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_第1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_第2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_第3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_第4页
心理学课件: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目目 录录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测验的常摸测验的常摸 第三节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测验的信度 第四节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测验的效度 第五节第五节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 第六节第六节 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七节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心理测验的使用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无论是临床诊断,判定疗效,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无论是临床诊断,判定疗效,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都还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都必须必须以心理测量为基础。以心理测量为基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测量与测量量表

2、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心理测量的发展史心理测量的发展史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测量与测量量表测量与测量量表一、测量的定义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法则用用数字数字对对事物事物加以加以确定确定。 包括三个主要元素:包括三个主要元素: * * * (1)事物事物测量测量对象对象在心理测量中,所测量的实际是心理现象的外显行为在心理

3、测量中,所测量的实际是心理现象的外显行为(2)数字)数字事物或其属性的事物或其属性的量量数的逻辑性数的逻辑性:区分性、序列性:区分性、序列性(等级性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等距性、可加性(3)法则)法则测量所依据的测量所依据的方法和规则方法和规则,有好坏之分,有好坏之分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二、测量要素二、测量要素*(一)(一) 参照点:参照点:计算的起点计算的起点 绝对零点、相对零点绝对零点、相对零点 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用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用人为标人为标定定的相对零点。的相对零点。(二)二) 单位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有有确定

4、的意义确定的意义 2、 有有相同的价值相同的价值心理测量单位的特点:不统一、不等距心理测量单位的特点:不统一、不等距(如米与考试分)。(如米与考试分)。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三、测量量表三、测量量表 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就称为个连续体就称为量表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Stevens将其将其从低到高级从低到高级分四种:分四种: 1、 命名量表命名量表(归类)(归类):代号、分类:代号、分类(如学号

5、、男女)(如学号、男女) 2、 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最常用)(最常用) : 有有大小关系大小关系、无、无相等单位相等单位、无无绝对零点绝对零点 3、 等距量表等距量表:有大小关系、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有大小关系、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可乘、除可加、减,不可乘、除(如温度)(如温度) 4、 等比量表等比量表: 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四则运算可四则运算 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但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将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但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将数数据换算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第二单元 心理测

6、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 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目前医学科技仍不可取代) 心理测验四个基本要素:心理测验四个基本要素: 1、测量的是人的、测量的是人的行为行为; 2、测量的是、测量的是行为样本行为样本:简接性和偏差;简接性和偏差; 3、测量的、测量的标准化标准化(一致性):样本、实施、记分、(一致性):样本、实施、记分、解释等条件都要标准化;解释等条件都要标准化; 4、常模常模的作用:即参照标准;的作用:即参照标准;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二、心理测量的性质

7、心理测量的心理测量的间接性: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无法直接测量人的心理,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测量人的外显行为,即通过测量人们对测验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论出他的心理特质心理特质。 心理测量的心理测量的相对性:相对性: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比较不同人之间的行为或心理特征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时,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心理测量的心理测量的客观性客观性(标准化):(标准化):常模、实施、记分、解释常模、实施、记分、解释 1 1、测验的刺激是客观

8、的、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 2 2、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 3 3、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解释解释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8(测验与测量的区别测验与测量的区别) 按功能分按功能分 按材料性质分按材料性质分 按材料严谨程度分按材料严谨程度分 按方式分按方式分 按要求分按要求分第三单元 心理测验的分类*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9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一)智力测验(一)智力测验 (二)特殊能力测验:人事选拔(二)特殊能力测验:人事选拔 (三)人格测验(三)人格测验(测量个性中除了能力以外的部分)(测量个性中除了能力以外的部分) 问卷法、投射法 (四)专业知识技能测验 心理

9、测量学基础知识10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 (一)(一)文字文字测验:测验: 优点:实施方便、团体测验优点:实施方便、团体测验 缺点:受文化程度影响缺点:受文化程度影响(二)(二)操作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测验:非文字测验 优点:不受文化因素限制优点:不受文化因素限制 缺点:费时、费钱、无法团体施测缺点:费时、费钱、无法团体施测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1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一)(一)客观客观测验测验 优点:无需想象力,基本没有评分误差。优点:无需想象力,基本没有评分误差。 (二)(二)投射投射测验测验:受评分者的影响。受评分者的影响。 (联想、构造、完成、表露法)(联想、构造、完成、表露

10、法) 如如罗夏墨迹罗夏墨迹测验、测验、主题统觉主题统觉测验、测验、 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测验、测验、句子完成句子完成测验测验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2联联想想法法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3构造构造法(法(TAT)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4完成法完成法 小姑娘对小伙子说:小姑娘对小伙子说:“那边有个老大爷,你那边有个老大爷,你去问问路。去问问路。” 如果你是小伙子,将怎么回答。如果你是小伙子,将怎么回答。 一个大人对一个小朋友说:一个大人对一个小朋友说:“你还小,妈妈你还小,妈妈牵着你上楼;等妈妈老了走不动了,怎么上牵着你上楼;等妈妈老了走不动了,怎么上楼啊?楼啊?” 如果你是小孩,将怎么回答。如果你是小孩,

11、将怎么回答。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5表露法表露法 知觉运动测验、表演一个节目等知觉运动测验、表演一个节目等 自陈量表自陈量表等:等:科学但有先天性缺陷,容易不客观科学但有先天性缺陷,容易不客观不真实,而表露法虽然不那么客观,但是可以将对不真实,而表露法虽然不那么客观,但是可以将对测试目的进行一定的隐藏。测试目的进行一定的隐藏。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6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一)(一)客观客观测验测验 优点:无需想象力,基本没有评分误差。优点:无需想象力,基本没有评分误差。 (二)(二)投射投射测验测验:受评分者的影响。受评分者的影响。 (联想、构造、完成、表露法)(联想、构造、完成、表露法

12、) 如如罗夏墨迹罗夏墨迹测验、测验、主题统觉主题统觉测验、测验、 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测验、测验、句子完成句子完成测验测验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7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一)(一)个别个别测验:测验:1对对1; 优点:观察仔细、结果可靠。优点:观察仔细、结果可靠。 缺点:费时费力,效率较低。缺点: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二)(二)团体团体测验:测验:20-30人人 优点:效率高、主试宽松。优点:效率高、主试宽松。 缺点:结果不及个别测验可靠。缺点:结果不及个别测验可靠。 团体测验可个别测,个别测验不能团体测。团体测验可个别测,个别测验不能团体测。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8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一)(一)

13、最高作为测验最高作为测验: 做最好的回答做最好的回答 有正确答案有正确答案 与认知有关与认知有关 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学生考试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学生考试(二)(二)典型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以第一反应做答以第一反应做答 无正确答案无正确答案 如人格测验如人格测验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19 此外,按测验对被试者的要求来分,可分为最高作为测验此外,按测验对被试者的要求来分,可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心理测验分类简表心理测验分类简表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0第四单元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 (一)(一) 测验万能论测验万能论 (二)(二) 测验无用

14、论、心理学无用论:个人隐私、测验无用论、心理学无用论:个人隐私、宿命论、种族歧视宿命论、种族歧视 (三)(三) 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二、正确的测验观二、正确的测验观 (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临床、临床、人事人事等方面决策的辅助工具等方面决策的辅助工具 (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1心理测验的功能心理测验的功能:(一)选材(一)选材(二)安置(二)安置(三)诊断(三)诊断(四)评价(四)评价(五)咨询(五)咨询(是三大技能之一)(是三

15、大技能之一)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2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 必须做到:必须做到: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资格 心理学知识、专业训练、职业道德心理学知识、专业训练、职业道德 2、慎重、慎重选择选择测验量表测验量表 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 适用范围和年龄范围适用范围和年龄范围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关系 4、正确、正确解释解释测验结果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注意测验的保密保密 测验内容、测验结果、个人隐私测验内容、测验结果、个人隐私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3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常用

16、测验:常用测验:中国比内量表、韦氏智力量表、瑞文测验使用目的:使用目的:鉴别有无智力障碍、其它特殊目的 人格测验人格测验常用测验:常用测验:EPQ、16PF、MMPI使用目的:使用目的:了解人格特征、用于精神异常辅助诊断 心理评定量表心理评定量表常用量表:常用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使用目的:使用目的:用于评价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及其程度如何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4分数的解释与交流分数的解释与交流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分数与他的、分数与他的遗传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经验以及以及 测验测验情境情境的关系。的

17、关系。 2、除了、除了常模常模资料外,还应了解测验的资料外,还应了解测验的信度、效度信度、效度资料。资料。 3、不同测验的分数、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比较不能直接比较。 以百分等级以百分等级为中介为中介 线性等值线性等值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5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领会)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领会)1、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2、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3、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4、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最好最好”的

18、估的估计。计。5、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6、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7、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6第六单元 心理测量的发展史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公认的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是公认的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清朝后期益智图(通称七巧板)无标准,不科学无标准,不科学 清朝末年心理学由西方传入我国 1920年心理学实验室 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勤智力测验法 1922年比奈量表由费培杰译成中文 192

19、4年陆志伟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1932测验杂志创刊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7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才诞生 早期发展情况早期发展情况* 1、英国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家高尔登(高尔登(1884)建立了一个建立了一个心理测量实验室心理测量实验室,设计出设计出测量差异的方法测量差异的方法,提出,提出相关的概念相关的概念。 2、皮尔逊创立积差相关法。、皮尔逊创立积差相关法。 3、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卡特尔(1890)在在心理心理杂志上杂志上发表心理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指明了心理测验发展的

20、方向,提出要建立常模。测验与测量,指明了心理测验发展的方向,提出要建立常模。 4、法国心理学家、法国心理学家比内(比内(1905)年编制年编制比内比内- 西蒙智力量表西蒙智力量表 (史(史上第一个正式心理测验)。上第一个正式心理测验)。 19世纪世纪80年代高尔登的十年年代高尔登的十年 19世纪世纪90年代卡特尔的十年年代卡特尔的十年 20世纪头世纪头10年是比内的十年年是比内的十年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8 20世纪世纪20年代心理测验的发展年代心理测验的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操作测验的发展: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由于理论上的缺陷和实际上的需要,所以有操作测验的问世。所以有操作测验

21、的问世。(比西量表的缺陷)(比西量表的缺陷)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团体测验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团体测验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所编团体智力测验的基础上发展了在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所编团体智力测验的基础上发展了陆陆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军甲种和乙种智力测验。二战期间。二战期间美国美国1942年在挑选飞行员心理年在挑选飞行员心理素质测验淘汰率由素质测验淘汰率由65下降到了下降到了36。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分析个人心理品质的内部结构,为职业选拔与安置提纲依据。为职业选拔与安置提纲依据。 (能力测验)(能力测验

22、) 普通能力倾向(智力)测验普通能力倾向(智力)测验也向多元化发展。也向多元化发展。4、人格测验的发展:、人格测验的发展: 测量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的人测量情感或行为等非智力方面的人格因素。格因素。克雷丕林克雷丕林的的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测验测验是人格测验的先驱;是人格测验的先驱;罗夏罗夏的的墨迹测验墨迹测验是投射测验的发端。是投射测验的发端。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29二、现代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兴起阶段兴起阶段 1914年前后,陆志伟先生二、三十年代翻译和1924、1936年两次修订斯比量表低谷阶段低谷阶段 几十年停顿状态(50年代 至文革时期 )蓬勃发展蓬勃发展 1979年以来,广泛进行国外量表

23、的修订,吴天敏第三次修订斯比量表。 近年近年本土化本土化取得初步成果取得初步成果:如中国多项人性格心理调查表(CPAI),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等。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0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常模团体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常模的类型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具有某种常模团体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的人所组成的群体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有代表性的)样本样本。 常模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常模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数表示,以提供表示,以

24、提供比比较的基础较的基础。 一个测验可有一个测验可有多个常模多个常模团体。团体。(如中国智力常模)(如中国智力常模)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2常模的用途常模的用途对于对于测验编制者测验编制者,常模团体必须能代表总,常模团体必须能代表总体,样本的选取具有真正的体,样本的选取具有真正的代表性代表性。对于对于测验使用者测验使用者而言,现有的常模团体那而言,现有的常模团体那个最合适自己的使用个最合适自己的使用对象和目的对象和目的。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3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一)(一) 群体的构成必须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明确界定:一般总体、一般总体、目标总体、样本目标总体、样本(如(如未婚未婚女性女性择偶

25、观)择偶观) (二)(二) 常模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代表性样本 (三)(三) 样本的样本的大小要适当大小要适当 一般不少于一般不少于30或或100人人 全国性常模:全国性常模:20003000人人 (四)标准化样组是(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一定时空的产物(如智商)(如智商)常模团体的常模团体的成员成员是最受关注的是最受关注的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4三、取样的方法三、取样的方法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一)简单随机抽样:编号,随机数字表(一)简单随机抽样:编号,随机数字表根据随机的原则选择样本,在该范围内每

26、个人被抽到的根据随机的原则选择样本,在该范围内每个人被抽到的机会相等。机会相等。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5 (二)系统抽样(机械抽样):二)系统抽样(机械抽样):确定组距,固定周期的缺点确定组距,固定周期的缺点在总体项目为N的情况下,选择K分之一的作为样本。K=Nn(K为组距为组距,N为总样本人数,n 拟抽取样本量)举例:K为2:两个中抽1个,随机确定首个是谁,隔一个抽1个K为20:每隔20位抽1个从121名学生中抽40人作为调查样本 K=121403 若首位是第8号,则每隔3位抽一个,即8、11、14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6三、取样的方法三、取样的方法 (三)分组抽样(三)分组抽样 当总体数目较大

27、,无法编号,而群体又具多样性时采样; 先分组,再在组内随机抽样; (四)(四)分层分层抽样抽样 制定常模是最常用的方法; 先按某种(或几种)变量分层,然后在每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样本,组合成常模样本。分层比例抽样分层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分层非比例抽样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7四、常模分数与常模四、常模分数与常模(一)常模(一)常模常模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常模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一般常模一般常模特殊常模:非典型团体特殊常模:非典型团体(二)常模分数(二)常模分数将常模样本被试测验的将常模样本被试测验的原始分原始分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

28、的导出导出分数分数(如百分位、标准分、(如百分位、标准分、T分等)分等) 举例:举例:简单转换表:简单转换表: 将将单一测验原始分转换成一种或几种分数。如:瑞文单一测验原始分转换成一种或几种分数。如:瑞文推理测验、全量表推理测验、全量表IQ。复杂转换表:复杂转换表: 包括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团体的原始分与导出分数包括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团体的原始分与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如:韦氏智力测验粗分等值量表分转换表、的对应关系。如:韦氏智力测验粗分等值量表分转换表、MMPI 的的T分转换表等。分转换表等。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8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一、发展常模(一)发展顺序量表(一)发展顺序量表(二)智力

29、年龄(二)智力年龄(三)年级当量(三)年级当量二、百分位常模(一)百分等级(一)百分等级(二)百分点(二)百分点(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三、标准分常模(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39 一、发展常模:(顺序量表、智龄、年级当量)(顺序量表、智龄、年级当量) 许多心理特质是随时间(年龄)变化而发展的。许多心理特质是随时间(年龄)变化而发展的。 将被测者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人群平均表现相比较,这种常模即发展常模发展常模,该量表亦称年龄量表年龄量表。(一)发展顺序量表:(一)发展顺序量表:

30、测验条目(能力或行为)按出现的早晚排列,完成该条目说明达到相应的年龄水平。 葛塞尔婴幼儿发育量表:葛塞尔婴幼儿发育量表:最高范例,最高范例,包括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 皮亚杰皮亚杰对守恒守恒概念的研究(质量、重量、容量)。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0(二)智力年龄(二)智力年龄 1908年,比西量表首先提出:年,比西量表首先提出:一个人在采用年龄量表方式编制的智力测验上得到的分数,简称智龄。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每个条目代表一定的年(月)龄,将所通过的条目折算出月龄,然后相加计算出智力年龄。如比内量表。以标准化样本每个年龄组平均原始分数作为常模,被试者从测验中得到原始分数与其比较,从而

31、确定智龄。 比内量表智龄计算举例:基础年龄比内量表智龄计算举例:基础年龄+月龄月龄*智商计算公式智商计算公式 IQ=MA(心理年龄)(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实足年龄)100* 另一种方法是不把题目分到各年龄组,而将标准化样另一种方法是不把题目分到各年龄组,而将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原始分作为年龄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原始分作为年龄常模常模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1(三)年级当量(三)年级当量即即年级量表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被试属于哪一年级,测验结果说明被试属于哪一年级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常用。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常用。通常与各年级常模样本的平均原始得分相比较通常与各年级常模样本的

32、平均原始得分相比较得到。得到。年级量表的单位通常为年级量表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个月间隔举例:数学成绩达到某年级年级当量等。举例:数学成绩达到某年级年级当量等。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2二、百分位常模:包括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一)百分等级(一)百分等级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百分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百分等级指出的是个体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位置未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的计算 PR=100-(100R-50)N*(不考)(不考)R 指某人原始分排列的顺序数指某人原始分排列的顺序数N 指样本总人数指样本总人数举例

33、:小东在30名同学中语文成绩是80分,排列第5名,其百分等级为: PR=100-(1005-50)30=85 分组资料的百分等级求法,计算方法不同,但其百分等级的意义与未分组资料一样。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3(二)百分点(二)百分点 百分点用于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相对应的测百分点用于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相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验分数是多少 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 举例:举例:已知高考的最高分为695,其百分等级为100,最低分为103分,百分等级为1,求百分等级80所对应的分数是多少? 公式:公式:(不考)(不考)C 指上限百分等级SC 上限百分等级对应的分数F 指下

34、限百分等级SF 下限百分等级对应的分数X 已知百分等级PP 根据已知百分等级,要求的对应分数10318069580100PPPPFCSPPFXPPSXC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4 计算部骤(因式分解)计算部骤(因式分解)20(695-PP)=79(PP-103)79(695-PP)=20(PP-103)(等号两侧交叉相乘)54905-79PP=20PP-206054905+2060=20PP+79PP56965=99PPPP=5696599PP=575.4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5(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三)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 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四分位数和十分位数只是百分位数(百分等级)的只是百分位

35、数(百分等级)的两个变式。两个变式。 举例举例百百分位数(百分等级)分位数(百分等级):将量表分成:将量表分成100等份等份四分位数:四分位数:将量表分将量表分4等份,等份,125、2650、5175和和76100四段。四段。十分位数:十分位数:将量表分成将量表分成10份,份,110为第一段,为第一段,91100为第十段。为第十段。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6三、标准分常模 标准分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标准分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标准差,所以叫,所以叫标准分标准分。 常见的标准分数有常见的

36、标准分数有z分数、分数、Z分数、分数、T分数、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等。等。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7SDXXZ(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一)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原始分转换标准分基本公式:原始分转换标准分基本公式: 其中其中X为任一原始分数,为任一原始分数, 为样本平均数,为样本平均数,SD为样为样本标准差本标准差 为使用方便,通常需要将为使用方便,通常需要将z分数转换为另一形式的分数转换为另一形式的量表分数:量表分数: Z=A+BzX 为任一原始分为任一原始分X 为样本平均数为样本平均数SD 为样本标准差为样本标准差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8 (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

37、数(二)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当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正态化,这当原始分数不是正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正态化,这个转换就是非线性的。个转换就是非线性的。 正态化正态化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在正态曲线面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在正态曲线面积表中,求积表中,求出对应于该百分比的出对应于该百分比的z分数,从而将百分等级分数,从而将百分等级转换为标准分(转换为标准分(原始分原始分-百分等级百分等级-查表求查表求z分数分数)转换后的转换后的z分数称为分数称为z分数分数 T分(分( Z分数分数):平均值:平均值50,标准差,标准差10;公式:;公式:T=5010z 标准九分标准

38、九分:平均值为: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标准差为2 标准十分标准十分:平均值为:平均值为5.5,标准差为,标准差为1.5 标准二十分标准二十分:平均值为:平均值为10,标准差为,标准差为3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49将原始分转换为将原始分转换为T分分计算:原始分65=T分?(平均值60,标准差8.41)代入公式:计算:(6560)/8.410.59代入公式:T=50+10z计算:50+0.5910T55.9SDXXZ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0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又称又称常态分布常态分布,统计学中一,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分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种重要的理论分布,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心理与教

39、育中大量的现象和特征均按正态心理与教育中大量的现象和特征均按正态的形式分布,如能力、人格特征、学习成的形式分布,如能力、人格特征、学习成绩、社会态度、行为表现及身高、体重等。绩、社会态度、行为表现及身高、体重等。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15.12 5.13 4.58 4.31 4.09 4.41 4.33 4.58 4.24 5.45 4.32 4.84 4.91 5.14 5.25 4.89 4.79 4.90 5.09 4.04 5.14 5.46 4.66 4.20 4.21 3.73 5.17 5.79 5.46 4.49 4.85 5.28 4.78 4.32 4.94 5.21 4.6

40、8 5.09 4.68 4.91 5.13 5.26 3.84 4.17 4.56 3.52 6.00 4.05 4.92 4.87 4.28 4.46 5.03 5.69 5.25 4.56 5.53 4.58 4.86 4.97 4.70 4.28 4.37 5.33 4.78 4.75 5.39 5.27 4.89 6.18 4.13 5.22 4.44 4.13 4.43 4.02 5.86 5.12 5.36 3.86 4.68 5.48 5.31 4.53 4.83 4.11 3.29 4.18 4.13 4.06 3.42 4.68 4.52 5.19 3.70 5.51 4.6

41、4 4.92 4.93 4.90 3.92 5.04 4.70 4.54 3.95 4.40 4.31 3.77 4.16 4.58 5.35 3.71 5.27 4.52 5.21 4.37 4.80 4.75 3.86 5.69 120名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名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数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2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3红细胞计数5.815.314.814.313.813.31红细胞计数Frequency3020100Std. Dev = .57 Mean = 4.71N = 120.00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4频数分布逐渐向正态分布接近频数分布逐渐向正态分布接近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5从频

42、数表可看出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从频数表可看出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集中集中趋势(趋势(central tendency):多数数):多数数据向中间集中,用据向中间集中,用均数均数表示。表示。 离散离散趋势趋势(tendency of dispersion):少数:少数数据向两端分散,用数据向两端分散,用标准差标准差表示。表示。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6关于标准差的基本概念关于标准差的基本概念 所有人分数的平均数叫平均值平均值 每个人的分数减去平均值叫离均差离均差 离均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就是标准差标准差 为了去除负值,首先计算每个离均差离均差的平方,再计算所有离均差平方的平均值就是方差方差,将方差开平方

43、就得到标准差标准差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7方差和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差反映数据离中(离散)趋势的两种指标。英文反映数据离中(离散)趋势的两种指标。英文variance(方差)用方差)用S2 或或2来表示;来表示;standard deviation(标准标准差),用差),用S或或SD来表示,亦可用来表示,亦可用表示。表示。对离散趋势进行度量(标准差)的意义对离散趋势进行度量(标准差)的意义 全面反映事物的面貌:全面反映事物的面貌:平均值只反映了事物的典型情平均值只反映了事物的典型情况,标准差可反映事物的特殊性。标准差代表着所有分况,标准差可反映事物的特殊性。标准差代表着所有分数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

44、值。标准差可以告诉我们一数与其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值。标准差可以告诉我们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组分数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则数据分布越分散。标准差越大,则数据分布越分散。判断集中量数(如平均值)的代表性:判断集中量数(如平均值)的代表性:在一组数据中,在一组数据中,离中趋势越小(标准差越小),集中趋势量数的代表性离中趋势越小(标准差越小),集中趋势量数的代表性就越好,相反就越差。就越好,相反就越差。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8基本公式基本公式方差计算公式方差计算公式 Xi为每个数据,从X1、X2Xn(Xi-X)为离均差(Xi-X)2为离均差平方(Xi-X)2为离均差平方和N为数据的个数标准差计算公式标

45、准差计算公式NXXSi22)(2SSD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59计算举例(下例计算举例(下例1组)组)S12=(45-60)2+(50-60)2+(55-60)2+(58-60)2+(60-60)2+ (60-60)2+(62-60)2+(65-60)2+(70-60)2+(75-60)210 =70.8S1=70.8=8.41例:例:3组组20岁男性的体重(公斤)岁男性的体重(公斤) M SD1组:组:45、50、55、58、60、60、62、65、70、75 60 ?2组:组:50、55、55、60、60、60、60、65、65、70 60 ?3组:组:40、45、50、55、60、60、65

46、、70、75、80 60 ?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0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1 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化变换:标准化变换: 标准正态分布:若标准正态分布:若x服从正态分布,标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化值准化值u的分布便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便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 标准正态分布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和和1,记为:,记为: 。1 , 0N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2 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的面积和纵高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的面积和纵高SDXXZ 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3正态分布曲线图正态分布曲线

47、图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4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从上两图中可以看出:从上两图中可以看出: 1、z分分1.00分,分,T分分60分,韦氏离差智商的分,韦氏离差智商的115分,韦分,韦氏分测验的氏分测验的13分等分数,都表示原始分数在它所在的分布分等分数,都表示原始分数在它所在的分布中是高于平均数中是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一个标准差,对于常态化的标准分数或趋,对于常态化的标准分数或趋于常态分布的于常态分布的z分数来说,大约相当于分数来说,大约相当于84的百分等级的百分等级(实际(实际是是84.13) 。 2、两个标准差两个标准差大约相当于大约相当于98的百分等级(实际的百分等

48、级(实际97.72)。)。-2.00的的z分数等分数表示低于平均值两个标准差,分数等分数表示低于平均值两个标准差,大约相当大约相当2的百分等级。的百分等级。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5 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分布的特征 曲线外观如曲线外观如吊锺吊锺型,中间高、两头低;型,中间高、两头低; 正态分布的形式是正态分布的形式是对称对称的,以的,以均数为中心均数为中心; 正态曲线在正态曲线在 1 ,标准正态分布在,标准正态分布在 1处各有一个处各有一个拐点拐点; 正态分布曲线的两端与基线趋于正态分布曲线的两端与基线趋于无穷无穷远,但不会相交;远,但不会相交; 正态分布曲线与基线之间的正态分布曲线与基线之间的面积

49、等于面积等于1(100),代表),代表了总体事件;了总体事件; 从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作垂直线,形成正态分布的从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作垂直线,形成正态分布的中中轴轴,将面积分为相等的两半,各占,将面积分为相等的两半,各占50; 正态分布曲线下各对应的横坐标(即标准差)处与平均正态分布曲线下各对应的横坐标(即标准差)处与平均数之间的数之间的面积面积可用积分公式计算,也可查正态分布表获得。可用积分公式计算,也可查正态分布表获得。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6正态分布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之间的关系:正态分布曲线下,标准差与概率(面积)之间的关系:平均值平均值(加减)(加减)Z个个SD,包含,包含A的

50、面积(概率)的面积(概率)平均值平均值(加减)(加减)1个个SD,包含,包含68.27的面积(概率)的面积(概率)平均值平均值(加减)(加减)1.96个个SD,包含,包含95的面积(概率)的面积(概率)平均值平均值(加减)(加减)2.58个个SD,包含,包含99的面积(概率)的面积(概率)平均值平均值(加减)(加减)2个个SD,包含,包含95.45的面积(概率)的面积(概率)平均值平均值(加减)(加减)3个个SD,包含,包含99.73的面积(概率)的面积(概率)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7正态分布理论在心理测验的应用正态分布理论在心理测验的应用1、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化等级评定为测量数据(将顺序

51、量表将顺序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转化为等距量表)2、测定题目的难易度(、测定题目的难易度(难度难度)3、利用正态分布、利用正态分布将原始分转变为标准分将原始分转变为标准分4、在评定时确定、在评定时确定人数(人数(概率概率)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68常见的标准分形式常见的标准分形式 常用标准分常用标准分Z分数分数 Z=A+Bz A 为量表的平均数(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 B 为量表的标准差(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 z 为基本形式的z分 举例:举例:韦氏智力量表智商的平均值为100(A),标准差为15(B)。某人的全量表分高于常模1个标准差,问其FIQ应为多少?115(IQ)=100+151SDXXZ心理测量

52、学基础知识69T分数分数T分数由麦克尔于1939年提出,有纪念推孟和桑代克之意T分数目前表示任何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转换标准分数目前表示任何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转换标准系统,量表分系统,量表分平均值固定为平均值固定为50,量表分,量表分标准差固定标准差固定为为10。许多人格问卷均采用T分量表,如MMPI、EPQ T=50+10 (XX)/SD 或 T=50+10z50(A)为为T分数(量表分)的平均值分数(量表分)的平均值10(B)为为T分数(量表分)的标准差分数(量表分)的标准差标准九分标准九分19分的九级分数量表,平均值为分的九级分数量表,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标准差为2。 标准标准9分分=5

53、+2 (XX)/SD 或标准标准9分分=5+2z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0 标准十分标准十分110分的十级分数量表,平均值为分的十级分数量表,平均值为5.5、标准差为、标准差为1.5。卡特尔卡特尔16PF 标准标准10分分=5+1.5 (XX)/SD 或或标准标准10分分=5+1.5z举例:举例:(16PF) 30岁女性被试乐群性得分为岁女性被试乐群性得分为15分,常模平均值为分,常模平均值为10.90、标准差标准差3.23,其量表分是多少?,其量表分是多少?7 标准二十分标准二十分119分的分量表,平均值为分的分量表,平均值为10、标准差为、标准差为3。韦氏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 标准标准20分分

54、=10+3 (XX)/SD 或或标准标准20分分=10+3z举例:举例:(WAIS-RC) 16岁被试算术分测验得分为岁被试算术分测验得分为15分,常模平均值为分,常模平均值为12.73、标准差标准差3.55,其量表分是多少?,其量表分是多少?12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1 T分(分( Z分数分数):平均值:平均值50,标准差,标准差10; 公式:公式:T=5010z 标准九分标准九分:平均值为:平均值为5,标准差为,标准差为2; 标准十分标准十分:平均值为:平均值为5.5,标准差为,标准差为1.5; 标准二十分标准二十分:平均值为:平均值为10,标准差为,标准差为3。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2四、智

55、商及其意义 最早的最早的比内比内西蒙量表西蒙量表用用心理年龄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的高低来表示智力的高低 测验题目的安排完全测验题目的安排完全按难度排列按难度排列,某条目在某年龄组,某条目在某年龄组中中50能通过,该条目就被当成该年龄组的题目。能通过,该条目就被当成该年龄组的题目。(一)比率智商(一)比率智商比率智商公式比率智商公式IQ=MA(心理年龄)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实足年龄)100比率智商的不足之处比率智商的不足之处 个体智力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并非一直呈直线个体智力的增长与年龄的关系并非一直呈直线关系,因此关系,因此不适合于成人不适合于成人。 比率智商的分数在不同年龄组具有不同的意

56、义。比率智商的分数在不同年龄组具有不同的意义。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3(二)离差智商:(二)离差智商: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为了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为了使其与使其与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一般将离差智商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一般将离差智商平均值定为平均值定为100。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标准差定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标准差定在15 IQ=100+15 (XX)/SD 或或 IQ=100+15z 斯坦福斯坦福-比内量表的标准差定在比内量表的标准差定在16 IQ=100+16 (XX)/SD 或或 IQ=100+16z 常模标准分转换表(智商通过原始分常模标准分转换表(智商通

57、过原始分查表查表即可取得)即可取得) 在实际工作中,测验编制者会采用某种标准分公式计算在实际工作中,测验编制者会采用某种标准分公式计算出与原始分相对应的标准分,并编制成原始分转换标准分等出与原始分相对应的标准分,并编制成原始分转换标准分等值表,附在手册上方便使用。值表,附在手册上方便使用。 每个测验采用何种标准分,以及量表分的平均值每个测验采用何种标准分,以及量表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和标准差均可从测验手册中查到。差均可从测验手册中查到。 举例(举例(C-WYCSI):):4岁城市儿童,言语分量表得分岁城市儿童,言语分量表得分42分,常模平分,常模平均值为均值为49.94、标准差、标准差11.58,

58、其言语,其言语IQ是多少?是多少?90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4以以100为平均数不同标准差条件下每一组距为平均数不同标准差条件下每一组距正态曲线下个案百分比正态曲线下个案百分比分组分数分组分数百分数分布百分数分布SD=12SD=14SD=16SD=18130以上0.71.63.15.11201294.36.37.58.511011915.216.015.815.410010929.826.123.621.0909929.826.123.621.0808915.216.015.815.470794.36.37.58.570以下0.71.63.15.1总计100.0100.0100.0100.0心理

59、测量学基础知识75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6第三单元 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一、转换表法一、转换表法 又称又称常模表常模表,最简单、基本的表示方法。,最简单、基本的表示方法。 将测验的将测验的原始原始分分转换成相对应的转换成相对应的常模分数常模分数(如百分(如百分位、标准分、位、标准分、T分等)分等) 举例举例简单转换表:简单转换表:将单一测验原始分转换成一种或几种分数。如:瑞文推理测验、全量表IQ复杂转换表:复杂转换表:包括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团体的原始分与导出分数的对应关系。如:韦氏智力测验粗分等值量表分转换表、MMPI T分转换表等。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7二、二、剖面图表示法剖面图表示法 剖面图

60、是将分数的剖面图是将分数的转换关系转换关系用用图形表示图形表示出来出来 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出被试在各分测验上的表现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出被试在各分测验上的表现及相对位置及相对位置 有的剖面图直接可作为粗分等值量表分转换表用,有的剖面图直接可作为粗分等值量表分转换表用,如韦氏成人智力测验记录纸的剖面图如韦氏成人智力测验记录纸的剖面图 WISC-RC剖面图举例剖面图举例总智商在平均值以上总智商在平均值以上言语智商高,操作智商一般。言语智商高,操作智商一般。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8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79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信度的概念信度的概念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信度评估的方法信度评估的方法 第三单元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