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1 1课课 “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162016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的含义含义一、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所谓所谓“百家百家”:(P4P4历史纵横)历史纵横)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
2、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十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四家。四家。 所谓所谓“争鸣争鸣”: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想家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想家按照本阶层或政治按照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派别的利益和要求,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题,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争芳斗艳的局面。儒、墨、道、法儒、墨、
3、道、法他们互相诘难、批驳,也彼此吸收、融合。他们互相诘难、批驳,也彼此吸收、融合。 周王室衰微,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分封制、宗法制宗法制崩溃,诸侯崩溃,诸侯争霸兼并争霸兼并,各国各国改革变法改革变法。 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井田制瓦解,瓦解,封建经济(小农经济)封建经济(小农经济)和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的形成和初步发展;形成和初步发展; 地主阶级、农民和民营手工业者的产地主阶级、农民和民营手工业者的产生、商人活跃;生、商人活跃;士阶层士阶层崛起并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崛起并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国统治者重用;起来,受到各国统治者重用;
4、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私学私学的兴起。的兴起。2 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局面产生的背景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奴隶制(奴隶制封建制)封建制)。根本原因根本原因(1 1)经济:)经济:(3 3)阶级关系:)阶级关系:(2 2)政治:)政治:(4 4)思想文化:)思想文化: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变化变化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化变化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变化变化道家:道家:儒家:儒家:墨家:墨家:法家:法家:3 3、诸子百家的、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主要流派和代表孔子孔子 孟子孟子
5、荀子荀子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商鞅商鞅 韩非子韩非子 李斯李斯墨子墨子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和主要观点(20092009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 在在2008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大的“和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仁”、“礼礼”一一脉相承,都源于脉相承,都源于 A A法家法家 B B道家道家 C C儒家儒家 D.D.墨家墨家C春秋春秋 应运而生应运而生 名丘,字仲尼
6、,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国人, 思想家思想家、政治家政治家和和教育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被后人尊为“至圣至圣”。(一)儒家(一)儒家1 1、孔子、孔子生平生平 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 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 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孔子晚年整理诗诗书书 礼礼乐乐 易易春秋春秋,是为,是为“六经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即儒家的经典,成为
7、儒学的基础。成为儒学的基础。 弟子将其言行载于弟子将其言行载于论语论语。创始人:创始人:孔子孔子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周朝的“礼礼”;家族的;家族的“没落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8、从心所欲,不逾距。所欲,不逾距。”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最著名是曲阜三孔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孔庙杏坛杏坛2 2、孔子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1 1)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 仁就是爱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要求人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子曰:“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仁学是解
9、决人际关系的学说。仁学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 提出提出“忠恕之道忠恕之道”作为仁的正反两面,即作为仁的正反两面,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道忠道) ) 论语论语雍也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道恕道) )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仁爱是推己及人之爱。仁爱是推己及人之爱。 有子曰:有子曰:“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敬父母,兄弟姊妹友爱孝敬父母,兄弟姊妹友爱 子曰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把探讨和解决
10、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体现了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思想。 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u对于普通民众:对于普通民众:为政以德为政以德(2 2)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拱) )之。之。”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道之以德,齐之齐之以礼以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 ”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风。小人之德草
11、。草上之风, ,必偃。必偃。” ”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u对于统治阶级:对于统治阶级: 以德治民或德治以德治民或德治,爱惜民力,取信于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体现了民本思想体现了民本思想进步进步 论语论语记载: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八佾舞于庭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保守保守A.A.“礼礼”
12、的含义的含义B.B.“礼礼”的实践方法:的实践方法:a a、于社会、于社会: :建立君君建立君君 臣臣臣臣 父父父父 子子的社会秩序子子的社会秩序b b、于个人、于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非礼勿动”维护周礼,贵贱有序维护周礼,贵贱有序周礼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分封制和和宗法制宗法制为核心的为核心的等级名分等级名分制度制度,其实质是,其实质是维护奴隶制等级制维护奴隶制等级制的一套礼仪制度。的一套礼仪制度。仁反映在仁反映在政治上主张政治上主张以以德德和和礼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政和刑杀 (2 2)
13、政治思想:)政治思想: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思考: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仁与礼的关系怎样?“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礼礼等级规范,社会秩序等级规范,社会秩序 礼礼 仁仁 仁人际关系矛盾激化矛盾激化模糊上下尊卑模糊上下尊卑礼礼 仁仁 如何协调礼和如何协调礼和仁的关系?仁的关系?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协调仁和礼的方法协调仁和礼的方法“和而不同和而不同”1.1.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2.2.子曰: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3.3.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
14、师矣。 ”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 子曰: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论语述而)述而)4.4.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论语为政)为政)5.5.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 (3 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子曰:子曰:“ “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论语论语述而
15、述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如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闻斯行之。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由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有父兄在在;求也问;求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惑,。赤也惑,敢问。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论语论语先进先进(3 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 主要贡献:主要贡献: 以以“有教
16、无类有教无类”的思想的思想创办私学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扩大了教育的范围,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万世万世师表师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德行德行: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冉雍(字仲弓); 言语言语: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政事政事: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文学文学:言偃(字子游):言偃(字子游) 、卜商(字子夏)。、卜商(字子夏)。 其言行载于其言行载于论语
17、论语,编订整理出,编订整理出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六经)(六经)。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流思想。(4 4)重视对)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文化典籍的整理(5 5)伦理观:)伦理观:“性相近性相近,习相远。,习相远。”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他提出提出“仁仁”,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民本体现了一种人道主
18、义精神和民本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暴政和调整与和谐人际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暴政和调整与和谐人际关系关系。他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他首倡私学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奠定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保持文化传承和连续性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保持文化传承和连续性他他编订古籍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贡献。战国战国 蔚然大宗蔚然大宗 2 2、孟子及其
19、思想主张、孟子及其思想主张“亚圣亚圣”著作:著作:孟子孟子孟轲孟轲 战国中期战国中期 邹国人邹国人 思想家思想家(1)孟子的生平)孟子的生平(2)孟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施施仁政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为轻。” “人性之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皆有四心,如何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人皆有四心,如何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
20、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武不能屈。” 史载:明太祖史载:明太祖朱元璋读朱元璋读孟子孟子,看到一句话后,看到一句话后说:说:“非臣子所宜言。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孟子节文,甚至甚至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孟子一书中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A.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 B.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雠 C.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21、D.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B为什么?为什么?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3 3、荀子及其思想主张、荀子及其思想主张 荀况荀况 字卿字卿 战国末期战国末期 赵国人赵国人 思想家思想家 文学家文学家 政治家政治家(1)荀子的生平)荀子的生平著作:著作:荀子荀子(2 2)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仁者不为也。不为也。” ” “ “君君者,者,舟舟也;也;庶人庶人者,者,水水也。水则载舟,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水亦覆舟。” ” “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霸道霸道”“以力服人以力服人” “
22、“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称者也”。礼法并重礼法并重“人之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善者伪也。” ” (2)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相通与法家相通如何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如何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制
23、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而使之!”“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荀子的思想)荀子的思想“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带有朴素的,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的思想倾向。 荀子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荀子吸收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儒学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的思想内容,使儒学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蔚然大宗蔚然大宗 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
24、仁的思想仁的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异异人性论人性论爱人爱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善论性善论”“仁义仁义”“”“王道王道”“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恶论性恶论”奠定基础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体系完整,成为大宗 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儒家学派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条思想主线 ( ( ) ) A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C人皆有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羞恶
25、之心”“”“是非之心是非之心” D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孟子、荀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的关系是:孟子、荀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的关系是:批判地继承批判地继承(二)道家(二)道家1 1、老子及其思想主张、老子及其思想主张李耳李耳 字伯阳字伯阳 谥号聃谥号聃 春秋晚期春秋晚期 楚国人楚国人 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思想家 老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经) (2 2)老子的)老子的思想思想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 “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 老子老
26、子A.A.“道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起源和演变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起源和演变的哲学家世界观:世界观:道生万物,道生万物,“道道”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 ,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核心。(1 1)老子的)老子的生平生平(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合抱合抱之木,生于之木,生于毫末毫末;九层九层之台,起于之台,起于累土累土;千里千里之行,之行,始于始于足下足下。” “有无相生,有无相生,难易难易相成,相成,长短长短相形,相形,高下高下相盈,相盈,音声音声相和,相和,前后前后相随。相随。” “祸祸
27、兮兮福福之所倚,之所倚,福福兮兮祸祸之所伏。之所伏。” “曲曲则则全全, ,枉枉则则直直, ,洼洼则则盈盈, ,敝敝则则新新, ,少少则则得得, ,多多则则惑惑。” 老子老子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朴素的辨证法思想B.B.万物和社会不停运动,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面,万物和社会不停运动,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面,既相互依存,又可以互相转化。既相互依存,又可以互相转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主张顺因自然顺因自然A.A.“道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故圣人云:我故圣人云:我无为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而民自化;
28、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事,而民自富;我无欲无欲,而民自朴。,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老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目标是、目标是“小国寡民小国
29、寡民”政治主张:政治主张: 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类对人类社会发展抱社会发展抱消极悲观态度消极悲观态度。指执政者不要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利益所采取的执政行为。指执政者不要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利益所采取的执政行为。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治
30、。”2 2、庄子及其思想主张、庄子及其思想主张庄周庄周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宋国蒙人宋国蒙人思想家思想家 文学家文学家 哲学家哲学家庄子庄子(南华经南华经、逍遥游逍遥游)继承与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继承与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的。崇尚自然,主张放弃差别观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崇尚自然,主张放弃差别观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神自由的倾向社会批判精神社会批判精神逍遥游逍遥游(1 1)庄子的)庄子的生平生平(2 2)庄子的)庄子的思想思想韩非韩非 战国末期战国末期 韩国人韩国人 韩王室诸公子之一韩王室诸公子之一著作主要收集在著作主要收集在韩非子韩非子 带唯物主
31、义色彩哲学家带唯物主义色彩哲学家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家思想集大成者(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2)主张君主)主张君主以法治国(刑罚)以法治国(刑罚)(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主张君主利用权术驾)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主张君主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术势)理论。(法术势)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建立大一统君主专制国家大一统君主专制国家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三)法家(三)法家集大成者:集大成者:1 1、韩非子生平、韩非子
32、生平韩非子韩非子2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法家的评价对法家的评价 法家以主张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的“法治法治”而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据。 法家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过分迷信法律的过分迷信法律的作用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他们认为人的
33、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2 2、墨子的、墨子的思想思想1 1、墨子、墨子生平生平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四)墨家(四)墨家战国初期战国初期 鲁国人鲁国人 墨翟墨翟创始人:创始人:墨子墨子代表代表平民百姓平民百姓的愿望的愿望学派学派人物人物时代时代主要思想主要思想儒家儒家孔子孔子春秋春秋“仁仁”“”“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礼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兴,兴私学,私学,“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性相近性相近”孟子孟子战国战国“仁政仁政
34、”;“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善论;性善论荀子荀子“仁义仁义”、“王道王道”;“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恶论;性恶论; “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墨家墨家墨子墨子战国战国 “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节俭;节俭道家道家老子老子春秋春秋世界本原是世界本原是“道道”;事物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事物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庄子庄子战国战国 乐天安命;顺从自然,追求精神自由乐天安命;顺从自然,追求精神自由法家法家 韩非子韩非子 战国战国“以法治国以法治国” ”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革新;建立君
35、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诸子百家的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主要流派和和代表代表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时代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时代需求,当时最受欢迎需求,当时最受欢迎较消极;成为汉初治国思想,朴素辩证法影响深远。较消极;成为汉初治国思想,朴素辩证法影响深远。代表小手工业者利益。代表小手工业者利益。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思想。三、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特点的特点各家互相各家互相诘难、批驳诘难、批驳,又彼此,又彼此吸收、融合吸收、融合。 “ “视人之国
36、,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墨子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记1 1、是、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运动。2 2、是、是中国学术文化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上的重要阶段,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国的治国思想:儒家中国
37、的治国思想:儒家“人治人治”“”“仁政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 ” 法家法家“法治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道家道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四、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的历史影响3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儒家思想的形思想的形成。成。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
38、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政治理想和和道德准则道德准则。道家道家学说学说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 他(孔子)以他(孔子)以“仁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做为礼乐精
39、神的内核,“对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关系。 赵玉敏赵玉敏以以“仁仁”释礼,援释礼,援“仁仁”入乐入乐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礼”内涵的?内涵的?归纳归纳“礼礼”的价值追求。(的价值追求。(3 3分)分)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要要“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因而其本质思想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合同期限协议
- 家长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感恩父母写作要求
- 完整职场礼仪培训
- 幼教主要业绩工作总结
- 阿克地区温宿二中2025届普通高中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含解析
- 阿图什市2025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安全数据处理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班冰雪天气交通安全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课件-四下recycle1 第一课时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 2024年电子商务新兴业态探讨试题及答案
- 亮化工程售后服务方案及优惠承诺
- 物业服务礼仪礼貌培训七大要点
- 2025-2030中国儿童服装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1(广东卷)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考试题库 (含答案)
- 《颅内血肿教学查房》课件
- 2025新人教版七下英语单词默写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