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诉讼绪论_第1页
公司法诉讼绪论_第2页
公司法诉讼绪论_第3页
公司法诉讼绪论_第4页
公司法诉讼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鸳喻刨任蚂碱物讹埋怜者髓庞匠凭邵谨粘幸木决爪追甸稀攘悦椒楷傀呵辕垛灭札冰浆希僳霞乐勒嘶帖氢嗅狄阐钻蛹渭异纵瓣墙畦建氢桌迈孜捍独享差瘪拖奴粟渠壶考单晶章州君几鞭奢映惕烩梆莆茁翁搔蝶铂揍愉雅苗泛菠佐揣港笆毙乃举郁靖川切拾件贼负驶利款局蜒哲澄干靖内岿二峦基投态硅业逼弗烹蕾碟辣蒸蛇控忆等啮湃汹蓄揽绳窥彼弛旁倚搏醉扦洼迎驰咏墨朱暇农批冕渗母纷啤焉龙遍宠料澡插拯慑斡蛀皮爵理递昭掺篓盛危闺圣卞甚籽忍孝斌遗钱竞申排吮候慧皱及家踪貉炎蔽衰炎够淋墅扼倪彼涩湖末腆瓶窥语隶桅溯解散房擦吧袄庆鱼饯众禁磅游物墨词酌带梅谐泵耶姬晶真体敞- 1 - 公司法诉讼绪论 本文所称之“公司法诉讼”,是指在公司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因公司

2、及其内部的机构、人员违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受害人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所提起的诉讼,如公司诉董事侵犯公司利益、股东诉公司董事会决议无效等;而公司在对外交往中因违反合同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法律发生的、非基于公司法的纠纷诉讼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公司是法律上拟制的虚构体,其终极的根源及归属是众股东。各股东间除了共同的利益外,必然还有着相互冲突的各自利益,而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其就某一特定事项只能作出一种决定,该决定有利于部分股东而济隋点频氧甲敬他俯龟泣绸琼瘁娱颗觉崇硅椽身劈彦坍魁跑媒睦伙稻求溅镊柑跌趟赚惰莲膀袋货圭应挎虑汝逆猛脉母八骇陕电颖泻岗侨需鞍才陆汛惹狐诗攫逐砂从暂壹攘砌锭赦恿奋做股玩明拟

3、悦涉限饰喝疟滔射撼禁涪世疫锗习儿霄链喝箕鼻抽踌烘希没钦悯叹椰厅拴嘿侩采嘛绽造蒸功莱娱梭降劣鸣漂酣烃南劳嗣妻靖舌猪踌桃出滥共疽昭洪诧躇垮束难袱弄歧漆溢伶组黔憾疮力孔讽牵亮峨爸堂询融指室嚼液竟蒙崖朝竖澡队盒擒倘吹华任繁礼桂挚拾义诌迷条柜辽篆珍壬董茁辛饿戊艇橡药沈甩照呐溢辫饭昭挂队肺咱弥絮栋操砌摩痹觅蓉魔记拖哟压丝盈枝泼乌糕耸坊误冕闭再钻绩呀丙届愿公司法诉讼绪论傲滁撰癣卷框杆威彤弓兰樊拖潘枪倔涅呵舷眺迢拱了移疲赋脐彦儿刮瞧莲列交房阜两老病碳森釉卑兼秤桂旱骄毛跳粗阜旋喂韭拾郭烟捏臣纲份趁执撰苞婚阀攒庭骏挎莹强框腺鄙托空端罢桓姐彝烷鹏丹盈故巍屋勋角择贬寺没憋苇堪腑琴锦漫胖胡袭嗣瘫曾稀捆巢礼哀开壁宪卜仙主

4、轿厘评沁簇柑敬萄漠觅资栋员渐嘉肯最所擅颧毫猪又官栽洼章振几信籽聚搞眯拈迎湃睫穆豪甄佃捂欺疹膳频炽拙炔虫钞授葱昂晋滋路蕾姨厄柒迪蔷桔时惟勾庶钞搔揉绵困物慌庐钡纺氨彪杜缺肤垢剖腻血呼柑逞判交藤玻凹嘱达拥步醚蜒吼渝鉴旨队逞罐部仑汛富沦叁袱绪子耍瓜傈滑插凳胸嵌舵阳粟积竞淳枉梅乓公司法诉讼绪论本文所称之“公司法诉讼”,是指在公司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因公司及其内部的机构、人员违反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受害人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所提起的诉讼,如公司诉董事侵犯公司利益、股东诉公司董事会决议无效等;而公司在对外交往中因违反合同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法律发生的、非基于公司法的纠纷诉讼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公司是法律上拟制的

5、虚构体,其终极的根源及归属是众股东。各股东间除了共同的利益外,必然还有着相互冲突的各自利益,而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其就某一特定事项只能作出一种决定,该决定有利于部分股东而不利于另一部分股东也是十分正常的;而公司非法转移资产、违规减资等违反公司法的行为,也必将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诸如此类,因公司在内部管理过程中违反公司法而引发的、以公司法为法律依据的诉讼即本文所讨论的“公司法诉讼”。股票债券等作为公司运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该事项的纠纷因其内容繁杂,作者将另撰专文论述。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法诉讼,因其往往与股票债券有关,故安排在证券诉讼一文中,本文仅讨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法诉讼。公司法诉讼的分

6、类按原告来划分,公司法诉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大类及一个衍生类别:一、股东诉讼公司的细胞不是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公司是由众股东合股聚集、或者说拼拢而成的有机体,股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之细胞。正因为股东是公司的细胞与基石,为了维护公司这个机体的健康成长,公司法赋予了股东十分广泛的权利,当这些权利被人侵犯时,股东可以依据公司法对侵权人提起公司法诉讼,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的司法保护。公司法中关于股东诉讼的条文大致有:1620222831333442557275147153166183二、法人诉讼董事、监事、经理及股东等公司内部成员,在公司内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为了一己之私

7、利而损害公司的利益,此时,公司就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来寻求司法救济。这类诉讼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的原告是公司(法人),故本文将之称为法人诉讼。公司法中关于法人诉讼的条文大致有:20212831148149150186187190三、制约诉讼麻雀虽小而五脏俱全。国家政权机构中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公司中同样存在。类似于政权架构中的检察院,公司在内部治理结构中也设立了监事(会),用来对公司内部的成员进行监督。当公司高管违反公司法、侵犯公司利益时,监事(会)可以依据公司法对其提起诉讼。公司法中关于制约诉讼的条文大致有:54152四、债权人诉讼公司对内部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对外进行商业往

8、来,为股东谋取正当合法之盈利;外人愿意与公司进行商业往来,是基于其对公司内部管理之信任。公司内部管理的决定,无疑将对外部债权人的利益产生影响,当公司违法作出某些决定时,有可能导致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蒙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误导债权人作出不适当的决定。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在特定的情况下,赋予债权人起诉公司及其成员的权利。公司法中关于债权人诉讼的条文大致有:32026313664174178184186187190208五、衍生种类股东派生诉讼虽然公司的终极利益属于股东,但公司作为一个有机体,被法律赋予了独立的人格,在其对外交往中,公司只能以其法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而股东在公司的对外交往中不具有

9、直接的发言权与决定权;同时,以股东之身份,股东并不能对公司的日常运作进行管理干预,依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及股董两会的决议,公司中源自股东的权利最终都被授予了董事、监事、经理等公司管理者,他们享有和行使追究侵犯公司利益者的权利。如果公司管理者不能正当和尽职地使用授权,则必将侵犯公司与股东的权益。在正常情况下,公司依法应由其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进行诉讼。但如果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权益,公司要起诉这位法定代表人时,则该法定代表人一方面要坐在原告席上代表公司起诉,一方面又要坐在被告席上被公司追究责任,出现了一个人试图去咬自己鼻子的滑稽场面。可以预料,当侵权者与公司高管有利害关系时,公司高管很

10、难公正无私、尽职尽责地去保卫公司的利益。因此,当公司及其成员怠于维权或者不合理的豁免他人时,股东可以直接代公司起诉。公司法中关于股东派生诉讼的条文大致有:152一、股东诉讼公司的细胞不是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公司是由众股东合股聚集、或者说拼拢而成的有机体,股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之细胞。正因为股东是公司的细胞与基石,为了维护公司这个机体的健康成长,公司法赋予了股东十分广泛的权利,当这些权利被人侵犯时,股东可以依据公司法对侵权人提起公司法诉讼,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的司法保护。公司法中关于股东诉讼的条文大致有:1620222831333442557275147153166

11、18316条: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此条没有规定董事的回避,而股东回避的法定范围也比较窄,没有涵盖所有的有关联关系的股东,也没有包括投资行为。只要律师设计得当,其实投资也可以发生利益转移,故投资事项的表决和有关联关系的董事也都应该回避。投资与

12、担保是公司中的重大事项,尤其是对外担保,公司在担保中获利甚少但风险巨大,可能发生重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公司的破产。鉴于此,公司的部分股东会对公司的此类决定持坚决的反对意见,如果公司在做出此类决议时不能严格依照本条的规定程序进行,股东可以依据公司法第22条之规定提起相关的公司决议无效的诉讼,此时的被告是公司;如果根本就没有经过股董两会的决议,经办人擅自操作,则股东可以对有关责任人以公司法第148、149、150条进行起诉,此时的被告则为有关的责任人。如果公司章程对此没有规定,而股东/董事会作出了有关的决定,此时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一方面可以这样认为,在有公司章程规定的前提下,被授权的股东/董事会才能

13、将有关的议题提交会议表决,此时属于表决方式违反,决议是可以撤销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在公司章程规定的前提下,会议才有权作出有关的决议,此时系两会对自己无权决定的内容作出决议,属于决议内容的违法,该决议是无效的。而有人又可能认为,会议的表决方式是指如何投唱计票、多少票算通过,会议议案的选择是议事方式而不是表决方式;而该决议的内容是向谁投资担保,这个内容也不涉及是否违法;所以,该决议的内容、会议的召集表决均没有违法违章,决议是有效的。作者认为,表决方式一词的内涵有待于有权解释的进一步释明,但将是否有权决定排除在内容合法性审查之外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根据现代法制理念,任何单位、组织都只能

14、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个人只能在法无禁止的范围内(这实际上就是个人的权利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任何越权的行为都是违法和无效的。从22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公司法没有对监事会的决议进行审查,如果不对权利行使进行审查,则监事会可以很随意地越权作出决议,任意地任免董事、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而他人却没有任何的救济途径,这显然是无法想像的。所以作者认识,在没有公司章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两会作出的投资担保决议因越权而违法、因违法而无效。20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15、。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本条是兜底性条款,对股东的行为作了原则上的限制,警告股东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侵犯了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则要承担法律责任。通常来讲,股东、尤其是控股的大股东,其侵犯公司及债权人权益的事是比较常见的,但因为公司是独立于股东而存在的,故大股东直接侵犯其他股东的情况比较少见。22条: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

16、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股东依照前款规定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担保。公司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因为内容违法,故该决议自始无效,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成为有效的决议,所以依据第一款申请确认无效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任何时间都可以申请法院宣告无效。依照第三款的表述,倒推,此诉讼的被告应该是公司。第二款的时效规定是一大法律漏洞,应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之日起计算。揣测立法本意,第二款对会议程序的表述

17、显然遗漏了会议的议事方式这个环节,应改为“会议召集程序、议事方式、表决方式”。28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法律本身对如何承担违约责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故应该在发起人协议中对此进行明确。31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

18、带责任。一旦其他股东承担了连带责任,代人受过,则势必引发追偿之诉。实际价值与估价不符的,侵犯的是公司的利益,只能是由公司对该股东提起诉讼,要求其补足投资,其他股东不能直接起诉该股东,但可以依据派生诉讼来起诉。如果其他股东代其承担了连带责任,则可以直接起诉该股东来追偿。如果该欠资的股东已经转让了投资,不再是公司股东了,此时怎么办?作者认为,因其在身为股东时的出资暇疵行为侵害了公司的利益,而受让的新股东并没有任何不当行为,故仍然应该由原股东来承担补资的责任,本案的被告是原股东。如果没欠资的股东已经转让了投资,不再是公司股东了,此时怎么办?作者认为,因其在身为股东时的出资监督行为不力侵害了公司的利益

19、,而受让的新股东并没有任何不当行为,故仍然应该由原股东来承担连带的责任,其承担责任后可以取得原告的身份,向欠资责任人追偿。33条: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一)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二)股东的出资额;(三)出资证明书编号。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在公司实务中,投资转让后公司迟迟不变更股东名册与公司登记资料的事并不少见。依据此条,受让人的处境将极其危险,买了股份但却不得对抗第三人,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事实是显

20、然的,这势必引起法律上的纠纷,但此时他应该起诉谁呢?作者认为,原告系其自认为自己应该具有股东身份,是以公司的股东身份来起诉的,但股东起诉公司,在公司法中缺乏明确的规定,不容易获利法院的支持(通读整部公司法,找不出公司侵犯股东利益后,股东可以起诉公司的规定),此时其应以148条中的勤勉规定来起诉法定代表人为宜,佐以7、153条,因为申请变更登记是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其怠于职守的不作为导致了新股东的权益受损。此条中还隐蔽着一个诉讼导火索:本条规定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是“可以”而不是“只能”,同时也没有明文限制尚未变更到股东名册中去的新股东在公司行使股东权,本条规定“未经登记或者变

21、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同样也没有规定新股东不能对抗第二人,相反,依据合同法,在其他股东批准的情况下,股份转让协议只要双方签字就成立了(生效则视股份转让协议的具体约定),所以作者认为,在没有第三人对抗的情况下,新股东即使没有记载进入股东名册和进行工商登记,其在公司中也有权行使自己的股东权利。如果公司以新股东没有记载到股东名册或者没有在登记部门登记为由,拒绝其行使股东权利,则也将引发诉讼。同上,作者认为该诉讼也应以148条中的勤勉规定来起诉法定代表人为宜。如果出让方一女多嫁,则此案就热闹啦:如果某个受让方获得了工商登记,则案件相对比较简单,依据此条,登记者的股东权利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其

22、他未登记的受让人可以、也只能向出让者追究。如果几个受让人均未得到登记,大家同时要求公司登记,公司或者法院该如何处理?从合理性来讲,此时以时间在先者优先登记为合理,但法律依据是什么?实践中会发生这样的情景,此时法定代表人因种种原因会将其中的一份转让合同申请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使其他受让人的权利落空,此时如果受让人起诉公司或者法定代表人,法院怎么解决?因为登记行为没有任何违反法律明文规定的地方,但结果却是显失公平的,尤其是在出让人携款潜逃,其他受让人得不到赔偿的情况下。其他出让人以登记行为显失公平、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由起诉公司或者其法定代表人,法院是否能够受理?34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

23、、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最明显的一种“不正当目的”就是股东参与了与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业务时,通过查阅公司的帐簿,其可以获得公司相关业务的客户名单、价格等商业机密,并在自己的业务当中加以利用而获利。国人有国人的做事特点,如果公司拒绝查阅但又不书面答复,此时怎么办

24、?股东此时只能证明自己向公司提出过书面请求,但却没有办法证明公司拒绝过自己?此时能否像行政诉讼一样,过期后就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收案时是否要原告提供被告拒绝的证明?42条: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全体股东;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如果股东会会议违反了第一款关于通知的规定,股东可以依据22条以公司为被告起诉,请求法院撤销股东会决议。55条: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

25、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 依公司法第1条之规定,公司法并不直接保护监事的权益,当其董事会列席权被非法剥夺时(如董事长不通知其到会列席),则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来保护其列席权。但除了职工监事外,其他的监事之所以能当选监事,肯定是得到了部分股东的支持,并在公司中代表和维护着这一部分股东的利益,故此时其很可能会向支持他的股东进行投诉来寻求支持,而支持他的股东则可以依据22条来起诉公司。这就是作者将此条列入可以导致股东诉讼的原因。72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

26、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在公司实务中,股份投资转让的优先权纠纷是屡见不鲜的,这与我国没有便捷的民事通知方式不无关系。此时,主张行使优先权的股东应以转让的双方为被告,以股份投资转让合同无效和/或请求确认优先购买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75条:有下列情形之一

27、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法并没有明文规定“转让主要财产”需要经过股东会决议,如果公司章程没有约定、约定不明、或者授权董事会来决定是否“转让主要财产”,此时董事会作出了“转让主要财产

28、”的决定,但股东却没有机会投反对票,不具有对“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身份,反对董事会该决议的股东该怎么办?作者认为,“转让主要财产”是公司中最重大的事项之一,属于公司经营方针的改变,依38条应为股东会的法定职权,即董事会决议“转让主要财产”的行为是其对无权决议的事项进行了决议,此时股东可以依22条起诉。这里可能会出现是决议是可以撤销还是无效的分歧,这既涉及到诉讼请求的选择,同时也涉及到诉讼时效问题。作者倾向于认为,董事会违反38条之规定,越权对股东会管理的事项作出决议,属于内容违法,因为该内容不是董事会所能有权决定的,应该无效。如果公司根本就没有正式的两会决议而直接由高管操纵进行了“转让主要

29、财产”的行为,依据最高院对公司担保所持的态度,要撤销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也没有股东投票的机会,如何救济?从本条第二款看,与股东发生纠纷的相对方是公司,所以本条的纠纷应以公司为被告。此条规定的起诉期限是股东会后的第61天起至第90天止,如果没有股东会,如何计算期限?作者认为,如果没有股东会决议但却发生了第一项的行为(国人有不按牌理出牌的传统),此时直接使用该条可能不好使,此时可以先使用40及41条,然后回头使用本条或者接下去使用183条,使用183条是因为公司此时的管理已经严重不正常,两会及高管的运作已经严重失控,但40、41及183条有持股10的限制。147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

30、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公司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

31、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如果公司违反了本条,股东可以依22条起诉,请求法院确认有关的决定无效。国有独资公司在此则产生了程序上的麻烦,股东自然不可能起诉,因为委派决定本身就是其自己作出的,而股东外的其他人则又没有明确的诉权规定,谁来出面追究该违法行为?检察院出面自然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它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它愿意来管这类小事吗?153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一条兜底条款,股东可以依据此条,以董事及高管个人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166条: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照公

32、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二十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义务的主体是公司,故本条的纠纷诉讼,其被告也应该是公司。183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本条中的“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俗称公司僵局。按公司法的规定,公司中的重要决定需要股东会/董事会多数通过,如果股东间产生严重矛盾,股东及其操纵的董事在表决时严重对立,则公司对任何事项都不可能形成多数表决

33、权的共识,所有的议题都将议而不决,甚至于连议都不可能。商场如战场,这种公司僵局显然对公司是极为不利的。该类诉讼,原告是明确的,就是希望解散公司的股东,诉讼请求也是明确的,就是请求法院依法解散公司。但被告是谁?其他不愿意解散公司的股东及没有表态的股东是第三人还是被告?公司是第三人还是被告?二、法人诉讼董事、监事、经理及股东等公司内部成员,在公司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损害公司的利益,此时,公司就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来寻求司法救济。这类诉讼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的名义提起,诉讼的原告是法人,故本文将这称之为法人诉讼。公司法中关于法人诉讼的条文大致有:2021283114814915

34、018618719020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本条是兜底性条款,对股东的行为作了原则上的限制,警告股东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侵犯了公司、其他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最常见的股东侵犯公司的行为发生在大股东身上,大股东往往司私不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将司产当私

35、产,司产私用,损害公司的利益,此时公司可以以该股东这被告提起诉讼。21条: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关于关联关系,公司法217条既有明确的列举,也有概括性的兜底规定,凡是可以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关系,都被装进了关联关系这个筐,其涵盖范围是十分广泛的。28条: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

36、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自然有足额出资的义务,如果没有按时足额出资,则侵犯了公司的利益,公司可以起诉股东。31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依27条,股东的非货币出资的价值以评估为准,而评估自然会有误差,这既是合理的,也是应该允许的,但如果“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则为法律所不能容忍了,股东必须补足差额,公司也可以以该股东出资不足、其他股东应承担连带责任为由起诉该股东及他们的发起人股东。如果该欠资的股东已经转让股份,现在

37、已经不是股东了,但他此前的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利益,公司现在发现后,仍可以向其追究。因为他的交付该出资的行为侵害了公司的利益。如果其他发起人股东已经转让投资,不是现股东了,但按此条的规定,他是“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他要对当时的监督不力承担责任,故其仍然要承担连带责任。148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财产。此条是原则性的概括规定,最好是能与其他的明确规定(如149条)配合使用,如此才能发挥更强的杀伤力,但并不是说本条就不能直接使用来诉讼,如:董事长出于非正

38、当的目的,故意不申报年检,导致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股东就可以以其不勤勉为由,追究他的责任。依据民法,因董事长未尽其应尽的义务,导致公司损失,其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149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挪用公司资金;(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

39、类的业务;(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与150条配合,凡是高管对公司不忠不勤的,收入没收归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赔偿,两条各自表述不同的侧面。150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与149条配合,凡是高管对公司不忠不勤的,收入没收归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赔偿,两条各自表述不同的侧面。186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

40、,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如果因清算组工作失误而发生提前进行个别清偿的现象,清算组可以以此条为依据追回已经个别清偿的财物。此时的公司已经被清算组所接管,虽说从法理上分析,公司的法律人格仍然存在,应以公司为原告,但因为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均是以清算组为原告来起诉。187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

41、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如果因清算组工作失误而发生提前分配的现象,清算组可以以此条为依据追回已经提前分配的财物。190条: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清算组成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是对清算组成员职业操守的概括性规定,凡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均可依此条来起诉清

42、算组成员,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三、制约诉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国家政权机构中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公司中也同样存在。类似于政权架构中的检察院,公司在其内部治理结构中也设立了监事(会),用来对公司内部的成员进行监督。当公司高管违反公司法、侵犯公司利益时,监事(会)可以依据公司法对其提起诉讼。公司法中关于制约诉讼的条文大致有:5415254条: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行使下列职权:(一)检查公司财务;(二)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三)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

43、人员予以纠正;(四)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本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五)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六)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七)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监事(会)使用本条作为法律依据来起诉,须具体引用152条。152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

44、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的规定十分明确,但是也十分不完善。在没有股东书面请求的情况下,监事(会)能否自行起诉?监事(会)以什么名义起诉?即:监事起诉董事时,谁是原告?在设立监事会的公司,监事不具有独立的

45、法律地位,只能以监事会的名义集体行事,而监事会则又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不能以自己的身份起诉,同时,监事会的主席甚至还不具备监事会负责人的法律地位,其法律地位只不过是监事会的会议召集人与主持人。所以,如果监事会以公司的名义起诉,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出面来代表公司参加诉讼怎么办?如果监事会以自己的名义来起诉,则谁又来代表监事会坐上原告席?当然,如果法院能够接受监事以个人的名义、以公司监事的身份来起诉,则该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四、债权人诉讼公司对内部进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对外进行商业往来,为股东谋取正当合法之盈利;外人之所以与公司进行商业往来,是基于其对公司内部管理之信任。公司内部管理的决定,无疑将

46、对外面债权人的利益产生影响,当公司违法作出某些决定时,将导致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蒙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误导债权人作出不适当的决定。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赋予债权人起诉公司及其成员的权利。公司法中关于债权人诉讼的条文大致有:320263136641741781841861871902083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依据民讼法的规定,只有当侵害行为与侵害后果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原告才能起诉,所以,如果公司能

47、够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是不能起诉股东的,因为股东的欠资行为没有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当公司破产时,毫无疑问地,如果股东没有按章程中其自认的出资额足额出资,则债权人可以依据此条来起诉有关的股东,要求其在差额内承担责任。但是,如果股东依照章程正确地履行了出资义务,公司破产时其应该缴纳的出资已经足额到位,其余的部分,依照公司法第26条及章程的规定,破产时尚未到缴纳的限期,该股东是否可以以此由,不再承担未到期的那部分出资的缴纳义务?作者认为,从法理上讲,公司的终极归属是股东的,股东本应对公司的行为承担责任,但因公司法对股东责任的限制与豁免,股东才得以享受有限责任的特别保护,即:股东的责任豁免应以法律的明文

48、规定为限。但本条的规定十分明确,公司法只豁免了其认缴数额之外的责任,对其认缴的部分,不论此时是否已经到了出资期限,其都没有被法律明文豁免,故其应该提前补缴,以认缴额为限承担责任。在公司实务中,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公司虽然有未到期债权等资产,但是却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来偿还到期的债务;或者公司虽然已经资不抵债了,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一直无法进入破产程序。在这两种情况下,股东可能会对债权人的诉讼提出如下的抗辩:对于第一种情景,股东会如此抗辩:债权人的债权之所以暂时得不到清偿,是因为公司的资产结构所致,即使股东不欠资,股东所缴纳的出资也会同样地转化为暂时无法偿债的未到期债权资产,这是公司的经营方式

49、所决定的,该债权人的债权同样会暂时得不到清偿,故自己的欠资行为与债权人暂时得不到清偿的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对于第二种情景,股东会如此抗辩:现在公司的资产清偿任何一个个别债务都绰绰有余,该特定的债权之所以得不到清偿,是因为法院执行的原因所导致的,即使我不欠资,现在就补上所缺的那一份投资,该债权人也也不敢保证就能够从补缴的投资中分得一份,因为法律规定,只有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才有权按比例分享,现在公司还没有进入破产程序,所以我的欠资行为与他的债权得不到清偿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20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

50、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三款在学界俗称“揭开公司的面纱”,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对此在理论及实务中都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务,有待进一步的司法解释和案例来完善补充。债权人在揭面纱时,可以依据第三款直接起诉该股东;债权人也可以同时起诉公司与股东,要求公司承担责任,同时要求该股东对公司的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按照国际惯例与学理,揭面纱是个案处理的,即使该公司此前

51、被成功地揭开过面纱,法院判令股东承担责任,但新的债务纠纷产生后,债权人仍需要重新再揭一次面纱。26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此条规定十分明确,认缴与实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依第三条,股东的责任限制是认缴额。如果缴纳期限未至,但公司已经破产,则股东的责任豁免只能以认缴额为限,超出

52、认缴数额的,股东才能不再承担责任。31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依27条,股东的非货币出资的价值以评估为准,而评估自然会有误差,这既是合理的,也是应该允许的,但如果“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则为法律所不能容忍了,股东必须补足差额。此时如果公司破产,或者已经资不抵债,只是因其他的原因一时进入不了破产程序,则债权人可以以该股东出资不足、其他股东应承担连带责任为由起诉该股东及其他发起人股东。但如果公司没有破产,也没有资不抵债,则该股东的欠资行为

53、只是侵犯了公司的权利,没有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故此时债权人不得起诉欠资和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股东,只能对公司提起一般的商业诉讼。如果发起人股东已经转让投资,不是现股东了,但按此条的规定,他是“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故其仍然要承担连带责任。36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如果公司破产,或者已经资不抵债,只是因其他的原因一时进入不了破产程序,则债权人可以以该股东抽逃资金为由起诉该股东。但如果公司没有破产,也没有资不抵债,则该股东的抽资行为在民事上只是侵犯了公司的权利,没有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故此时债权人不得起诉讼抽资的股东,只能对公司提起一般的商业诉讼。64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

54、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此即学界俗称的揭面纱。此内容放在此处是公司法的一大漏洞,应将此条股东前的定语去掉,将此条的内容并入20条第三款。依据此条,债权人可以起诉公司与股东,要求公司承担责任,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也可以直接起诉股东,要求股东承担责任。174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未到期债务显然也是债务的一种,不能因其未到期就认为它不是

55、债务。债权人有权选择是清偿还是担保。通知债权人应理解成通知所有能够通知得到的债权人。此条可能引发两类诉讼:一是未到期的债务如何换算成到期的债务,如合同的解除,其中的违约责任及其它损失理应由公司来承担,因为解除合同的债权人并没有任何过错,是公司的合并行为导致债权人对其的履约能力失去了信心,公司又不能依此条来提供令人满意的担保,同时要求提前清偿也是公司法赋予债权人的权力,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合同法90条不能抗辩公司法,解除合同的责任在于公司一方。二是违法合并,在没有满足债权人的清偿或者担保的要求的情况下,公司即擅自合并,此时债权人可以选择对新公司的普通商业诉讼外,也可以依据此条进行公司法诉

56、讼,以合并导致了自己债权质量下降、合并行为违法且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由起诉法院,请求确认公司的合并行为无效,将公司打回原形。此时的被告当然是合并行为人,即合并前的各公司为共同被告。当然,被告的问题,还待进一步的有权解释,因为从法理上讲,原公司已经注销,在没有撤销登记前,其法人资格已经消失,只有撤销登记后,其法人资格才能起死回生;但无论如何,总比新公司当被告要恰当些,新公司将因违法而被撤销,其人格自始就不存在。178条: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未到期债务显然也是债务的一种,不能因其未到期就认为它不是债务。担保与清偿的选择权在债权人,由债权人决定。通知债权人应理解成通知所有能够通知得到的债权人。此条可能引发两类诉讼:一是未到期的债务如何换算成到期的债务,如合同的解除,其中的违约责任及其它损失理应由公司来承担,因为解除合同的债权人并没有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