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组方规律_第1页
中药方剂组方规律_第2页
中药方剂组方规律_第3页
中药方剂组方规律_第4页
中药方剂组方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屮医方剂爼方视律北京中医药大学郑虎占方剂的概念方:一张处方。药名、用量、用法 等。一般言,方是由多味药组合成 的。今6咼崔一刃亠-I訂=lII2黠番 -I褂鶴备綁>第殊巒卜rm?esnMI-acnn>pi53< 2方剂的概念 一是指剂型言。如汤剂、丸剂、散 剂、膏剂等。二是指方剂的功能言,泻下剂、补益剂等。如解表剂、4r组方依据治法方剂分类组方配伍规律方剂变化规律理-法-方-法随证立S 法J法大而方小,-药。“方从法出S “方即是法统领方。方剂分类方剂分类治法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针对方剂分类一个具体的证。治则是治疗疾病的原则,它是一类 病证的治疗都必须考虑、必须遵守 的原

2、则。按脏腑分类(备急千金要方) 肝脏(肝实热方、肝虚寒方、肝胆俱虚方)心脏心实热方、心虚寒方、心小肠俱实方、心小肠俱虚方)小肠腑(小肠虚寒方、小肠实热方)按病证分类(兰台轨范) 感冒方(九味羌活汤、败毒散、参苏饮) 腹痛方 咳嗽方 痰饮方 癫狂方、方剂分类按功能分类(十剂)方剂分类清代陈修园将方剂按功能分为12类,即 十剂+寒、热。明代张景岳鉴于古方既多且杂,而将方 剂分为8阵:补、和、攻、散、寒、热、 固、因。现今方剂学按功能分为解表剂、泻 下剂等23类。按组成分类 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 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

3、制也;君二 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大方、中方、小方、偶方、奇方4r组方依据治法方剂分类组方配伍规律方剂变化规律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七情配伍规律药对配伍规律药性配伍规律君臣佐使配伍规律七方配伍规律七情配伍规律 单行相须、相使增效配伍相畏、相杀减毒配伍相恶 减效配伍相反增毒配伍药对配伍规律药对是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有时 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人参配附子:对大鼠缺氧性心衰心肌收 缩幅度增加44.4% ,但人参或附子单独 作用效果较弱。药性相近的药对配伍: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荆芥配防风:祛风解表,止痒。苍耳子配辛夷:宣通鼻窍。金银花配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桑叶配菊花:疏散风热,清

4、肝明目。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作用部位相近的药对配伍: 黄柏配知母:坚肾阴,泄相火。苍术配黄柏:清下焦湿热。苍术配黄柏、牛膝:清下焦湿热,强筋 骨。桂枝配威灵仙:祛风湿,治上肢痹痛。木瓜配牛膝:祛风湿,强筋骨,治下肢 痹痛。药性不同而互补的药对配伍: 桂枝配芍药:祛风解肌,调和营卫。 柴胡配黄苓: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行气止痛。黄连配吴茱萸:舒肝和胃,制酸止痛。黄连配苏叶:清热和胃止呕。黄连配肉桂:交通心肾。药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复方药效是由药对的药效相加、相乘所产生的。药对配伍形式简单,实用价值高。药对是复方的基础。桂枝汤(桂枝+芍 药,生姜+大枣,炙甘草)方剂

5、的组方配伍规律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药性配伍规律药性配伍的提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泻之”等。咸、苦、甘、酸,寒治热方配伍 苦、酸、辛、淡,温治湿方配伍 苦、酸、辛,温治燥方配伍辛、甘、苦、咸,热治寒方配伍 辛、苦、甘、酸,凉治风方配伍常用的药性配伍 辛+甘:辛甘化阳酸+甘 甘+温 甘+寒 辛+苦 酸+苦酸甘化阴 甘温助阳 甘寒生津 辛开苦降 酸苦涌泄药性配伍举例银翘散(辛凉平剂)桑菊饮(辛凉轻剂) 白虎汤(辛凉重剂) 生脉散(酸甘化阴法) 杏仁滑石汤(苦辛寒法)加减木防己汤(辛温复辛凉法)等。君臣佐使配伍规律 君臣佐使的味数内经:君药12味,臣药26味, 佐药3 9

6、味。梦溪笔谈:“用药有一君二臣三佐五 使,余者节级相为用,大略统制"。可 见,使药的味数较其他药味多。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1!君臣佐使的药量医学启源用药各定分两:“君最多,臣次 之,佐使又次之”。脾胃论:“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 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药过于君,君臣有序,相 与宣摄” O本草新编:“如用君药至一两者,臣则半 之,佐使又半之。不可君药少于臣药,臣药少 于佐使” O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掰) 甘草 (炙)二两葛根苓连汤:葛根半斤黄连三两黄苓三两 甘草 (炙)一两1!君臣佐使的作用 (1)君药君药概念:素问至真要大论:“主 病之谓君”。

7、是针对主病、主证或主病因 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君药药味:它是遣药组方的重点,所以味数不能多,多了就无所谓重点。通常1!君药用量:一般情况下,处方中用量大的考虑为君 药,但这必须是最能体现治疗要求而用 量大的药(如麦门冬汤中麦门冬),并 不是方中用量最大的都是君药(如炙甘 草汤申的必黄)O麻黄汤: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 十个炙甘草一两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君药位置: “君"是组方原则中的一种比喻法,并不像国家的皇帝独一无二。方剂学中“君"只能取其意而已,君药与国君是不同的,只可理解为方剂中的主导部分。君药不可缺。 (2)臣药臣药概念:素问至真要大论:“佐 君

8、之谓臣”。(1)辅助(加强)君药治 疗主病、主证的药物,(2)针对兼病或 棗证起治疗作用胡药物。前者为主,后 者为次。臣药用量:小于君药。臣药味数:26味。1!君臣药的关系:处方时,君药针对主要 病证,臣药是帮助君药发挥作用,二者 主要是主辅关系。当归四逆汤(血虚而寒):当归桂枝 芍药细幸通草星奥大枣竹叶石膏汤(余热未尽,热伤气阴): 石膏竹叶人参麦门冬半夏粳米 炙甘草 (3)佐药佐药概念:弟一,佐助。治疗一些兼证、 兼病的药。处方中的君药解决主要病证,臣药 是加强君药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照顾面不够 的地方,需要用佐药来帮助它,加强臣药的祚 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竹叶石膏汤:石膏竹叶人

9、参麦门冬半夏 粳 米炙甘草第二,佐制。它使君药的毒性或峻猛 之性得到消除或削弱,能够使君药更好 的发挥作用,所以,佐制中也包括有佐 助的意思。大黄甘草汤(胃肠实热呕吐):大黄 甘 草大乌头煎(寒疝腹痛):乌头蜂蜜第三反佐。是通相反的途径帮助君药、臣药发挥治疗作用。如病证属于大寒证,应该用大热药做君药,但由于大寒证与大热药容易形成格拒之势,大 热药不能发挥应有的散寒作用。怎么办呢?就要用寒凉性的佐药加入大热药的处方 中,寒凉的佐药与大寒证是同气相求, 引领大热药进入大寒证中,从而使君药、 臣药发挥破除寒邪的作用。佐药的药性 与君、臣药相反,但又能协助君、臣药 的治疗作用,故名反佐。通脉四逆加猪胆

10、汁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猪胆汁佐药的用量:药力小于君、臣药,用量 较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 4 )使药使药概念:第一,引经药。能引方 中说药以达病所的药物。天王补心丹: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当 归身天门冬麦门冬人参丹参玄参 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第二,调和药。 物。具有调和药性作用的药麻黄附子汤:麻黄三两 炮附子一枚 甘 草二两泻白散:桑白皮一两地骨皮一两炙甘 草一钱粳米一撮使药用量:药力较小,用量亦轻。方剂组方配伍规律七方的组方配伍规律七方的概念: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 复方。七方的组方配伍规律 (1)大方大方概念及组方规律: (a)药味多的方。

11、儒门事亲:“有 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13味药)(b)每次服药量大的方。儒门事亲:“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有顿服而数少之方“ O七方组方配伍规律大方应用: (1)病情复杂。“病有兼证而邪不专, 不可一、二味治者,宜君一臣三佐九之 大方”。(如薯籁丸) (2)病位在下焦。张子和:“治肝及在 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如 干姜附子汤,黄土汤)。金匮要略107首汤剂中,每服 升(约200mL )的63首,占59%。黄土汤:每服一升半(约300mL)。 ( 2 )小方小方概念及组方规律: (1)药味少的方。“有君一臣二之小方"。(2)每次服用量少的方。“有分两微而频服

12、之方小方应用:邪气专, 臣二之小 ( 1 )单一病证。"病无兼证, 可一、二味而治之者,宜君- 方二(大黄黄连泻心汤)七方组方配伍规律(2)病位在上焦。张子和:“治心肺及 在上而近者,宜分两微而少月艮而频之小 方,徐徐呷之是也如治肾病二次的服药量,如用来治肝病则分作三次服,治心病则分作七次服,治肺病则分作九次服。(半夏厚朴汤、泽漆汤)当今北京九位名医541张处方 9味药以下的处方13张,占2.4% 1012味药的处方308张,占56. 9% o 13味药以上的处方220张,占40. 7%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 3 )缓方缓方的概念及组方规律: (a)甘味药为主组成的方。“甘以缓之,糖、

13、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 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甘草干姜汤(肺痿):炙甘草四两炮干 姜二两桔梗汤(肺痈):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b)制成丸剂的方。“有丸以缓之之缓 方,盖丸比之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 也"。 ( c )无毒药组成的方。“有无毒治病之 缓方,盖性无毒则功自缓奠"。橘皮汤:橘皮生姜百合鸡子黄汤:百合鸡子黄 (e)气味平和的方。“有气味薄药之缓 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 至其下,药力已衰"。清络饮:鲜荷叶边鲜银花西瓜翠衣鲜扁豆花鲜竹叶心丝瓜皮七方组方配伍规律缓方的应用 (1)治疗上焦病。王太仆说:“治上补 上,方若迅急,则上不任而

14、迫走于下"。-(2)治疗慢性病。缓缓取功。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 4 )急方急方的概念及组方规律 (1)治疗急性病的方。张子和:“有急 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漫便 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此药用不 宜恒,盖病不容俟也。又如,中风牙关 紧急,浆粥不入,用急风散之属亦是也 (2)制成汤剂、散剂的方。张子和:“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 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 (3)有毒药物组成的方。张子和:“盖 有毒之药,能上涌下泄,可以夺病之大 势也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七方的组方配伍规律 ( 4 )气味厚药物组成的方。张子和:“有气味厚药之急方,药之气味厚者, 趋于下而气

15、力不衰也J大承气汤等。七方组方配伍规律急方的应用 (1)治疗急性病。 (2)治疗下焦病。王冰:“治下补下,方之缓慢, 而气味薄,则滋道路而力又微,则力与缓等制急方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5)奇方奇方的概念及组方规律有古之-(1)单味药成方者。张子和: 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七方组方配伍规律 (2)处方的药物数为奇数者。张子和:“有数合阳数之奇方,谓一、三、五、七、 九,皆阳之数也,以药味之数皆单也"。“君一臣三,君三臣五,亦合阳之数 (3)处方的君药、臣药为奇数者。张子 和: 也"。奇方的应用 ( 1 )病位在上。(2)病程短者。(3)里实证需攻下者。奇方为阳数

16、,药七方组方配伍规律力峻猛,可逐邪于体外。(4)病在表不宜奇方。素问至真要 大论:“汗者不以奇",奇方入里,攻 下力强,邪气在表,用奇方恐引邪入里。 ( 6 )偶方偶方的概念及组方规律 (1)两味药组成的方。“有二味相配之 偶方 (2)两方相合之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二 (3)处方的药物为偶数的方。“有数合 阴数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 也,皆阴之数也"。 (4)君药、臣药为偶数的方。“君二臣 四、君四臣六,亦合阴之数也七方组方配伍规律偶方的应用 (1)病位在下焦。 (2)病程长者。张子和:“病在下而远 者,宜偶方也"。 (3)攻下不宜偶方,发汗适宜偶方。 “

17、汗之不以奇,下之不以偶"。偶为阴 数,药力和缓,发汗不伤阴。 ( 7 )复方复方的概念及组方规律 (1)二方三方相合之方。"方有二方三方相合之复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二七方组方配伍规律1! ( 2 ) 一方为主,再加他药组成的方。张 子和:“调胃承气汤方,芒硝、甘草、大 黄,外参以连翘、薄荷、黄苓、梔子以 为凉膈鮫。是本方之外,别加余味者,皆是也"。 (3)各药剂量相等的方。“有分两均剂 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是也七方组方配伍规律复方的应用治疗复杂病证用复方。内经:“奇之 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张子和云:重 方者,复方也。组方依据治法方剂分类组方配伍规律

18、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药味变化 药量变化剂型变化方剂变化规律药味变化 1方剂组成药味的变化 (1)方剂组成药物减少减药基本要求:君药不能减去。(如 麻黄汤、四逆汤等)方剂变化规律如将四逆汤中附子、干姜、甘草逐一减 去,发现君药附子能显著增加心输出量, 在方中起主导作用,而干姜、甘草的效 果却不明显,全方抗心衰效应明显优于 单药,从而证明了方剂的优势,且药效 并非是简单的加减关系,反映了组方的 科学性O,方剂变化规律减去臣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太阳伤寒)三拗汤:麻黄杏仁炙甘草(风寒咳嗽)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汤:大黄芒硝甘草(热结便秘) 大黄甘草 (胃热呕吐)、方剂变化规律减去佐使药四逆

19、汤:(亡阳证)附子干姜炙甘草干姜附子汤:附子干姜(O(阳虚欲亡证)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2)方剂组成药物增加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一般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药物 如麻黄汤+白术麻黄加术汤 桂枝汤+附子桂枝力口附子汤 桂枝汤+厚朴、杏仁匸 桂枝力口厚朴杏子 白虎汤+人参白虎加人参汤/梔子豉汤+炙甘草梔子甘草豉汤白头翁汤+甘草、阿胶白头翁加甘草 阿胶汤瓜篓薙白白酒汤+半夂匚 瓜萎薙白半方剂变化规律夏汤小半夏汤+茯苓小半夏加茯苓汤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小青龙汤+石膏小青龙力口石膏汤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越婢汤+半夏越婢加半夏汤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3)方剂组成药物的调换调换臣药麻黄汤:麻

20、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太阳伤寒) 麻杏石甘汤:(肺热喘咳) 麻杏慧甘汤: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麻黄慧茨仁杏仁炙甘草(风湿身痛)方剂变化规律桂枝汤: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太阳中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附子生姜 大枣炙甘草(太阳中风,下后胸满微寒)方剂变化规律调换佐药 苓桂术甘汤:茯苓 桂枝 白术 炙甘草 (吐下后脾虚痰饮)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生姜炙甘草 苓桂甘枣汤:茯苓桂枝大枣炙甘草 (水饮欲作本豚)(汗后阳虚痰饮)方剂变化规律方剂药量变化 君药用量变化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太阳中风)桂枝力口桂汤: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 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本

21、豚)臣药用量变化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太阳申风)桂枝力口芍药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 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太阴病腹 满时痛)用量变化虚寒肺痿甘草缓和药性下行大量升甘草干 姜汤(炮干姜 三两,炙甘草 两)八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胃肠实热小量降大黄甘草汤(大 j磺四两,甘草一两)方剂变化规律方剂变化规律用量变化OO小重(一两)清上热,梔子黄汤大黄中量(二两)走兢腹,茵陈蒿汤天量(四两)通二便,、 大黄硝石汤方剂变化规律用量变化方剂名称药物与用量 功用 主治小承气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 厚朴二两热 攻结阳证耕胀腑便腹厚朴三物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厚朴八两行气通气滞腹 便 满便秘 等方剂变化规律剂型变化 丸剂改为汤剂丸剂力缓,汤剂力猛,汤剂该为丸剂, 药力加强。如伤寒论理中丸方后云: ",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 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散剂改为汤剂-(1)对于一些有毒药的散剂,服用不如 用汤剂安全;(2 )无毒的散剂,服用不 如汤剂易服。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后云:“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 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半夏有毒,不当散服1汤剂改为丸剂病情轻者可将汤剂改为丸剂服之,缓缓取效。如伤寒论第124条的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