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德经导读张永义 1. 竹简和帛书 2. 老子是谁 -从史官到隐士 3. 道德经的性质 4. 何谓“道” 5. 老子的治国之术1. 竹简与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2. 老子是谁 -从史官到隐士司马迁的老子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
2、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或
3、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赵孟頫老子像3. 道德经的性质庄子庄子天下天下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已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眞人哉!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
4、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尧典:“允恭克让。”,易之嗛嗛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一谦而四益谦彖辞:“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圣人、侯王与万乘之主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2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3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7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奈何万
5、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26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30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32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37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7章)治人事天,莫若啬。(59章)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65章)4. 4. 何谓何谓“道道”道是万物的本源,先于天地而生。道是万物的本源,先于天地而生。道是一切变化之本(众妙之门)。道是一切变化之本(众妙之门)。道不可言说。道不可言说。道生养万物而不把万物据为己有。道生养万物而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6、。万物之母万物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第2525章)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42章)章)变化之本变化之本反也者,道之动也。反也者,道之动也。 (简)(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1 1章)章)不可言说不可言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7、,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本)之门。(王弼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帛书同谓之玄。
8、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帛书本)本)实存实存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21章)章)生而不有生而不有 道汜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道汜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帛书)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帛书)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9、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王弼本)能成其大。(王弼本)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生而不为,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2章)绵绵若存绵绵若存弱也者,道之用也。(简)弱也者,道之用也。(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6 6章)章)5. 老子的治国之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
10、为为而不争功成身退不敢为天下先守雌贵柔少私寡欲知足不辱愚民小国寡民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简,第25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17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51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37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48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为而不争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
11、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简,第66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81章)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9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第67章)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27)守雌贵柔 人之生
12、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76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第78章)少私寡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12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1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第59章)知足不辱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44章)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大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故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简,第46章) 愚民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
13、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通行本)小国寡民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舆,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帛)批判精神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妨。(第12章)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第57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18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以贵生。(第75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72)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