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概念辨识评价方法低碳经济报告_第1页
低碳经济概念辨识评价方法低碳经济报告_第2页
低碳经济概念辨识评价方法低碳经济报告_第3页
低碳经济概念辨识评价方法低碳经济报告_第4页
低碳经济概念辨识评价方法低碳经济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方法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方法 付加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变化影响中心2010-3-27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内容提纲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国外发展举措 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 评价原则、方法及案例 发展路径选择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qmost of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s since the mid-20th

2、 century is due to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anthropogenic ghg concentrations.q it is that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anthropogenic warming over the past 50 years averaged over each continentar4 wg i (2007) 99%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95%, 90%, 66%, 50%, 33%, 10%, 5%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1 9 0 01 9 1 01 9 2

3、01 9 3 01 9 4 01 9 5 01 9 6 01 9 7 01 9 8 01 9 9 02 0 0 0- 1 . 5 0- 1 . 0 0- 0 . 5 00 . 0 00 . 5 01 . 0 0global average: 0.60 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近50 年变暖尤其明显。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delegates celebrated adoption of the protocol in 1997. 温室气体温室气体 100年全球增温潜力年全球增温潜力 (gwp) 主要排放部门主要排放部门 co2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1

4、 工业过程、能源、林业工业过程、能源、林业ch4 (甲烷甲烷) 21 农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n2o (氧化亚氮氧化亚氮) 310 工业过程、农业工业过程、农业hfcs(氢氟碳化物氢氟碳化物) 140-11,700 工业过程工业过程pfcs(全(全氟化碳氟化碳) 6,500-9,200 工业过程工业过程sf6 (六氟化硫六氟化硫)23,900 工业过程工业过程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carbon dioxide(co2) energy-related and land-use activitiesmethane (ch4) landfills, coal-mining, liv

5、estock, fuel combus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nitrous oxide (n2o) agricultural soils, adipic & nitric acid production, fossil fuel combustion, human sewagehydrofluorocarbons & perfluorocarbons (hfcs & pfcs) substitutes for 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 semi-conductor mfgsulphur hexafluoride

6、 (sf6)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magnesium productions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coco2 2) ) 能源相关及土地利用活动甲烷甲烷( (chch4 4) ) 垃圾填埋,煤矿开采,牲畜饲养,燃料燃烧,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氧化亚氮( (n n2 2o)o) 农用地,脂肪酸及硝酸生产,化石燃料燃烧,人类排污含氟化合物含氟化合物( (hfcshfcs & & pfcspfcs) ) 替代性臭氧消耗物质,半导体制造六氟化硫六氟化硫( (sfsf6 6) ) 电力传输分配、镁制品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工业过程工

7、业过程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ar4 wg ii (2007)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ar4 wg ii (2007)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ar4 wg iii (2007)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个研究均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在不同碳价下对减缓全球ghg的排放有着相当大的减排潜力,这一潜力能够抵销预估的全球排放增长或将排放降至当前水平以下。ar4 wg iii (2007)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ar4 wg iii (2007)斯特恩报告(2006)中指出全球以每年全球以每年gdp的的1%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的损失, 气候变化

8、影响研究中心二、低碳经济的提出及二、低碳经济的提出及国外发展举措国外发展举措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低碳经济(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 首先由英国在其首先由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能源白皮书(2003)中提出,英国政府为实现能源)中提出,英国政府为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实质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观,其实质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核心是通过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碳排放,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一个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一个低碳经济发展体(经济发展体(department of tr

9、ade and industry,uk)。)。 能源白皮书能源白皮书中,分析了英国面临的中,分析了英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三大挑战(气候变化、能源输入、基础设施(气候变化、能源输入、基础设施更新与改造),提出了能源新政策的更新与改造),提出了能源新政策的四大目标四大目标(构筑低碳之路、确保能源供应可靠、(构筑低碳之路、确保能源供应可靠、培育竞争性市场、提供充足廉价能源)、培育竞争性市场、提供充足廉价能源)、两大支柱两大支柱(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给出(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给出了了四条建议四条建议(热电联供、市场机制与政策、排放交易制度、能源安全)。(热电联供、市场机制与政策、排放交易制度、能源

10、安全)。(一)、低碳经济的提出(一)、低碳经济的提出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英国构建低碳经济的行动:英国构建低碳经济的行动: 量化减排目标量化减排目标:2010年在年在1990年基础上年基础上ghg减排减排 20%,2050年在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年基础上减排60,建立一个低碳经济体;,建立一个低碳经济体; 政府每年政府每年公开发布年度报告公开发布年度报告,对低碳经济实施状况跟踪分析;,对低碳经济实施状况跟踪分析; 2004年度报告年度报告: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 first annual report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11、 energy white paper:为了减少碳排放,为了减少碳排放,20032004年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新的能源效率目标和产品年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新的能源效率目标和产品及服务的环境高标准、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可持续性、能效培训、经济激励政策、设及服务的环境高标准、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可持续性、能效培训、经济激励政策、设立能效委员会、能源效率实施规划、苏格兰可再生能源战略等。立能效委员会、能源效率实施规划、苏格兰可再生能源战略等。但由于电厂煤炭燃但由于电厂煤炭燃烧增长,烧增长,2003年排放反而增长了年排放反而增长了1.5,但与,但与1990年相比,排放水平下降了年相比,排放水平下降了7

12、.5。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2006年度报告:年度报告: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 third annual report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ergy white paper:与与1990年相比,年相比,2005年英国年英国ghg排放水平下降了排放水平下降了15,预计,预计2010年下降年下降24。co2排放水平到排放水平到2010年将下降年将下降11,如果考虑实施气候变化项目和排放贸易,如果考虑实施气候变化项目和排放贸易机制,这一比例将达到机制,这一比例将达到16。继续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继续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201

13、0年使新能源和年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达到10%。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2007年度报告:年度报告: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 fourth annual report on progress towards the 2003 energy white paper goals:成立气候变化办公室(成立气候变化办公室(occ)发布发布斯特恩报告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指出全球以每年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出版出版能源

14、战略回顾能源战略回顾。与与1990年相比,年相比,2006年英国年英国ghg排放水平下降了排放水平下降了15,co2排放排放水平下降水平下降5。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1 1、英国、英国(1)立法和制定计划)立法和制定计划发布发布气候变化法案气候变化法案:世界上首个将法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进法律的国家。按照该法律,英国本届及下届政府必须致力于削减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进程将交由一个新成立的独立气候变化委员会来组织完成。气候变化法还规定了一些控制能源的具体措施,例如要求能

15、源企业向使用低碳能源而向英国全国高压输电线网输入电力的居民住户、企业单位和商户支付“回购税”。公布公布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英国低碳转换计划:2009年7月15日,公布英国低碳转换计划,被认为是英国正式的“低碳经济”国家战略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其主要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其中,电力部门主要通过发展核电以及发展使用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清洁煤炭发电站等;交通系统主要通过汽车燃效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电动化、生物燃料的使用、电动车充电交换站等措施;家庭部门通过提高能效及使用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农业部门通过改变农业习惯,建设林地,鼓励使用

16、垃圾变能源设备等减少co2排放。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1 1、英国、英国(2)采用多种政策措施激励低碳发展)采用多种政策措施激励低碳发展 推出推出 “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税” :以气候变化税为资金来源,成立了碳基金,其工作重点集中在减少碳排放上,中短期重点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碳管理,中长期重点是投资低碳技术 。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 :2002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uk ets),2005年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英国政府还敦促所有的办公楼、超市、商业和公共机构,自2010年

17、起全面参加“碳减排承诺” 的排放交易机制 。 政府积极投入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政府积极投入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 :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中政府出台具体刺激措施,包括:政府将投入1亿2000万英镑用于大力发展海上风能,6000万英镑用于刺激开发波浪能和潮汐能技术,600万英镑用于地热资源勘测。此外,政府将同时增加核能技术研究设施,并对那些在家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贴等 。引导消费者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引导消费者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建筑物是英国的碳排放大户,占碳排放总量的近一半。英国计划实现建筑“零碳排放”,要求所有新盖房屋在2016年达到零碳排放,这一目标涵盖的建筑物涉及学校、超市、卫生院、医院、

18、图书馆以及生产企业等。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1 1、英国、英国(3)重视低碳技术研发)重视低碳技术研发积极倡导积极倡导ccs技术技术 :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众多技术创新方面,英国政府尤其关注ccs的作用。2005年,英国率先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制定了减碳技术战略,在2007年预算中宣布将支持建立第一个ccs技术的大规模示范项目。2007年5月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计划的细节,宣布开展一项竞赛。英国政府为这场ccs竞赛计划设定的目标是2014年实现大约90的捕获和埋存比例。 制定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目标制定可再

19、生能源技术研发目标 :近期目标的重点是那些有竞争力的、可尽快实现出口的技术领域,包括近海风能、主动和被动式太阳能装置、水电以及垃圾能等;中期目标(到2010年)是确保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新技术以及有出口前景的技术,包括生物残留物、近海风能、能源作物、燃料电池以及太阳光电等;远期目标(2010年后)的重点是那些在执行研究和开发计划过程中发现的潜在能源技术,包括燃料电池、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装置、海势以及太阳能热电等。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二)、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2 2、日本、日本(1)积极制定相关计划和草案)积极制定相关计划和草案首相福田康夫于200

20、8年6月提出“福田蓝图”,确定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 2008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该计划对“福田蓝图”进行了具体化,提出在2020年之前,将ccs技术推向实用化;未来三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排等措施。 2009年4月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该政策草案的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2)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和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的研究小组又发布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提出了日本建立低碳社

21、会应该采取的迫在眉睫的十二大行动,并说明了每一行动对应的部门及相应的减排目标。(如下表)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的12大行动 行动名称说明预期减排目标1舒适与绿色的建筑环境有效利用太阳能与能源效率的建筑环境设计;智能建筑;住宅行业:56-48mt co22无论何时何地,使用合适的器具使用先进的与合适的器具;减少器具的初始成本并提高效用;3提高地方的季节性食品供应以季节性安全低碳的当地食物为烹饪原料;工业部门:30-35mt co24可持续建筑材料使用当前的可再生建筑材料与产品;5商业与工业中的环境教育企业着眼于建立并经营低碳市场,通过能源效率生产系统,供应低碳高附加值

22、的产品与服务;6迅捷通畅的物流保障网络式的无缝物流系统与供应链管理,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与信息通讯技术等基础设施;交通部门:44-45mt co27友好的城市步行设计城市设计要求有友好的短途与行人(自行车)交通道路并提高公共运输的效率;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8低碳电力通过大规模的可再生资源、核能电站以及装备有co2捕获与封存设备的化石(或生物燃料)火电厂来供应低碳电力能源转换部门:95-81mt co29满足当地需求的本地可再生资源提高本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及其他能源类型;10下一代燃料开发完全不产生碳排放的氢能或发展以生物量为基础的能源供应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11鼓励消费者做

23、出快速而又合理选择的商标为了让消费者聪明地选择低碳产品与服务,应该宣传能源利用与co2成本的相关信息;交叉部门12低碳社会的领导能力为建设低碳社会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并认识这种非凡贡献的作用。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正处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新世界正处在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新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是对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的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是对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的重视。真正推动这种决策调整的是对未来的展重视。真正推动这种决策调整的是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展望关乎向低碳未来转型所带来的潜望,这种展望关乎向低碳未来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与政治利

24、益。在经济与政治利益。包括:包括:避免较高的未避免较高的未来成本;来成本;避免锁定在碳密集型投资中;避免锁定在碳密集型投资中;确保能源安全。确保能源安全。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三、低碳经济概念辨识三、低碳经济概念辨识与核心要素与核心要素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一)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一)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1、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是低碳发展的过程。、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是低碳发展的过程。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

25、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旨在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防止各国及其国民受到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并最终保障可持续的全球人居环境。2、低碳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低碳并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重要的是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农业社会,几乎没有化石能源的消费和碳

26、排放,社会生产力并不高,但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可能非常高。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低下,显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寻求的低碳经济。而在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消耗大量化石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对人类长远未来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一)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一)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3、低碳经济中的、低碳经济中的“碳碳”指的应是指的应是co2当量(或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当量(或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co2。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导要素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减缓气候变化就是要减少京都

27、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pfcs、sf6)。由于能源部门co2排放占全部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0%左右。所以在现有低碳经济研究中,多数研究仅用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系数的乘积作为探讨低碳经济的碳排放量,是偏面的。4、低碳化过程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并以相对低碳为主。、低碳化过程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并以相对低碳为主。低碳经济通过低碳化发展模式加以实现,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相对低碳为主,侧重自身纵向的比较。从短期来看,可以在不改变其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前提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产出效率,实现相对的低碳排放;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能够借助清洁能源替代、低碳技术应

28、用、低碳生活方式等手段实现一国碳排放总量的绝对下降。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一)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一)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综上,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综上,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碳排放所产出的gdp,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资源环境代价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su

29、stainable development)意味着在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和谐发展。这一概念的特点在于,一方面对于持续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的约束,另一方面强调碳排放约束不能损害可持续发展目标,其解决途径便可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等手段提高碳生产力。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二)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二)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低碳经济(lce)的概念模型如下所示:lce = e, r, e, t, c 经济阶段消费模式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环境基础低碳经济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以技术进步为驱动力,以技术进步为驱动力,以环境优先为原则,实以环境优先为原则,实现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现生产过程

30、的低碳化,资源与能源结构的低碳资源与能源结构的低碳化,生活消费方式的低化,生活消费方式的低碳化。碳化。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四、低碳经济评价原则、四、低碳经济评价原则、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一)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原则(一)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原则1、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是要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碳排放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现阶段,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减缓碳排放和保护环境提供更多支持。 2、技术为主,政策驱动的原则。、技术为主,政策驱动的原则。低碳经济是科技、经济和环

31、境的良好结合点,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通过低碳技术的完善和普及,把生产、消费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从全过程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最终使我国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3、3r原则原则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是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低碳经济的核心也是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降低碳排放或零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发展循环经济的结果是减少了废物(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3r原则也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遵循的原则。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二)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二)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低碳经济(城市)发展评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建立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二是要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前者是后者分析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分析的依据。 ghg排放核算能源部门工业过程农业畜牧废物处置lce评价指标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环境低碳政策国外国内判别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