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第2课灵动的生命_第1页
9上第2课灵动的生命_第2页
9上第2课灵动的生命_第3页
9上第2课灵动的生命_第4页
9上第2课灵动的生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 灵动的生命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雕塑范畴,教学内容适合九年级渴望张扬个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教材从风格各异的传统雕塑和材料创新的现代雕塑的不同视角阐述了雕塑的基本语言,以学生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材质展示了雕塑艺术的本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比绘画更直接、可亲的方式雕塑,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一、教学路径看: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其以体积与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手捏、刀刻、粘贴都是雕塑的基本语言,圆雕、浮雕和透雕是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 学:感悟、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审美,除了泥塑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现成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普通的实物材料,只要发挥想象、大胆创造

2、,就会成为一件艺术品,获得别样的生命。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实物材料的观察、分析,发掘材料的不同特点,有创意地设计与制作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新型雕塑作品,表现材料的新生命。创新:发挥想象,将身边的物品、材料变成一件艺术品,赋予它们别样的生命,体验雕塑的乐趣,提高欣赏艺术和美化生活的能力。二、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欣赏风格各异、材料多样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尝试以泥为媒材,采用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第二课时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悟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掌握雕

3、塑的基本语言。技能目标:尝试泥塑造型,掌握雕塑的语言,探究生活中实物材料的新生命,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和形式,有创意地设计、制作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雕塑作品。情感目标:体验雕塑创造的乐趣,增强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和审美感悟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合理运用雕塑语言表现空间与体积。 教学难点:雕塑语言的创新性表现及审美表达。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作、展示材料。四、教学内容要点雕塑的语言:雕塑是造型艺术,是以特定物质材料创造出有体积的立体形象。手捏、刀刻、粘贴等都是雕塑的表现手段,也是雕塑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多姿多彩的材料和多样变化的手法,给予了雕塑无穷的表现力,使雕塑获得了永久的艺

4、术生命。雕塑的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圆雕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会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雕塑的材质:不同材质有着不同的体量感。花岗石坚硬、质朴,其质地造型会在视觉上产生直观的厚重感和建筑感;而粗糙的表面肌理,结合大块面造型会给人以强烈又单纯、质朴的原始美感;抛光的大理石纯净甜美,给人和谐、滑爽、细腻的观感和心旷神怡的精神享受,如若置身恬静闲逸的空间氛围中;光滑的金属(不锈钢、钛材等)高贵坚贞

5、,配以抽象概括、简洁明快的体面,传递出一种现代信息和节奏;青铜高雅抒情,陶土稚拙敦厚,木头温暖纯朴丰富多彩的材料有着各自的表现力,使人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质地、从心灵到直觉全方位感受到雕塑之美。雕塑的造型:现代雕塑家视雕塑为完整的三度空间表现形式,就像音乐一样,并不需要以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为出发点。雕塑造型中的元素有了大小、长短的变化,就有了量的区别;有了前后主次的布局,就产生了空间、节奏;有了力度、色彩的呈现, 就有了生命因素;有了疏密、虚实的共生,就创造了时空、意境;有了粗糙、光滑的互衬,就展现了材质美从不同角度,将原本冰冷无情、无生命可言的物质材料,创造为充满生机、感情和生命活力的雕塑

6、作品。泥塑的制作:方法一,先准备一个铁丝支架,根据塑像的姿态、形体确定骨架形状;在骨架四周扎上若干小十字,以便将泥巴相连成为一个整体,然后根据构图进行细致塑造。方法二,将泥团所需的大致形状,运用刀具进行深入刻画,完成整体塑造,再用工具制作肌理、划痕。活体雕塑:1969年英国行为艺术家gilber&george 创造的。他们从古希腊神话人物的雕塑中发现灵感,将一种能动的静态美加入其中,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配以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其艺术内涵。活体雕塑借鉴了纯雕塑的艺术风格,但又不同于纯雕塑,每个人物造型及群体组合都代表着一种文化,灵活生动地展示出不同时代所具有的社会风貌。行为

7、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指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罗丹:法国雕塑艺术家,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德加:不但在素描、版画和布面油彩等绘画方面成就突出,在雕塑创作上也成绩斐然,留下许多令人兴奋的舞蹈演员等作品,因为他喜爱抓住瞬间,并且务求真实,每个细节经过他的处理都焕发出一种全新的视

8、觉冲击力。亨利·摩尔:英国雕塑家,他具有的强烈空间意识,使雕塑作品本身形成了一个空间实体,同时在这个空间实体的周围还形成了一个“场”。他运用空洞、薄壳、套叠、穿插等手法将人物的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亨利·摩尔说:“雕塑是一种露天的艺术。它需要阳光,对我来说,自然是它最好的归宿,对于雕塑来说,天空就是它最好的衬托背景。”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围绕雕塑的语言、表现形式,从传统到现代雕塑的创作过程展开。教学从作品赏析、材料感受、方法探究、体验感悟、构思创造、实践展示等环节,从生活到艺术,从传统到现代层层递进,开启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雕塑生命的体验中领悟艺

9、术创造的魅力及其规律。一、欣赏感悟赏析优秀雕塑作品,从材料、造型、视觉感、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让学生了解观察雕塑是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情感的,它比绘画来得更加直接、可亲。二、思考探究艺术家们是如何让雕塑绽放生命的呢?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材质?哪些雕塑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呢?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的艺术性?结合初一年级的动感生活一课,探究“报纸动态人物”的造型及基本方法。三、创作实践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合作的手段、个人的感受、材质的肌理等,归纳材料的创意体现和审美价值:材料肌理的特质美、构成效果的装饰美、易于操作的亲和美、富于想象

10、的创造美。小组讨论,用手边的不同材料,合作拼装一件小雕塑或用陶土为同学塑造肖像。四、展示分享班级展示作品,小组交流创意、制作方法及需要解决的难题,分享成功的快乐。教学评价建议利用数码相机记录学生的创作过程及其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雕塑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情感的发展,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方式、交流能力、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 以资鼓励。参考案例课前准备教具:课件、范作、展示材料。学具:塑泥、身边随处可寻的实物材料,所需的加工工具等一、新课导入导入课题体积与空间的生命二、新授课程(一)赏析感悟,体验多样材料男子头像:青铜,作者罗丹(法国)。男子头像惊人地展示了作者

11、丰富的创造力和粗犷的现实主义风格,这张脸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空白、缺乏表情或无关紧要的东西。雕塑作品以生动的表情,流露出情感的表达。罗丹追求“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红色的记忆:玻璃钢,作者陈文令(中国)。这群男孩雕像,天真、健康、调皮、活泼,总共一百多个,作品用玻璃钢翻制,打磨抛光后,喷上红漆,放置在沙滩、树干、船头、灯塔上。这些作品属于新型的艺术形态,介于写实雕塑、装置、互动式行为艺术和偶发艺术之间,是集装置和行为于一体的前卫艺术。(二)立意构思,探究制作方法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材质?

12、个性葫芦、石头画小狗、金属焊接的企鹅、铅笔雕刻的靴子、文具小蜻蜓 废旧的文具:量角器、燕尾夹、橡皮、铅笔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的“命运”是可以被改变的呢?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的艺术性? 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大胆想象,构思独特,才能创造出富有生命的空间造型。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表现材料的生命本质和神韵,将平凡变得不再平凡,将生活变得有趣而精彩。堂·吉诃德废旧金属零件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中被赋予了生命。开瓶器变成了奇怪的盔甲,铁盖成了盾牌,自行车铃铛、水龙头和打蛋器构成了雄健的战马,神气的堂·吉诃德来了!从材料选择、加

13、工方法、创意构思、色彩搭配、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分析作品。制作流程:构思选材设计制作。(材料特点与主题充分结合) 主 题堂·吉诃德小蜻蜓创意构思雄健的战马、神气的堂·吉诃德文具小蜻蜓材料选择开瓶器、自行车铃铛、水龙头和打蛋器眼镜架、笔套、铅丝、算盘珠加工方法粘贴、焊接粘贴、缠绕、捆扎工具使用美工刀、双面胶、钳子钳子、线绳、剪刀创新思维巧妙地利用金属零件凸显空间与体积眼镜框的材料特点与蜻蜓外形创意的充分结合表现手法感悟联想,拓展想象空间夸张、综合个人感受发现了材料的构成美,改变材料“命运”的惊喜,分享集体的智慧渗透环保意识,探究低碳生活(三)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将实物材料与

14、完成的雕塑作品作比较,领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当学生的创造之泉滋润了废旧物,废旧物便绽放了生命。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不断地寻求新材料,利用新语言,探索新方法,发现生活中的美,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艺术创造的光辉。教师演示:绘制人物动态草稿运用报纸、胶带完成人物大样运用铅丝固定人物动态造型包裹锡纸仿不锈钢足球先生完成。学生作业: 1.根据收集的实物材料确定主题,充分展示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创作一件雕塑作品,赋予材料新的生命。2.根据主题班会,运用桌椅、书本等材料制作雕塑作品。要求: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特点,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四)作品展示,分享集体智慧结合留住精彩的瞬间和另一种工具这两节课的内容,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数码相机记录全班同学或者学生个体创作过程及其学习状态,有效呈现美术立体课堂,利用学校局域网,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科学合理地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有效整合。相关链接1.衣夹:高3米多,不锈钢雕塑,作者奥登伯格(美国)。立于美国费城市中心的巨型衣夹,是人们所熟悉的物品。这样的雕塑尽管是对事物的写实放大,却很有现代的抽象之美,与周围的环境达成了一种融洽。现代雕塑兼具时间和美学判断意义的概念。不断突破古典雕塑规范的种种艺术探索,使“雕塑”概念本身越来越含混,越来越缺乏限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