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含答案10套_第1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含答案10套_第2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含答案10套_第3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含答案10套_第4页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含答案10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肥料学试卷(一)(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2.最小养分.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3.土壤孔隙性.简称孔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是土壤结构性的反应。4.土壤宜耕期.是指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5.土壤地带性.土壤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土壤是由_固 、_液 、_气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50%_,包括_土壤矿物_和_有机质_。 2.

2、 土壤矿物质来自_岩石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原生矿物 _和_次生矿物_。 3.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砂粒 .粉砂粒 .粘粒_三级,其中_砂粒_、_粉砂粒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 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无机胶体 有机胶体 有机-无机复合体_. 5.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能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热容量_和_导热率_等热特性有关。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c ) a. 土壤矿物质 b. 土壤有机质 c. 土壤肥力 d. 土壤胶体 2.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

3、的关系是(a )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不确定 3.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c )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不能确定 4. 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b ) a. 土壤质地 b. 土壤矿物组成 c. 土壤容重 d. 孔隙状况 5.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b ) a. 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 b.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 c.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 d. 壤土四、问答题(25分) 1. 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 (5分)答:土壤水分含量是表征水分状况的一个指标,又称土

4、壤含水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湿度等。有多种表达方式:(1)质量含水量 是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无量纲,数学表达式为: ;(2)容积含水量 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无量纲,数学表达式为: ;(3)相对含水量 是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数学表达式为: ;(4)土壤水贮量 即一定面积和厚度土壤中含水的绝对数量,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水深和绝对水体积(容量)。 2.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5分) 答: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是土粒互相

5、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管理的主要途径:(1)增施有机肥(2)实行合理轮作(3)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4)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5)盐碱土电流改良 3.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性?(5分)答:主要是由于南方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同时因为氢离子和铝离子的较强的吸附性。土壤的酸碱性除了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母质的影响,所以南方的土壤不一定都是酸性的。 4.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6、。(10分)答: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特性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是植物所需的氮、磷、硫、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质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一些有机酸与富啡酸络合的金属离子可以保留与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有效性。(2)改善土壤肥力。物理性质 土壤有机质能改变砂土的分散无结构状态和粘土的坚韧大块结构,是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由所改善。土壤腐殖物质是以一种深色物质,吸热快,因而对土壤的热状况也有

7、一定的影响。化学性质 腐殖物质所带电性以负电荷为主,可吸附阳离子,从而避免随水流失,可供作物吸收;有机质能降低磷的固定而增加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有机质还能增加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提高了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生物性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蚯蚓等土壤动物的生命活动以有机质为食物来源;土壤有机质能增加土壤酶活性;腐殖酸能加速种子发芽,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营养元素。缺乏该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

8、特有的症状。目前公认的必需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和氯等。2.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料。3.截获.根系生长穿透土壤时,根组织与土壤溶液或土粒接触交换养分的过程。4.营养失调.作物体内的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和出现生理障碍的现象。5.离子拮抗作用.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种离子吸收或运转的作用。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17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大量_元素、_中量_元素及_微量_元素。通常把_npk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 所谓c/n转折

9、点是指_矿化速率与生物固定速率性等时的c/n_(1分)。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 25:1 ,易发生_净固定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3. 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即:_矿物态钾 矿物固定态钾 吸附态钾 游离态钾_。通常将_吸附态_称为速效钾。 4. 与单元肥料相比,复合肥料具有_养分种类多 比例适中 使用方便_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_养分比例固定,难以满足施肥技术要求_。 5. 玉米缺锌易发生_白苗_病,苹果缺锌易发生小叶_病。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在稻、麦轮作时,磷肥的最佳施用时间是(a ) a. 麦生长前期 b. 麦生长后期 c. 稻生长前期 d.

10、稻生长后期 2. 肥料混合的最基本原则是(a ) a. 避免混合后理化性质恶化 b. 保证各种养分齐备 c. 混合要均匀 d. 降低成本 3.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因为缺乏(b ) a. 铁 b. 硼 c. 磷 d. 钾 4. 市场上的“红色钾肥”是( d) a. 硫酸钾 b. 碳酸钾 c. 磷酸二氢钾 d. 氯化钾 5. 粪尿类有机肥料一般含(c )较多,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a. 氮、钾 b. 磷、钾 c. 氮、磷 d. 钙、镁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确定标准有哪些?答:只有符合以下三条标准的化学元素才能称为必需营养元素,其它的则

11、是非必需营养元素。(1)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2)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且其它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该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3)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氮肥在土壤中损失的途径有哪些?答:(1)淋洗损失 硝酸盐带负电荷,是最易被淋洗的氮形态。(2)径流损失 硝酸盐、土壤粘粒表面吸附的铵离子和部分有机氮可以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气体损失 土壤氮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和氨挥发两个机制形成气体氮进

12、入大气,从而引起氮损失。反硝化作用是在嫌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n2、n2o、no等的过程。氨挥发易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 3.根据水田的特点说明水田铵态氮肥深施的作用。答:水田水层以下有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如果铵态氮肥表施,由于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较多地集中于氧化层,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在还原层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这样可以减轻反硝化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4.某地常年实行小麦与水稻轮作,磷肥分配的重点是小麦还是水稻?为什么?答:根据水旱轮作中磷肥“旱重水轻”的分配原

13、则,水稻与小麦轮作时,施磷的重点是小麦,稻田土壤磷的有效性要高于麦田,因为:(1)土壤淹水后磷的总溶解量增加;(2)淹水后土壤ph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3)土壤eh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其中间产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 5.试比较有机肥与化肥的主要差异。. 答:(1)养分含量:有机肥低,化肥高;(2)养分种类:有机肥全面,化肥单纯;(3)养分释放速度:有机肥慢,化肥快;(4)肥效:有机肥较长,化肥短暂;(5)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有些化肥长期施用后会

14、影响土质,化肥(尤其是氮肥)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土壤肥料学试卷(二)(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肥力。土壤具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2.土壤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以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为主。3.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4.土壤有效含水量 。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的含量。土壤有效水的最大含量为田间持水量和土壤萎蔫系数之间的差值。5.永久负电荷。土壤中矿质胶体(2:1型的)发生同晶异质替代,从而产生的电荷。二、填

15、空(10分,每空0.5分) 1. 土壤孔性包括_孔隙度_和_孔隙类型_。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_孔隙度_表示,一般是通过土壤_容重_和_比重_来计算。 2. 根据结构体的大小、外形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常见的结构体可分为_块状 柱状 粒状 团粒状 片状_等,其中以_团粒_结构最为理想。 3. 土壤耕性是指_耕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_,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三个方面:_难易程度 质量好坏 宜耕期的长短_。 4.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_矿质化_,一是_腐殖化_。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_水 温度 ph 生物_等因素的影响。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

16、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是( d) a. 先分解,后合成 b. 先合成,后分解 c. 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 d. 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 2. 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 c) a. 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 b. 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 c. 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 d. 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3. 不同质地的土壤,其对酸碱缓冲性次序是(a ) a. 粘土 壤土 砂土 b. 砂土 壤土 粘土 c. 壤土 粘土 砂土 d. 壤土 砂土 粘土

17、4. 在高雨量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一般比在低雨量条件下形成的土壤ph值( b) a. 高 b. 低 c. 相同 d. 不确定 5. 某土壤样品湿土重1000克,经烘干其土重800克,其含水量质量百分数为( b) a. 20 b. 25 c. 30 d. 40四、问答题(25分) 1. 土水势由哪几个分势组成?(5分)答:由于引起土水势变化的原因或动力不同,所以土水势包括若干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和重力势等。(1)基质势 是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2)压力势 是指在土壤水饱和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压力而产生土水势的变化;(3)溶质势 是指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土水势的变化,也称渗透势

18、;(4)重力势 是指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的变化。不同的土壤含水状况下,决定土水势大小的分势不同。 2.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10分)答:形成过程: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土壤母质,土壤母质经过成土作用发育成土壤。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因素的作用,就没有土壤的形成过程。(1)植物的作用: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质,把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吸收富集到土壤表层;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生物固氮作用是土壤氮素的最初来源;植物根系活动促进土壤结构的发展和矿质营养元素的有效化。(

19、2)动物的作用:土壤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动物的活动可疏松土壤,促进团聚结构的形成;(3)微生物的作用:作用非常复杂和多样,可概括为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度。 3.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分)答:不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相差很大,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耕作措施等密切相关。由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分解和周转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凡是能够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有机质的含量。具体表现在:(1)温度 在0-35范围内,提高温度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2)土壤水

20、分和通气状况 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时会导致有机质积累,土壤干湿交替会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3)植物残体的特性 碳氮比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重要影响;(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粘粒含量密切相关,粘质土通常比砂质土含有更多的有机质,土壤ph对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土壤的酸碱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5分)答:影响养分存在状态;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影响粘粒矿物的形成;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有益元素.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或刺激作用的一类矿质元素的总称。.2.根际 . 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是植物与

21、土壤相互作用的场所。3.养分归还学说 . 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应归还给土壤的论点。4.激发效应 . 施入氮肥使土壤氮矿化作用增强的现象。5.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n、p、k肥料三要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肥料发展的趋势主要有:_高效化 复合化 缓效化 液体化_ 2植物根际ph的改变主要是由根吸收_阴阳离子_不平衡引起的。根际养分的丰缺状况则取决于根吸收养分_能力与吸收_水分_能力的相对强弱。 3在0<边际产量<价比的情况下,继续增施肥料将会导致作物产量_提高_,经济效益_降低

22、_。 4养分离子间的交互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协同作用_、_拮抗作用_。 5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_.叶面喷施_和_根外追肥_两类,其中的叶面喷施_方法,具有用量少和见效快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微量元素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 6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_.差减_法和_ 15n 同位素_法两类。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这两类方法测定的利用率存在差异,导致该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_是否包括激发效应_。 7按溶解性能,化学磷肥可分为_水溶性_、弱酸溶性_和_难溶性_三类。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水旱两熟制下,磷肥优先分配在旱作上,原因是(c)。 a. 旱作需磷更多 b

23、. 旱作施磷方法更简单 c. 旱作土壤磷有效性差 d. 旱作土壤氮、钾供应能力很强 2.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b ) a. 氯化钾 b. 硝酸钠 c. 磷酸铵 d. 硝酸铵 3. 碱性、石灰性土壤上较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包括( c)。 a. zn,mn,cl,b,mo b. zn,cu,fe,mn c. zn,cu,b,mo d. fe,b,mo,mn 4. 所谓碳铵性质的“二重性”是指(c ) a. 既可用于水田,也可用于旱地 b. 虽含酸根,但不影响土质 c. 本身化学性质不稳定,但农化性质较稳定 d. 含氮量低,同时又易分解挥发 5. 不属于二元复合肥的有(c )。 a. 磷铵

24、b. 偏磷酸钾 c. 硫衣尿素 d. 硝酸钾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合理施用氮肥的原则是什么?因土;因作物;因肥料。 2.为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应采取哪些措施?答:(1)集中近根施肥;(2)与有机肥配合施用;(3)提倡根外追肥;(4)不与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铵等)混合施用;(5)旱重水轻。 3.改善作物铁营养的措施有哪些?选育铁高效基因型;增施有机肥;防止坏天气失绿症;叶面喷施。 4.简述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效化 复合化 缓效化 液体化 5.有人认为:某个特定地区的“最小养分”总是保持不变的。试说明这种观点正确与否。答:“最小养分”是指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最小养分与

25、非最小养分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如施肥)可以相互转化。故该观点是不正确的。土壤肥料学试卷(三)(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剖面.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土壤剖面的形成具体反映在土壤的成土过程。2. 矿物 . 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土壤矿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3. 土壤颗粒组成 . 土壤各粒级百分含量的组合。4.土壤水分类型 . 土壤水分类型的划分有数量法和能量方法。前者:土壤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等。能量法水分划分类型: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等。5.土壤背

26、景值. 是指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是土壤污染评价、污水灌溉与作物施肥的依据。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_施有机肥 施用石灰石膏 合理灌溉 客土_。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_施有机肥_。 2.土壤胶体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因而可对土壤中的阳离子产生_交换性_吸附,其特点是_可逆性_和_离子价数等当量_。 3.土壤酸性主要与土壤胶体吸附的致酸离子_. h+ al3+ _有关,根据致酸离子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将土壤酸度分为_潜性酸 活性酸_两种类型。 4.土壤导热率的变化主要受_含水量_及_容重_的影响。湿土比干土导热_慢_(快、慢),低湿度时,

27、导热率与土壤容重成_正_(正、反)关系。 5.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_孔隙_,通常将其分为三级,即_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适宜做树木苗圃地的土壤是( d)。 a. 砂质壤土 b. 轻壤土 c. 上层为砂土,下层为粘土 d. 粘夹砂层(粘质层厚) 2. 整个土壤胶体分散体系可分为(b )三大部分。 a. 胶核、双电层胶团间溶液 b. 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 c. 胶核、胶粒胶团 d. 胶核、决定电位离子层、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3. 某土壤比重为2.68 g cm-3,容重为1.34 t m-3,则一亩地耕作层1

28、5 cm厚的土壤重量为(a)吨。 a. 134.1 b. 268.2 c. 200.1 d. 150 4. 以下关与腐殖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 每克有机质进入土壤后,最终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为腐殖化系数。 b. 水田较旱地腐殖化系数高。 c. 粘重土壤的腐殖化系数比轻质土壤要低。 d. 同一物质的腐殖化系数一般是不固定的。 5. 土壤中所有的大小孔隙都充满水时,水分流动的推动力是(a )。 a. 重力势和压力势 b. 基质势和重力势 c. 基质势和压力势 d. 基质势、重力势和压力势四、问答题(25分) 1.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实用价值? (5分)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

29、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表征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2)可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3)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4)是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定量分析土壤中水运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2. 高产肥沃的土壤特征是什么?如何培肥土壤? (10分)答:高产肥沃的土壤特征:(1)良好的土体构造;(2)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3 )良好的物理性质。培肥土壤的措施:(1)增施有机肥,培育土壤肥力;(2)合理的轮作倒茬,用地养地

30、结合;(3)合理的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4)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3. 土壤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有何作用? (5分)答: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特性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2)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土壤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和络合作用减少土壤中污染;(5)土壤腐殖质的生理活性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4. 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5分)答:土壤中存在不同的缓冲体系:(1)碳酸盐体系;(2)硅酸盐体系;(3)交换性阳离子体

31、系;(4)铝体系;(5)有机酸体系。(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最小养分律 . 植物的产量或生长量受环境中最缺少养分的制约,并随之增减而增减。2.养分临界值.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下限。3.养分胁迫. 土壤中养分供应不足或过量而产生限制植物生长的现象。 4.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 . 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的ca/p比不断变化的现象。5.根外追肥. 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雾器械喷洒于作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施用高c/n比有机肥料(如秸杆直接还田)时,在分解前期往往会发生_净固定_现象,微生物

32、与作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_无机氮_,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_配合施用化学氮肥_。 2施肥包括基肥、_种肥 追肥 根外追肥_四个基本环节。 3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通过_植物叶部角质层_进入叶片。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原因是_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且角质层厚_(1分)。 4. 化学氮肥可分为_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 硝铵态氮肥 酰胺态氮肥_及长效氮肥等几种类型,其中尿素属于_酰胺态氮肥,是目前世界上含氮量最高的_固体氮肥_。 5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ph升高,铁、锰、铜、锌_的有效性下降,而_钼_的有效性提高。 6复合肥料的主要缺陷在于:

33、_.养分比例固定, 难以满足施肥技术要求_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土壤保肥能力最强的是(b )。 a. 粘土 b. 砂土 c. 壤土 d. 石灰性土壤 2. 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越来越大,是因为( d)。 a. 改土内容更丰富 b. 改土方法更有效 c. 供应养分的数量在减少 d. 化肥用量不断增加 3. 在生产上施用微量元素的原因主要是(a )。 a. 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不足 b. 土壤中有效态大量元素不足 c. 土壤中微量元素总量不足 d. 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 4. 过多地施用水溶性磷肥较易诱发(b ) a. 缺锌 b. 缺铁 c. 缺钼 d. 缺硼 5、作物缺( a) 时,缺

34、素症状首先在新生部位出现。 a. ca b. p c. mg d. k四、问答题(25分,每题5分) 1.试述氮肥利用率的两类测定方法,并说明两者间的主要区别?答:两种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1)差减法: (2)同位素15n法: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差减法利用率包含“激发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往往比同位素法氮肥利用率高,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2.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为何提高?答:(1)土壤淹水后磷的总溶解量增加;(2)淹水后土壤ph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3)土壤eh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其中间产

35、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 3.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答:(1)外形诊断;(2)根外喷施诊断;(3)注射诊断;(4)化学诊断。 4.试述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主要区别及形成原因。答:(1)ph 原因:植物根系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 (2)eh 原因:植物根系吸收矿质营养,根系呼吸作用。 (3)营养物质 原因: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 (4)微生物 原因:植物根系分泌有机物。 5.为何要避免在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施用新鲜有机质?答:(1)由于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处于嫌气状态下,大多数分解有机质的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而以嫌气微生物为主,对有机质

36、进行厌气性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有害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2)由于新鲜有机质含有较高的c/n比,所以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态氮,使得植物缺氮。土壤肥料学试卷(四)(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有机质 。土壤固相部分,是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含量差别很大,20以上到不足0.5%,含有各种营养元素,也是微生物的能源,对水、气、热等肥力因素的调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有明显作用。2.物理性粘粒 。按照卡钦斯基粒级制,粒径小于0.01mm的土壤颗粒的总称。由明显的塑性、涨缩性、吸湿性和粘结性。3.土壤热性质。土壤热量来源、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热量平衡

37、等方面的性质。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土壤温度,对种子萌发和作物根系的生长,以及养分转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4.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可用于判明土壤水的流向,土壤水总是从吸力低处向吸力高处流动。5.土壤原生矿物。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矿物为主。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腐殖质是高分子含氮化合物,其主体是_腐殖酸_与金属离子的结合的盐类,其主要成分是_富里酸 胡敏酸_等。 2. 阳离子交换量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_.土壤胶体类型 质地 ph _。 3. 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

38、_耕作难易程度 耕作质量 宜耕期的选择_三方面来判断,它与土壤_物理机械_性质密切相关。 4. 假设某土壤只有k、ca、mg、h、al五种阳离子,其含量均为5cmol/kg,则此土壤的cec为_25 cmol/kg _,盐基饱和度为_ 60%_,ca离子的饱和度为20%_。 5. 某地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1%(重量%),土壤容重为1.33g/kg,土壤总孔隙度为_.50%_,则土壤的含水量(容积%)为_27.9% _,土壤固相:液相:气相为_50:28:22_。(土壤比重为2.65) 6. 某土壤cec为12cmol/kg,盐基饱和度为60%,则每亩耕层土壤潜性酸的总量为_720000_厘摩尔,

39、需要用_ 201.6_公斤cao来中和酸性(每亩耕层土重15万斤)。 7. 某地耕层土层深度为30cm,水分容积百分比为24%,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6%(容积%),则土壤的贮水量为_24 _(吨),灌水定额为_ 36_m3/亩。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土壤中的阴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d )。 a. 由正电胶体静电引力吸附 b. 被负电胶体排斥,即负吸附 c. 由不带电的胶体产生专性吸附 d. 由于静电引力吸附,可使土壤胶体负电荷增加 2. 设甲土的cec为8cmol/kg,交换性ca2+为6cmol/kg,乙土的cec为30cmol/kg,交换性ca2+为10cmol

40、/kg,则ca2+的利用率是( a)。 a. 甲 > 乙 b. 乙 > 甲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3. 盐基饱和度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母质与耕作施肥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d)。 a. 我国从南到北,除少数土壤外,盐基饱和度逐渐增加 b. 我国从东到西,出少数土壤外,盐基饱和度逐渐增加 c. 南方土壤均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北方土壤均为盐基饱和土壤 d. 经耕作施肥的土壤,盐基饱和度通常增大 4. 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的性质,常称为(a )。 a. 粘土矿物 b. 原生矿物 c. 次生矿物 d. 变质矿物 5.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有效贮水量不同,

41、有效贮水量最多的土壤是( d)。 a. 壤土 b. 砂土 c. 粘土 d. 不确定四、问答题(25分) 1. 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5分)答:(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 2. 为什么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不同时,土壤性质有很大差异?(5分)答:土壤按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百分率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含有不同的成土矿物,因而性质相差很大。(1)砂土主要以原生矿物为主,因此孔隙度大,通气性好,但保肥保水能力差,且增温降温变化较快,在养分供应上,往往作物苗期营养充分而后期不足。(2)粘土以次生硅酸盐类矿物为主,质地较细,孔隙度较小,通气性差,但保肥保水能力强,且

42、增温降温变化较慢,在养分供应上,往往苗期不足而后期充足。(3)壤土的组成介于粘土和砂土之间,有一定的保肥保水能力,通气状况一般也较好,养分供应适当,是最适宜耕作土壤。 3. 土壤孔隙有哪几种类型? 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5分)答:分为通气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三种类型。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孔隙状况是:耕层的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8-10%以上;土体内的孔隙垂直分布是“上虚下实”,“上虚”有利于通气透水和种子发芽、破土,“下实”有利于保土和扎稳根系。 4.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过程有何作用? 能否把人类活动作为除了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外的第六个成土因素? 为什么?(

43、10分)答: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影响土壤的形成速度和发育程度及发育方向,对土壤形成具有快速、深刻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成土因素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它作为第六个因素。这是因为:(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3)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4)人类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肥料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协助作用:一种养分离子促进另一种或多种养分离子吸收的现象。2.被动吸收:养分离

44、子移入植物根内是沿电化学势梯度扩散和道南平衡的结果。它不需直接供应生物代谢能量。3.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氮占所施氮肥中总氮量的百分率。4.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酸的肥料。5.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最为敏感的时期。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_ zn、cu、fe、mn、mo、b、cl _。 2. 当作物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缺素症状最早出现的部位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的_移动性_有关。作物缺铁时,症状一般最早出现于新生叶_,主要表现为_脉间失绿_。 3. 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在酸性土壤中以_铁磷_为主,而碱

45、性土壤中以_钙磷_为主。 4. 磷矿粉在_酸性_土壤上施用效果好。 5.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由于缺_硼_所引起的。 6. 土壤养分由根外移至根表的途径有_截获 质流 扩散_三种。其中作物通过截获_所获得的养分是很少的。不同养分向根表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ca、mg以_质流_移动为主,而p、k则以_扩散_为主。 7.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当土壤ph升高时,_元素的有效性提高;有机质含量过高,可能会诱发作物缺_;施磷过量则可导致缺_。7.mo cu、zn fe、cu、zn 8. 目前商品钾肥的主要品种是_氯化钾_,其制造方法

46、有_溶解结晶法 浮选法_两种。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作物生长后期追施化学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中粗蛋白的含量,农产品的品质(c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一定提高 d. 不受影响 2. 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d )。 a. 作物对这三种元素的需求量最大 b. 土壤中这三种元素的供应量最少 c. 这三种元素的营养价值最大 d. 这三种元素常常供不应求 3. 增施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物氯离子中毒症,其原因是增施磷肥可导致( d)。 a. 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减少 b. 作物体内氯离子失活 c. 微生物对氯离子的利用增加 d. 进入作物体内的氯离子的

47、量减少 4. 所谓“最小养分”是指(b )的养分。 a. 土壤中含量最少 b. 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 c. 作物体内含量最少 d. 对作物生长最不重要 5. 如果某作物仅适宜在水溶性养分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种植,则该作物养分吸收动力学方程中的(d )。 a. km较大而vmax较小 b. km较小而vmax较大 c. km和vmax均较小 d. km和vmax均较大四、问答题(25分,每题5分) 1.为何硝态氮肥的施用可加重石灰性土壤上植物缺铁的程度?答:硝态氮肥是生理碱性肥料,是用于石灰性土壤,可使土壤碱性增强,而铁的溶解度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硝态氮肥会加重植

48、物的缺铁程度。 2.为何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答:原因有二:(1)磷在土壤中的极易被固定,固定机理主要有:化学固定 在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中转化为稳定的磷酸钙、镁盐,在酸性土壤中形成磷酸铁、铝盐;吸附固定 包括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闭蓄态固定;(2)磷在土壤中扩散缓慢,作物根系很难利用根系接触不到的那部分土壤中的磷。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1)根据不同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2)根据土壤条件;(3) 根据磷肥的特性;(4)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3.简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答:(1)针对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施用微肥;(2)摸清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3)改造土壤环

49、境,提高肥料的可给性;(4)把施用大量元素放在重要位置上;(5)严格控制用量,力求使用均匀。 4.土壤中的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哪几组?试分别评价各组分钾的有效性。答:可分为四组:(1)水溶性钾 就是土壤溶液中的钾。(2)交换性钾 就是代换性钾,吸附在带有负电荷的土壤粘粒和有机质的交换点上。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都是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因此常统称为速效钾。(3)缓效性钾是非代换性的,主要是指层状粘土矿物层间所固定的钾离子和粘土矿物中的水云母系以及一部分黑云母中的钾,是土壤速效钾的贮备。当溶液中的钾和交换性钾因被作物吸收而数量减少时,缓效钾可逐步释放出来,但是释放速度较慢,且不会全部释放出来。(4)矿

50、物钾,主要是指构成矿物或深受矿物结构束缚的钾,是土壤全钾量的主体,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风化才能释放出钾离子,是土壤钾的后备部分。 5.复合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答:(1)高效化 指生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提高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2)复合化 指肥料的功能增多。(3)液体化 (4)长效化 以减少养分损失与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土壤肥料学试卷(五)(土壤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1.土壤母质:是指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是风化壳的表层,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2.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吨/米3。3.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是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主要受质地、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等的影响。4.可变电荷:数量、性质都随介质ph改变而改变的一类电荷。5.土壤缓冲性: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土壤有机质中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将其分为二大类:一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