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颐和园_第1页
(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颐和园_第2页
(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颐和园_第3页
(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颐和园_第4页
(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颐和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源颐和园【教学要求】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横槛、神清气爽、琉璃瓦、金碧辉煌、 堤岸、画舫、掩映、闪闪发光”等词义,并体会“几乎”的用法。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3、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4、感受北京的颐和园景色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收集所感兴趣的祖国名胜景点的照片和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园林美景1、同学们,首都北京有一座著名的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清 朝皇家避暑的行宫,又称夏宫,是我国现在规格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 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2、游览北京的颐和园。出示课题: 重点看清“颐”的笔顺 (书空左半部分)齐读课题2、让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去领略一番。媒体播放视频,感受美景3、用文中的一句话总结一下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1、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在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圈出来。(交流)板书: 长廊万寿山 佛香阁排云阁昆明湖 十七孔桥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用“ ”划 出有关语句。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太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3、,从万寿山江就是昆明湖。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 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媒体出示:在“绕过、走完、登上、下来”等词 下加上红点),这些词语用得多准确啊!引读过渡句。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地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向我们介绍了他所游览的景点。(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三、突破重点,掌握游记方法1、过渡:作者游览了那么多景点,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呢?小组学习,说 说喜欢的理由。2、媒体出示小组学习要求:你们最喜欢哪一个景点,读一读,说说为什么?3、学生交流,媒体随机出示相应小节。长廊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一眼望不

4、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长,分成 273 间。看图理解“ 700多米”。(700多米相当于70多个教室相连,一眼望不到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 两幅是相同的。出示横槛上的画,朗读指导。(有8000多幅,要读出长廊长,彩画多,设计 奇的感觉)小结:作者就是用这些句子写出了了长廊长、颜色美、彩画多、设计奇的 特点,同时写出了颐和园的美。引读课文。万寿山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 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媒体出示图片,解释琉璃瓦。质疑:为什么要用黄色的琉璃瓦而不用绿的 呢?(

5、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 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佛香阁是乾隆皇帝和太后来住的地方, 黄色是皇帝用的,黄色表示皇帝的 气派,壮美,象征着皇家气派。)指导朗读。抓住:耸立、金碧辉煌、闪闪发光、黄色。(要读出气派大的感觉)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 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翡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体会比喻句。(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一面

6、镜子、一块碧玉,写出了昆明湖“静、 绿”的特点)质疑。“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为什么要用“几乎”?为什么课文写游船, 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感到游船画舫行驶很慢。引读课文。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 的杨柳。媒体出示昆明湖两岸的图片以及式样不同的桥的图片。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 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媒体出示图片,教师讲解,这座十七孔桥长 150米,宽8米,有狮子564 只。这么多的狮子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7、质疑:”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小结:这样的句式作者用了 2次,所以用“也”字。引读课文。出示练习: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还 有的真是千姿百态啊!(同桌互说、指名说)4、小结:课文中不同的景点,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 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由此可见设计者们和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充满智慧,真是煞费苦心,的确是一群能工巧匠呀!5、媒体出示图片,拓展园中其他的景点。四、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1、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步入古典皇家园林一一颐和园, 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 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课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也是一篇很好的游记范文。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按照不同的方位顺 序,抓住景点的特点来写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