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章 强度理论2重点 1、 材料破坏的两种形式; 2、 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及强度条件; 3、 运用强度理论来分析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强度;难点 1、强度理论的适用条件; 2、运用强度理论来分析复杂应力状态下构件的强度;基本知识点 1、强度理论的概念; 2、了解材料常见的两种破坏方式; 3、引起材料破坏的原因及其假说; 4、简单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的建立; 5、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及相当应力; 6、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的建立; 判断
2、0; 强度理论1、“塑性材料无论处于什麽应力状态,都应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而不能采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 答案此说法错误 答疑 塑性材料在塑性流动破坏时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塑性材料在断裂破坏时应采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 2、“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复杂的应力状态,不适用于单向应力状态。”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强度理论既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也适用于简单应力状态。3、“脆性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屈服破坏。”
3、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脆性材料在三向几乎等值压缩应力状态下会体现出塑性流动破坏。 4、“材料的破坏形式由材料的种类而定”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材料的破坏形式由危险点所处的应力状态和材料的种类综合决定的。 5、“材料的破坏形式与材料所受的应力状态无关“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材料的破坏形式是由材料的种类、材料所处的应力状态综合决定的。 6、“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来建立复杂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工程中有可以通过实验得到一些复杂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如薄壁筒在内压、轴力共同作用下的强度条件;薄壁
4、筒在内压、轴力、扭矩共同作用下的强度条件等可以通过实验得到。 7、“不同强度理论的破坏原因不同”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不同的强度理论的破坏原因分别为:最大拉应力、最大线应变、最大剪应力、形状比能。 8、“第二强度理论要求材料直到破坏前都服从虎克定律”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第二强度理论是最大线应变理论,在推导强度条件时用到广义虎克定律,固要求材料在破坏前都服从虎克定律。 9、“在受力物体中,当max=s时材料便开始屈服”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屈服条件的到来应根据强度理论来确定。如采用第三强度理
5、论,则当13s时便开始屈服。若设1max、3min=-1,则在21s时,即1maxs/2时就开始屈服;若设1max、3min=1/2,则开始屈服时应有11/2s,即1max2s。 10、“图示为两个单元体的应力状态,若它们的材料相同,则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可以证明两者同样危险“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1的相当应力为8020100;2的相当应力为6040100;二者的相当应力相等,固二者同样危险 选择 &
6、#160; 强度理论 1、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正确?A: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复杂应力状态; B:第一、第二强度理论只适用于脆性材料;C:第三、第四强度理论只适用于塑性材料; D:第三、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流动破坏;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第一、第二强度理论适用于脆断;第三、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塑性流动破坏;选择哪一个强度理论与危险点的破坏
7、形式有关。 2、 强度理论符合下图混凝土立方块的破坏。 A:第一强度理论; B:第二强度理论; C:第三强度理论; D:第四强度理论; 答案 正确选择:B 答疑 混凝土立方块为脆性材料,处于单向压缩应力状态,是压应力占主导,使构件发生破坏,固应选择第二强度理论。 3、机轴材料为45号钢,工作时发生弯扭组合变形,宜采用 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A:第一、第二; B:第二、第三;
8、0; C:第三、第四; D:第一、第四;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45号钢为塑性材料,且在弯扭组合的作用下危险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塑性流动破坏,固应选择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4、某碳钢材料工作时危险点处于三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宜采用 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 正确选择:A 答疑 尽管材料是塑性材料,但危险点处于三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以脆
9、断的形式失效,固应选择最大拉应力理论。 5、在三向压应力相等的情况下,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的破坏形式为: 。 A:脆性材料脆断、塑性材料发生塑性流动; B:塑性材料脆断、脆性材料塑性流动; C:均发生脆断; D:均发生塑性流动;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无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在三向压应力相等的情况下都会引起塑性变形,发生塑性流动。 6、两个材料相同的单元体,正应力与剪应力的值均相等,由第四强度理论比较两者的强度, 则 。A:图b的强度比a好
10、; B:图a的强度比b好;C:强度相同; D:图a为平面应力状态,图b为空间应力状态,无法比较;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图a中的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4=(2+32)1/2=2;图b中的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4=2;固二者的强度相同。 7、危险点为二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的铸铁构件,采用 强度理论进行校核。 A:只能用第一强度理论;
11、0; B:只能用第二; C:第一、第二均可以; D:用第四、第三; 答案 正确选择:A 答疑 危险点为二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的铸铁破坏是拉应力占主导,且第一强度理论接近实验结果 8、根据第三强度理论,判断图上单元体中用阴影线标出的危险面(45度斜面)是否正确,现有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A:a、b均正确 B:a、b都不正确
12、; C:a正确、b不正确 D:a不正确、b正确 答案 正确选择:B 答疑 第三强度理论是最大剪应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构件的破坏由危险点处的最大剪应力引起的,而最大剪应力所在的面与1、3所在的面互成45度角。图中的斜面与1、2所在的面成45度角,而不是与1、3所在的面互成45度角,固此面不是最大剪应力所在的面。 9、对于二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除 强度理论外,其他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都相等。A:第一;B:第二;
13、C:第三;D:第四 答案 正确选择:B 答疑 第一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填空 强度理论1、强度理论是关于 的假说。 答案 推测强度失效原因 2、在三向等值压缩应力状态下,脆性材料的破坏形式为: 。 答案 塑
14、性流动破坏 答疑 在三向等值压缩应力状态下,脆性材料也会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 3、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根据 和 选择合适的强度理论。 答案 材料的种类 、 应力状态 答疑 构件的破坏除了与构件材料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有关以外,与危险点所处的应力状态有直接关系。 4、低碳钢在三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时,应选择第 强度理论作强度校核。 答案 第一
15、 答疑 低碳钢在三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时以断裂的形式失效。 5、对于圆截面弯扭组合变形,比较第四和第三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设计的轴的直径偏小。 答案 第四 答疑 第三强度理论r3=(M2+T2)1/2/Wz、第四强度理论r4=(M2+0.75T2)1/2/Wz。 6、直径为d的圆截面杆在危险面上的弯矩为M,扭矩为T,轴力为N,最大剪应力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16、: 。 答案 r3=(2+42)1/2=(N/A+M/Wz)2+4(T/Wt)2)1/2 =(4N/d2+32M/d3)2+4×(16T/d3)2)1/2 7、一受拉弯组合变形的圆截面杆,若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的直径为,用第四强度理论设计的直径为4,则 4(>,<,=) 答案 等于 答疑 因为拉弯组合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第三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相等 8、直径为D的等直圆截面杆受力如图,杆长为L。其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 。
17、60;答案 r3= (4 P1/d2+32(dP1/2+P2L)/d3)2+4×(16(dP2/2)/d3)2)1/2 答疑 危险面位于固定端处,危险面上的内力为:弯矩MdP1/2+P2L;扭矩为TdP2/2;轴力为NP1。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3=(2+42)1/2=(N/A+M/Wz)2+4(T/Wt)2)1/2 =(4 P1/d2+32(dP1/2+P2L)/d3)2+4×(16(dP2/2)/d3)2)1/2 9、图示为塑性材料拉扭组合变形下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应选择第 强度理论。 答案 第三或第四 答疑
18、 塑性材料拉扭组合变形下危险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体现塑性流动破坏,宜选择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10、写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表达式 。 答案 r3=(2+42)1/2 简述 强度理论
19、160; 1、一低碳钢实心圆轴在纯弯矩M作用下刚好开始屈服。现有另一相同的轴受扭矩T的作用,按第一、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出使轴刚好开始屈服时的扭矩值分别为2M和M。你认为哪一个值可靠?为什么? 答案 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值可靠一些; 答疑 低碳钢是塑性材料、在扭转变形下以屈服的形式失效,应选择第三强度理论对受扭的轴进行强度计算。 2、由碳钢制成的螺栓受拉伸时,在螺纹的根部会出现脆性断裂;灰铸铁板在淬火钢球压力作用下,铁板在接触点会出现明显的凹坑。解释上述现象。 答疑由碳钢制成的螺栓受拉伸时,在螺纹的根部会出现脆性断裂:是因为螺纹的根部
20、因应力集中引起三向拉伸,在三向拉伸应力状态下危险点很难出现塑性变形,最终脆断; 灰铸铁板在淬火钢球压力作用下,铁板在接触点会出现明显的凹坑:是因为接触点附近的材料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在此应力状态下,无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都可引起塑性变 3、用石料或混凝土立方体试块作单向压缩试验时,如果试块沿垂直于压力的方向破裂,用哪一个强度理论解释比较合适?从宏观看,这种破坏是否由最低拉应力引起? 答案 第二强度理论 、答疑 裂纹开裂的方向垂直于压力的方向,是最大线应变所在的方向。是由于最大线应变引起构件的破坏,不是由最低拉应力引起。 4、处于三向等值拉伸
21、或压缩应力状态,低碳钢会不会产生塑性流动?应采用哪一个强度理论? 答疑 低碳钢材料处于三向等值拉伸应力状态时不会产生塑性流动,以断裂的形式失效,应采用第一强度理论; 低碳钢材料在处于三向等值压缩应力状态时会产生塑性流动,应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5、虽然通常将材料划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但更确切地说,应是在某种条件下材料表现为塑性状态或脆性状态。举例说明:在什么条件下,通常所说的塑性材料会产生脆性断裂;在什么条件下,通常所说的脆性材料会产生塑性流动? 答疑 塑性材料在三向拉应力相近的情况下会产生脆性断裂;脆性材料在三向压应力相近的情况下会产生
22、塑性流动。 6、证明:图示单元体中当xy0,x=y>0时,按第一、三、四强度理论确定的相当应力是相同的。 答疑当单元体的剪应力xy0时,x、y即是单元体的主应力;如果x=y>0,那么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分别为1x、2=x、3= 0;第一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1=1x;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3=1-3x;第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4=(1-2)2+(1-3)2+(2-3)2/21/2x; 7、工字型截面梁的横截面上有正弯矩M和剪力Q的作用,当剪力较大时,应对哪些点进行强度校核,并取出这些点的单元体,定性地画出它们的应力状态。
23、0; 答疑 当剪力较大时应对D、C进行强度校核。D点处既有较大的正应力又有较大的剪应力,C点有最大的剪应力。 8、钢制圆轴受纯扭转变形,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证明材料的许用剪应力=/3,其中为材料的许用压应力证明此扭杆的体积不会改变。9、设材料的泊松比为,许用应力为,一点处的主应力分别为1230,写出四个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并简要说明各理论的使用条件。 答疑r1=1 r2=1-(2+3) r3=1-3 r4=(1-2)2+(1-3)2+(2-3)2/21/2 ri 使用条件:第一、第二强度理论适用于材料的脆性断裂;第三、第四强度理论适用于材料的塑性屈服。 10
24、、两圆轴受力如图,选择第三强度理论对危险点进行强度校核时,强度条件是否都可以写成 (2+42)1/2?为什么? 答案 可以 答疑 两轴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是相同的。且(2+42)1/2适用于任何截面、在任何变形下的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第八章 组合变形重点1、杆件在组合变形下的应力计算方法; 2、斜弯曲的强度计算; 3、拉弯组合的强度计算; 4、圆杆的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难点1、将组合变形分解为简单变形; 2、组合变形下危险面、危险点的确定; 3
25、、组合变形下危险点处应力状态的提取; 4、组合变形下中性轴位置的确定; 基本知识点1、 组合变形的概念;2、 常见的三种组合变形形式; 3、 组合变形的最一般情况的分析; 4、 斜弯曲时梁的应力与强度计算,中性轴位置的确定; 5、 拉(压)弯组合变形时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强度计算; 6、 弯曲组合变形时构件在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强度计算;7、 双向弯曲时合成弯矩的概念; 判断
26、160; 拉弯组合 1、“斜弯曲时中性轴一定过截面的形心而且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斜弯曲可以分解为两个平面弯曲,每一个平面弯曲的中性轴过截面的形心。 2、“当载荷不在梁的主惯性平面内,梁一定产生斜弯曲”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产生平面弯曲的条件是:横向力过形心、与形心主轴平行,即载荷位于梁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内。 3、“拉弯组合变形时,中性轴一
27、定不过截面的形心”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弯曲变形时中性轴过形心,叠加上拉伸变形后,中性轴要平移一段距离;根据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的条件有=N/A-My/Iz=0 ,得到中性轴与截面形心轴之间的距离为 y=NIz/AM。固拉弯组合变形时中性轴一定不过截面的形心。 4、“杆件发生斜弯曲时,杆件变形的总挠度方向一定与中性轴相垂直。”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设矩形截面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力P与y轴的夹角为。根据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的特点有: Mzy/Iz-Myz/Iy=0 求得y轴与中性轴的夹角为tg=z/y=-MzIy/MyIz=-Iyctg/Iz 而外载引起的悬臂梁在自由端的挠度
28、分别为:fy=PL3cos/3EIz,fz=PL3sin/3EIy 总的挠度的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tg=fz/fy=IZtg/Iy。tg×tg=-1,说明总挠度的方向与中性轴垂直。 5、“只要杆件横截面上的轴力为零,则该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各处为零”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弯曲变形时弯矩在横截面也产生正应力,但横截面上的轴力为零。6、“承受偏心拉伸的杆件,其中性轴仍然通过截面的形心”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中性轴不过截面的形心,而是沿形心轴向上或向下偏离距离为y=PIz/AM。 7、“拉弯组合
29、变形和偏心拉伸组合变形的中性轴位置都与载荷的大小无关。”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偏心拉伸时,中性轴的位置与载荷的大小无关;但拉弯组合变形时中性轴的位置与载荷的大小有关。 选择 拉弯组合 1、应用叠加原理的前提条件是: 。 A:线弹性构件;
30、 B:小变形杆件; C:线弹性、小变形杆件; D:线弹性、小变形、直杆;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叠加原理的成立要求位移、应力、应变、和内力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2、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件发生 变形。 A:轴向压缩、平面弯曲B:轴向压缩、平面弯曲、扭转 C:轴向压缩、斜弯曲 D:轴向压缩、斜弯曲、扭转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31、0; 外力向轴线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两个力偶,杆件在集中力的作用下发生轴向压缩;在两个力偶的作用下发生双向弯曲; 3、平板上边切h/5,在下边对应切去h/5,平板的强度 。A:降低一半; B:降低不到一半; C:不变; D:提高了;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只在平板的上边切h/5时,平板发生拉弯组合变形;在平板的下边对称地挖去h/5时平板发生轴向拉伸,应力值减小。 4、AB杆的A处靠在光滑的墙上,B端铰支,在自重作用下发生变形, AB杆发生 变形。 A:平面弯曲
32、 B:斜弯; C:拉弯组合; D:压弯组合;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AB杆在自重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杆件的自重位于铅垂方向,将杆件的重力分解,一部分与杆件的轴线垂直,使杆件发生弯曲变形;另一部分与杆件的轴线重合,自重的此部分分量分别由A、B两端的与轴线共线的反力平衡,使得在整个杆件内发生轴向压缩。 5、简支梁受力如图:梁上
33、 。 A:AC段发生弯曲变形、CB段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B:AC段发生压弯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C:两段只发生弯曲变形 D:AC段发生压弯组合、CB段发生拉弯组合变形 答案 正确选择:B 答疑 力P与杆件的轴线有一夹角,将力P分解,一部分与杆件
34、的轴线垂直,与杆件垂直的这部分分量由分别由A、B两处的与杆件垂直方向上的反力平衡,使得在整个杆件内发生弯曲变形;力P的另一部分分量与杆件的轴线重合,考虑到B处支座的特点,这部分分量与A处的与轴线重合的反力平衡,使得在AC段内发生轴向压缩变形。 6、图示中铸铁制成的压力机立柱的截面中,最合理的是 。 答案 正确选择:A 答疑 外力不在立柱的轴线上,外力首先向立柱的截面形心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使得立柱发生拉弯组合变形;立柱的横截面的应力情况为: 考虑到立柱采用铸铁材料,抗压不抗拉,固中性轴应偏向受拉的一侧中性轴偏右,固选择A的截面形式。 7、矩形截面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到力P的作用,如图。OP
35、为载荷的作用线,已知IZ<IY。则该梁横截面的 。 A:中性轴位于1、3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1 B:中性轴位于1、3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2 C:中性轴位于2、4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1 D:中性轴位于2、4象限,挠度方向可能为Of2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将力P向y、z轴分解,在两个分量的作用下悬臂
36、梁分别发生平面弯曲,在双向弯曲的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如图 由此可见,由双向弯曲引起的应力在1、3象限同时是拉应力或同时是压应力;在2、4象限出现了拉应力与压应力的叠加,考虑到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固中性轴不可能位于1、3象限,中性轴位于2、4象限; 设力P与y轴的夹角为,则悬臂梁的自由端在y方向的挠度为fy=PcosL3/3EIz、悬臂梁的自由端在z方向的挠度为fz=PsinL3/3EIy、设总的挠度与y轴的夹角为,有tg=fz/fy =Iztg/Iy<tg。考虑到正切函数tgx在090度的范围内是增函数,固有<,所以总的挠度方向位于Of2。 8、矩形截面拉弯组合变形时,对于横
37、截面的中性轴有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过形心;B:过形心且与ZC轴有一夹角;C:不过形心,与ZC轴平行; D:不过形心,与ZC轴有一夹角。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为零,固有=N/A-My/Iz=0 y=NIz/AM=C,所以拉弯组合时中性轴不过形心,与形心轴平行;到形心轴的距离为y=NIz/AM。 9、矩形截面双向弯曲时,对于横截面的中性轴有以下的结论。正确的是: 。A:过形心且与ZC轴有一夹角; B:不过形心,与ZC轴平行; C:不过形心,与ZC轴有一夹角。 答案
38、 正确选择:A 答疑 设My产生左拉右压的正应力,Mz产生上压下拉的正应力,那么矩形截面双向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为 只有在2、4象限出现了拉应力与压应力的叠加,固中性轴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的为=-Mzy/Iz+Myz/Iy=0 y/z=MyIz/MzIy。固中性轴过形心与形心轴ZC轴有一夹角。10、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关于危险面上中性轴的方位有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中性轴为ZC轴; &
39、#160; B:中性轴在ZC轴的上方且与其平行;C:中性轴在ZC轴的下方且与其平行 D:中性轴与ZC轴有一夹角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杆件受拉弯组合变形,在轴力的作用下横截面上处处受拉,在弯矩的作用下产生上拉下压的正应力,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情况如图 在zc轴的下方出现拉应力与压应力的叠加,固中性轴离开形心轴zc偏下。考虑到中性轴上
40、各点的正应力为零的特点,有=P/A-My/Iz=0,从而得到中性轴到形心轴zc轴的距离为y=PIz/AM。 11、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P2作用在梁的中间截面处,悬臂梁根部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 。A:max=(My2+Mz2)1/2/WB:max=My/Wy+MZ/WZ C:max=P1/A+P2/AD:max=P1/Wy+P2/Wz 答案 正确选择:B 答疑 悬臂梁承受双向弯曲变形,危险面在固定端处。在P1的作用下危险面上的应力为后拉前压,在P2的作用下危险面上的应力为上拉下压,固应力叠加后危险面上总的应力情况为: 固悬臂梁根部
41、截面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其值为max=My/Wy+MZ/WZ。 填空 拉弯组合 1、下图中固定端处4个角点处的应力状态为 。 答案 四个角点处的应力状态分别为: 答疑 &
42、#160; 外力向轴线上简化,得到力和两个力偶,使杆件发生拉伸和双向弯曲的组合变形。如图所示 2、正方形截面粗短立柱,将其底面加宽一倍,厚度不变,则该立柱的强度 。(升高、降低、不变) 答案 降低 答疑 正方形截面受压时发生的是轴向压缩,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N/A=P/a2;将其底面加宽一倍,厚度不变,此时构件发生压弯组合变形,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为=-N/A-M/Wz=P/2a2-Pa/2/(2a3/3)=-P/2a2-3P/4a25P/4a2,应力值偏高,固强度降低。 3、 图示结构中,面发生 变形。面的应力分布规律为 ; 答案 轴向拉
43、伸;均匀分布; 答疑 外力的合力的大小为线性载荷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合力的作用线过三角形的形心,固合力的作用线距离下端的距离为3a×1/3=a,刚好位于面的轴线上,固该截面发生轴向拉伸变形,应力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 4、若在正方形截面短柱的中间处开一切槽,其面积为原来面积的一半,则柱内最大压应力与原来的压应力的比为 。 答案 8:1 答疑 正方形截面立柱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轴向压缩变形,其最大压应力为=N/A=P/4a2;有切槽的立柱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压弯组合变形,其最大压应力为=N/AM/Wz=P/2a2Pa/2/(a3/3)= P/2a23P/2a22P/
44、a2。固有切槽的立柱的最大应力是原来的8倍。 5、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画出危险面上中性轴的大致方位。 答案 中性轴的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 答疑 杆件发生拉伸和双向弯曲的组合变形,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情况为: 在1、3象限出现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在2、4象限同时出现拉应力与压应力,固中性轴位于2、4象限。根据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的条件有=P/A+M1y/Iz-M2Z/Iy=0,设a= M1/Iz 、b= M2/Iy 、c=P/A,那么中性轴的方程为ay-bz+c=0。固中性轴不过形心。 6、图示中所示的截面均为固定端处截面。在此
45、二种情况下,要求在各自截面上表示出中性轴的位置。并绘出该截面正应力的分布图 答案 中性轴的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 答疑 1杆发生平面弯曲,中性轴与力P的作用线垂直; 2杆发生双向弯曲,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的情况为 固中性轴位于1、3象限,且过横截面的形心。 7、讨论各种基本变形时,对变形特征提出共同的基本假设是
46、。 答案 平面假设 答疑 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计算公式均在平面假设的基础上得到的。 简述 拉弯组合 1、图所示结构中,分析AC段、BC段的变形,危险点的应力有多大。 答案 压弯、max=N/A+M/W 答疑 A、B两处的支反力位于铅垂方向,大小均为
47、P/2,将支反力向杆件的轴线和与轴线垂直的方向上分解后,可以判定AC段、BC段均发生压、弯组合变形。危险点处的最大应力为max=N/A+M/W。 2、图示为一受轴向拉伸的杆件,今发现一侧有裂纹。为防止裂纹扩大,修理工厂在裂纹处钻了一个尺寸不大的圆孔,并将它的边缘加以修整。有人建议在另一侧对称处再钻一个同样的小孔。此建议是否合理? 答案 合理 答疑 裂纹尖端处于三向几乎等值拉伸应力状态,为防止裂纹扩大,在裂纹处钻一个尺寸不大的圆孔,是为了使裂纹处的尺寸缓慢变化,以降低裂纹处的应力集中。但是钻孔之后,在有裂纹的横截面上,外力的作用线不再位于杆件的轴线
48、上,使得此截面发生拉弯组合变形,强度减低;在另一侧再钻一个同样大小的孔的做法是使得外力的作用线重新位于有裂纹的横截面的轴线上,使得该截面仅发生轴向拉伸变形。 3、有一平板宽90毫米,厚度为10毫米,承受轴向拉伸,拉力P90KN。如果在宽度的某处割去半径为10毫米的半圆缺口,请问:(1)有缺口断面处与无缺口断面处最大应力之比是多少?(2)如果与缺口相对位置亦割去同样大小的缺口,有缺口断面处与无缺口断面处最大应力之比又是多少?是否比开单边缺口更坏?为什么?(忽略应力集中的影响) 答案 半边缺口时比值为1.55;对称缺口时比值为1.29;对称开口时应
49、力值小,比单边开口要好一些。 答疑无缺口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N/A=90×1000/(90×10)×106=100MPa;有缺口处断面发生拉、弯组合变形,最大应力为=N/A+M/W=90×1000/(80×10)×106+90×5×109×6/10×802=112.5+42.1875=154.6875MPa;固有缺口断面处与无缺口断面处最大应力之比为154.6875:100=1.546875=1.55;如果与缺口相对位置亦割去同样大小的缺口,杆件发生轴向拉伸,横截面上的最大应力为=N/A=9
50、0×1000/(70×10)×106=128.570MPa,此时有缺口断面处与无缺口断面处最大应力之比为128.57:100=1.29;由此可见对称开口比单边开口的应力值小,强度要好一些。 判断 弯扭组合 1、“圆杆双向弯曲时,可分别计算梁在两个平面内弯曲
51、的最大应力,叠加后即为圆杆的最大应力。”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圆截面杆在任何方向上发生的弯曲均为平面弯曲,固圆截面杆在双向弯曲时直接进行弯矩矢量的叠加,按叠加后的弯矩计算最大应力。 2、“只要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组合变形就可用叠加原理计算。” 答案 此说法错误 答疑 叠加原理的应用前提是:小变形。在小变形的条件下,不同基本变形所引起的应力和变形各自独立,互不影响,才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3、“对于圆形截面,包含轴线的任意纵向面都是纵向对称面。”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圆截面的任意一个形心轴均是形心惯性主轴;固包含轴线的任意纵向面都是纵向对称面。
52、4、“对于圆截面杆,因为通过圆心的任何直径均是主轴,所以圆轴在双向弯曲时可以直接求其合成弯矩,然后按平面弯曲计算其应力” 答案 此说法正确 6、“圆轴受弯矩、扭矩的联合作用,则其任意一点的主应力必是1>0、3<0” 答案 此说法正确 答疑 弯扭组合变形下,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其1=/2+(2+42)1/2/2,3=/2-(2+42)1/2/2,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必不为零,固有1>0、3<0。 选择
53、60; 弯扭组合 1、当杆件处于弯扭组合变形时,对于横截面的中性轴有这样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B:不一定存在;C:一定不存在。 答案 正确选择:A 答疑 中性轴的定义是正应力等于零,杆件在弯扭组合变形时在横截面上总能找到正应力为零的一条直线。 2、塑性材料制成的圆截面杆件上承受轴向拉力、弯矩和扭矩的联合作用,其强度条件是 。 A:r3=N/A+
54、M/W| B:r3=N/A+(M2+T2)1/2/W| C:r3=(N/A+M/W)2+(T/W)21/2| D:r3=(N/A)2+(M/W)2+(T/W)21/2| 答案 正确
55、选择:C 答疑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的计算公式r3=(2+42)1/2代入拉弯组合的正应力与扭转剪应力后得到r3= (N/A+M/Wz)2+4(T/2Wz)21/2(N/A+M/W)2+(T/W)21/2 3、方形截面等直杆,抗弯模量为W,承受弯矩M,扭矩T,A点处正应力为,剪应力为,材料为普通碳钢,其强度条件为: 。 A:|, | ; B: (M2+T2)1/2/W| ; C:(M2+0.75T2)1/2/W|; D:(2+42)1/2| ;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D适用于任何截面形式、在任何变
56、形下的二向应力状态;而B、C只适用于圆截面在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4、工字形截面梁发生横力弯曲变形,剪力与弯矩均不等于零,对、两点进行强度校核时,宜采用 比较合适。 A:|; B:|; C:|:|; D:(2+42)1/2|; 答案 正确选择:D 答疑 、两点处既存在正应力又存在剪应力,是二向应力状态,应选择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5、工字钢梁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在自由端受集中力P的作用,若梁的横截面和P力的作用线
57、如图所示,该梁的变形为: A:平面弯曲; B:斜弯曲 C:平面弯曲扭转; D:斜弯曲扭转 答案 正确选择: D 答疑 将力P分解成铅垂分量与水平分量,铅垂分量过弯心与形心主轴平行,使梁在铅垂方向发生平面弯曲;水平分量不过截面弯心,向弯心简化后得到力和力偶,力使梁在水平方向发生平面弯
58、曲;力偶使梁发生扭转变形。固在力P的作用下梁发生斜弯曲扭转变形; 6、圆轴受力如图。该轴的变形为 : A: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B:AC段发生扭转变形,CB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C:AC段发生弯扭组合变形,CB段发生弯曲变形 D:AC、CB均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答案 正确选择:C 答疑 力偶M的作用下使AC段发生扭转变形;外力P的作用下使整个杆件发生弯曲变形; 填空
59、160; 弯扭组合 1、斜弯曲、拉弯组合变形的危险点都处于 向应力状态,拉扭组合,弯扭组合危险点处于 向应力状态。 答案 单、二向; 答疑 斜弯曲为双向平面弯曲,是同种应力的叠加;拉弯组合变形也是同种应力的叠加; 拉扭、弯扭时杆件的横截面上是两种不同种类的应力叠加,叠加后形成复杂应力状
60、态; 2、矩形截面受弯扭组合变形,可能成为危险点的是横截面上的 点。 答案 4、8 答疑 1、3、5、7点有最大的弯曲正应力,但处于外棱角处,扭转剪应力为零;在长边的中点上2、6上有最大的扭转剪应力,但位于弯曲变形的中性轴上,弯曲正应力为零;在短边的中点4、8处既有最大的弯曲正应力又有较大的扭转剪应力,是危险面上的危险点。 3、横截面的直径为,受力如图,写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 答案 r3=(4P/d2+32M/d3)2+4(16T/d3)2)1/2 答疑 圆截面杆受拉、弯、扭组合变形;其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3=(2+42)1/2。其中的正应力取轴力、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正应力
61、即=N/A+M/Wz=4P/d2+32M/d3;其中的剪应力取扭转剪应力=T/Wt=16T/d3;则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3=(4P/d2+32M/d3)2+4(16T/d3)2)1/2 4、判断下列承受外力偶的构件发生何种变形? 答案 1扭转;2弯曲;3弯扭组合; 答疑 1杆件承受的力偶矩矢与杆件的轴线共线,那么力偶的作用面与杆件的轴线垂直,因此杆件发生扭转变形; 2杆件承受的力偶矩矢与杆件的轴线垂直,使杆件在水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变形; &
62、#160; 3杆件承受的力偶矩矢与杆件的轴线有夹角,将力偶矩矢向杆件的轴线和与杆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分解,在杆件的轴线方向的分量使杆件发生扭转变形,垂直于杆件的轴线方向的分量使杆件发生平面弯曲变形。 5、横截面的直径为,受力如图,写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 答案 r3=(4P1/d2+32(P1d/2+P2L)/d3)2+4(8 P2d/d3)2)1/2 答疑 外力不在杆件的轴线上,将外力向杆件的轴线平移得到: 分析平移后杆件的受力,得到杆件发生拉、弯、扭组合变形;其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3=(2+42)1
63、/2。其中的正应力取轴力、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正应力即=N/A+M/Wz=4P1/d2+32(P1d/2+P2L)/d3;其中的剪应力取扭转剪应力=T/Wt=8 P2d/d3;则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为:r3=(4P1/d2+32(P1d/2+P2L)/d3)2+4(8 P2d/d3)2)1/2 6、对于塑性材料发生弯扭组合变形时,强度计算大多选用第三强度理论。其理由是 。 答案 偏于安全 7、强度理论(M2T2)1/2/W,(M20.75T2)1/2/W是否适用于矩形截面? 。 答案 不适用 答疑 此两个公式仅适用于圆截面且发生弯扭组合变形。 8、弯扭组合变形中,剪力引起的剪应力可忽略不计。其理由是: 。 答疑 由剪力引起的剪应力与扭矩引起的剪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财务报表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关系研究考核试卷
- 运动场地维修策略考核试卷
- 产业政策对包装设备行业的影响考核试卷
- 婚姻家庭法律事务中的赡养费调整公证考核试卷
- 隐私保护在远程工作环境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新建改性高分子材料项目报告表
- 勘探设备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考核试卷
- 智能电网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信托合作案例考核试卷
- 二次元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二次元文化心理分析考核试卷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中的成本核算体系与机制研究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Q∕SY 04003-2016 车用汽油中甲醇定性检测颜色指示剂法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答案(全部) 超级详细的哦
- 设备(工装、模具)外出申请单
- 《电机及拖动基础》顾绳谷答案(14814章)
- 水平四(七年级)体育《50米加速跑》教学设计及教案
- 《黄帝》课件
- 钢板剪力墙施工方案
- 通孔插装元器件焊孔设计工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