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遗产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1.gif)
![第八章 遗产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2.gif)
![第八章 遗产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3.gif)
![第八章 遗产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4.gif)
![第八章 遗产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18/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4ce9a8e3-f762-4233-8dd2-16868058f08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世界遗产与遗产旅游管理第一节 世界遗产第二节 遗产旅游与遗产旅游景区管理第一节 世界遗产一、世界遗产概述(一)世界遗产的概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被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补充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称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属于是联合国(UN)的专门机构之一。该组织1946年成立,总部设在法国
2、巴黎。其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根据公约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门负责全世界缔约国的世界遗产的遴选和和世界遗产保护的监督指导工作。 世界遗产委员会由缔约成员中的个成员组成,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为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委员会内由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一次世界遗
3、产大会(苏州 04年28界,中国唯一一次),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UNESCOs World Heritage mission is to:vencourage countries to sign the 1972 Convention and to ensure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vencourage States Parties to the Convention to nominate properties within their n
4、ational territory for inclusion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vencourage States Parties to set up reporting systems on the state of conservation of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vhelp States Parties safeguard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by providing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vprovide
5、emergency assistance for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in immediate danger; vsupport States Parties public awareness-building activities for World Heritage conservation; vencourage participa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he preservation of their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vencourage international
6、co-operation in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二)世界遗产的类型1.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2.广义的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A文化遗产v(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v(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
7、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v(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B自然遗产v(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自然面貌面貌。 v(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植物物种生境区。 v(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自然地带。C混合遗产v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Mixed Site)简称“混合遗产”、“复合遗产”、“双重遗产”。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
8、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时部分满足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项目才能成为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D 文化景观v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比如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E记忆遗传v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F、非物质文化遗产v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v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
9、、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三)世界遗产的特征v高价值性:高价值性: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载体以及人类历史和自然史发展的见证,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往往具有很高的观赏、科学、历史价值。v不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古环境不会重复,不可复制,历史不能重演,它们一旦被破坏,就将永远受损和消失。 v真实完整性:真实完整性:是通过自然发展形成的,决不可造假景、造假文物,不能在风貌保护区内建人工设施,什么宾馆、电梯、缆车等等,而整体性问题是指遗产地不能独善其身,它与其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整体性关系,遗产与其周边环境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关系v高知名度:高知名度: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
10、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或自然资源景观给予的一种极高荣誉,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v公共性公共性: “世界遗产”是没有国境的,她是属于全人类所有的,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v二、世界遗产的申报v1.世界遗产申报的实施细则v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 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v硬性规定:v(1) 遗产项目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最基本的前提);(对环境的解释是用地setting而不是environment)。venvironment意为环境,周围状况,自然
11、环境一个生物体或一群生物体周围的整体状况,尤其指作用和影响这群生物体的生长,发展和生存的外界物质条件的总和.vsetting表示某一情形的背景或环境,如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环境。(比如西湖和雷峰塔是互为setting的,如果其中一个消失了,那么另一个的原真性和环境的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vcircumstance意为环境,情形,情况,常用复数形式,表明与某事件或某人有关的情况,环境,境况等.vsurrounding常用复数形式,指周围的事物,词义较狭窄,仅指周围的具体的物质性的东西.(2) 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3. 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世界遗产
12、的申报需要完成9步骤: v(1)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 v(2)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 v(3)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 v(4)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v(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v(6)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 v(7)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 v(8)遗产
13、委员会主席团的7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v(9)由21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4.世界遗产申报发展历史与现状(1)国家、区域分布极不平衡v目前,世界遗产公约的177个缔约国中,有48个国家至今还未有景观上榜,65个缔约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目在3个或3个以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为“一碗水端不平”的问题大伤脑筋,试图采取措施将重心从“世遗富国”向“穷国”转移。世界遗产“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v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数量不平衡:全球共有的936项中,725项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183项自然遗产,28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而文化遗
14、产中得纪念碑式遗产太多,其他类型遗产太少。v 二、分布地区的不平衡:754项世界遗产中有382项分布在欧洲和北美,149项分布在亚太地区,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非洲及阿拉伯地区则只分别有107项和116项。v2000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凯恩斯决议。该决议核心内容是:限制已有较多世界遗产的国家申报,一国一年只能申报一项;没有景观入选的国家可以推荐3个。这项提名政策(即“凯恩斯决议”)的实验期为两年。v 2006年,由于阿根廷、中国等国的反对和努力,最终通过的新凯恩斯决议,主要包括可以容许一个国家提名两项世界遗产,但其中有一项必须是自然遗产项目,但每年审议的总
15、数不超过45个。三、世界遗产保护v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核心命题v(一)原真性v国际遗产界对原真性概念的理解,大致经过以下几部国际法规文献的发展与完善,包括:威尼斯宪章(The Venice Charter, 1964);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Operational Guideli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1977 - 2005);关于原真性的奈良文献(The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 1994);巴拉宪章(The Burra Charter, 1979
16、, 1981, 1988, 1999;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巴拉);圣安东尼奥宣言(Declaration of San Antonio,1996;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会安议定书(Hoi An Protocols,2003;位于越南中部)等几部世界性的遗产保护的文献。 归纳为:“设计、材料、工艺、环境”四个方面。明确界定了“原真性”的信息源包括“所有的物质型、书面型、口头型和图象型的信息来源。”等等。毫无疑问,这种归队原真性的解释是遗产的专家学者为了对遗产进行保护而制定的遗产原真性标准,他们主要是主要是利用文献、考据等手段,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和鉴定程序来识别和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因此
17、,专家所理解的遗产原真性在一定时期、一定文化背景下,有一个客观“绝对”的判断标准,这是遗产识别和保护的执行标准。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客观主义原真性。v (二)完整性v“完整性”(Integrit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始状态(intact and original condition)。对于自然景观,应该是自然景观的完整体现,要保护原始地貌,保护生态系统,使之世世代代都能享用。五、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一)管理的法律依据v 为了履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传承人类文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11月14日文化部通过。(二
18、)方针v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三)管理主体v 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v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v (四)资金来源v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财政支持)v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捐赠)(五)规划编制v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
19、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第二节 遗产旅游与遗产旅游景区管理一、遗产与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概述(一)遗产概述1.遗产的概念(1)遗产与历史相关,是某种前人留给子孙后代加以传承的东西,其中既包括文化传统,也包括人造物品(哈迪,1988)(2)遗产是指那些社会希望继承的东西(佛拉德马克,1988;格拉汉姆等,2000)(3)遗产是具有选择性的社会通过某种价值体系来筛选遗产,这种价值体系会随着时空的变更而发生变化。2.从传统遗产观到现代遗产观的转变 (1)私人遗产观 与公共遗产观 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在法国对遗产的认识过程中指出:“在过去
20、20年,遗产的概念已经扩大,发生了变化。旧的概念把遗产认定为父母传给子女的财物,新近的概念被认为是社会的整体继承物。”(2)从文物观到文化遗产观的转变(3)从文化遗产观到自然遗产观的转变(4)从物质遗产观到非物质遗产观3.遗产的大众化过程v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剧,遗产进入大众化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保护与破坏现其主要特征是保护与破坏现象同时存在象同时存在:v 一方面遗产保护理念形成,一些民间艺术、民族建筑等都被认为是遗产,有形的、无形的,可移动的、不可移动的,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遗产的概念范畴;v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商业用途,遗产旅游得到发展,但遗产破坏问题越来越
21、受到关注。4.人类遗产观发展的里程碑v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v世界遗产公约标志着人类在遗产观上已达成共识,是人类遗产观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共同而自觉的遗产保护行动。(二)遗产旅游概述1.遗产旅游的概念 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是围绕我们继承的包括从历史建筑的工艺与美丽风景所开展的旅游。(Yale, P.(1991), From Tourist Attractions to Heritage Tourism. Huntington: ELM Publications.) 文化遗产旅游是指以
22、艺术、习俗、仪式、建筑物、遗址遗迹等文化传统和文化遗存为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所在地区欣赏遗产景观、体验遗产文化氛围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文化旅游活动。 2.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状况通过对美国旅游研究纪事自1974一2003年近30年来发表的有关遗产旅游的52篇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国外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相关文献直到1987年年才开始出现。 (2)研究仍然是以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为初始阶段的特点,但随后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研究分支迅速细分化,数量亦快速增长,成为国际旅游研究中的焦点之一。 (3)研究涉及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开发,遗产旅游的
23、价值,旅游开发中的遗产保护,遗产旅游的管理,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行为和体验,遗产旅游中的利益分析,真实性(Authenticity),遗产旅游的解说,遗产旅游与消费,遗产旅游的定义等诸多方面 (4)无论是具体案例的分析,还是基础理论的探讨,都己有相当的深度。应该说,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局面综合局面1、遗产价值的研究、遗产价值的研究v对大足石刻史料价值、龙门石窟音乐窟音乐文化的研究(陈明光,1994;邱林,1997);v对万里长城的审美价值、构筑体系、功能结构、地理意义的研究 (杨辛,章启群,1996;黎风,顾巍,曹灿霞,199
24、4;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1995);v对都江堰的艺术属性、历史地位的研究(王进军,1994;韩华,1994)v对清西陵、明显陵的十番乐谱本、曲牌、建筑艺术的研究与考证(张松岩,1997;祝建华,邓士祥,1999);v对孔庙的祭孔乐舞的考证(王昆,1997);v对泰山香客店的兴起、升沉、规模等诸多史实的探考(周郢,1999)2、世界遗产地旅游影响及发展研究、世界遗产地旅游影响及发展研究v刘秉升. 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以及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和对策以黄山风景区为例v周种燕,黄远. 水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研究v魏小安,张凌云. 共同的声音:世界旅游宣言v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3、世界遗产保护
25、与规划的研究、世界遗产保护与规划的研究v陈淳,顾伊.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v吴晓隽. 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v汪诚. 山岳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应注意的问题4、对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研究、对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研究v张朝枝,保继刚,徐红罡. 旅游发展与遗产管理研究: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视角兼遗产资源管理研究述评v何星亮. 关于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若干问题v都志武等.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v陆林,王咏. 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v以上几个研究方向将继续作为未来我国研究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趋势,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完善,以下几方面也将成为我国研究世
26、界遗产的趋势: (1)遗产利用与环境研究; (2)遗产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3)遗产地旅行测量研究; (4)遗产地形象策略研究; (5)研究方法和内容的不断创新。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的影响影响内容主要诱因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环境影响(土壤、 生物、大气、水等多方面)交通、旅游者践踏、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游憩活动等(Buckle and Pannell 1990)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环境影响、土壤板结(Liddle 1997)、水质量退化、空气污染等(Smith 1998)经济影响(当地居民收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就业率等)门票收入、服务接待企业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外来企业
27、介入等 (Anna L. 200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社会文化服务提高地价抬高、常为临时性工作、低工资、由于外资及非本地投资引起经济对外部的依赖性和新殖民主义(Mathieson and Wall,1982;Lea,1988 ; Pearce , 1989 )社会、文化影响(遗产认同、真实性与完整性化认同等多方面)遗产供给特征与游客需求的差异、文化保存与商业化发展的矛盾、主客关系变化加强种族与文化认同文化与种族歧视(Karen M. R. ,1996) 、 真实性受到影响(Alison J . M,1999) 遗产地旅游发展的 “恶性循环” 及其对策原因困境对
28、策硬干预软干预旅游需求增加:旅游区域扩大,短期旅游者增多旅游供应较难增加,特殊产品(如遗产等)较难复制分区、规划、增加中心区的接待能力门票、奖励提前预订;差异化价格、税收,成立“超越地方的旅游权威机构”短期旅游者:增加交通拥挤成本 ,信息不对称文化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分区、可进入性调整 ,关闭部分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政策 ,分散产品供应信息、价格差异政策,促进组织 “新线路”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下降(基本旅游产品与辅助旅游产品)有限的竞争 ,较弱的控制缺少同质文化机构(成的目的地、 过渡的国家)许可证规则,加强法律,中心区域加强警察控制 ,解说中心与接待中心联合的文化管理系统,奖励、虚拟旅游、 旅
29、游e化质量下降:刺激转移 ,抑制对信誉敏感 ,国际关注 ,流行团队旅游区域国际规划信誉政策、促销、旅游供应多元化、营销、复苏产品(一)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一)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1、观念上存在误区、观念上存在误区2、遗产保护法存有漏洞,量刑过轻、遗产保护法存有漏洞,量刑过轻3、管理上部门重叠,效率低下、管理上部门重叠,效率低下4、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5、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宽容,保护对象两极化、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宽容,保护对象两极化6、遗产保护研究较为薄弱、遗产保护研究较为薄弱7、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知识体系亟待更新、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知识体系亟
30、待更新中国遗产保护中国遗产保护(二)中国遗产保护对策(二)中国遗产保护对策v提高认识,走出遗产保护观念上的误区提高认识,走出遗产保护观念上的误区v完善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完善遗产保护法规体系v改革遗产保护机构改革遗产保护机构v实行功能分区原则实行功能分区原则v加大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力度v正确对待遗产的价值,全力保护遗产资源正确对待遗产的价值,全力保护遗产资源v编制国家遗产发展规划编制国家遗产发展规划v完善遗产普查完善遗产普查v加强遗产展示和教育加强遗产展示和教育v重视遗产产业,加大遗产产业投入重视遗产产业,加大遗产产业投入v加强遗产保护研究,培养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加强遗产保护研
31、究,培养遗产保护专业人才v加强政府作为加强政府作为v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与引导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与引导v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方法、技术与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方法、技术与经验1、旅游对遗产地的负面影响、旅游对遗产地的负面影响 环境、经济、社会文化 社区型遗产地为例(如西递宏村)主要表现在:社区型遗产地为例(如西递宏村)主要表现在: (1)社区居民从传统产业转向旅游服务业,导致遗产地越来越商业化趋向。 (2)受经济利益驱动和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欲望有私自改变传统古建筑结构和用途的可能。 (3)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游人的涌入使古村落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一些影响。 (4)原住居民有可能将自身的住宅出租给外来
32、商人而造成原住居民的流失等等。对待这些问题,我们的做法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加以解决。 旅游业带给遗产保护事业的思考 2 2、对经济的促进、对经济的促进 以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为例 西递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354.2万元2699元 2007年 1235.2万元5400元宏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了237.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88.7% 、人口增长了1.9,而西递分别增长了248.7%、100.1%和7.3%。遗产地旅游的发展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宏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999年174.6万元1146元2007年590
33、万元5600元 3、理念的演变、理念的演变 (1)拉萨大昭寺申报世界遗产,老城区拆除不协调的文物建筑523处,其中包括法人单位17家。整治环境经费达5千多万元。 (2)洛阳龙门石窟周围的环境,多年来是人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拥挤的违章建筑和脏乱的市场环境把石窟周围的景观破坏得杂乱无章。投入经费6千2百万元妥善解决实际问题,二期工作投入5千1百万,竟一举拆除了南门外的中华龙宫、环幕影城、部队营房,北门外的违章厕所、商业用房等大型不协调建议物和许多春他杂乱无章建筑,恢复了绿地,美化了环境,规范了市场秩序,使龙门石窟的环境观与石窟实现了未曾料想到的和谐统一。现在的洛阳被人交口称赞(河滨公园、龙门石窟)
34、 (3)安徽黟县西递和宏村两个小小的村落为整治环境花费了6百余万元,村民人人重保护,传统民居及相关设施已被视作共同的宝贵财富而备受呵护 (4) 整治高句丽改变了全市的面貌。这一切,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切,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一、博物馆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博物馆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一)博物馆发展现状(一)博物馆发展现状 我国博物馆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宏观环境中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大多数博物馆隶属于中央和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在管理体制上采取分系统和分级别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这种管理体制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发展,局限了博物馆业务的拓展和进一步发展。博物馆作为最主要的社会教育场所,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学生保险居间业务合同
- 教育培训行业经验分享指南
- 汽车汽车租赁合同
- 三农村电商物流作业指导书
- 转租房屋租赁合同
- 矿业与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
- 房地产中介销售服务合同
-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
- 组织行为学作业指导书
- 双语艺术节之迎新文艺晚会活动方案
- 2025年上半年山东气象局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二单元 主题活动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压轴题练习
- 幼儿园防四害安全教育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植保)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 心脏骤停抢救应急预案
- 202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分享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