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区域资料_第1页
淄博区域资料_第2页
淄博区域资料_第3页
淄博区域资料_第4页
淄博区域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淄博市自然地理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东部,东经117°42-118°30、北纬85°56-37°05,西接济南市张丘县;东连潍坊市益都县,南与临沂市和泰安市相毗连;北部为滨洲市的邹平、博兴县、东营市广饶等县。全境南北长约110-13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全市辖张店、博山、淄川、临淄、周村五区和桓台、高青、沂源三县。张店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方便,铁路有胶济、辛(店)-泰(安)、张(店)东(营)、张(店)博(山)等线,并有济青高速、滨博高速及309、205等国道公路四通八达。淄博市矿藏资源丰富,产煤、铁、铝矾土、陶土、石

2、灰石、铜、钴、硫、重晶石及石英砂岩等。第一节地形地貌 全市地形南高北低,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向北开阔,呈簸萁状盆地。南部鲁山主峰海拔高度1108.3米,北部平原最低点9米,相对高差近1100米。各区县海拔高程如下:博山火车站附近175米、淄川北关87米、张店中心路41米、索镇南17.9米、周村城南61米、辛店火车站附近72.1米。淄博是一个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诸类地貌景观齐全的地区,中山面积约650平方公里,分布在南部的沂源、博山、淄川,为构造侵蚀地形;低山丘陵面积700余平方公里,遍布五区,为构造剥蚀地形;平原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北的张店、临淄、周村、桓台、

3、高青等地,属山前倾斜平原,往北与黄河下游黄泛平原相接,张店至索镇地面坡降1.36,索镇至齐风地面坡降0.6;河谷山川地貌面积约532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5个区和沂源县。第二节气候淄博市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春旱多风、夏季炎热多秋季易于旱涝、冬季寒冷少雪等特点;一年四季交替分明。一、气温: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2.6-13.1,极端高温42.1(1955年7月24日张店);极端低温-23(1972年1月23日张店)。月平均气温从四月到十月为26.4-27.2,高于年平均值;从头年一月到次年三月低于年平均值,平均气温为-2.9-3.9,年最热月(七月份)与最冷月(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差达2

4、9-35。由于淄博市地形变化的特点,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气温差异较大,北部最低气温比南部偏低,夏季气温又比南部偏高,当芒种北部平原麦熟时,山区的池上、李家及峨庄等地则麦熟于夏至,南北相差一个节气。霜冻期约120天,平均初日为12月17日,平均终日为4月18日,冻结期自11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冻结深度不超过半米。二、风向:本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南风,其频率在12%以上,从频率与风速的比值分析,主导污染风向仍是东南和西南风的下风向。全年平均风速3.4米/秒,月平均风速四月份最大,为4.8米/秒,八月份最小,为2.6米/秒。全年出现5-6级风的频率,以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最大风力达八级,为北北东风,

5、风速18米/秒。全年最多风向为南南西,频率30-40%,次为北北西风,频率为10-19%,再次为东东风频率9-15%。三、降水:全年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间,一般集中在6-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7%。降水量的分布南部多于北部。各区(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博山741.2毫米(1958-1983)、淄川680毫米(1959-1983)、张店621.6毫米(1952-1983)、桓台584.1毫米(1963-1983)、周村646.3毫米(1954-4983)、临淄650.5毫米(1964-1983)。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54毫米。历年来最大降水量为1454.1毫米(博山1964年);历年

6、最小降水量为381.4毫米(周村1965年),极值差1072.7毫米。局部地区的小时降水强度高达300毫米(博山池上乡1966年7月14日)。夏季的暴雨山洪冰雹、初秋的连阴雨、春秋久旱是淄博市降水的季节特征。四、蒸发和湿度:全市陆上水面蒸发度多年平均为2008毫米。年中以6月份蒸发度最大,月平均321毫米;1月份最小,月平均56毫米。全市平均相对湿度为59-64%,以8月份最大,月平均76-81毫米;5月份最小,月平均49-55%。湿度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素,淄博的湿润期为7-8月份,湿度大于50%,干燥期为9月至次年的6月份,长达10个月,湿度小于25%。因此,地表水体的蒸发消耗量很大,如太河

7、水库水面蒸发量每年达1200万方。又据平原地区地下水回灌试验,潜水蒸发极限埋深为3.05米。由此看来,将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转入地下空间,如喀斯特溶洞裂隙、矿山废弃井巷、冲洪积扇等天然的“地下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蓄极为有利,在这方面,淄博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三节 水文一、 河流:淄河及孝妇河是淄博市两大主要水系,其次为乌河,均汇入小清河。 1、淄河:自源头鲁山至临淄白兔丘北入广饶县境,长124.4公里,沿途汇入的主要支流有:(1)河庄、石马、郭庄支流,源于莱芜市马家峪花岗片麻岩山区,长约22.5公里。(2)高塘、邢家、南博山支流,源于鲁山花岗片麻岩山区,至谢家店与上述支流汇合,长约22.5公

8、里。(3)结老峪、夏庄、郑家庄支流,源于沂源境内花岗片麻岩山区,至谢家店汇入淄河,长约11公里。(4)李家、池上、泉河头支流,源于鲁山,至源泉南汇入淄河,长约25公里。(5)杨庄、响泉、峨庄支流,源于下雀峪寒武系灰岩、页岩山区,至南阳村太河水库,长约16公里。(6)仁河支流,源于益都县青崖顶,长约25公里,在朱雀汇入淄河。淄河在临淄白兔丘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86平方公里,1972年太河水库大坝合拢以前,从1958-1971年年平均径流量1.21亿方;从1973-1978年,每年只有六、七、八、九四个月有测流资料,1979年开始,便无测站记录了。另一观测站在镇后,位于太河水库上游,从1958-1

9、982年,年平均径流量1.08亿方。镇后站控制汇水面积为518平方公里,不考虑上游拦蓄影响,平均地表径流系数为28.1%。1983年,淄河年纳污水1825平方公里,平均5万方/日。2、孝妇河:发源于淄博博山南岭(禹王山、青石关、岳阳山),至周村区袁家村流入邹平县境,又折入桓台县后汇入小清河,全长135公里。沿途汇入的主要河流有:(1) 八陡河:源于福山镇茂岭庄,至神头与白杨河会合,长约11公里。(2) 白杨河:源于望鲁山花岗片麻岩山区,至神头入干流,长约10公里。(3) 艘阳河支流:源于西河,至淄城南关汇入干流,长约23公里。(4) 寨里、贾村支流:长约10公里。(5) 漫泗河支流:源于罗村镇

10、南,至黄家庄汇入干流,长约23公里。年接纳污水270万方,平均为0.74万方/日。(6) 范阳河支流:源于淄博市西部山区及邹平县长白山、白云山、跑马岭一带,在马尚汇入干流,长约33公里。孝妇河马尚水文观测站控制流域面积1052平方公里,自1961-1982年,年平均径流量1.0681亿方。1983年纳污水2424万方,平均6.64万方/日。3、乌河:源于淄河冲洪积扇首部的矮槐村,为溢出的地下水所补给,现已断源。主要接纳工厂排放的废水,1983年纳入废水876万方,平均2.4万方/日,至桓台起风镇注入麻大湖,全长45公里。4、涝淄河:源于张店区沣水镇东部,现主要接纳张店区工厂污水,年排放量146

11、万方,平均0.4万方/日,至桓台县境注入乌河,全长25公里。5、朱龙河:源于张店区沣水镇西,流经张店城区西部,向北经桓台县入小清河,全长35公里。1983年排放污水2774万方,平均7.6万方/日。上述河流,除淄河外,全都流经桓台县境,据观测,从1976-1980年,年平均总径流量1.115亿方,亦即每天流入30.54万方/日,其中汛期稀释水14.19万方/日,污水16.35万方/日。桓台县地表水体汇流入渗情况见表:年份降雨量(毫米)流入测区径流量(万方/年)流出测区径流量(万方/年)回灌入渗量(万方/年)总量汛 期稀水量污水总量汛期稀水量污水总量汛 期稀水量污水1976665.3172871

12、0296699111795791438815492238231101977414.68943466942744786168930974157298011771978621.511287532959585300184434565987348525021979479.2893428106124426342538384671238522861980576.39297280164964846604786445127411710平均551.41115051815969619823863812495227952157二、 水库:淄博市有大中小型水库55座,塘坝467处。主要大、中型水库概况如下:1、 太和

13、水库:1960年2月开始兴建,至今尚未全部建成。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目前水库有关设计指标为:总库容1.8175亿方,兴利库容0.6129亿方,死库容0.0715亿方,灌溉面积23万亩(相应灌溉设计保证率p=50%)2、 萌山水库:1958年12月动工兴建,1966年7月正式竣工。控制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目前水库兴利库容0.4755亿方,死库容0.0427亿方,设计灌溉面积9.68万亩(相应灌溉设计保证率p=50%)3、 石马水库:1959年11动工,1970年9月竣工。控制流域面积75平方公里。总库容1496万方,兴利库容809万方,死库容127万方,灌溉面积核算为近期1.75万亩

14、(相应灌溉设计保证率p=50%)2、淄博市区域地质第一节 地层淄博向斜盆地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鲁中隆起的北缘部位,基底是22亿年前固结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盖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其间上奥陶系至下石炭系地层缺失,为沉积间断器期。盖层总厚度近3000米,属华北型地层。区内基底和盖层多以断层接触。在向斜东翼,盖层总体走向为ne,倾向nw;在向斜西翼,盖层走向主要为近ew,倾向n。现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 太古界 前震旦系泰山群(art):分布于本市南部及西部边缘,望鲁山、苏家上坡、瓦泉寨、黑虎顶、官家店一带。由黑云母角闪斜

15、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混合岩化变粒岩,组成古老的基底岩系。厚度3000米以上,分布面积为218.675平方公里。 区内缺失震旦系,故寒武系直接覆于古老岩系之上,二者呈角度不整合或断层接触。 二、下古生界: (一)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淄博市东南部及西南部山区,其岩性主要为一套浅海相页岩、碳酸岩盐地层,总厚度为736米。各统、组间均呈整合接触。 1、寒武系下统(1):厚度232米,下部以白云质泥质灰岩为主,上部以页岩为主。 (1)馒头组(1m):厚160米。 主要出露于新庄东、上雀峪、代家庄南、南邢、夏庄、池上、禹王山和桃花泉一带。 主要岩性:最底部有一层0.2米厚的灰黄色页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与

16、前震旦系分界;下部为深灰色含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黄绿岩、浅褐色中厚层白云质泥灰岩、灰黄色薄层白云质灰岩;中部以灰黄、红褐色具微层理的薄层白云质泥灰岩为主;上部为紫红色、鲜红色页岩夹黄褐色细粒鲕状灰岩、青灰色厚层结晶灰岩、浅黄色泥质白云质灰岩。 岩层倾向nw10-20°,倾角5-20°。 (2)毛家组(1mz):厚72米。呈零星、窄条状出露于西坡、中峪、常家峪、东庄等地。最底部以0.6-1.5米厚之深灰色鲕状灰岩与馒头组分界;下部为云母含量较少的暗紫色页岩夹中厚层鲕状灰岩;上部为黑紫色含大量云母的页岩夹薄层含海绿石的砂岩。本组由下往上页岩的云母含量逐渐增多,上部砂质增多。岩层

17、倾向nw20°-ne10°,倾角15°左右。2、寒武纪中统(2):厚105米,主要岩性:下部为页岩,上部为厚层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1)徐庄组(1x):厚26米。分布范围与毛家组相同。最底部以厚1.5米左右的含鲕状砾石灰岩与毛家组分界;下部岩性为页岩,粉砂质页岩夹具交错层理的鲕状灰岩,含海绿石的砂岩;上部为黄绿色、暗灰紫色页岩,含多量较大的云母片。岩层倾向nw20°-ne20°,倾角15-20°。(2)张夏组(1z):厚79米。出露于杨家庄、后紫峪、南夏庄、下小峰及龙门乡的东西流泉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为中厚层鲕状结晶灰岩;中部以厚层

18、鲕状、大鲕状灰岩、结晶灰岩为主,其间夹有黄绿色页岩;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鲕状灰岩及含海绿石的鲕状灰岩。 岩层倾向nw10°-20°,倾角7-10°。3、寒武纪上统(3):厚399米。主要岩性:下部以黄绿色页岩夹灰岩扁豆体为主。上部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页岩。(1)崮山组(3g):厚190米。主要出露于淄河以东的沟谷两侧,多呈条带状展布,范围较广;此外,在淄博向斜西翼的龙们,石匣等地也有少量出露。主要岩性: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灰岩扁豆体,往上夹中厚层灰岩,板状灰岩;中部为黄绿色页岩,紫红色页岩夹薄层、中厚层灰岩及紫红色氧化圈竹叶状灰岩;上部为黄绿色页岩及灰岩扁豆体夹

19、薄层、中厚层豹皮状灰岩。岩层倾向nw10°-20°,倾角6-8°。(2)长山组(3c):厚98米。广泛出露于淄河东岸,淄河以西及龙门等地也有出露,分布范围与崮山组相似。主要岩性:最底部以呈放射状排列的大竹叶状中厚层灰岩与崮山组分界;下部为中厚层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中部为厚层紫红色氧化圈状的竹叶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和黄绿色页岩;上部为薄层、中厚层灰岩、竹叶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和灰岩扁豆体互层。 岩层倾向nw10°-20°,倾角6-10°。(3)风山组(3f):厚112米。广泛出露于淄河以东的西石、上岛坪、雁门寨、皮峪、夏庄以及淄河以东的四

20、座山、聚峰等地。主要岩性:最底部以一层厚0.2米深灰色细粒状灰岩与长山组分界。下部岩性主要为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黄绿色钙质页岩;中部为青灰色或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灰岩、结晶灰岩和少量砾状灰岩;上部为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含竹叶状白云质灰岩。 岩层产状: 倾向nw10°-20°,倾角6-8°。(二)奥陶系(o):总厚度约800米左右。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地层,广泛出露于本市东南、西三面,与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触。1、下统冶里亮家山组(o1):厚61-103米。分布于新庄、太河庄、石峪、珍珠村、南博山、李家峪、西毛峪和龙门乡的北峪等地。下部为中厚层浅灰色或灰白色砂粒状白云质灰岩,含

21、少量燧石结核。上部为浅灰色细粒白云质灰岩,间夹大量燧石结核和条带,风化后呈灰黑色,性脆而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岩层倾向nw10°-40°,倾角5-15°。本组岩层自北而南有明显增厚之趋势。2、中统马家沟组(o2):厚729米。本组根据岩性不同可分成o21、o22、o23、o24、o25、o26六段,其中o21、o23、o25三段为泥灰岩和泥灰质角砾岩,厚度较小;而o22、o24、o26三段则以质纯灰岩为主,夹少量泥质灰岩,厚度较大,分布范围广。现将各段分述如下:(1)第一段(o21):厚14-30米。出露于南博山、五福峪、皮峪、孟良台、年沟峪、饴乡峪等地,呈环带状分

22、布。为肉红色,浅灰色中厚层或薄层含泥质白云质角砾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局部夹薄层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冶里亮家山组(o1)呈假整合接触。(2)第二段(o22):厚165米。该段广泛出露于南博山、禹王山、东石马、石头峪、皮峪、黑旺、蓼坞和龙门乡的北峪等地。在其最底部有一层1.0米厚深灰色砾状石灰岩,与第一段分界。在此标志层以上则为青灰色厚层、中厚层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和结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岩层倾向nw20°-50°,倾角10-15°。(3)第三段(o23):厚34米。分布于焦家峪至大蛟龙、左家峪、石头峪、转道村、小田庄、孤山、护宝泉及虎头山等地。以灰黄色糖粒状泥质灰岩

23、为主,白云质砾状泥灰岩次之,底部有一层厚约2米的灰黄色砾状泥灰岩与第二段分界。 岩层倾向nw10°-20°,倾角15-20°。(4)第四段(o24):厚271米。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宽带状出露于淄河西岸,如尖固堆、东石马、洪山口、石泉庄、龙湾峪、土孤堆、井筒村、搭岭村、大金山、卧虎山、南下册至宋家庄一带。淄河东岸零星出露,多呈帽顶状兀立于山顶。上部岩性以深灰色厚层质纯灰岩为主,中部为棕灰色厚层豹皮状灰岩和含硅质结核的石灰岩,间夹薄层白云质灰岩。下部为燧石结核和条带的豹皮状灰岩。底部有一层1.5米厚的砾状灰岩与o23分界。 岩层倾向 nw10°-60

24、6;,倾角8-10°。(5)第五段(o25):厚88-102米。出露于胡林、要家峪、尖固堆、八陡南、水峪、盘车沟、北牟、北黄崖、土门峪、四角坊、管庄一带。中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白云质灰岩和灰色中厚层泥质砾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中部为灰白色、浅灰色薄层与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互层。底部有一层厚约6米的浅灰色泥质角砾状灰岩与o24分界。岩层倾向 nw20°-50°,倾角10-15°。(6)第六段(o26):厚143米。呈北东向带状出露于福山、涝洼、博山南、乐疃、八陡南、渭头河、龙口镇东、车宋庄东、山周村、南韩、河庄一带。上部为青灰色薄层豹皮状灰岩和中厚层具微层理的白云

25、质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中部为青灰色厚层或中厚层纯灰岩,致密坚硬,中间夹三层泥质白云质灰岩,底部有一层0.5米厚的砾状灰岩与o25分界。岩层倾向nw10°-15°,倾角10-25°。三、上古生界:(一)石炭系(c):厚120米。出露于山前一带,为海陆交替相沉积,主要为砂岩、页岩、煤层和薄层石灰岩。1、中统本溪组(c2b),厚50米。沿中奥陶系第六段(o26)石灰岩的顶界,呈窄长条状出露。在淄博向斜东侧,南起博山,北至湖田,延续长达40公里;在淄博向斜西翼,东起磁村西至王村,延续长15公里。底部为一层3-5米厚的铝土页岩(g层),或铁质页岩(山西式铁矿),与下伏(o

26、26)呈假整合接触。g层以上为紫色页岩,粘土页岩及砂岩,中间夹两层石灰岩,下层称草埠沟灰岩,厚0-3米,不稳定;上层称徐家庄灰岩,厚6-10米。地层产状与o26一致。2、上统太原组(c2t),厚160米。岩层产状、分布范围与本息组相似,该组最大特点是含煤层较多,淄博盆地内4-10层可采煤层都赋存于该组地层内。岩性为黑色页岩及砂岩,中间夹有4-5层薄层灰岩。(二)二迭系(p):厚190米左右。1、下统(p1):厚190米。(1)淄川组(p1z)厚80米。岩性主要由灰黄色砂岩和深灰色砂质页岩组成。内含1-3层可采煤层;底部有一层灰色中粒砂岩,因“x”型节理较发育,又称“十字”层砂岩,是与太原组分界

27、的标志层。(2)黑山组(p1h):厚110米。由黄色砂岩、页岩、杂色砂页岩组成。厚层黄色长石砂岩具交错层理,夹一层煤线;底部与淄川组交界处有“s”层砂岩,由南向北逐渐过渡为砂质页岩。2、上统(p2):厚400米。(1)万山组(p2w):厚120米。主要由杂质页岩、粘土页岩和黄绿色石英砂岩组成。该组最大特点是底部沉积有两层铝土。最下一层称为b层(冶金系统称a层),厚5-8米,品位和厚度都比较稳定,是淄博市重要的铝土矿资源。也是该组地层的重要分界标志。上面的一层铝土,俗称a层(冶金系统称ao层),厚1-3米品位和厚度都不稳定。(2)奎山组(p2k):厚70-80米。主要由3-4层致密坚硬的中至粗粒

28、石英砂岩组成,通称奎山砂岩,总厚度50米左右,裂隙较发育;本组尚有2-3层杂色粘土页岩和砂质页岩。(3)孝妇河组(p2x):厚200米。多分布于淄博向斜轴部两侧较低洼的地段,主要由赤色、紫红色的石英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和粉粒砂岩组成,与杂页岩和砂质页岩形成互层。(三)三迭系(t),凤凰山群,厚160米。出露于焦庄、昆仑、二里一带,呈窄条状展布,露头面积不大。上部为红色砂质页岩,含砾石砂岩及红色带状或板状页岩。下部为暗红色砂质页岩及细砂岩,局部有一层1米厚左右的砾岩与孝妇河组(p2x)分界。四、中生界:(一)侏罗系(j):厚约770米。出露于淄博向斜轴部两侧,南起焦庄、黄家铺,北至贾黄、山障埠。底

29、部为坊子组(j1f)厚约120米,含可采煤1-3层,下部有一层厚2-3米的紫红色砾岩与凤凰山群分界。中部昆仑组(j2k)厚约350米,由紫红色砂岩、砂页岩和灰白色至灰黄色中粒石英砂岩组成;下部有一层厚约10米的砾岩与坊子组(j1f)分界。上部三台组(j3s)厚约300米,以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底部有一层砾岩与昆仑组(j2k)分界,砾石成分为火成岩及砂岩。(二)白垩系蒙阴组(k):出露于周村南部,面积不大。为暗绿色、浅黄色砂页岩互层,底部系砾岩,其中间以紫色安山岩流,伴闪长岩侵入体,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不明。五、新生界:(一)第三系(r):厚约70-150米。主要为玄武岩,不整合于侏

30、罗系或其它老地层之上,出露面积不大。区内有较多钻孔在100-180米深度内揭露此层,厚度一般为70-150米,底部有厚约5-10米的砾岩层,粒径2-10厘米,其上为玄武岩、粘土岩及砾岩等。玄武岩1-3层,厚10-50米。据钻孔揭露,呈深绿或灰绿色,坚硬,具杏仁气孔构造,内充填方解石和绿泥石。(二)第四系(q):本市第四系沉积物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地区,此外,南部地区的山间谷地、河谷两侧亦有所分布。据钻孔揭露,在桓台县马桥附近,第四系厚度可达400余米。参照华北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标准,在淄博地区第四系由老到新可大致划分为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更新统(q4)。按成因类型则有残坡积(el

31、+dl)、坡洪积(dl+pl)、冲洪积(al+pl)、湖沼沉积(l)、和冲积层(al)等五类。1、中更新统(q2):分布于山前及山间沟谷地,厚度变化较大,主要为棕红色砂质粘土类。在淄河西岸辛店附近,钻探深度在130米时可遇此层,岩性为砖红色和灰白色夹姜石及灰岩砾石的粘土,厚30米左右,覆盖于第三系砂砾岩之上,顶板标高为-53米向北倾伏,粘土质细而均,所夹砾石磨圆度较好,成因上属冲洪积。2、上更新统(q3)(1)残积坡积层出露于孝妇河以东的洪山山麓及双沟等地,南部山麓地带也有处露,主要为黄色、黄褐色粘质砂土夹碎石,颗粒粗细不均,分选性差,下伏基岩。(2)坡积洪积层多分布于山间谷地及山麓前缘一带,

32、其厚度依附于地形条件,一般3-15米。岩性为棕黄色黄土状砂质粘土和粘质砂土,中夹透镜状沙砾石层。(3)冲积洪积层分布于淄河孝妇河下游的广阔平原区。i、淄河冲积洪积层:主要分布于王朱以北。王朱为淄河从山麓流向平原的出口,地势骤变,开阔平坦,水流减弱,因而在山前形成了广袤的淄河冲积扇。其岩性自上而下为:黄褐色粘质砂土夹粉砂透镜体,厚20米;砂卵石、砂砾石夹砂质粘土或粘质砂土,厚20-40米;棕黄色粘质砂土(局部为粘土),厚10-20米;砂卵石、砂砾石夹粘质砂土,厚20-40米浅棕色粘土或砂质粘土,厚10-20米;砂卵石、砂砾石层,厚5米;浅棕色粘土层,厚10-20米;砂卵石、砂砾石层,厚10米;粘

33、土夹砂卵石或砂石砾层,厚3-5米。总厚度100-180米,自南向北,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如辛店附近,砾石直径达20-30厘米,至临淄北粒径一般为1-2厘米,砂砾石层厚度也由厚变薄,层次由单一变复杂。垂直剖面上形成砂砾石层与粘土层相间迭夹。在冲洪积扇的西北侧,即辛店至金召一带,尚有一条呈南北向长约700米的古河道,沿铁山与凤凰山之间向北西方向延伸,古河道沉积厚度30米左右,上部为厚约22米之粘质砂土夹姜石,下部为厚7-9米的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为大理石和石灰岩。ii、孝妇河冲积洪积层:分布于张店、付家、马尚、贾黄一带,由南向北,厚度由30米增大至100余米,岩性为黄土状粘质砂土及砂质粘土,中间夹有

34、1-3层砂砾石。砾石成分复杂,以石英砂岩为主,部分砾石已被钙质胶结成砾岩。iii、湖沼沉积层见于淄博北部平原,岩性为黑灰色至紫褐色砂质粘土或粘土,含腐殖质,有腥味,顶板埋深0.5-1.5米,层厚0.5-4.0米,含湖沼相淡水螺壳化石,表层为冲洪积物所覆盖。3、全新统(q4):冲积层:分布于河谷漫滩及河床中,在淄河漫滩内岩性主要是砂和砾石,砾石成分以石灰岩为主,次为变质岩和火成岩,最大直径可达40厘米。自上游到下游,河谷逐渐加宽,最宽处可达1500米,地层逐渐增厚,厚达20-30米。孝妇河和范阳河冲积层在马尚以南,岩性为砂砾石向北由粗砂逐渐过渡到细砂层。砾石成分有砂页岩、石灰岩和火成岩,磨圆度较

35、好,一般粒径10厘米左右。冲积层宽度60-90米,厚10-20米。第二节 地质构造淄博向斜盆地位于山东马蹄形旋卷构造体系的外环东北边缘。纵观全市的构造特征,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它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现将主要的褶皱及断层分类叙述如下:一、褶皱(一)淄博向斜:轴向ne5°-8°,南起域城,北至张家庄,全长约50公里。东翼开阔,地层走向ne40-50°,倾向nw,倾角8°-15°;西翼窄陡,地层走向近sn,倾向e,倾角15°-30°。南

36、端封闭翘起,向北倾伏,呈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二)金岭穹隆:燕山中、晚期岩浆岩沿北东向破裂面侵入中奥陶系、呈椭圆形穹隆状,长轴约17公里,走向ne40°,短轴6公里。中心部位为闪长岩体,厚度大于2000米,周缘依次为中奥陶系和石炭二迭系。(三)湖田向斜:位于金岭穹隆之南翼,轴向与金岭岩体近于一致,长约17公里。轴部岩性为石炭二迭系,北翼地层窄而陡,南翼宽而缓。(四)洪山向斜及背斜:位于洪山镇东北部,轴向ne20°,长度约在3.5公里左右,向斜在东,背斜在西,两者相距1.3公里,其间发育有断距50-200米的蟠龙山断裂(西升东降)。向斜轴部出露二迭系上统,背斜轴部出露二迭下统

37、,其北端被近东西向的漫泗河平推断层所切。(五)福山西河向斜:分布于福山和西河镇一带,轴向ne60°,与神头、西河断层相平行,延伸长度近10公里。东南翼岩层倾向nw10°-30°,倾角10°-20°,北翼岩层倾向se30°,倾角30°。(六)石马向斜:分布于市区西南部的石马,向斜轴向se45°,倾角40°,东南翼岩层倾向nw45°,倾角10°-20°。二、断层,按走向方向可分为下列四个大组:(一)北东向断层1、淄河断裂带:该断裂带是淄博盆地规模最大的一组断裂构造,总体走向ne3

38、5°,主断裂倾向se,倾角60°-70°,系由2-4条断裂所组成,平面延伸长度达60公里,水平断距13公里;淄河东岸断裂倾向西北,断面倾角大。东、西两断层,相对倾向构成地堑式构造,最大落差200-400米。现分段叙述如下:南段(金鸡山以南):由口头、青龙山、龙头山、城子四条断裂组成。(1)口头断层:(正)是淄河断裂带最东部的一条断层,北起上庄,经大口头、城子村,到郑家南走向转为北西方向,至麻峪消失。南段长15公里,上庄至郑家一段走向为ne30°-40°,倾向北西,倾角85°,上盘出露地层为o1、o21和o22,下盘为o1白云质灰岩,断

39、距月120米;镇后至城子一段破碎带宽3米,断面粗糙,明显存在三次活动的特征:其一,为大小不一,棱角分明,被钙质胶结的角砾,显张性;其二,具有断层泥及片理化糜棱岩化现象,并有小的透镜状角砾,显压性;其三,有水平顺时扭动擦痕;郑家至麻峪一段走向为nw 30°,倾向sw,倾角85°,上盘为o1,下盘为3f 泥质条带灰岩,断距120米,断面特征也同样反映出多期活动的构造特点。(2)青龙山断层:(逆)为淄河主断裂,北起黑旺采矿场、向南经北牟村、大口头、城子村到泉河头,于下小峰西消失,南段长22公里。断层中段多被第四系所覆盖,仅在城子村东和泉河头村东部青龙山上有所出露,走向为ne 30

40、°-40°,倾向se,倾角80°,在北牟村附近上盘地层为o22灰岩,下盘为o24灰岩,断距300米左右;在孙家庄东,上盘地层为o22灰岩、o23泥灰岩,下盘为o24灰岩,断距约200米;在口头至泉河头段,大部为第四系覆盖。在泉河头、下小峰西,断层走向nene 30°-40°,倾向se,倾角近于直立,上盘为o22灰岩,下盘为o24灰岩,断距70余米。(3)龙头山断层(正)该断层北起镇后,经城子、龙头山、五福峪至南夏庄,南段长约16公里,镇后石泉庄段走向ne30°-40°,倾向se,上盘主要为o24灰岩,下盘地层变化较大,城子至

41、石泉庄一带分别为3f、o22、o23、o24灰岩。在城子泉群附近,破碎带宽5米,内有大小不一的角砾,上盘为o24、下盘为o22,断距约200米,断层倾向se20°,倾角78°。石泉庄、夏庄段走向近sn,倾向e,上盘为o24灰岩,下盘为o1、o22、o23、o24灰岩,端面粗糙,有铁矿充填。在五福峪附近,断层上盘为o24灰岩,下盘为o1白云质灰岩,断距400米左右。(4)城子断层(正)该断层为淄河断裂带最西边的一条,北起方山,走向ne45°,倾向se,向南经双沟峪东,走向转为近sn向,倾向e,在大口头村南走向又转为ne,经镇后、城子、拐峪到源泉西,被福山源泉断层牵引

42、联接,南段长约29公里。方山双谷峪段走向ne45°,倾向se,倾角70°,上盘为o24,下盘为o22,断距200米,破碎带宽3-4米,内有大小混杂略带磨圆的角砾,呈张性断裂的特征。双谷峪、大口头段走向近sn,倾向e, 倾角倾角70°,上盘为o24,下盘为o21、o22,断距350米,破碎带宽2-10米,呈张性断裂之特征。大口头、源泉以西,走向ne30°,倾向sn,上盘分别为3f、o1、o21及o22地层,下盘为3g,断距200-400米,断裂带宽4米。北段(金鸡山以北)由三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断层组成,绝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但从黑旺铁矿采坑露头和钻探、物探资

43、料证实,该断层带除主断层外,尚有二条与其近于平行的次级断层,构成一组断层束。主断层距东断层700米左右,距西断层1000米左右。断层总体走向ne35°,倾角大于80°。2、神头西河正断层:该断层走向ne40-60°,倾向se,倾角60-70°,西南端起于梯子山,与禹王山断层相接,向东北经神头、西河、田庄、下老峪与淄河断裂相衔接,全长约27公里除局部被第四系覆盖外,大部分出露较好,现分段叙述如下:西段(青石关至北黄崖):在青石关至乐疃一带,断层走向ne15-20°,倾向se,倾角80°左右;北神头、两平村至北崖一带,断层走向转为ne60

44、°,倾向se,倾角60°左右,断层上盘为石炭二迭系,下盘为o25、o26灰岩,断距100-150米,断面较平直,见有三组不同方向的擦痕,显示了三次构造活动的特征。东段(北黄崖至东峪):断层走向ne85°,倾向s,倾角80°左右,上盘地层自西向东依次为o26、o24 、o22灰岩,下盘地层自西向东依次为o24 、o22 、o1、3f灰岩,断距200-300米,断裂带内有大量断层角砾岩,呈张扭性特征。在芦家庄至东峪东断层分为二支,两者相距300米左右,是两条平行,产状一致的断层组,在东峪东收敛合为一条,并与淄河断裂带相接。(二)南北向断层1、禹王山断裂带:是

45、本区最大的断层构造之一,南起和庄(与石马断层交接处),向北经樵岭前、大峪口、磁村、演礼庄至孟家堰,全长约40公里。断裂带走向近sn,倾向e,倾角50-80°,磁村以北长约13公里都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部分各段情况如下:北段(大峪口至磁村),走向ne2-10°,倾向近于正e,倾角60-80°。在桃园附近被一北西向顺扭的小断层错开,该小断层以北为二条断层,以南为三条断层组成断层束,迭加断距600-1000米,显张性特征,局部也有压性构造的特点;中段(大峪口至姚家峪),由三条主要断层组成,走向近南北,倾向e,倾角60°,东边两条相距较近约500米,二者与西断层的

46、距离1000-1500米。西断层西侧出露地层为中、上寒武系,东侧为中奥陶系,东一与东二之间为中石炭系,东二东侧为二迭系。断层破碎带宽10-20米,带内见有零乱的构造角砾岩,呈张性构造特征;南段(姚家峪至和庄),由东西两条断层组成,二者相距200-800米。走向近sn,倾向e,倾角60°,断层西侧为前震旦系片麻岩,两断层之间为中、下寒武系,东侧为中奥陶系,迭加断距600-700米,东断层破碎带宽7-8米,西断层破碎带宽10米左右,带内均见有较零乱的构造角砾岩。在和庄附近断裂呈张性特征,在樵岭前东,局部可见顺时针扭动行迹和紧密褶皱小构造,显压性特征。2、王母山正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w,

47、倾角70°,南起西周庄,北经孙家庄、月庄、付家庄至马尚,全长约15公里。上盘为二迭系上统及侏罗系,下盘为石炭系及二迭系下统,落差60-600米,断距南小北大。3、金岭断层:该断层是一条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端裂构造,据钻探和物探资料,断层北起敬仲镇的钓鱼村,往南经西堠皋延伸至汞山以东,全长约15公里,断距由北段的500米至南部山区渐趋尖灭。断层发育于石炭系和中奥陶系地层中。(三)东西向断层1、石马正断层:该断层总体走向近于ew,倾向s,倾角70-80°,西起普通村,向东经东车福、西石马、朱家庄到南崮山,全长17公里。分以下三段叙述:西段(和庄至东车福村):该断层在和庄附近将禹王

48、山断层水平错开500米。断层走向为ne60°,倾向se,倾角80°。上盘地层为o22,下盘地层为o1与o22,破碎带宽5-8米,断裂带内见有大小混杂的构造角砾岩,断距约200米。中段(东车福至东石马):走向ne85°,倾向se,倾角80°,破碎带内大小角砾混杂,断面上有一组上盘下降的擦痕。在东石马附近,断层ew走向,倾向s,倾角80°,上盘为中石炭系,下盘为o22灰岩,断距约500米。东段(朱家庄至南崮山):走向ne,倾向se,倾角70°,上盘为o26灰岩,下盘为o22灰岩,断距400米左右,破碎带宽5-12米,带内见有泥质胶结的构造

49、角砾岩。2、漫泗河断层:该断层西端与王母山断层相接,经瓦村、西官庄到玉皇山以东消失,全长月13公里。断层走向自西向东,由北西向转为近东西向,倾向s,倾角75-80°,上盘o25、o26,下盘为o24与o25,断层两侧岩层破碎,断面上可见垂直和水平方向擦痕,为平推正断层。水平断距1000-2000米,垂直断距50-150米。3、苇园-夏庄-尹家峪南峪逆断层:位于淄博(博山)最南部,总体走向近于东西,长度30余公里。尹家峪至南峪,断层走向转为ne60°方向。断面倾向s,上盘为古老的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下盘分别为寒武系上统、中统及下统,推测其垂直断距160-700米。4、刘营断层

50、:该断层是一组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端裂构造,位于刘营至辛店一带,为两条近似平行的正断层,构成刘营地堑。据钻探物探资料,断层走向为nee向,延伸长度约14公里,地堑南为o22灰岩,地堑北为石炭系,地堑内部为二迭系,断距400-450米,向东与益都断层相接。(四)北西向断层1、福山源泉正断层:该断层西起两平村,经福山镇、苏家沟至东天津湾,全长12公里。总体走向为nw40-60°,倾向sw,倾角65-80°,断裂带内充填钙质胶结的断层角砾岩,断面上有垂直和斜角两组擦痕,显张性特征。上盘地层为o24灰岩及石炭二迭系砂页岩,下盘为上寒武、中奥陶系灰岩,上盘下降,断距200-400米。由

51、于该断层两端分别与神头西河断层和城子断层相交,使之成为市内规模较大的弧形断层。2、炒米庄断层:位于炒米庄至唐炳旭东南,可见长度5.5公里,为两条近于平行的正断层组成,走向nw40°,倾向相对,倾角80°,构成炒米庄地堑。断面上可见垂直擦痕,断距自北而南,由10米逐渐增大至300米,断层发育于石炭系和奥陶系中。3、四角坊断层:该断层位于河庄至四角坊一带,为两条近似平行的正断层组成,构成四角坊地堑,出露长度5公里左右。走向nw15°,倾角75-85°,断层发育于石炭系和中奥陶系中。4、益都断层:该断层是一条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断裂构造。据钻探和物探资料,断层北

52、起敬仲镇,经曹村、北苑庄,延伸到益都县境内。在本市的长度为15公里。 断层走向nw20°,倾向ne。断层上盘为侏罗、白垩及第三系,下盘为寒武、奥陶系,断距在1000米以上,是本市东北角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断层。5、张店断层:该断层东靠金岭穹隆,南起张店,北至大龙庄,全长约11公里,呈近sn走向,倾向w,倾角75°,为一条被第四系覆盖的隐伏正断层,据钻孔资料,上盘地层为二迭系和侏罗系砂页岩,下盘为中奥陶系石灰岩,断距南小北大,由150-350米,向北有增大到800米的趋势。综合上述,淄博市以发育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及南北向四组断层构造为主要特征。除此以外,尚有规模较小的洼子断

53、层、佛村断层、梨峪口断层、葫芦台断层、和庄断层、岳阴断层和淄博西部的宋家庄断层等。第三节 岩浆岩淄博地区岩浆岩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岩浆岩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破坏,对水文地质条件都构成重大影响。现将淄博境内岩浆岩的分布阐述如下:一、金岭闪长岩杂岩体。分布在张店东北,面积近50平方公里,受金岭短轴背斜控制,长轴成北东走向,与围岩接触线较整齐,单也有枝杈状、楔状、舌状与围岩穿插。据物探资料分析,该岩体为形态复杂的岩盖,中心位置厚度大于2公里,经钾氩法测定地质年龄在1.11.28亿年,属于燕山中、晚期产物。岩体呈中偏基性中性中偏酸性。详细可分为:(一)混杂角闪辉长岩:灰黑色,块状及半自形粒状

54、。呈现辉长辉绿结构和似斑状交代残余结构,矿物成分有斜长石、辉石、紫苏辉石、角闪石、黑云母及少量钾长石、石英等。(二)黑云母闪长岩与角闪岩:灰兰或深灰色,中至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有角闪石、辉石、黑云母、中长石、钾长石、石英等;其次有少量磷灰石。(三)闪长岩类:出露于铁山、侯家庄、金召、付家山、隽家山一带,是主要成矿母岩之一。岩性为灰色、灰白色、淡红色,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及少部分似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角闪石、钾长石、黑云母及少量石英。(四)脉岩类:有正长伟岩、石英正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岩等。二、昆仑辉长岩体,分布在大海眼西北,面积约2平方公里。岩相比较单一,主要为辉长

55、岩。三、太河岩体,分布在太河水库两侧,面积约8平方公里,岩相与金岭岩体相近,是水库东坝肩的基础。四、白云山岩体,分布在王村镇北,邹平县境内,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向东延伸至周村境内,在周村城区,多数钻孔穿过第四系后,都揭露到该喷出岩体。其岩性为杂色安山岩或安山玄武岩,黑绿色、黑色、紫褐色、紫红色、灰绿色,偶具气孔构造或杏仁构造,斑晶为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基质由斜长石、辉石及玻璃质组成。五、岩墙群:主要分布在向斜轴部,呈nw30-40°走向,为雁形排列,多达100余条,主要为辉绿岩,少数为煌斑岩,云斜煌斑岩,闪长玢岩,伟晶岩,细晶岩等。宽者10-20米,窄者3-5米,一般在0.5米

56、左右。对煤层和b层铝土矿都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同时对地下水的运动也起到滞、导作用,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六、岩床群:下至寒武系,上至二迭系都有岩浆岩顺层理侵入,呈岩床产状,垂直剖面上多达数十层,仅侵入石炭二迭系引起煤层破坏变质的就有十余层。主要为辉绿岩,也有辉长岩和闪长玢岩。第四节 地震发生在淄博市境内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据历史记载,有:1、 元408年地震,震中在临淄和辛店之间,强度为5级;2、1739年冬地震,发生在邹平县城,强度为5级;3、1829年11月19日在益都和临朐之间曾发生过6级地震;4、1931年7月25日发生过4.75级地震,地点在口头附近,博山“老屋为倾”。从以上历史记载和

57、地质构造条件分析,淄博市是相对稳定的地区,发震机率少,据1990年中国地震局编制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淄博市地震烈度为7度。第五节 区域岩溶淄博地区碳酸盐岩类广布,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及泥灰岩,这些岩石皆具有可溶性,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节理、裂隙,经漫长地质年代水流的溶蚀分解,使地层呈现奇异的岩溶奇观,如:溶沟、溶槽、溶洞、溶蚀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孔、溶蚀裂隙等。一、地表岩溶(一)溶沟、溶槽多见于奥陶系o26灰岩和中寒武系张夏灰岩中,主要沿ne向和nw向两组“x”型节理发育。沟槽宽、深均在数十厘米,壁帮光滑,沿淄河两岸山坡普遍发育。(二)溶蚀漏斗、落水洞:溶蚀漏斗乃河

58、谷低洼地带,水流汇聚溶蚀灰岩地层所形成的类似漏斗状的孔穴,其狭窄处与暗河相连,通称为落水洞。他们多发育在构造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区,如源泉麻庄南3500米处淄河河谷中有一溶蚀漏斗,可称为淄河第一漏,汛期,河水流经此处,产生旋涡,绝大部分入渗地下转化成为地下径流,使漏斗点下游成为干谷。在禹王山断层与神头西河断层交汇部位,岩层近于直立,节理裂隙发育,于白杨河村南有一直径达10米的落水洞,汛期白杨河河水流经此处,大部分渗漏地下,转化为地下水。(三)溶洞:在淄博南部山区,多见有较大的溶洞,如朝阳洞、玉皇宫溶洞、汉王山溶洞、鹿角山溶洞、白云洞、天师洞等;其标高多在350米、450米、700米三个高程。现

59、将几个较大溶洞叙述于下:1、朝阳洞位于博山区樵岭前村东南一公里白杨河西岸的山坡上,地面标高350米,洞口原高1.5米、宽2.5米,纵剖面呈串珠状,溶洞总长为873.37米,空间最高处可达三十米,发育在o25泥质白云质灰岩及o24豹皮状灰岩中。该处位于禹王山断层与神头西河断层交接部位,大小断层交错,洞内景观奇异,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石花、石葡萄等;千姿百态,景象万千,水雾缭绕。溶蚀作用仍在继续发展中。2、玉皇宫溶洞位于北博山金牛山背斜南翼,玉皇宫旧址南侧,洞前为一切割陡峭的悬崖。溶洞总长31米,近东西走向,洞口宽3.4米、高3米,洞内宽1.5-3.6米、高1.7-4.0米。该溶洞发育在o22石灰岩与泥灰岩的层面接触处,洞口标高460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