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DQPSK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瑞利信道_第1页
基于matlab的DQPSK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瑞利信道_第2页
基于matlab的DQPSK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瑞利信道_第3页
基于matlab的DQPSK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瑞利信道_第4页
基于matlab的DQPSK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瑞利信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matlab的dqpsk基带调制解调系统(瑞利信道)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matlab编程的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常用算法以及使用matlab仿真系统的注意事项。学习使用matlab编程,实现dqpsk基带信号调制解调系统的仿真。 2. 基本要求: 构建一个在瑞利信道系统.通信原理基于matlab的计算机仿真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一课程设计目的: 1. 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扩展通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qpsk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同时复习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调制解调方式中最基础的方法。了解dqpsk的实现方法及数

2、学原理。 3.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matlab编程的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常用算法以及使用matlab仿真系统的注意事项。学习使用matlab编程,实现dqpsk信号在瑞利信道下传输。 二课程设计原理: 1.调制原理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又称多相制,它利用载波的多种不同相位或相位差来表征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qpsk信号的相干解调中,同样需要使用平方环法或是科斯塔斯环法提取相干载波,这两种方法因为存在相位模糊问题,在相干解调时会造成误码,因此可以模仿dpsk调制方法,先对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再进行qpsk调制,这种调制方法称为dqpsk。 dqpsk(四相相对移相调制)信号是利用前后码元之间的相对相位变化

3、来表示数字信息。若以前一双比特码元相位作为参考,n为当前双比特码元与前一双比特码元初相差,相对码变换的逻辑关系如表一所示。 表一 dqpsk编码与载波相位变化关系 本课程设计采用a方式。dqpsk信号的调制框图如下图所示: dqpsk信号的调制框图 图中,串/并变换器将输入的二进制序列分为速率减半的两个并行序列cn,dn。差分编码的作用是将绝对码变换为相对码。编码的规则是:(均采用模二加法)当en-1+fn-1=0,en-1+cn=en;fn-1+dn=fn;当en-1+fn-1=1,fn-1+cn=en;en-1+dn=fn。在进行形成双极性不归零脉冲序列之后,上下支路分别与coswt和-s

4、inwt相乘,相加以后形成dqpsk信号。相位与码元对应关系如下图: 2解调原理 dqpsk信号的解调通常采用码反变换加相干解调法。dqpsk信号可以看作两个载波正交2dpsk信号的合成,因此对dqpsk信号的解调可以采用与2dpsk信号类似的解调方法进行解调。解调原理如下图所示,它可以看成是由信号解调器和码反变换器组成,同相支路和正交支路采用相干解调方式解调,经抽样判决,码元形成,差分解码和并/串变换器,将上、下支路得到的并行数据恢复成串行数据,如此即可完成dqpsk信号的解调。 dqpsk信号的解调框图 三.课程设计步骤 图三为基于matlab/simulink的dqpsk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5、 1.利用matlab的randn及sign函数产生一个随机序列(1或者0); 2.利用for循环,将随机序列分成两个并行序列; 3.利用for循环和xor函数进行差分编码; 4.进行电平映射0映射为+1;1映射为-1(为了符合设计原理);利用conv函数将其形成双极性不归零脉冲序列 5. 上下支路分别与coswt和-sinwt相乘,相乘后相加即可得到dqpsk; 6信号通过瑞利信道并且加入高斯白噪声的干扰 7.将接受端的信号分别与coswt,和-sinwt相乘,并让其通过低通滤波器lpf; 8.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利用sign函数进行抽样判决,并将其转换成对应的码。 9.对其进行解码和并串转换即

6、可得到输出码元。(调制的逆过程) 四实验程序: clear all; clc; close all; m=4; fc=10; % 载波频率 n_sample=32; % 基带码元抽样点数 n=200; % 码元数 ts=1;% 码元宽度 a=1; % 载波幅度 dt=ts/fc/n_sample;% 抽样时间间隔 t=0:dt:n*ts-dt; % 时间向量 %产生信源 d=sign(randn(1,n); d1=(d+1)/2; d=d*(-1); dd1=sigexpand(d1,fc*n_sample); gt1=ones(1,fc*n_sample); dm=conv(dd1,gt1)

7、; figure(1); subplot(5,2,1); plot(t,dm(1:length(t); axis(0,10,-0.2,1.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v)'); title('输入码元时域波形图'); grid; f,dmf=t2f(t,dm(1:length(t); figure(1); subplot(5,2,2); plot(f,10*log10(abs(dmf).2/(n*ts); axis(-20,20,-40,40); xlabel('频率(hz)'); ylabel

8、('功率谱密度(db/hz)'); title('输入码元功率谱图'); grid; %串并转换 s1=; s2=; m=1; k=1; for i=1:n if mod(i,2)=1 s1(m)=d1(i); m=m+1; else s2(k)=d1(i); k=k+1; end end gt2=ones(1,2*fc*n_sample); ss1=sigexpand(s1,2*fc*n_sample); sss1=conv(ss1,gt2); ss2=sigexpand(s2,2*fc*n_sample); sss2=conv(ss2,gt2); figur

9、e(1); subplot(5,2,3); plot(t,sss1(1:length(t); axis(0,10,-0.2,1.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v)'); title('串并转换上支路码元时域波形图'); grid; figure(1); subplot(5,2,4); plot(t,sss2(1:length(t); axis(0,10,-0.2,1.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v)'); title('串并转换下支路码元

10、时域波形图'); grid; %差分编码 f1=; f2=; c=0 for i=1:n/2 if i=1 f1(1)=s1(1); f2(1)=s2(1); else if xor(f1(i-1),f2(i-1)=0 f1(i)=xor(f1(i-1),s1(i); f2(i)=xor(f2(i-1),s2(i); else f1(i)=xor(f2(i-1),s1(i); f2(i)=xor(f1(i-1),s2(i); end if s1(i)=s2(i); c=f1(i); f1(i)=f2(i); f2(i)=c; end end end gt2=ones(1,2*fc*n_

11、sample); ff1=sigexpand(f1,2*fc*n_sample); fff1=conv(ff1,gt2); ff2=sigexpand(f2,2*fc*n_sample); fff2=conv(ff2,gt2); figure(1); subplot(5,2,5); plot(t,fff1(1:length(t); axis(0,10,-0.2,1.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v)'); title('上支路编码码元时域波形图'); grid; figure(1); subplot(5,2,6)

12、; plot(t,fff2(1:length(t); axis(0,10,-0.2,1.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v)'); title('下支路编码码元时域波形图'); grid; %产生双极性不归零码 for i=1:n/2 if f1(i)=1 f1(i)=-1; else f1(i)=1; end if f2(i)=1 f2(i)=-1; else f2(i)=1; end end gt2=ones(1,2*fc*n_sample); ff1=sigexpand(f1,2*fc*n_sample);

13、i=conv(ff1,gt2); ff2=sigexpand(f2,2*fc*n_sample); q=conv(ff2,gt2); figure(1); subplot(5,2,7); plot(t,i(1:length(t); axis(0,10,-1.2,1.2); xlabel('时间(s)'); ylabel('幅度'); title('上支路电平映射基带信号时域波形图'); grid; figure(1); subplot(5,2,8); plot(t,q(1:length(t); axis(0,10,-1.2,1.2); xlabe

14、l('时间(s)'); ylabel('幅度'); title('下支路电平映射后基带信号时域波形图'); grid; f2,if=t2f(t,i(1:length(t); figure(1); subplot(5,2,9); plot(f2,10*log10(abs(if).2/(n*ts); axis(-20,20,-40,40); xlabel('频率(hz)'); ylabel('功率谱密度(db/hz)'); title('上支路基带信号功率谱图'); grid; f3,qf=t2f(t,q(1:length(t); figure(1); subplot(5,2,10); plot(f3,10*log10(abs(qf).2/(n*ts); axis(-20,20,-40,40); xlab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