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_第1页
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_第2页
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_第3页
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_第4页
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的根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2010-07-2816:35:52)?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根尖的内部构造2 了解根的初生结构、初次生结构。3 掌握被子植物根尖的吸收分泌功能。二、实验原理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 主根、侧根和不 定根都具有根尖。根尖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 根的生长 和根内组织的形成都是在根尖进行的。根尖一般分为根冠、分生 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经过根尖顶端 分生组织的分裂、.I - -1 一生长和分化:植物体发育出成熟的根结构,这种由顶端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增生和成熟所引起的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都属于初生组织,它们共同

2、组成的 器官结构称为初生结构。从根的成熟区作一横切或纵切,就能清 楚地看到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图5-1)。J图5-1根横切面的一部分,示初生结构-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A近外方的组织;B.维管柱I 表皮;2.皮层;3.内皮层;4. 中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初生韧皮部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在初生结构成熟后,要继 续进行次生生长,形成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但 有些草本双子叶植物和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通常不再进行次生生 长。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是维管形成层活动的结果。维管形成层最 早源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原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后来

3、*IXzI -1x 、与原生木质部相对的中柱鞘细胞也进行分裂,并向两侧扩展,其 内侧的子细胞参与维管形成层的组成,于是形成了环绕在初生木 质部外侧的连续的维管形成层。由维管形成层分裂产生的新细胞, 一部分向内分化,形成次生木质部,另一部分向外形成次生韧皮 部,从而使根加粗。在有些植物的根中,由中柱鞘细胞衍生的形 成层细胞往往分裂以后形成宽的射线,而其他部位形成的维管射 线较窄。由于次生生长,每年在根的内部增加许多新的次生维管 组织,使根不断加粗。 因此,维管柱外围的表皮和皮层在根加粗 过程中常被拉、挤,最后被撑破。通常在皮层组织未破坏之前, 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活动,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

4、层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扎周皮发生后,包括内皮层在内的皮层组织和表皮与根的其他部分分离,并 且由于给养断绝而死亡、脱落。 根具有固着、吸收、输导和合成 的功能。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根系对离子的-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吸收不与溶液中的离子的数量成比例,根系对同一种盐类的阴离 子与阳离子的吸收量的差异,使盐溶液的pH值发生改变,从而证 明植物根系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特性。植物根系能合成氨基酸、 蛋白质、糖类等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同时根还能将一些物质 排出体外,如氨基酸、糖类、淀粉酶等,改变根际周

5、围的微生物 环境,促进根系的吸收。三、实验用品| jn, "V*(一)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洋忽根尖纵切片、玉米根尖纵I I切片、蚕豆根和毛茛根横切片、小麦根或鸢尾根横切片、大麦或!| -'玉米萌发新鲜材料(二)器材显微镜、滴管、吸水纸、擦镜纸、pH计或pH试纸、滤纸、试剂瓶、培养皿! , (三)试剂蒸馏水、I2-KI水溶液四、实验操作(一)根尖的结构取洋葱根尖纵切片或玉米根尖纵切片,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 下列各部:1根冠:在根尖顶端,由数层排列疏松的 薄壁细胞组成形如 帽状,有 保护生长维(分生区) 的功能。-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2 生长锥(分生区):在根冠之内,由排列紧

6、密的小型多面 体细胞组成,细胞质浓、核大, 属分生组织,具有强热的分裂能 力3 伸长区:位于生长锥的上方,由生长锥细胞分裂而来,其 细胞一方面迅速长大,另一方面逐步分化成不同组织。厂I4根毛区(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方,细胞的 处长生长已 停止,并已分化成各种成熟组织,其 表皮层细胞的外壁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这是根的主要吸收工具。(二)根的初生结构1双子叶植物根 的初生构造取蚕豆和毛莨根(图5-2 ) 根毛区的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依次观察下列各部:I j(1)表皮:包在根的最外面,为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 根毛呈长管状。(2)皮层:在表皮之内,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有明显的细 胞间隙。可分为外

7、皮层(一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一 层细胞)三部分,注意观察内皮层,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壁比较 特殊,其径向壁和上、下壁常局部增厚并栓质化,环绕成圈,叫凯 氏带(内皮层细胞壁),但在横切面上有的只能见 径向壁上成很 小的点状,又叫凯氏点(图5-3 )。(3)中柱(维管柱):是皮层以内的全部组织,由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所构成 。 中柱鞘是中柱的最外层。邻接着内皮,通常由一层薄壁细 胞组成,一般排列整齐紧密。 初生木质部占据根的中央部分,在切片中常 被番红染成红 色,排成46束的星芒状,靠近中柱鞘的初生木质部分化最早, 导管腔小,叫原生木质部,近轴的导管腔较大的部分

8、为< 二-V 初生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两个放射角之间,与木质部交互 排列。注意在蚕豆幼根的初生韧皮部中常分化出一束 厚壁细胞, 叫韧皮纤维。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示范)取鸢尾(图5-4) 或小麦根成熟区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也分 表皮、皮层 和中柱三部分,但各部分都有它的特点。内皮层细胞多为五面加厚并栓质化,只有外切向壁是薄的, I故呈马蹄形(图5-5 ),对着原生木质部处的内皮层细胞是否加 厚?有何作用?图5-3双子叶植物根的横切(示中柱和内皮层的构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l 皮层薄壁组织;2.内皮层(右图为内皮层细胞的立体图 解与横切,示 凯氏带);3.中柱鞘;4.

9、初生韧皮部;5.原生木质 部;6.后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是多原型的(即束数较多),其细胞数量都较少, 木质部导管明显,而韧皮部筛管不明厂I显。V(三)根的次生构造/ 二-11!. /取加拿大白杨或棉花老根横切制片(图5-6,图5-7)。在显微 镜下从外向内顺序观察以下各部分:1. 表皮由于次生构造的产生而被撑破,多已脱落。2. 周皮是老根最外面的几层细胞,代替表皮,行保护功能, 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组成。3. 皮层由于周皮的产生多已脱落。4韧皮部初生韧皮部已被挤破;分辨不清,在周皮之内被 染 成绿色的部分为次生韧皮部,注意倒三角形 区域的薄壁细胞为 韧 皮射线,正

10、三角形区域,由筛管、伴胞与韧皮纤维 相间排列。能 找到它的筛管和伴胞吗?5. 形成层已成环状,由一、二层长方形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 组成,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 ,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6. 木质部位于形成层的内侧,靠近形成层的部分为次生木质 部,初生木质部被挤在中心部位,导管管腔较小具 46束、呈放 射状排列。形成层在一定部位也产生一些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 列,贯穿在木质部的为木射线,贯穿于韧皮部的为韧皮射线。(四)侧根的形成(示范)取蚕豆根的横切片(示支根的发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可 见中柱鞘的部分细胞重新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突起,即侧根的生 长锥,再继续生长,

11、依次突破主根的内皮层、皮层和表皮而形成. - I侧根,插入土中。(五)分泌功能根分泌糖类、分泌氨基酸、分泌淀粉酶,依据以下反应: 糖 类在硫酸作用下与蔥酮反应 ,生成绿色的络合物:氨基酸与茚三 酮共同加热生成紫色化合物 ;淀粉酶分解淀粉:来鉴定各种分泌I作用。事先对各种实验材料,用培养皿垫一张滤纸,加水浸湿, 萌发吸胀的大麦或玉米种子 2-3天;当根系生长为2-3厘米时, 1加水浸过根系继续萌发1-2天;取溶液1ml,加入蒽酮试剂2ml, 于沸水浴中加热10mins;如溶液呈绿色,表明有糖类。取萌发时 所用的滤纸烘干,喷0.1%的茚三酮乙醇溶液,80C烘15mins,如 果滤纸呈紫蓝色,说明有

12、氨基酸存在。把吸胀种子放于淀粉琼脂 平板上萌发。2-3天后,取出萌发的种子,倒入少量碘-碘化钾溶液于平板 上,在根系生长过的地方呈透明色,说明该处淀粉被根系所分泌 的淀粉酶分解。(六)吸收功能把根长1-2cm已萌发的籽粒,重新摆入四个加滤纸的新培养 皿中(种子数相等),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NH4)SO4NaN03 NH4NO溶液;以浸没根系为宜,使籽粒高出液面。测定四种溶液的初始pH值。当种子萌发1-2天后,分别测定 四个培养皿中溶液的pH值,记录结果并分析。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2010-07-2816:37:04)?J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芽的构造。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

13、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 的构造。3. 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二、实验原理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 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 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 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 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 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 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 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 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

14、构中- -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 - f S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 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 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着特 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咅5和韧皮咅5组成,不具 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 2种排 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内, 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 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内,维管束 形成一环,显着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另一种是维管束

15、排列较规 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 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 束。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 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 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 分裂和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 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内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

16、进行径向分 裂或横分裂以适应内方木质部的增粗, 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 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 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 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 维管 射线(木射线 +韧皮射线)。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 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 管和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和筛胞。三、实验用品(一)材料大叶黄杨茎尖纵切片、向日葵和玉米茎横切片、 椴

17、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二)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刀片(三)试剂蒸馏水、番红、红墨水四、实验操作(一)芽的基本结构取大叶黄杨或丁香芽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jn,*"i '1茎尖生长锥(原分生组织):位于芽的顶端部位。I I2叶原基:位于生长锥下方的小突起,将来发育成幼叶3.腋芽原基:位于幼叶的腋间。(二)茎的初生结构(图6-3)f. I,1 双子叶植物茎 的初生结构:取向日葵茎(图6-1 , 图6-2 )或大理菊茎横切片,观察下列各部:(1)表皮:为茎的最外一层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其上有 表皮毛 和气孔器 O(2)皮层:在表皮以内,维管柱以

18、外, 由多层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构成,常含叶绿体。在薄壁组织中有分泌腔(3) 中柱(维管柱):是皮层以内的所有部分,包括 维管束、 髓射线和髓。 维管束:多成束存在,在横切面上排列成一环,每个维管 束都由初生韧皮部、束中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 三部分组成。注意 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排列方式与根有何不同? 髓射线:为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是连接皮层与髓的 薄壁组织。 髓:维管束内方,茎的中央部分,由大量圆形的薄壁细胞 组成。2.单子叶植物茎 的初生构造单子叶植物大多数只有初生结构,没有次生结构。取玉米和I I'小麦茎横切制片(图6-4,图6-5,图6-6 ),在显微镜下观察(1) 表皮:为茎最外

19、面的一层细胞,其外被有 角质层。(2) 下表层:为 表皮下方的几层小型细胞或 厚壁细胞。(3) 基本组织:为 下皮层以内的所有薄壁组织,细胞较大, 具细胞间隙,其中散生许多维管束。A.小麦茎;B.玉米茎-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l. 表皮;2.同化组织;3机械组织;4 维管束鞘;5.韧皮 部;6 .后生木质部7.原生木质部;8基本组织;9.髓腔;10.木 质部;11 胞间道3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组织中,注意维管束在茎中排列特点, 详细观察一个维管束的结构,识别次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维 管束鞘,注意有无形成层?(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I 1 . / / I*取椴树茎横切制片(图6-7,图6-8)在低倍镜下观察。1 表皮是否存在?完整或被挤破。2周皮表皮下数层扁平的木栓细胞,排列整齐,染成红褐色为木栓层,紧接木栓层的一、二层薄壁细胞,很扁平为 木栓形成层。在 木栓形成层内方的一、二层生活细胞, 常含有叶绿体,即栓内层。3 维管柱(1)韧皮部先找到呈圆环状的形成层环,其外围是次生韧皮部,注意识 别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筛管和伴胞 等。初生韧皮部应在哪个部 位?能看见吗?为什么?-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2)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呈圆环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