用的是 ( C )。A .死时间B .保留时间2/ 66C调整保留

4、时间D 相对保留时间3/ 661-14.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用于色谱柱效能的评价,下列参数不属于区域宽度的是 ( D )。A.bB.W1/2C.W D.tR1-15. 可用做定量分析依据的色谱图参数是 ( AB )。AABhCWDtR1-16.下列因素中不是色谱分离度(R)的影响因素的是(D )。A 色谱柱效能B 色谱柱容量C 色谱柱选择性D 色谱柱形状1-17.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B )。A.R=1.0 B.R=1.5 C.R=2.0 D.R=2b1-18.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AC )。A 载气流速B 进样器温度C 色谱柱室温度D 检测器

5、温度1-19. 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A )。A 色谱峰的位置 B 色谱峰的形状C .色谱峰的面积D .色谱峰的高度1-22.当下列因素改变时,色谱柱效能的理论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不会随之改变的是(D )。A .载气的流速B .色谱柱的操作温度C .组分的种类D .组分的量1-23.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n )或有效塔板数 (n有效)数值越大则说明( C )。A .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B .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C .该组分与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D .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1-24. 根据

6、 VAn Deemter 方程可以计算出载气的最佳操作流速,其计算公式是 ( B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5. 在气相色谱填充柱中,固定液用量相对较高且载气流速也不是很快,此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中 可以忽略的是( C ) 。A .涡流扩散B .分子扩散C.气相传质阻力D .液相传质阻力1-26. 根据速率理论,当下列因素改变时不一定使色谱柱效能增高的是( C )。A 减小色谱柱填料粒度B 降低固定液膜厚度C 减小载气流速D 尽可能降低色谱柱室温度1-27. 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色谱柱效能影响较大,当色谱柱室操

7、作温度改变 时下列因素会随之改变的是( BC )。C.各组分的气.液相扩散系数D 各组分的相互作用1-28. 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 C )。A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涡流扩散A .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C .分离度(R)值无明显改变1-20. 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A 提出了色谱柱效能指标C .给比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B .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D .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 AB )。B.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D.解释了色谱峰变形扩展原因1-21.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其数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B )。4/ 66C 可用来直接

8、分析未知物D 分析速度快1-29. 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C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1-30. 气相色谱法中的 程序升温 是按程序改变 ( B )。A. 流动相配比B. 色谱柱温度C . 载液的流速D . 组分的分离度1-31. 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 ( B )。A 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B 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C. 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D .气化温度愈高愈好1-32.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 .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

9、的一对组分D .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1-33. 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 D ) 。A .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 .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C.固定液的沸点D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1-34. 不影响组分保留值的因素是 ( C ) 。A .载气流速B .柱长C.检测器类型D .固定液性质1-35.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不能给出的检测信息是 ( C )。A .组分随时间改变的量变B .组分的检测响应时间C.组分的种类D .组分的检测灵敏度1-36.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与检测物质量的数学关系有 ( AC )。A .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正比B .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

10、反比C.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正比D .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反比1-37. 分离.分析常规气体一般选择的检测器是 ( A )。A.TCDB. FIDC. ECDD. FPD1-38.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境中农药残留量时,检测器最好选择 ( C )。A.TCDB. FIDC. ECDD. FPD1-39. 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检测器最好选择 ( D )。A.FID B . ECD C. FPD D. NPD1-40. 气相色谱仪进样器需要加热.恒温的原因是 ( A )。A .使样品瞬间气化B .使气化样品与载气均匀混合C .使进入样品溶剂与测定组分分离D .使各组分按沸点预分

11、离B.各组分的容量因子A 选择性好B 分离效率高C 热导池检测器D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5/ 661-41. 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 (包括极性.化学结构等 )越相似,它们之间 ( A )。 A .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大B .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大C.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小D .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小1-42. 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保持流速恒定,减小柱填料的直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D )。A .柱压增大B .保留时间增大C .色谱峰变宽D .分离度增大1-43. 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 ( B )。A .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的热导系数接

12、近B .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C .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D .气化温度愈高愈好1-44. 空心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原理是 ( B)。A .吸附 B .分配C.离子交换D .体积排阻1-45.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讨算分离度(R)应选择(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 样品中包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 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 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1-46.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B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C 热导池检测器D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1-4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B )。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示差折光检测器

13、C 热导池检测器D 荧光检测器1-48.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 流动相的组成符合反相色谱形式?( D )A .石蜡油/正已烷B 石油醚/苯 C .甲醇/水D .氯仿/水1-49.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正相色谱形式?( A )A 甲醇/石油醚B 氯仿/水C 石蜡油/正己烷D 甲醇/水1-50. 在正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A )。A .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B .固定相极性V流动相极性C 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D 不确定1-51. 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B )。A .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B .固定相极性V流动相极性C .

14、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D .不确定1-52. 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是按方程序连续改变 ( AB )。A .流动相配比B .流动相极性C .载液的流速D .组分的分离度1-53. HPLC 与 GC 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C )。A .柱前压力高B .流速比 GC 快C .流动相的粘度较大D .柱温低1-54. 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 2 ) 。A .不存在分子扩散B .不存在涡流扩散C .传质阻力很小D .载气通过的阻力小1-55. 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B )。A .固定相极性流动相

15、极性B .固定相极性V流动相极性C .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D .不确定1-56. 般而言,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效能高 10-100 倍,其主要原因是 ( A )。A .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长要长1 2 个数量级6/ 66B .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口径要小1 2 个数量级C .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固定液用量要少1 2 个数量级D .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传质阻力要小1 2 个数量级1-57.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常使用比最佳载气流速稍高的流速作为实际载气操作流速,如此操作的原因 是( B )。A .有利于提高色谱柱效能B.可以缩短分析时间7/ 66C .能改

16、善色谱峰的峰形D.能提高分离度1-58. 根据 VAn Deemter 方程,判断当载气流速偏离最佳流速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的变化( BC )。A 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涡流扩散减小柱效能增高B 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传质阻力减小柱效能增高C 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分子扩散增大影响柱效能D .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各项因素同时增大1-59. 气相色谱分析中, 载气对分离. 分析影响很大, 除载气流速影响色谱柱效能外, 其他的影响是 ( AB )。 A .载气的分子量影响色谱柱效能B .载气的种类影响检测器灵敏度C .载气的种类影响检测器准确度D .载

17、气的分子量影响色谱峰形状B .缩短分析时间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D .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1-63.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时常采用相对保留值(ri,2)作定性分析依据,其优点是(C )。A. 相对保留值 r1,2没有单位B. 相对保留值 ri,2数值较小C. 相对保留值 ri,2不受操作条件影响D. 相对保留值 ri,2容易得到1-64. 如果样品中某组分的保留参数与标准物质的保留参数有一致性,则结论是( B )。A该组分与标准物质是同一物质B .该组分可能与标准物质相同C.该组分与标准物质不是同一物质D .该组分与标准物质没有分离1-65.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的优点是 ( BC

18、 )。 A .不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B .结果受操作条件影响小C.结果不受进样量影响D .结果与检测灵敏度无关1-66. 使用“外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应注意 ( BD )。A .仅适应于单一组分分析B .尽量使标准与样品浓度一致C.不需考虑检测线性范围D .进样量尽量保持一致1-67. 影响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淮确度的因素有 ( AC )。 A .仪器的稳定性B .样品的分离度C.进样操作的重现性D .检测组分的含量1-68. 下列情形中不适宜使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的是 ( CD )。A .样品中有的组分不能检出B .样品不能完全分离1-60. 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分离

19、.分析影响很大,其选择原则是A 得到尽可能好的分离度B.使分析速度尽可能快C 尽可能减少固定液流失D.尽可能采取较低温度1-61. 对于样品组成较简单的气相色谱分析常采取恒定色谱柱柱箱温度操作, 则规定的因素外,还应考虑 ( BC )。A 样品的进样量B 样品各组分的沸点C.固定液的“液载比”D .色谱柱的长度1-62. 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 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A .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 AD ) 。此时选择设置温度时除选择原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AC )。C.样品待测组分多D .样品基体较复杂8/ 661-69.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单点外标法”比较适合的情形

20、是( AC)。A.组成比较相近的大批量样品B.待测物含量变化较大C.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D.使用高灵敏度检测器1-70.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外标标淮曲线法”更适合的情形是( BC )。A.检测线性范围较宽B.待测物含量变化较大C.不能保证标准与样品含量相近D.分析样品数量较大1-71.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特别适应于生物样品的分析, 其原因是( B)A.容易找到内标物B .能有效扣除样品基体干扰C.生物样品容易分离D .待测物的标准品不易得到1-72.下列情形中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优点的是( D )。A 定量分析结果与进样量无关B .不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被检出C.能缩短

21、多组分分析时间D 可供选择的内标物较多1-73.使用“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选择内标物应注意其结构性质与待测物相近且含量准确已知,此外还应注意 ( AB )。A 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单独出峰B .尽量使内标物峰与待测物峰相近C.内标物的响应信号足够大D .内标物的色谱峰为对称峰1-74.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是 ( BD )。A 内标物容易与样品组分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B 合适的内标物不易得到C 内标物与样品中各组分很难完全分离D 每次分析均需准确计量样品和内标物的量1-75. 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同时,定性分析的依据最好使用 ( B )。A 内标物的保留时间B 待测物

22、与内标物的相对保留时间C 内标物的调整保留时间D 待测物的调整保留时间1-76. 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常绘制“内标标准曲线” ,该曲线指的是 ( AD )。A Xi()Ai/AS曲线BmiAS曲线C miAj/As曲线D mi/ msAIAS曲线1-77.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m= f.A,式中 f 的正确含义是(AD )。A 组分的检测灵敏度B 对任意组分 f 都是相同的常数C 与检测器种类无关D 单位面积代表的物质量1-78.实际气相色诺定量分析时常使用相对校正因子fi,s=fi/fs,它的优点是(BC )。A .比绝对校正因子容易求得B .相对校正因子没有单位C.相对校正因子仅与检

23、测器类型有关9/ 66D 不需要使用纯物质求算10/ 661-79. 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使用计算绝对校正因子( f=m/A )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A 计算绝对校正因子必须精确测量绝对进样量B 使用绝对校正因子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的一致C.使用绝对校正因子必须保证色谱峰面积测量的一致D .计算绝对校正因子必须有足够大的分离度1-80.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必须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是 ( BD )。A 色谱峰面积测量有一定误差,必须校正B 相同量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响应信号不同C.色谱峰峰面积不一定与检测信号成正比D 组分的质量分数不等于该组分峰面积占所有组分峰面积的百分率1-81

24、. 在下列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情形中,一定要使用校正因子的是 ( C )。A 使用“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同系物B 使用“单点外标法”直接比较定量分析组分含量C.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种组分的含量D .绘制“内标标准曲线”1-82.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对进样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方法是 ( AC )。A .归一化法B .外标法C.内标法D .内标标准曲线法1-83.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依据( A)。A .保留时间 tR,B .峰面积C.峰高 D .半峰宽1-84.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依据(A)。A .保留时间 tR,B .峰面积 A C .峰高 H D .半峰宽 A/21-85.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依据

25、(D)。A .保留时间 tR,B .半峰宽C.保留体积D .峰面积或峰高1-86. 气相色谱法的定量依据(B)。A .保留时间 tR,B .峰面积C.死体积D .分配系数1-87. 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一般为(A)。A .氢气、氮气C .空气、氮气B .氢气、空气D .空气、氩气1-88.在正相液液色谱中,1、正已烷、 2、甲苯, 3、苯甲腈, 4、苯甲酸 出峰的先后顺序( A)A. 1,2,3,4B. 4, 3, 2,1C. 3, 4,2,1D. 2, 1, 4, 31-89.在反相液液色谱中,1、正已烷、 2、甲苯, 3、苯甲腈, 4、苯甲酸出峰的先后顺序( B)。A. 1,2,

26、3,4B. 4, 3, 2,1C. 3, 4,2,1D. 2, 1, 4, 31-90. 下列各种色谱法,最适宜分离什么物质?(1)气液色谱( A )(2)正相色谱( B )(3)反相色谱( C )4)离子交换色谱( D )( 5)凝胶色谱( E ) (6)气固色谱( F )7)液固色谱( G )1-91.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 C )。A .紫外光度检测器B .荧光检测器A .易挥发、受热稳定的物质C.疏水性化合物E. 相对分子量高的化合物、聚合物F. 气体烃类、永久性气体B .极性亲水性化合物D .离子型化合物G.极性不同的化合物、 异构体11/ 66C 示差折光检测器D

27、电导检测器1-9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指标是 ( BC )。A 相对保留值B 峰面积C.峰高D 半峰宽1-9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指标是 ( C )。A .峰面积B.半峰宽C .保留时间 D .峰高1-9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比气相色谱法高,其主要原因是 ( BC )。A .输液压力高B .载液种类多C .固定相颗粒细D .检测器灵敏度高1-95. 采用反相分配色谱法 ( BD )。A .适于分离极性大的样品C .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1-96. 采用正相分配色谱 ( A )。A .流动相极性应小于固定相极性C.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D .极性小的组分后出峰1-97. 能给出色谱

28、、光谱三维流出曲线的检测器是 ( C )。A .固定波长型紫外光度检测器B .可变波长型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C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 .荧光检测器1-98. 阳离子、阴离子及中性分子经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若电渗淌度大于阴离子的电泳淌度,则它们的 先后流出顺序为 ( C)。A .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B .中性分子、阴离子、阳离子C .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D .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2.电分析法2-1. 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 ( B ) 。A .电极电位为零B .电极电位为一定值C .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D .电位与温度无关2-2. 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某离子的

29、浓度时,应 ( AC )A .选择电极电位对待测离子浓度有响应的电极作指示电极B .通过测量指示电极电位来实现C .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实现D .不需要标准溶液2-3. 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 ( BD ) 。A .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 Nernst 响应B .与溶液中响应离子的活度呈Nernst 响应C .与溶液中 H+离子的活度呈 Nernst 响应D .与参比电极电位无关2-4. 电位分析法中待测离子的浓度的对数 ( AC )A .与电池电动势成线性关系B .与参比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C .与指示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D .与上述因素均有线性关系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样品D .极性小的组分后

30、流出色谱柱B .适于分离极性小的组分12/ 662-5. 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须 ( BC ) 。A 用电位差计B 在“零电流”条件下进行C .读取平衡电位值D .有电流通过2-6. 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D ) 。 A 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 .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C .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D .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2-7. “盐桥”的作用是消除 ( B ) 。A .不对称电位B .液接电位C .接触电位D .相间电位2-8. 电位法中常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是因为 ( AC )A .其电极电位准确已知且恒定B .结构简单,体积小C. KCl 浓度不易

31、变化D .能用来制作复合电极2-9. 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D ) 。A .不一定要有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B .无电子交换C .不一定有晶体膜D .不一定有离子迁移2-10. 采用“零电流”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是 ( A ) 。A .电位法B.电导法C .库仑法D .伏安法2-11. 电化学分析法中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的方法 ( BC ) 。A .电导法 B.伏安法C .电位法D .库仑法2-12. 下列电化学方法中不是采用电解池的是 ( A ) 。A .电位法 B.库仑法C .阳极溶出法D .经典极谱法2-13. 定量分析中,能有效地排除基体干扰的方法是 ( CD

32、) 。A .标准曲线法B .直接比较法C.标准加入法D.内标法2-14. 电化学分析法中,经常被测量的电学参数有 ( AC )2-15. 常用的指示电极有 ( D ) 。A .标准氢电极B .银电极C .甘汞电极D .玻璃电极2-16.测量溶液 pH 值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A .玻璃电极和 Ag-AgCI 电极B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D .饱和甘汞电极和 Ag- AgCI 电极2-17.普通玻璃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 10 的溶液,是由于(B )。A . OH 离子在电极上响应B . Na 离子在电极上响应C . NH4离子在电极上响应D .玻璃电极内阻太大2

33、-18. 通常组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部分为( A ) A .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敏感膜,电极管 B .内参比电极,饱和 KCI 溶液,敏感膜,电极管A .电位 B.电感C .电流 D .电容B)13/ 66pH 缓冲溶液,敏感膜,电极管pH 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B .避免产生碱差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测定溶液 pH 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B)。B.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 .温度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B )。B . F-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D 只有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2-24.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的要求为(A. 浓

34、度高,体积小B. 浓度低,体积小C.体积大,浓度高D. 体积大,浓度低2-25.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B)o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2-26.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A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B.内外溶液中 H+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 H+活度系数不同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2-27.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 的目的是(C )。A .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 .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C .消除干扰离子D .提高响应速度2-28.在测定溶液 pH 时,需用标淮 pH 缓冲溶液进行校正测定

35、,其目的是(C )。A .消除温度的影响B .提高测定的灵敏度C .扣除待测电池电动势与试液pH 值关系式中的“ K ”D .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2-29. 用直接电位法定量时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液,下列对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B .恒定溶液的 pH 值C .掩蔽干扰离子D .消除液接电位2-30. 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 A ) 。A .对特定离子呈 Nernst 响应的敏感膜B .内参比电极C .内参比溶液D.电极杆2-31.普通 pH 玻璃电极测量 pH9 的溶液时(AC )。A .会产生钠差B .产生酸误差C .测得的 pH 值偏低 D

36、 .测得的 pH 值偏高C 内参比电极,D .电极引线,敏感膜,电极管2-19. 测量 pH 值时,需用标准 A .避免产生酸差 C .消除温度影响2-20.A .不对称电位C .液接电位2-21. 氟离子选择电极对 A .只有F 能透过晶体膜 C .由于F体积比较小2-22. 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B )。A 玻璃膜的水化层所决定 C .溶液中的 H+性质所决定2-23.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与A 选择性系数C .共存离子所带电荷数B .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D .溶液中的 H 浓度所决定(D) 无关 oB .共存离子浓度D .响应斜率A)。C .校正方法误差D.计算

37、电极的响应斜率14/ 662-32. 玻璃电极产生的“酸差“和“碱差”是指(C)。A .测 NA +时,产生“碱差”;测 H +时,产生“酸差”B .测 OH时,产生“碱差”;测 H +时,产生“酸差“C .测定 pH 高时,产生“碱差”;测定 pH 低时,产生“酸差D .测 pOH 寸,产生“碱差”;测 pH 时,产生“酸差”2-33. 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指 ( C ) 。A .玻璃膜外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B .玻璃膜内侧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C .跨越玻璃膜两侧溶液之间的电位差D .玻璃电极的电位2-34.玻璃电极对溶液中 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B)。A .玻璃膜的水

38、化层所决定B .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C.溶液中的 H+性质所决定 D .溶液中的 H+浓度所决定2-35. 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D ) 。A .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 .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C .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D .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2-36. 在直接电位法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可以 ( CD ) 。A 降低检测限B 扩大线性范围C .可不加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D .提高测定准确度2-37.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Kij( BD ) 。A 可用于校正干扰值B .常用来估计测量误差C .对确定的响应离子 i 和干扰离子 j,它是一个常数D .可通过

39、实验测定2-38.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C)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A .标准曲线法B .指示剂法C .二阶微商法 D.标准加入法2-39.在电位滴定中,以 E/ V - V 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C)。A .曲线的最大斜率点B .曲线的最小斜率点C .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D . E/ V 为零时的点2-40.电位滴定采用 E V 曲线法确定终点时,滴定终点是(A )。A .曲线的斜率最大点B .曲线的斜率最小点C .尖峰状曲线的尖峰点D .曲线的转折点2-41. 电位滴定采用 E/AV V 曲线法确定终点时,滴定终点是(C)。A .曲线的斜率最大点B .曲线的斜率最小点C .尖峰状曲

40、线的尖峰点D .曲线的转折点2-42. 电位滴定法的特点是 ( BD ) 。A .灵敏度高B .可用于有色浑浊溶液C 快速 D 准确度较高2-43. 用 Ag 电位滴定 S ,应采用的指示电极是 ( D ) 。A .铂电极 B.氟电极C .玻璃电极D .银电极2-44. 用 NAOH 电位滴定 沖 C2O 可采用的指示电极是(A )。A . pH 玻璃电极 B . pNA 玻璃电极C . Pt 电极 D .以上三种均可2-45. AgNO 电位滴定 NACl,用(BD )。15/ 66A . pNA 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B. Ag 电极作指示电极C.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D .双盐桥甘汞电极作参

41、比电极2-46. 电位分析法不能测定的是 ( A ) 。A .被测离子各种价态的总浓度B .能对电极响应的离子浓度16/ 66C 待侧离子的游离浓度D 低价金属离子的浓度2-47. 测量 pH 值时,需用标准 pH 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A .避免产生酸差B .避免产生碱差C .消除温度影响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2-48. 电位滴定法的终点是根据( D )。A .指示电极构成的电池的电流变化B .残余电流的变化C .指示剂的变化D .指示电极的电位的突变2-49. 库仑滴定法的终点是根据 ( A ) 。A .指示电极构成的电池的电流(电位)突变B .残余电流的变化C .指示剂的变

42、化D . A 或 C2-50. 库仑分析法的定量是 ( C ) 。A .能斯特方程式B .滴定剂所消耗的量C .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D .称量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质量2-53. 对可逆电极,析出电位其值是A 外加电压C 实际分解电压D分解电压加上 iR2-54对不可逆电极,分解电位其值是(D )。A 外加电压B可逆电池电动势C 实际分解电压D可逆电池电动势加上过电位n2-55电重量法能测定 ( A)。A 高含量的物质B痕量物质C 需要基准物质D需要标准样品2-56库仑分析法能测定到( B )。A 高含量的物质B痕量物质C 需要基准物质D需要标准样品2-57库仑分析法能测定到( C )。A 高

43、含量的物质B 常量物质C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样品D .需要基准物质和需要标准样品2-58. 电解分析法中实际分解电压其数值指的是 ( A ) 。A 可逆电池电动势加上过电位B 可逆电池电动势C .可逆电极电势D .电极上物质析出后的电极电位2-59. 电解分析法中实际分解电压其数值指的是( D )。A .可逆电极电势加上过电位B .可逆电池电动势C 可逆电极电势D .电极上有明显并连续的物质析出时的外加电压2-60. 电解分析法中理论分解电压其数值指的是 ( B ) 。2-51. 电重量法定量分析依据是 A 能斯特方程式 C .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2-52. 电位滴定法定量分析依据是A 能斯特

44、方程式 C .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 D ) 。B .滴定剂所消耗的量D .称量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质量( B ) 。B .滴定剂所消耗的量D .称量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质量( B ) 。B 可逆电池电动势17/ 66A .可逆电极电势加上过电位B .可逆电池电动势18/ 66C .可逆电极电势D .电极上有明显并连续的物质析出时的最小外加电压2-61. 对于二价的金属 A、 B 离子共存时,电解时要 A 物质析出完全,而 B 物质不析出, 位至少需较A 物质负 ( A ) 。A . 0.15-0.18VB. 0.1-0.2VC 0.3-0.4VD . 0.5-0.8V2-62. 对于一价

45、的金属 A、B 离子共存时,电解时要 A 物质析出完全,而 B 物质不析出, 位至少需较 A物质负 ( C ) 。A . 0.15-0.18VB . 0.1-0.2VC 0.3-0.4VD .0.5-0.8V2-63. 在恒电流电解分析法中,可分析 ( B ) 。A .所有金属离子B .在酸性溶液中,电动序在氢以上的金属不能析出C .选择性较高D .本法只能用于精铜品位的鉴定和仲裁2-64. 在控制电位电解法中 ( C ) 。A .电解过程中,被电解的是多种物质B .选择性较差C .电解过程中,被电解只是一种物质且选择性高D .随着电解的进行,电解电流随着电解物质的浓度减少而增加2-65. 控

46、制电位电解法中( D )。A.电解过程中,被电解的是多种物质B .选择性较差,电解电流不变C .电解过程中,被电解是多种物质且选择性较差D .随着电解的进行,电解电流随着电解物质的浓度减少而减少2-66. 建立库仑分析法的理论依据是( D )。A .能斯特方程式B .可逆电池电动势C.电极极化理论D .法拉第定律2-67. 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可用于 ( C ) 。A .分析所有金属离子B .能在电极上析出的所有物质C .均相和非均相电极反应 D .仅可测定在电极上沉积为金属或难溶化合物2-68. 控制电位电解法可用于( D )。A .分析所有金属离子B .能在电极上析出的有机物质C .均相和非

47、均相电极反应 D .在电极上沉积为金属或难溶化合物2-69. 在库仑滴定法中 ( A ) 。A .可用指示剂或其它电化学方法来指示终点B .不能用指示剂,只能用电化学方法来指示终点C .滴定剂要用滴定管加入D .根据称取电极重量来求得待测物质的量2-70. 在库仑滴定法中( D )。A .电解产生的物质与被分析的物质不进行化学反应B .不需要指示剂或其它电化学方法来指示终点C .滴定剂要用滴定管加入D .根据法拉第定律来求得待测物质的量2-71. 在电位分析中构成电池的指示电极指的是 ( A ) 。A .其电位随待测离子浓(活)度的变化而变化,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活)度B .其电位不随待测离子

48、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 .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度D .在测量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一定的值时,显示的电位2-72. 在电位分析中构成电池的参比电极指的是 ( B ) 。A .其电位随待测离子浓(活)度的变化而变化,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活)度B 物质的电极B 物质的电极19/ 66B 其电位不受试液组成变化的影响,而具有较恒定的数值C 能指示待测离子的浓度D 在测量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零时显示的电极电位的电极2-73.离子选择性电极有时也叫膜电极, 在电位分析中通常作为( C ) 。A. 参比电极B .工作电极C. 指示电极D.对电极2-74.参比电极要求满足( D )。A. 可逆性B .重现性C. 稳

49、定性D.以上 ABC 都要满足2-75.离子选择性电极通常的构成是(D)。A 内参比电极B 内参比溶液C .敏感膜D .以上 ABC 共同组成2-76. 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是 ( A ) 。A .内参比电极的电位与膜电位之和B .内参比电极电位C .膜电位D .内参比电极电位与膜内相间电位2-77.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相间电位是指 ( A ) 。A .道南型的相间电位,有敏感膜到内溶液的电位和敏感膜到外溶液的电位 B .敏感膜到内溶液的电位C .敏感膜到外溶液的电位D .敏感膜在内.外溶液之间电位2-78. 测量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的通常用到 ( B ) 。A .电位差计B .与参比电极构成电池C

50、. 测量内外膜电极电位D. 直接测量膜电位2-79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测量阳离子时,其电位正比于(a 是离子活度 ) ( B ) 。A.-lnaMB . lnaMC .aMD.lnaM内2-80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测量阴离子时,其电位正比于(a 是离子活度 ) ( C ) 。A.-lnaR内B .aRC . -lnaRD. lnaR2-81.钠玻璃电极适用于测定最大 pH 范围( D )。A.1-13.5B.2 10C. 1 12D.1102-82锂玻璃电极适用测定 pH 范围 (A )。A.1-13.5B.210C. 1 12D.1102-83玻璃电极在测定前 ( B ) 。A. 不需在待测试液或去

51、离子水中浸泡B. 须在待测试液中浸泡活化两小时以上C. 在碱性介质中浸泡活化两小时以上D. 在酸性介质中浸泡活化两小时以上2-84氟离子电极适用测定 pH 范围(D)。A.1-13.5B.210C. 1 12D.5-5.52-85阴离子流动载体电极通常可测定( A ) 。A. 阳离子B .阴离子C. 中性离子D. 都可测定2-86阳离子流动载体电极通常可测定( B ) 。A. 阳离子B .阴离子C. 中性离子D. 都可测定2-87中性流动载体电极通常可测定 (A ) 。A. 阳离子B .阴离子C. 中性离子D. 都可测定2-88气敏电极可测量 ( B ) 。A. 可直接测量某种气体B .利用某

52、一气体与溶液形成化学平衡后间接测量某一气体物质C .测量溶液中气体的分压20/ 66D .直接在气相中测量某一气体分压2-89. 电位滴定法 ( C ) 。A 不需要滴定剂 B 不需要参比电极C .用最电位的变化来指示等当点D 用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2-90. 在电位滴定中,对测定氧化还原反应采用的指示电极 ( A ) 。A .零类电极B .玻璃电极C.银/氯化银电极D .氢标准电极2-91. 伏安与极谱分析是 ( B ) 。A .一种特殊方式的电解方法B 由小面积的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测物质的稀溶液C 由大面积的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测物质的稀溶液D 由工作电极

53、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测定试样物质稀溶液的电位2-92. 极谱分析是 ( B ) 。A .一种特殊方式的电解方法B 由液态工作电极(如滴汞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测物质的稀溶液C 由固态工作电极(如悬汞滴,铂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测物质的稀溶液D 由液态工作电极(如滴汞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测定试样物质稀溶液的电位 2-93. 伏安法是 ( C ) 。A .一种特殊方式的电解方法B 由液态工作电极(如滴汞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测物质的稀溶液C 由固态工作电极(如悬汞滴,铂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电解被测物质的稀溶液D 由固态工作电极(如铂电极)与参比电极

54、组成电池,测定试样物质稀溶液的电位2-94. 极谱分析分析的定量基础是 ( A ) 。A 扣除残余电流的极限扩散电流 id或平均极限电流 6/7imax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B .扩散电流i 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C .半波电位 如/2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反比D .极限扩散电流 id与被测物质的电极表面浓度 C0成正比2-95. 极谱分析分析的定性依据是( D )。A .极谱波的极限扩散电流 idB .极谱波的扩散电流 iC 极谱波的峰值电位 $D .当组分和温度一定时,每一种物质的半波电位枷2是个定值2-96. 极谱波的可逆波指 ( A ) 。A .电极反应适用能斯特公式B 扩散速度比电极反

55、应速度大C .电极反应表现出明显的过电位D .有电化学极化2-97. 极谱波的不可逆波指( D )。A .电极反应适用能斯特公式B 扩散速度比电极反应速度小C .电极反应不表现出明显的过电位D .表现出明显的过电位,存在着电化学极化,不能间单应用能斯特公式2-98. 在一定的组份和浓度.温度的底液中 ( A ) 。A .任一物质的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是个常数B .只有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是个常数C .只有不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是个常数 D .任一物质的极谱波的极限扩散电流是个常数。2-99. 单扫描极谱法中,在一定的底液及实验条件下( D )。15 / 6622/ 66A 极限扩散电流是个常数B

56、极限扩散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C 扩散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D 峰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2-100.单扫描极谱法中,在一定的底液及实验条件下(D )。A .极限扩散电流是个常数B 极限扩散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C.扩散电流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D .峰电位昴(V)是与被测物质的半波电位有关的常数2-101.极限扩散电流 ( A )A 与汞柱高度h 的平方根成正比B 与汞柱压力 p 的平方成正比 C 与汞柱压力 p 的平方成反比D.与扩散系数 D 的平方成正比2-102.极限扩散电流(A 与汞柱高度D )。h 的平方成正比B 与汞柱压力 p 的平方成正比C 与汞柱压力 p 的平方

57、成反比D. 与扩散系数 D 的平方根成正比 2-103.在测量扩散电流时,通常要用作图法扣除 ( C ) 。A .充电电流B .电解电流C.残余电流D .迁移电流2-104. 在测量扩散电流时,通常不能用作图法扣除而只能用加入电解质来消除的电流是A .充电电流B .电解电流C.残余电流D .迁移电流2-105.抑制极谱极大现象通常采取(B )。B .加入表面活性剂D .用作图法扣除(A.加入电解质C.通惰性气体2-106.消除极谱氧波通常采取A .加入电解质C.通入惰性气体 2-107.极谱分析的定性依据是A .极谱波的极限扩散电流C.极谱波的峰值电位2-108.络合物的半波电位与 (A .络

58、合剂浓度有关C.络合剂浓度无关C ) 。B .加入表面活性剂D.用作图法扣除Did)。B .极谱波的扩散电流D .物质的半波电位2-109.影响扩散电流的主要因素:A ) 。B .络合物的浓度有关D .络合物浓度的对数值成正比ABCD )。23/ 66C.保持外加电压不变D .保持阳极电位不变2-113. 库仑分析与一般滴定分析相比(C)。A .测量精度相近B. 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C.不需要制备标准溶液,不稳定试剂可以边产生边滴定D .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2-114. 在库仑分析法中,为提高电流效率,可以(C)。A .增大电流电解B .在更负的电位电解C .增大电极面积D .减小电解

59、时间2-115. 在库仑分析中,常常加入大量电解质,其作用是 ( D ) 。A .克服过电势B .克服迁移电流C .保证电流稳定D .提高电流效率2-116. 在电解分析中,为提高测定的选样性,可以 ( B ) 。A .控制电流电解B.控制电位电解C.增大电极面积D.控制电解时间2-117. 在控制阴极电位电解法中,浓度相同的两种两价离子 ( B ) 。A .只要它们的析出电位相差0.3v 就可以定量分离B .只要它们的析出电位相差0.15V 就可以定量分离C .不能分离D .都不正确2-118. 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 A )。A .法拉弟电解定律B .欧姆定律C .比耳定律D .罗马

60、金公式2-119. 库仑分析法是根据进行电解反应时通过电解池的( C )来进行的。A .电压 B .电流C .电量D .电能2-120. 恒电流库仑滴定中指示终点最简便的方法是(D )。A.电位法B .电流法C .电导法D .化学指示剂法2-121. 下列有关库仑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 .它是一种容量分析方法B .它既是容量分析方法,又是电化学分析方法C .它不是容量分析方法,是电化学分析方法D .它是根据滴定剂消耗的体积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2-122. 极谱分析法中通常在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明胶,目的是消除 ( A ) 。A .极谱极大B .迁移电流C.充电电流D .残余电流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