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700m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_第1页
海拔3700m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_第2页
海拔3700m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_第3页
海拔3700m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_第4页
海拔3700m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拔3 700 m 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调查 作者:哈振德,简新琼,崔建华,张西洲,马广全,马勇,王伟【摘要】 目的 了解高原移居青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患病率,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移居海拔3 700 m 的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分别统计不同年龄、移居高原不同时间、进入高原不同次数人群中打鼾的发生率,并对被调查者白天的嗜睡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在调查的433人中打鼾的发生率为48.96%,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16.86%。随着移居时间的延长,鼾症发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移居6个月以上青年轻、重度打鼾发生率增高明显(2=12.774,

2、P=0.047)。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较首次进入高原者打鼾发生率有所增高,尤其是轻、中度鼾症较为明显,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2=7.295,P=0.063)。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6.765,P=0.000)。结论 如果仅依日间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海拔3 700 m 高原移居青年SAHS的患病率为11.55%,是影响高原移居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高海拔;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

3、revalence of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 in the immigrants at 3 700 meters' altitude.Methods A total of 459 subjects were derived from a randomized sampling from the population living at an altitude of 3 700 meters. They were ask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from a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4、snoring, daytime sleepiness, the duration and times of high altitude exposure, and habits such as smoking and drinking, etc. The prevalence of SAHS was estimated from the results.Results Out of the whole 459 subjects, 433 (97.25%) answered the questions. The prevalence of eversnoring was 48.96% (mod

5、erate and severe ones accounting for 16.86%). The duration and time of high altitude exposur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snoring, particularly in those with mild and moderate snoring. ES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snorers with various severiti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ESS9, t

6、he conservatively estimated prevalence of SAHS at an altitude of 3 700 meters was 11.55%. It might be a great problem to the immigrants. The questionnaire implies that the disease needs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Key words: high altitude; snoring;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prevalence; epi

7、demiology 睡眠呼吸障碍(SDB,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是一组新发现的,与睡眠相关的呼吸疾病,在短短的30年中,SDB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并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的倡导下全国性睡眠呼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流调工作已经完成1,2。我们也曾对海拔1 400 m 驻地官兵做过调查3,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原地区这方面的有关资料,2005年58月我们在海拔3 700 m 地区对移居青年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由专人对

8、移居海拔3 700 m 的某部官兵进行睡眠问卷调查(调查表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提供)。1.2 打鼾分级0级,从不打鼾;1级,轻度打鼾(鼾声很轻,较正常人呼吸声音粗重);2级,中等度打鼾(鼾声响亮程度大于普通人说话声音);3级,重度打鼾(鼾声响亮以至同一房间的人无法入睡)。分别统计不同年龄、移居高原不同时间、进入高原不同次数人群中不同程度打鼾的发生率,并对每名被调查者白天的嗜睡情况进行评分。1.3 统计学处理调查表由专人进行手工核对后,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方法包括One-Way ANOVA分析和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一般资料

9、(1)应调查人数472名,实际被调查人数459名(完成率为97.25%),其中有效问卷433份(有效率为94.34%)。(2)调查人群433名,均为汉族男性,年龄1726岁,平均(20.17±1.74)岁,其中年龄20岁平均(18.71±0.53)岁者180名(41.57%),20岁以上平均(21.21±1.54)岁者253名(58.43%)。(3)文化程度分布,大专以上14名(3.23%),高中90名(20.79%),初中317名(73.21%),小学12名(2.77%)。(4 )根据移居时间的长短将被调查者分为3组,其中移居3个月以下者14名(3.23%),3

10、6个月者309名(71.36%),6个月以上者110名(25.40%)。并按暴露高原环境历史将被调查者分为首次进入高原者334名(77.14%)和暴露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99名(22.86%)。2.2 有关打鼾的调查结果问卷的设计将打鼾的程度分为四级,即从不、轻度、中度和重度。在所调查的433名官兵中,从不打鼾者221名(51.04%),轻度打鼾者139名(32.10%),中度打鼾者59名(13.63%),重度打鼾者14名(3.23%)。2.2.1 不同年龄组鼾症发生情况年龄20岁以上人群中从不打鼾者占总数的47.83%(121), 52.17%有不同程度的打鼾,其中中、重度打鼾者人群患病率为1

11、6.99%(43),轻度者为35.18%(89)。年龄20岁以下人群中从不打鼾者占总数的55.56%(100),44.44%有不同程度的打鼾,其中中、重度打鼾者人群患病率为16.66%(30),轻度者为27.78%(50),随着年龄增加打鼾者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统计学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3.260,P=0.353),详见表1。表1 不同年龄组鼾症发生率略2.2.2 生活习惯对打鼾程度的影响正在吸烟或戒烟者中打鼾者比例高于不吸烟组,但无统计学意义(2=7.434,P=0.283)。饮酒者打鼾发生率高于非饮酒者,尤其在偶尔饮酒人群中较为明显,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2=11.540,

12、P=0.073),详见表2。表2 鼾症与吸烟、饮酒的关系略2.2.3 暴露高原不同时间对打鼾程度的影响随着移居时间的延长,鼾症发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移居6个月以上青年轻、重度打鼾发生率增高明显(2=12.774,P=0.047),详见表3。表3 不同守防时间与打鼾程度的关系时间(略)2.2.4 进入高原次数对打鼾的影响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较首次进入高原者打鼾发生率有所增高,尤其是轻、中度鼾症较为明显,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2=7.295,P=0.063),详见表4。表4 暴露高原环境不同次数对打鼾的影响略2.2.5 打鼾与日间嗜睡评分的关系所调查人群随着打鼾程度的加重,日间Epw

13、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逐渐增加,不同程度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16.765,P=0.000),详见表5。表5 不同程度鼾症人群的日间嗜睡ESS评分(略)2.2.6 被调查者对打鼾的认识情况433名被调查者对打鼾危害程度的应答率为100%,其中162名(37.41%)认为打鼾不是病,63名(14.55%)被调查者认为打鼾是病但不需要治疗,有208名(48.04%)认为打鼾是病且需要治疗。2.3 移居人群SAHS患病率的估计结果由于考虑到从不打鼾组与不同程度鼾症组之间年龄分别为(19.98±1.57)岁,(20.50±2.03)岁,(20.05±1.62)

14、岁,(20.43±1.22)岁,F=2.764,P=0.042与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0.81±1.72) kg/m2,(21.51±2.12) kg/m2 ,(21.38±1.73) kg/m2 ,( 21.18±1.51) kg/m2,F=4.431,P=0.004均有明显差异,详见表6,因此我们仅以可疑人群即中、重度鼾症组的患病率来保守估计。表6 不同程度鼾症人群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略)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的诊治指南4,如果仅依据日间嗜睡按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移居海拔3 700 m 高原人群SAHS的患

15、病率为11.55%;以ESS评分6分为标准,患病率为3.93%;以ESS评分3分为标准,患病率为1.39%,详见表7。表7 中、重度鼾症患者不同ESS评分的SAHS患病率略3 讨论我国高原总面积约310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33%, 其中海拔3 000 m 以上高原占国土面积的1/6, 居住人口6 000多万,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 m 以上),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5。对高原地区居住人群进行睡眠呼吸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提高特殊环境下人们的健康水平,探讨病因,为制定有关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睡眠打鼾是SAHS的重要标志, 本调查显示,在海

16、拔3 700 m 移居青年中不同程度打鼾者占48.96%,中、重度打鼾者占16.86%。随着移居时间的延长,鼾症发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移居6个月以上青年轻、重度打鼾发生率增高明显。另外,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较首次进入高原者打鼾发生率有所增高,尤其是轻、中度鼾症较为明显,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可能与该调查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日间嗜睡情况也是SAHS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打鼾患者,日间的嗜睡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且本研究中平均年龄(20.17±1.74)岁不同程度打鼾者日间嗜睡ESS评分明显高于上海市30岁以上人群的ESS评分1,这可能是由于高原移居者随

17、着对低氧环境的逐渐适应,低氧反应的敏感性下降,反应阈值适应性升高,呼吸中枢发生钝化现象,在睡眠时较易发生中枢性呼吸暂停低通气,表现为白日疲乏易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高原居住人群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疾病,SAHS流行病学调查应结合夜间打鼾程度、日间嗜睡情况及睡眠监测结果。但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对被调查者进行相关体检后,依据人群睡眠打鼾程度和日间的嗜睡评分来粗略估计SAHS患病率,这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在中、重度打鼾人群中如果仅依据日间嗜睡按ESS评分9分为标准,保守估计海拔3 700 m 高原移居青年SAHS的患病率为11.55%,明显高于国内外流行病

18、学调查结果1,2,6,7,而且在“放宽”诊断标准的情况下(指以日间嗜睡按ESS评分6分及ESS评分3分为标准),移居者SAHS患病率竟有降低的反常趋势,加之有63.05%的移居青年日间嗜睡ESS评分9分,平均ESS评分竟高达(10.15±4.14)分,说明低氧低气压环境条件下,移居人群睡眠呼吸障碍以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为主,在高原特殊自然环境条件下SAHS的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商榷。随着睡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各界对睡眠呼吸疾病的重视和多方位的教育宣传,同几年前国内一些地方的调查结果比较,本研究中被调查者对打鼾危害性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37.41%的人认为打鼾不是病,14.55%的被调查者认为打鼾是病但不需要治疗,说明在普及相关知识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由于特殊环境和条件所限,我们的研究有如下几点缺陷:(1)调查样本较少;(2)被调查者年龄偏小;(3)调查对象中无女性患者;(4)未能对中、重度打鼾患者行夜间PSG监测。下一步将继续积累、扩大样本含量,完善对不同年龄组、进入高原不同时间和次数人群患病率的调查工作。【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 上海市30岁以上人群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