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花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_第1页
殷花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_第2页
殷花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_第3页
殷花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_第4页
殷花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河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河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毕业论文(实践)毕业论文(实践)题 目 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院(部) 商学院 专 业 企业管理 年 级 2014 级 形 式 自学考试 层 次 本科 学 号 721070550117 姓 名 殷花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II浅谈我国行政文化创新摘 要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软环境, 是行政管理的根基和灵魂,行政文化涵盖了整个行政环境中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所有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影响着行政活动的社会效果,因此,行政文化一定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进行行政文化创新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重

2、大课题。本文围绕行政文化创新这个重大课题,对旧的行政文化存在负面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对行政文化创新的方向、途径和目的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行政;文化;创新III目 录导导 语语.3第一章第一章公共行政文化的创新公共行政文化的创新.31.1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3第二章第二章 行政文化创新的理念行政文化创新的理念.62.1 效益行政理念.62.2 服务行政理念.62.3 公开行政理念.72.4 建立学习型政府部门理念.7第三章第三章 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凸显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凸显的问题.73.1 官本位意识依然存在.73.2 形式主义现象严重.83.3 权威服从性表现明显.8第四章第四章

3、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84.1 行政主体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84.2 行政制度方面,塑造科学的行政制度文化.94.3 行政管理过程中,推行公众参与管理模式.94.4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理论转变.9结结 语语.1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3第 4 页 (共 15 页)导 语行政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行政实践活动产生的,是社会文化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行政文化在行政管理中很大程度上维系着成员之间的特殊关系,表现出一定的群体性和凝聚力。因此,当代行政改革无不重视行政文化的改革与建设,我国的行政改革要重视行政文化,探索行政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4、我国建立先进的现代行政文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行政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外国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先进行政文化成果,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要求的公共化、法治化、竞争化、绩效化与社会化的行政文化1。所谓行政文化创新所指,就是说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当前我国行政文化正处于传统型与现代型的交替和融合时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重塑将经历一个过程,将在抗拒与变迁、变迁与整合的激烈震荡中发展。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的目的,就是要构筑现代行政文化精神,主要包括行政观念文化创新、行政伦理文化创新和行政制度文化创新和行政行为的创新。第一章公共行政文化的创新1

5、.1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现实意义所谓行政文化,就是社会文化在行政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反映行政活动的各种现象和状态。它由行政关系、行政精神、行政制度、行政行为等基本要素构成。任何一个行政组织的结构、运转程序、决策过程,以及行政人员的行为、作风态度、价值观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我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陈旧的行政文化根深蒂固,解放后数十年来,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文化,依然有陈旧行政文化的痕迹。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原有的行政文化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呼唤行政文化创新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1程良波.论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N.全国深化行政管理

6、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8 年 12 月第 5 页 (共 15 页)经过创新的先进行政文化,首先应当和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能反映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规律,能对行政管理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揭示;先进行政文化应当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相呼应,切实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先进的行政文化应当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进行综合与创新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高度交融,构建新的行政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调整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民主政治,推动历史不断前进,有着无法取代的现实作用2。1.1.11.1.1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推进行政制度变迁的心理基础

7、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推进行政制度变迁的心理基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变动节奏缓慢,下级和个人对领导和单位依赖性强,主要依照过去的经验和上级命令行政,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表现出依循守旧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竞争与效率,要想提高效率,赢得竞争,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同时由于社会变革的速度加快,依照经验办事已行不通,上级命令也不再放之四海皆准,也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开拓进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但依循守旧作为人们的心理惰性仍然存在,二者将在一定时期催并存并不断冲突,此消彼长,最终全面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体制框架的行政组织,行政运行机制和行政文化的变迁

8、发展,是一个更新、更有效的管理系统替代一个旧落后的管理系统,创新和改造的过程。然而,旧的信念系统,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如果使体制变革新的信念系统建立,必须更改旧的信念系统。与行政体制创新变化分不开的是,通过行政文化创新建立起来的新的信念系统,是推动行政体制变革的心理基础。具备制度变迁心理基础、站在改革前线的人,不仅承认旧的管理体制的弊端,并积极、适时地转变管理思想和价值观、行政的情感和态度,创新行政文化,使行政管理体系更科学,更有效的服务发展中的经济社会3。 1.1.21.1.2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的有效手段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的有效手段 2顾 栋.我国行

9、政文化重构的若干思考J.探索,2002 年 01 期 第 46-48 页3李建华,方华堂.论行政文化与政府效能的同构J.湖湘论坛,2011 年 04 期第 6 页 (共 15 页)所谓公共政策执行成本也称之为“政策运行成本” ,它既包括政策执行直接产生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尤其是执行部门在实施政策中因宣传、解释、传达、落实等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还有执行政策时对象所产生抵制行为导致削弱执行效率所形成的各种耗费。此外,还有由于加大政策投入过程中而产生的损耗等等。加强行政文化创新,改变旧有的政策运行模式和做法,是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的有效手段。1.1.31.1.3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

10、塑造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公共行政文化创新是塑造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受行政文化影响下的政府形象,是人们对政府的直观评价和内心体验;是人们对政府整体印象的主观认同。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开展市场监控、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可资利用的重要人文资源,是减少政策执行阻力、提高政策实施成果的有力保障。良好的政府形象是切实提高人们对公共行政的信任度和支持度的前提条件。因此通过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就成了塑造现代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剧,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多方位、深层次地接受来自国际组织、国外政府的巨大影响。世界各国在国际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11、,在某种程度上,由该国经济持久发展的竞争力决定。经济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一国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正因为如此,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创新等各种围绕“创新”而来的名词长久地牵动着各国研究者的神经。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企业依附性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企业根本没有余力进行自主创新,何况国外“新”技术的引进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这就使得企业更没有动力去创新。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等各方面也少有促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在这种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用 15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现代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在国家创新系

12、统建设中应着重完善创新型制度、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创新文化,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第 7 页 (共 15 页)第二章 行政文化创新的理念2.1 效益行政理念树立效益行政是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主要价值之一,效益行政理念促使行政机构及其人员节省公共行政资源,降低公共行政成本,努力提高公共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廉政政府。效益行政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务实行政,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动行政,及时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科学行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降低公共行政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效益。2.2 服务行政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行政从原先的统治行政、管理行政逐步向服务行政发展,这是我国政治体制

13、改革的新内容和新目标,也是针对中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提出的挑战。与过去管制型政府相比较而言,服务型政府旨在建设一个民主、法治、高效的以“服务”为执政理念的现代政府。实现政府改革与创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转变,这是政府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建设服务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民主、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失责必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是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行政文化就必须树立服务行政理念,杜绝衙门做派和官僚主义作风,转变政府单纯的管理职能,向

14、为社会民众服务方面转移。把行政人员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和“勤务员” ,充分强调作为新经济时代的行政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忠于人民、积极奉献、不谋私利。4马志敏.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行政文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 年 08 期第 8 页 (共 15 页)2.3 公开行政理念行政公开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为除依法保密的以外,应该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政策、决定、评判标准、程序、结果等,应依法向社会公布,让相关人依法查询、参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除依法保密的以外,应允许新闻媒介依法采访、报道

15、和公开评论。公开行政,要杜绝“暗箱操作” ,接受社会公众的民主监督,让人民群众有参入权、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能够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滥用。努力形成公正透明的行政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2.4 建立学习型政府部门理念所谓学习型政府部门,是指公务员与组织以终身学习为根本,学习政治、学习经济、学习文化,紧跟形势,并且把学习贯彻依法行政的始终。建立学习型政府,必须要领导带头转变观念,强化创建学习型政府部门的意识,营造创建学习型政府的良好氛围 5。同时,要有健全的制度为建设为学习型政府的提供保证。第三章 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凸显的问题3.1 官本位意识依然存在“官本位”就是一切按照官职的高下来处理事务、

16、评估价值。中国现行的垂直任命制是强化“官本位”的体制性根源。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特别是干部管理没有太大的改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多、机构多、摊子大、人满为患,增加政府财政和老百姓的负担。 二是选官的机制太死。还是少数人在少数人的圈子里选干部,以致干部做秀不做事、政绩工程、取悦领导、等待提拔、滋生贪腐的现象屡禁不止。三是权力的过于集中。个人专断、干部追求本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5李建华,方华堂.论行政文化与政府效能的同构J.湖湘论坛,2011 年 04 期第 9 页 (共 15 页)着重管制审批、轻视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再加上没有实行分权和制衡机制缺位,导致不

17、良现象频发,政府公信力下降。如果再加上事后监督处置机制不力,权利就有滋生腐败的危险。官本位意识不消除,创新行政文化就是一句空话。3.2 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衍生物,它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从外部来判断事物、认识事物,在处理问题时,则总是追求表面形式,其结果往往是形式与内容脱节,造成政府形象受到损害,政治、经济上蒙受损失6。尤其是所谓面子工程、摆花架子、办事走过场等都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3.3 权威服从性表现明显权威服从性就是一味崇尚权威、神化权威、盲从权威,而

18、不顾事实真相,不顾事情的是非曲直,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违背了真理高于一切的精神,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7。第四章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4.1 行政主体方面,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与时俱进,增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直接反映党和政府的形象。解决这个问题要具有紧迫感和责任感。 2.突出制度建设和创新,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制度不仅带有规范性、稳定性和强制性,制度产生机制,机制激发活力。因此,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

19、置。3.彻底改革“公务员”制度,废除干部终身制,对干部进行动态管理,6马志敏.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行政文化建设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 年 08 期7 张书林.论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基于党内文化与行政文化、民众文化互动的视角J.桂海论丛,2011 年 04 期第 10 页 (共 15 页)也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4.2 行政制度方面,塑造科学的行政制度文化历史和文化理念的不同 ,孕育了彼此不同的行政制度文化。中国现行的行政制度 ,实际上是一种适应历史文化的必然选择 ,完美的行政制度需要与社会文明的进程同步。只有通过与现实的经济基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完美结合,现

20、行的行政制度才能不断走向完善 ,体现出独具东方行政文化特色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科学的行政制度文化体现在符合时代要求、迎合民意、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3 行政管理过程中,推行公众参与管理模式推行公众参与管理,是行政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1.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众参入是完善行政管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公众参入的优化职能和运行流程,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咨询、反馈、处理等功能的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科学化管理,从低效率到高效率,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短期行为到长效管理的转变。 2.公众参与行政管理后,使公众群体不仅是被动的被管理者,同时也成为了管理的参与者。不但能够

21、更好的集思广益,也能提高公众的自律意识,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3.公众参与可以为行政主体提供参考。少数个体组成的行政主体,容易出现偏颇。公众参与则有利于产生不同的声音,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和弥补行政行为存在的缺陷。 4.4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的理论转变行政文化创新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新的社会文化形式,其理论是行政文化创新的灵魂8。当前 ,我国行政文化正处于传统型与现代型的交替和融合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期行政文化的发展与重塑将经历一个过程 ,将在抗拒与变迁、变迁与整合的激烈震荡中发展。积极推进行政文化创新、剖析旧的行政文化理论,构筑现代行政文化理论 ,主要包括行

22、政观8陈世香.公共行政文化及其影响的系统分析J.探索,2002 年 04 期,第 48 页第 11 页 (共 15 页)念转变、行政伦理文化转变和行政制度文化、执政行为方式的转变。4.4.14.4.1 由集权型行政文化向参与型行政文化转变由集权型行政文化向参与型行政文化转变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适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行政文化从传统集权型向现代参入型转变,建构符合时代特色的行政文化,是当前我国政府必须面对和着手解决的重要课题。集权型行政文化难以全面反映民心民意,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利于建设和谐的经济社会,只有推行参与型行

23、政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民心民意,才能最大限度地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虽然是参入型行政文化的体现,但是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4.4.24.4.2 由管制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由管制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变建设服务型的行政文化架构下的新型政府,是当前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全能型政府提出来的,是对管制型政府扭转的一种行政模式。但由于各种因素

24、的影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行政人员的自我利益实现和官本位的观念仍然没有得到扭转,所以要想实现服务型政府就必须注重行政文化这个软实力,从新的行政文化出发来规范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彻底从管制型的行政文化向服务型方向实行变革,完善相关的行政制度来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形成与发展。 4.4.34.4.3 由人治型行政文化向法治型行政文化转变由人治型行政文化向法治型行政文化转变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离市场经济的要求仍相距甚远。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 几千年传统的遗留是人治型行政文

25、化的结果,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凭主观意志办事,对权力不进行必要的约束,任人惟亲,任人惟派,人员多变,政策不稳。这种人治型的行政文化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祸害。人治型的行政第 12 页 (共 15 页)文化必须向法治型行政文化转变。而法治型行政文化,是行政正规化、科学化、程序化、法治化的文化体现。法治型行政文化一方面是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把法治约束变成自身行为准则;另一方面是行政对社会的管理以法律法规为核心。法治行政文化强调法的至上性,要求制定完善的法规,对各种行政权力明确界定,对权力拥有和运行的合法性进行严格规定,依法行政,依法监督,走出片面的人治型行政文化的泥潭,保证行政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协调,通过新的制度设计,来破解偏离法治的行政文化传统,树立新的行政文化9。9杨婷婷.论自然生态对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 04期第 13 页 (共 15 页)结 语行政文化创新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推动行政文化创新的动因是行政系统自身的改革、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更新的需要。行政文化创新有利于切实发挥行政文化的功能,有效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大力推动行政发展,促进行政体制改革。中国行政文化发展经历了旧传统的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