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科技研发基地塔吊基础方案_第1页
宁波科技研发基地塔吊基础方案_第2页
宁波科技研发基地塔吊基础方案_第3页
宁波科技研发基地塔吊基础方案_第4页
宁波科技研发基地塔吊基础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波科技研发基地(3c)地块ii标段工程塔吊基础及搭拆专项方案一、工程概述宁波科技研发基地(3c)地块ii标段工程位于宁波市高新园区聚贤路以东,扬帆路以北,东临陈郎桥江,本标段共由1#、5#、7#楼组成,其中1#楼地上22层,5#楼地上13层,7#楼地上5层,建筑面积约68000m2,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约为21000m2,±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45m,自然地坪标高为-0.80m,建筑高度1#楼为92.59m,5#楼为59.31m,7#楼为21.1m。本工程采用4台(qtz-63)型塔吊,分别位于地下室a-a轴外侧交a-53轴a-58轴之间(记作1#塔吊),位于1#楼1-1轴外

2、侧交1-d轴1-e轴之间(记作2#塔吊),位于5#楼5-h轴外侧交5-5轴5-6轴之间(记作3#塔吊),位于7#楼7-c轴外侧交7-9轴中心(记作4#塔吊),详见塔吊位置图。1#塔吊基础置于围护放坡区上面,桩长35.5m,桩顶标高为-2.75m。2#、3#、4#塔吊基础置于地下室顶板上面,桩长分别为27m、29m、29m,桩顶标高为-5.85m,均采用c25700钻孔灌注桩,(详见附图)。本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以塔吊邻近钻探孔的地质情况作为计算依据,1#塔吊为89#孔,2#塔吊为65#孔,3#塔吊为22#孔,4#塔吊为13#孔。二、四桩基础计算(一)塔吊的基本参数信息塔吊型号:qtz63,

3、塔吊起升高度h=100.000m,塔吊倾覆力矩m=600kn.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塔身宽度b=1.7m, 基础以上土的厚度d=0.000m,自重f1=600kn, 基础承台厚度hc=0.900m,最大起重荷载f2=60kn, 基础承台宽度bc=4.000m,桩钢筋级别:ii级钢, 桩直径或者方桩边长=0.600m,桩间距a=2.8m, 承台箍筋间距s=200.000mm,承台砼的保护层厚度=50.000mm。 (二)塔吊基础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弯矩计算塔吊自重(包括压重)f1=600.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f2=60.00kn,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f=1.2×(

4、f1+f2)=792.00kn, 塔吊的倾覆力矩m=1.4×600.00=840.00kn。 (三)矩形承台弯矩及单桩桩顶竖向力的计算 图中x轴的方向是随机变化的,设计计算时应按照倾覆力矩m最不利方向进行验算。1. 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1.1条。 其中 n单桩个数,n=4; f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792.00kn; g桩基承台的自重 g=1.2×(25×bc×bc×hc/4+20×bc×bc×d/4)= 1.2×(25×4.00×

5、4.00×0.90+20×4.00×4.00×0.00)=432.00kn; mx,my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取840.00kn.m; xi,yi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a/2=1.40m; ni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经计算得到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最大压力:n=(792.00+432.00)/4+840.00×1.40/(4× 1.402)=456.00kn。2. 矩形承台弯矩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6.1条。其中 mx1,my1计算截面处xy方向的弯矩设计值(kn.m); xi,yi单桩相

6、对承台中心轴的xy方向距离取a/2-b/2=0.55m; ni1扣除承台自重的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i1=ni-g/n=348.00kn/m2;经过计算得到弯矩设计值:mx1=my1=2×348.00×0.55=382.80kn.m。(四)矩形承台截面主筋的计算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2条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 式中,l系数,当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50时, 1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1取为0.94,期间按线性内插法得1.00;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11.90n/mm2; ho承台的计算高度hc-50.00=8

7、50.00mm;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00n/mm2;经过计算得:s=382.80×106/(1.00×11.90×4000.00×850.002)=0.011; =1-(1-2×0.011)0.5=0.011; s =1-0.011/2=0.994; asx =asy =382.80×106/(0.994×850.00×300.00)=1509.63mm2。实际梁配筋上下各522,as=1900.63mm2>1509.63mm2,满足要求。(五)矩形承台斜截面抗剪切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

8、jgj94-94)的第5.6.8第5.6.11条。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xy方向桩对矩形承台的最大剪切力,考虑对称性,记为v=456.00kn我们考虑承台配置箍筋的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下面公式: 其中,o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0; bo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o=4000mm; ho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高度,ho=850mm;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x=ax/ho,y=ay/ho, 此处,ax,ay为柱边(墙边)或承台变阶处 至x, y方向计算一排桩的桩边的水平距离,得(bc/2-b/2)-(bc/2-a/2)=550.00mm, 当 <0.3时,取=0.3;当 >

9、;3时,取=3, 满足0.3-3.0范围; 在0.3-3.0范围内按插值法取值。得=0.65; 剪切系数,当0.31.4时,=0.12/(+0.3);当1.43.0时,=0.2/(+1.5), 得=0.13;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1.90n/mm2; fy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fy=300.00n/mm2; s箍筋的间距,s=200mm。则,1.00×456.00=4.56×105n0.13×300.00×4000×850=5.13×106n;经过计算承台已满足抗剪要求,只需构造配箍筋!(六)角桩对承台冲切强度验算 0

10、na1x(c2+a1y/2)+a1y(c1+a1x/2) fth0 因承台为正方形,故角桩到x、y轴距离相等 a1x=a1y=0.48/1x(1y)+0.2=0.53 1x=1y=0.7 c1=c2=0.95 0n=456kn<530×(950+530/2)+530×(950+530/2) ×1.3×850=1423.1kn (满足要求)(七)桩承载力验算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4.1.1条。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456.00kn;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应满足下面的公式: 其中,o

11、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取1.00;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1.90n/mm2; a桩的截面面积,a=2.83×105mm2。则,1.00×456000.00=4.56×105n11.90×2.83×105=3.36×106n;经过计算得到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满足要求,只需构造配筋!(八)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验算桩承载力计算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5.2.2-3条;根据第二步的计算方案可以得到桩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取其中最大值n=456.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其中 r最大极限承载力;

12、 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s, p分别为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 s, p分别为桩侧阻力分项系数,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 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的周长,u=1.885m; ap桩端面积,取ap=0.283m2; li第i层土层的厚度;各土层厚度及阻力标准值如下表: 序号 土厚度(m) 土侧阻力标准值 土端阻力标准值 土名称1#塔吊 2#塔吊 3#塔吊 4#塔吊 (kpa) (kpa) 0 0.2 0.4 0.3 0.4 素填土1 1.4 1.2 1.5 1.5 8.00 0.00 粉质粘土

13、2 7.2 6.8 7.4 8.0 5.00 0.00 淤泥质粉质性土 3a 7.0 7.6 6.6 5.4 18.00 320.00 粉砂 3b 3.1 1.6 1.4 1.7 8.00 0.00 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 3c 3.9 5.2 4.5 5.5 15.00 250.00 粉砂 4a 4.6 5.2 5.1 5.1 10.00 0.00 粉土 4b 6.6 6.6 6.8 5.5 11.00 0.00 粉质粘土 4c 3.5 5.0 3.9 4.7 12.00 0.00 粉质粘土 6 5.6 4.1 5.9 5.9 20.00 0.00 粘土 1#塔吊: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35.50m

14、,桩顶标高为-2.75m,所以桩端是在第4c层土层,进入4c层3.5m,桩在2层的厚度为6.8m。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r=1.885×(6.80×5.00×0.94+7.00×18.00×1.07+3.10×8.00×0.94+3.90×15.00×1.07+4.60×10.00×1.07+6.60×11.00×0.94+3.50×12.00×0.94)/1.67+1.24×0.00×0.283/1.67=4.62×

15、102kn>n=456kn;上式计算的r的值大于最大压力456.00kn,所以满足要求!2#塔吊: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27.00m,桩顶标高为-5.85m,桩端进入4b层4.1m,桩在2层的厚度为3.30m。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r=2.198×(3.30×5.00×0.94+7.60×18.00×1.07+1.60×8.00×0.94+5.20×15.00×1.07+5.20×10.00×1.07+4.10×11.00×0.94)/1.67+1.24×

16、0.00×0.283/1.67=4.68×102kn>n=456kn;上式计算的r的值大于最大压力456.00kn,所以满足要求!3#塔吊: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29.00m, 桩顶标高为-5.85m,桩端进入4c层0.5m,桩在2层的厚度为4.10m。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r=2.198×(4.10×5.00×0.94+6.60×18.00×1.07+1.40×8.00×0.94+4.50×15.00×1.07+5.10×10.00×1.07+6.80×

17、11.00×0.94+0.50×12.00×0.94)/1.67+1.24×0.00×0.283/1.67=4.73×102kn>n=456kn;上式计算的r的值大于最大压力456.00kn,所以满足要求!4#塔吊:由于桩的入土深度为29.00m, 桩顶标高为-5.85m,桩端进入4c层1.00m,桩在2层的厚度为4.80m。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r=2.198×(4.80×5.00×0.94+5.40×18.00×1.07+1.70×8.00×0.94+5.5

18、0×15.00×1.07+5.10×10.00×1.07+5.50×11.00×0.94+1.00×12.00×0.94)/1.67+1.24×0.00×0.283/1.67=4.61×102kn>n=456kn;上式计算的r的值大于最大压力456.00kn,所以满足要求!三、塔吊稳定性计算(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 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塔吊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

19、),g=600.00(kn); c塔吊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00(m); ho塔吊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o=6.00(m); 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00(m); q最大工作荷载,q=60.00(kn); 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 v起升速度,v=0.50(m/s); t制动时间,t=20.00(s); a塔吊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3.72(m); w1作用在塔吊上的风力,w1=4.00(kn); 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0.30(kn); 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00(m); 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

20、离,p2=2.50(m); 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30.00m(m); n塔吊的旋转速度,n=1.00(r/min); 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28.00(m); 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 =2.00(度)。经过计算得到k1=2.332;由于k1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 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式中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320.00(kn); 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1

21、.50(m); 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00(m); 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00(m); g2使塔吊倾覆部分的重力,g2=80.00(kn); 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8.00(m); 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30.00(m); w3作用有塔吊上的风力,w3=5.00(kn); 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15.00(m); 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 =2.00(度)。经过计算得到k2=1.648;由于k21.15,所以当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四、附着计算因1#、4#塔吊自由高度在40m以内,姑不对其附着进行计算,只对2#

22、、3#塔吊进行附着计算。2#塔吊附着计算(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取值:q = 0.29kn;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600.00kn; 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w = 52.2717kn ;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

23、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8.90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7.45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4.37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31.10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7.28 kn;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 =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

24、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46.63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77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2.08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6.63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77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2.08 kn;(三)附着杆强度验算1 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57.282 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0号工字钢; 查表可知 an =1430.00 mm2。 经计算, 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 =57282.383/143

25、0.00 =40.058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2 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 -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 杆1: 取n =68.896kn; 杆2: 取n =6.765kn; 杆3: 取n =52.083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0号工字钢; 查表可知 an = 1430.00 mm2。 - 杆件长细比,杆1:取=119, 杆2:取=148, 杆3:取=119 -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 是根据 查表计算得: 杆1: 取=0.442, 杆2: 取=0.3

26、15, 杆3: 取=0.442; 经计算, 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 =109.002 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四)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预埋螺栓的规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 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 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 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 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凝土粘接强度(c20为1.5n/mm2,c

27、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 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四)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1 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2 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3 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墙上;4 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3#塔吊附着计算(一)支座力计算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

28、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风荷载取值:q = 0.29kn;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600.00kn; 弯矩图变形图剪力图计算结果: nw = 65.9736kn ;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 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

29、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88.79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0.00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0.31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0.05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27.01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71.07 kn;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 =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4.42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63

30、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5.68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4.42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63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5.68 kn;(三)附着杆强度验算1 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71.069 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0号工字钢; 查表可知 an =1430.00 mm2。 经计算, 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 =71069.209/1430.00 =49.699n/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

31、2, 满足要求。2 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n / an f 其中 -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 -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 杆1: 取n =88.792kn; 杆2: 取n =1.632kn; 杆3: 取n =65.677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 10号工字钢; 查表可知 an = 1430.00 mm2。 - 杆件长细比,杆1:取=105, 杆2:取=137, 杆3:取=105 -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 是根据 查表计算得: 杆1: 取=0.523, 杆2: 取=0.357, 杆3: 取=0.523; 经计算, 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 =118.723 n/

32、mm2, 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四)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同2#塔吊(五)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同2#塔吊五、格构柱稳定性计算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0.374×0.374m;主肢选用:10号角钢b×d×r=100×100×10mm;缀条选用:钢板b×r=200×10mm;格构柱截面示意图100×10等边角钢的轴截面总惯性矩近似值:y2=bh2+(b-b)t2/2(bh+(b-b)t=2.9y1=h-y2=1

33、0-2.9=7.1i=1/3by2-(b-b)×(y2-t)3+by13=1/310×2.9-(10-1)×(2.9-1)3+1×7.13=108cm4;2、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公式:h=i/(4a0)其中:h格构柱的总高度,取4.9m;i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取i=108cm4;a0一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20cm2;经过计算得到=4.2;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k= 2+40a/a1其中:a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a=4×20cm2;a1格构柱横截面所载垂直于x-x轴或y-y轴的毛截面面积,取a1=2×20cm2

34、;经过计算得到k=9.18。3、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格构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n= fa其中:n轴心压力的计算值(kn);取n=456kn;a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a=4×20cm2;轴心受压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系数;根据换算长细比=9.18,查钢结构设计规范得到=0.99。经过计算得到强度值为57.6n/mm2,小于设计强度215n/mm2,满足要求。六、其他1、塔吊位置见附图。2、钻孔灌注桩及基础配筋见附图。3、格构柱锚入承台长度为0.8m(详见附图)。4、地下室塔吊部分挖土完成后,应立即凿掉桩表面砼并对格构柱进行加固(详见附图)。5、地下室施工时

35、,格构柱采用止水钢板四周焊接。6、为确保砼浇筑质量,塔吊基础砼采用商品砼。7、塔吊拆除后应及时拆除钢筋混凝土承台。七、塔吊安装前准备工作1、塔吊根据施工总体布局定位,由测量员按坐标进行放样。2、按塔吊机械出厂说明要求,根据施工现场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基础设计。3、先熟悉塔吊的使用说明书,然后有专业施工队伍进行安装。4、基础采用正方形基础加暗梁(梁截面0.5m×0.9m)4m×4m×0.9m。基础采用c25砼,ii级钢筋,桩基采用4根600钻孔灌注桩,待基础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进行塔吊安装。(具体塔吊基础及平面布置详见附图)5、作业前对周围作业场地进行平整和压实

36、,保证道路畅通,安装塔吊采用25吨汽车吊,并选好吊车的停放位置。6、安装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协调,并对液压顶升及有关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安装的顺利进行。八、塔吊安装1、安装时首先对底架基础节平整度用水准仪进行严格控制,四角水平面误差不大于2mm,确保塔吊升高后垂直偏差在允许范围内。2、塔机安装进行液压顶升时,要注意观察踏步、横担、爬爪的外表面的焊接处有无脱焊,一经发现裂缝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修整,整修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再进行顶升作业。3、加节时,当标准加安放妥当马上用高强螺栓进行加固,螺母的紧固必须达到要求方可进行第二节标准节安装。4、塔身标准节连接采用高强螺栓和梯形块加横销。在进行连接时,要

37、人工配合,必要时采用内脚加力的方法拧紧,此时配合人应用手平托工具,以免受伤害。5、二节爬升安装完毕后再安装回转部分,回转部分用16-m20螺栓副将下支坐与爬升架用8-m27螺栓将下支坐与底节连接起来。6、顶吊安装到回转盘上,用8-m24螺栓副连接起来,塔顶上焊接有力矩限制器一侧与司机室相反。7、塔顶安装完毕后再安装平衡臂,平衡臂在平整的地面上拼装好后再用吊车安装,当安装位置吊装妥当后(尾部稍高),用插销与塔身连接,拉杆与塔顶也用插销连接,完毕后吊车慢慢放下,使拉杆逐步伸直受力。8、最后安装配重块,穿绕起重钢丝绳,接通电源。9、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运转并检查,直至符合要求后再增加标准节,提高塔身

38、。九、安装作业要点1、安装基础节、标准节先将两节标准节1和标准节2用m30高强螺栓连接为一体,然后吊装在砼基础上的基础节上(在基础砼浇捣前将基础节安放在基础内),并用8套m30高强螺栓固定好,安装时有踏步的两根主弦要平行与建筑物。2、安装套架在地面上将爬升架工作平台等拼装好,并用装好的液压系统,然后将爬升架吊起,套在四节标准节外面,并使套架上的爬爪搁在标准节踏步上(套架上有油缸的一面对塔身上有踏步的一面套入)。3、安装回转支承总成在地面上先将上下支座以及回转机构、回转支承、平台等装成一体,然后将这一套部件吊装在标准节上,用8套m30高强螺栓将下支座相对联的4个销轴。4、安装搭顶在地面上将塔顶与

39、平衡臂拉杆的第一节用销轴接好,然后吊起,用4个销轴与上支座连接,安装塔顶时要注意区分哪边是与起重臂相连,回转限位器和司机室处于同一侧。5、安装司机室在地面上先将司机室的各电器设备检查好将司机室吊起至上支座的上面,然后用销轴将司机室与支座连接。6、安装平衡臂总成在地面上接装好平衡臂,并装起升钩、配电箱等装在平衡臂上,接好各部分所需的电线,然后将平衡臂吊起来与上支座用销轴连接完毕后,再抬起平衡臂与水平线成一角度至平衡拉杆的安装位置,装好平衡臂拉杆后,再将吊车卸载。7、安装起重臂总成按组合起重臂长度,用相应销轴把它们装配在一起,把第1节臂和第2节臂连接后,装上小车,并把小车固定在起重臂根部,把起重臂搁置在1米左右的支架上,使小车离开地面。所有销轴部位要装上开口销,并将开口销充分打开。组合起重臂拉杆,用销轴把它们连接起来,放在起重臂上弦杆上的拉杆架内。检查起重臂上的电路是否完善,并穿绕小车牵引钢丝绳,先不穿绕起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