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4_第1页
金融企业会计4_第2页
金融企业会计4_第3页
金融企业会计4_第4页
金融企业会计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篇 商业银行会计第第3章章 贷款业务的核算贷款业务的核算2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的概念贷款的概念贷款: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提供的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也是商业银行的核心资产业务。l贷款的意义贷款的意义(1) 优化资金配置;(2)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 3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的种类贷款的种类按发放条件划分:信用贷款:信用贷款:指以借款人的信誉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根据担保方式不同,可细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保证贷款保证贷款:第三人承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抵押贷款抵押贷款:以

2、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质押贷款质押贷款: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票据贴现:票据贴现: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汇票的方式而发放的贷款。4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的种类贷款的种类按政策性划分:商业性贷款:商业性贷款:指由商业银行根据其经营原则,作出相应贷款决策而发放的贷款。政策性贷款政策性贷款:指银行对某些企业单位或专项用途发放的贷款,这种贷款主要由政策性银行办理,部分商业银行也有此类业务。特别地,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应分别核算。按发放期限划分:短期贷款短期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中期贷款中期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5年以下(含5年)长期贷款长期贷款:

3、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年)5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的种类贷款的种类按贷款对象划分:公司贷款:公司贷款:具体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住房信贷和综合授信等。个人贷款个人贷款:分为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按资金来源和贷款风险承担人划分:自营贷款:自营贷款:指商业银行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其风险由商业银行承担并由商业银行收取本息。委托贷款委托贷款:指由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而代理发放的贷款。特定贷款特定贷款:指经国务院批准并对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责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63

4、.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的种类贷款的种类按贷款质量和风险程度划分:正常贷款:正常贷款: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贷款损失率为0。关注贷款关注贷款: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的因素,贷款损失率5%。次级贷款次级贷款: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正常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贷款损失率为30%-50%。可疑贷款可疑贷款: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为50%-75%。损失贷款损失贷款: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价值微乎其微,贷款损失的概率为75%-100%7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的核算原则

5、贷款的核算原则贷款应对本金和利息分别进行核算贷款应对本金和利息分别进行核算按照实际贷出的贷款金额入账;期末,按照贷款本金和适用的利率计算应收的利息。自营贷款与委托贷款分别核算自营贷款与委托贷款分别核算自营贷款纳入表内核算委托贷款除资金的划转在表内核算外,其本金和未收利息均在表外进行核算。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分别核算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分别核算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别核算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别核算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8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商业银行贷款政策 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

6、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贷款业务发展战略;(2) 贷款审批贷款审批的分级授权的分级授权;(3) 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4) 关系人贷款政策;(5) 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信贷集中风险管理政策;(6) 贷款定价政策;(7) 贷款的担保政策;(8) 贷款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政策;(9) 贷款的分类政策;(10) 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政策;(11) 不良贷款的管理政策;(12) 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损失类贷款的核销政策;(13) 贷款规模控制政策贷款规模控制政策;(14) 贷款档案管理政策。93.1 贷款业务概述贷款业务概述l贷款业务操作程序:贷款业务操作程序:1. 贷款申请贷款申请 2.

7、贷款受理贷款受理 3. 贷款调查贷款调查 4. 贷款审批贷款审批 5. 签订借款合同签订借款合同 6. 贷款发放贷款发放 7. 贷后检验贷后检验 8. 贷款归还贷款归还 9. 贷款质量监督贷款质量监督10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信用贷款的核算信用贷款的核算为了核算和控制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设置“短期贷款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科目,还可以根据贷款类别和客户,分别设置“本金本金”、“利息调整利息调整”、“已减值已减值”等进行明细核算。贷款发放的核算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短期贷款借款单位户(合同本金) 贷:吸收存款存款单位户(实际支付的金额) 另外,

8、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短期贷款利息调整11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1. 贷款到期,借款单位主动归还贷款贷款到期,借款单位主动归还贷款(1) 未减值贷款的处理未减值贷款的处理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短期贷款利息调整”收回未减值贷款时收回未减值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存款单位户 贷:应收利息 短期贷款借款单位户12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2) 减值贷款的处理减值贷款的处理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日

9、,按应减计的金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贷款(利息调整)同时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金额同时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金额: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13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2) 减值贷款的处理减值贷款的处理收回减值贷款时收回减值贷款时: 借:吸收存款借款单位户(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款损失准备(货款损失准备金额)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2. 贷款到期,由银行主动扣收贷款到期,由银行主动扣收填制特种转账传票3. 贷款展期

10、:贷款展期:(1) 短期贷款提前10天申请,中长期贷款提前1个月申请;(2) 每一笔贷款只能展期一次;(3) 短期贷款展期不超过原期限,中长期贷款展期不超过原期限的一半,最长不超过3年。14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4. 贷款逾期贷款逾期 将逾期未归还的贷款转入该单位的逾期贷款账户。 借:逾期贷款借款单位逾期贷款户 贷:短期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红字红字)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正确区分逾期贷款和正常贷款,通常使用红字冲账法。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未收回的贷款通过“非应计客户贷款”科目核算。本科目应按贷款种类设置一级科目再按借款人设户进行明细

11、核算。15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 借:非应计客户贷款短期贷款 贷:逾期贷款借款单位户同时,冲减利息收入:同时,冲减利息收入: 借:利息收入 贷:应收利息(同时,将应收利息在表外登记)期末,按应计提的客户贷款利息,计入表外科目。期末,按应计提的客户贷款利息,计入表外科目。16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信用贷款收回的核算到期收回客户贷款本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到期收回客户贷款本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吸收存款单位存款户 贷:非应计客户

12、贷款(按客户贷款本金) 利息收入(按其差额)同时,注销表外应收利息。同时,注销表外应收利息。17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抵押贷款的核算与管理抵押贷款的核算与管理一般规定:一般规定:流动资金贷款最长不超过1年,固定资金贷款不超过1-3年,最长不超过5年。抵押率一般控制在80%以下,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的机器设备抵押率一般应控制在50%以下。抵押贷款发放的核算抵押贷款发放的核算 借:抵押贷款借款人贷款户 贷:吸收存款借款人存款户表外科目: 收:代保管有价值品18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抵押贷款收回的核算抵押贷款收回的核算 借:吸收存款借款

13、人存款户 贷:抵押贷款借款人贷款户 利息收入抵押贷款利息收入户表外科目: 付:代保管有价值品逾期抵押贷款的核算逾期抵押贷款的核算抵押贷款到期,借款单位如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银行应将其贷款转入逾期贷款核算科目,并按规定计收罚息。19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抵债资产的核算抵债资产的核算银行发放抵押贷款,不能收回时,可依法取得并准备按有关规定处置抵债资产。1. 取得抵债资产取得抵债资产 借:抵债资产(公允价值) 贷款损失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贷方大于借方) 贷:抵押贷款 应交税费 营业外支出(借方大于贷方)20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

14、理抵债资产的核算抵债资产的核算2. 处置抵债资产处置抵债资产 借:库存现金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实际收到的金额) 营业外支出(贷方大于借方) 贷:应交税费 抵债资产(账面余额) 营业外收入(借方大于贷方)3. 取得的抵债资产转为自用取得的抵债资产转为自用 借:固定资产 贷:抵债资产21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质押贷款的核算与管理质押贷款的核算与管理质押与抵押的区别质押与抵押的区别抵押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而动产质押转移质押物的占有。抵押没有权力抵押,即权力不能作为抵押物,但权力是可以质押的。质押贷款的核算:质押贷款的核算:与抵押贷款的核算类似22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

15、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贷款利息的核算贷款利息的核算贷款利息的两种计算方法:定期收息 利随本清通过“应收利息”科目核算贷款当期应收的利息。按照“本金、表内应收利息、表外应收利息”的顺序收回贷款本金及贷款产生的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 贷:利息收入 借:吸收存款借款单位户 贷:应收利息233.2 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贷款利息的核算贷款利息的核算当贷款成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尚未收取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其后发生的应计利息,应纳入表外核算“表外应收利息”科目。贷款成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首先应冲减本金;本金全部收回后,再收到的还款则确认为当期利息

16、收入。 借:吸收存款存款单位户 贷:利息收入243.3 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贴现业务概述贴现业务概述贴现贴现:指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利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即商业汇票贴现商业汇票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从商业汇票持票人手中购买未到期汇票的行为。商业汇票贴现既是一种票据的转让行为,又是商业银行的一种授信方式,即贷款业务,最大的特点是风险低且放款时已经收到了利息。票据贴现分为三种:贴现贴现、转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再贴现。(自承自贴)253.3 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办理票据贴现的核算

17、办理票据贴现的核算贴现利息的计算贴现利息的计算 贴现利息 = 汇票金额 * 贴现天数 * (月贴现率30) 实际贴现金额 = 汇票金额 贴现利息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商业银行通过“贴现资产”科目核算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该科目应按贴现种类和贴现申请人进行明细核算明细核算,期末为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办理的贴现款项。263.3 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会计分录会计分录 例例 A公司持金额为5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到商业银行贴现,汇票尚有1个月到期,月贴现率为4。 贴现利息 = 50,000 * 4 * 3030 = 200 元 实际贴现金额 = 50,000 200 =49,800 元 借

18、:贴现资产商业承兑汇票 50,000 贷:吸收存款A公司 49,800 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200表外科目: 收:代保管有价值品 50,000273.3 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到期收回贴现款的核算到期收回贴现款的核算(1) 正常全额收回:正常全额收回: 借:吸收存款贴现申请人存款户 贷:贴现资产商业承兑汇票(面值) 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283.3 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贴现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到期收回贴现款的核算到期收回贴现款的核算(2) 仅收回部分:仅收回部分: 借:吸收存款贴现申请人存款户 逾期贷款贴现申请人贷款户 贷:贴现资产商业承兑汇票 借:贴现资产利息调整 贷:利息收入293.4 贷款减值业务的核算与管理贷款减值业务的核算与管理l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