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2014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l50分钟) 第工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日晕/眩晕掂量/惦记果脯/哺育休憩/修葺B尽快/尽管沮丧/龃龉娇嗔/瞋目
2、; 劲旅/径直C殷实/殷红 提防/堤堰 濡染/蠕动 间距/信笺D塞责/堵塞 沏茶/堆砌 拱手/供给 行当/巷道【答案】B【解析】A、yùn,din/diàn,f/b,qì
3、160; B、jn,j,chn,jìngC、yn/yn,d,rú,jin D、sè,q/qì,gng/gng,háng/h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信笺 落寞 综合征 扶正祛邪B坐镇 吹拂 策源地
4、60; 卑躬曲膝 C怄气 浏览 蜂窝煤 分庭抗理D瞭望 寒暄 口头蝉 优哉游哉【答案】A【解析】B.“曲”应为“屈”,C.“理”应为“礼”, D.“蝉”应为“禅”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书
5、中相关文字记载,是钓鱼岛主权归我的新证。B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根治这一现象?C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D看吧,他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答案】C
6、; 【解析】A.将“小红楼梦”的书名号改为引号。B.连续问,“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两句的后面均应用问号。另外,“中国式过马路”既然是“一词”,后引号就要加在“路”的后面。句中使用正确。D.破折号误用为括
7、号。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春节期间,学校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校领导向离退休的老教师祝贺新年,并汇报了过去一年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绩。B战国晚期,关东六国联合抗秦,但六国由于存在利害冲突,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各有打算,因此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C学习中国古典小说时我们不禁感喟:面对伟大的作家罗贯中、吴承恩、蒲松龄、曹雪芹等,如今的作家为什么只能望其项背?D一次语文老师进行名言名句的测试,当他看到有的同学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面填的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时,真是哭笑不得,哑口无言。【答案】B【解析】A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非常相像。一般用于比较。B
8、誓言说得真实可信。C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式,如“难以望其项背”) D.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与句意不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 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B 台湾地区25 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 共同开发、享用
9、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C 四川省政府己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 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答案】B【解析】A 、表意不明C 、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 现象” D 、“并以小步慢走”后缺少中心语“的方式”。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王亮 张
10、滢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学得好吗?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能适应城市文化吗?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将来会有发展吗?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
11、融入城市。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
12、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
13、未来画上一个问号。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
14、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
15、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中国教育有删改)6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答案】D【解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一说原文无据。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
16、原因。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答案】C【解析】”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说法绝对,它只是原因之一。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答案】D
17、【解析】A“基本”说法有误,原文是“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B“主要源于”说法片面,“心理上的自卑”只是主观原因之一,还有其它主客观原因。才“只需”有误,表充分条件,原文“而要”强调的是必要条件。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
18、,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代指酒),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
19、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
20、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诸幕 诸:之于B文长皆叱而奴之 奴:奴役C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
21、#160; 方:比拟,比作D下狱论死 论:判罪,判决【答案】B【解析】意动用法,把某某看做奴仆。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介胄之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2、B奇其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抱愤而卒
23、60;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答案】C【解析】A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他的/他;C因为;D表修饰/表承接。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文长“数奇”的一组是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櫱 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 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显者至门,或拒不纳A B C D【答案】B【解析】表明人奇;表明诗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24、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蕙认为徐文长有奇才,胡宗宪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所作表文受到皇帝青睐;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B徐文长傲视官场和权贵,不拘礼节,葛衣乌巾,高谈阔论;权贵登门,有时拒不接纳;佯狂自虐,抱愤而死。C徐文长广博的阅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而胸中又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所作诗歌匠心独出,文章见解独到,文气深沉去度严整;所画花鸟苍劲中透出姿媚,超逸有致。D作者对徐文长的才华和人格大为赞赏,认为“无之而不奇”;对其不幸命运深表同情,说“斯无之而不奇也”。【答案】C【解析】苍劲中透出姿媚,指的是书法而不是绘画。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
25、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4分)(2)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3分)(3)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3分)【答案】(1)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有时他拒不接待。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叫下人仆
26、隶和他一起饮酒。(2)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癫狂病;癫狂病一直没有痊愈,以致犯罪入狱。(3)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自身未能显贵罢了。附【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县县学生员,名声很大。薛蕙主持越中考试,认为他是奇才,把他看作国士(旧称一国中的杰出人才)。可是他命运不好,屡次应试都失败。中丞胡宗宪听说了,延请他为幕府宾客。徐文长拜见时,常常穿粗布衣服,戴黑色头巾,纵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这时,胡宗宪统领多方军队,威震东南,(在他面前)军队将士,跪着说话匍匐前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着一个诸生的身份傲视他,议论的
27、人把他比作刘真长和杜甫。适逢(胡宗宪)得到白鹿,吩咐他作表文。表文送上,嘉靖皇帝很高兴。胡宗宪因此更加欣赏他的才能,(此后)一切奏疏表记,都出自他手。徐文长以才略自负,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看当时之士,没有一个看上眼的。然而最终一直遭遇不顺利。徐文长已经不被考官赏识,就放浪饮酒,纵情山水,奔走于齐、鲁、燕、赵之地,尽览北方沙漠。他所看到的山崩海啸,沙起云飞,风鸣树倒,深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行状,都一一用诗抒写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豪气,英雄无路、寄身无门的悲伤,所以他作诗,如怒,如笑,如水鸣峡谷,如种子出土,如寡妇夜哭,旅人寒起。虽然他的诗作体式时常有低下的,可是匠
28、心独出,有王者气度,不是那些像女人一样伺候人的人所能企及的。文章有卓识,文气沉郁而法度严整,不因为模拟而损失才华,不因为议论而伤格调,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物。徐文长既然高雅,不与流行风气相合,当世所谓文坛主盟的人,徐文长都大声呵斥,视为奴仆,所以他的名气没有超出越地。可悲啊!(他)喜欢写书法,笔意奔放,风格和他的诗作一样,苍劲中跳跃出姿媚,正是欧阳修所说的“妖韶女老自有余态”。有时在他的业余时间,随意画些花鸟,也都高超飘逸,很有情致。最终因为疑忌,徐文长杀了自己的继室,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太史张元汴极力解救,才得以出狱。晚年悲愤更深,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显贵登门,有时拒不接纳;时常带钱到
29、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饮酒;他有时自己拿斧子打破头,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有时用锋利的锥子扎自己两耳,深入一寸多,竟然没有死去。可是徐文长最终因为在当时不得志,抱愤而死。袁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癫狂病;癫狂病一直没有痊愈,以致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像先生那样的。虽然如此,胡宗宪,是一世豪杰;嘉靖皇帝,是英明君主。幕府中(给他)与身份不相称的礼节,这表明胡宗宪赏识先生;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只是他未能显贵罢了。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的风气,百年之后,自有定论。怎么会怀才不遇呢!梅客生曾经寄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老友
30、,他的病比人奇特,人比诗奇特。我认为徐文长无处不奇特。无处不奇特,这就无处不命运坎坷,可悲啊!”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释:北阙:指帝宫。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青阳:指春天。(1)联系全诗,分析“不才明主弃”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2)“松月夜窗虚”中的“虚”字用得好很传神,分析传神在哪里。【答案】(1)“不才”既是谦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明主”既是对皇帝的尊重,又表明求仕之心尚未泯灭,还希望皇帝重用自己,同时也是“不明”的微词
31、,带有埋怨的意味;“不才明主弃”写得有怨恨,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2)答:“虚”字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解析】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解释大致意思。不必前往帝宫,再去呈上奏书。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没有才能,君主弃我不用。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白发如霜催人老,新春一到旧岁必除掉。长忧短愁总不息,夜深人静更难眠。月夜松林透清光,洒进窗户添空寂。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2、 ,则不复也。 (论语)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2)吾师
33、道也, ? (韩愈师说)_,秋水共长天一色。
34、160; (王勃滕王阁序)(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 _。 (齐桓晋文之事)
35、;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4) _ _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_。 (李密陈情表)【答案】(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别有幽愁暗恨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6、落霞与孤鹜齐飞(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梧桐更兼细雨(4)楚天千里清秋、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五、(12分,每小题4分)16.按照下面文字的思路,扩展画横线语句的内容,要求与上文的句式一致,不少于20字。 老百姓说谁“做人不像人”,是对这个人的厌恶和咒骂;要是说谁“做官不像官”则往往是喜爱和赞扬。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做人不像人”是说,这个人为人狡猾,心地不纯,阳奉阴违,见利忘义,少廉寡耻;“做官不像官”是说,
37、0; 。【答案】这个人清正廉洁,公而忘私,心系百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意思对即可)17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其实,我国有多位作家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如鲁迅、沈从文、巴金等,但因种种原因,均与其擦肩而过。假设你是诺
38、贝尔文学奖评委,请任选其中一个作家,结合其作品特征,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39、; 【答案】鲁迅:他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越的创作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峭拔、洗炼而不乏幽默的笔锋,毫无忌惮地批评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
40、,深刻的接露出国民的劣根性。沈从文:他将写实、纪梦、象征诗意地融合在一起,在古朴格调的语言中,融入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构筑出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凸现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巴金:他将生命中的热情、忧患和良知与文字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热烈、明快、流畅、秀朗又饱含人文主义情怀的笔调,展现出善良民众在黑暗统治下的苦难意识与抗争热情。18语言是人物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切的语言表达,是一门交际艺术。请说说下面一段语言有哪几层含义,体现了王熙凤怎样的交际艺术。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41、,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说着,便用帕拭泪。_【答案】(1)黛玉是至今才见的标致的人物(2)只有老祖宗的嫡亲孙女才有这种气派(3)这些语言既恭维了黛玉,更讨好了老祖宗和她的孙女们,以及与这些孙女们相关的人。总之,一席话,在场的人听了都受用。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夏丏尊的教学改革夏丏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了全面改革,使春晖中学的国文教学独树一帜。从教材看,夏丏尊和他的同事们将当时春晖的国文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必修科的教材有两种:一是商务版的国文课本;一是教师自编的选授讲义,包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对范文的选择教师特别重
42、视,既要内容新,又要形式美,以利于学生从中吸收营养,在思想、道德、情操上得到熏陶,在语言文字、写作方法上得到借鉴。这些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对于初中要不要教文言文的问题,当时社会上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兼教,一种主张绝对不教。夏丏尊等主张兼教,他们认为“自小学以至大学的学生,文言文尽可以不写,而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却希望其能读解普通的文言文。如果中学毕业生没有阅读中国普通书的能力,那就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遗产,不特是本人的不幸,恐也是国家社会之不幸,不特在中国文化上可悲观,在世界文化上看来也是可悲观的”。夏先生等还认为,当时文言文事实上在社会生活里还占有很广的势力,如果不授与学生以理
43、解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将不能看日报、官厅公告以及现代社会上种种文件。但分量要控制,以占全部课文的十分之三四为宜,且教材要精选。选修科按年段分设。第一学年注重补习,第二学年注重个性,第三学年注重调剂。选修教材的内容从实用文、修辞大意到文学史、近代文艺思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学生的爱好培养和个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改革考试是夏丏尊在春晖早期国文教学中的又一举措。在1923、1924年保留下来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一份国文考查试卷,从考查内容看,语文基础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诸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几乎都已涉及到了,可见,当时的基础教育是比较全面的。在作文教学方面,夏丏尊和春晖早期国文教师花
44、了很多心血和很大气力。他们经常研究学生的写作实际,发现问题,想出办法,加以指导。首先,夏丏尊十分重视作文的态度 。他认为,文章“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态度的注意,却比技巧更加要紧”。第二,重文风,提倡“实、新、小”。他要学生注意周围的“实生活”,用“实生活”来做作文的材料。为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他们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新鲜的人和事,经常以一二百字写生活的一个片断,然后逐渐扩大。这样的文章篇幅小了,内容却充实了,感情也更真切了。第三,夏先生等十分重视文章的批改,讲究当面指点。校友王文川在一篇怀念母校的文章里提到:“夏丏尊往往叫我们去他那里,当面批改作文,启发我们明白错误的地方,加以详
45、细说明;遇到好文章就张贴出来叫我们大家去看。”夏丏尊、朱自清等先生几乎都用了相同的方法,给每个学生一张成绩升降表,“我们的每篇作文,都标出升降记号,让我们自己看到进步或退步”。夏丏尊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尤其是博学的好处。因此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夏丐尊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他为学生们开出了一份书单。书单设有两条标准:一条是做普通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书,一条是做现代世界人不可不读的书。一份书单共85部书,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用中文写的也有用英文写的;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这份书单几乎包涵了中国和世界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当代最先进的文化成果。陈望道于l920年翻译的共产
46、党宣言,也是当时必读书目之一。书目中还列入新旧约等,夏先生认为这类书对后来的思想、文学影响不小,也应该了解。 (摘编自严禄标“春晖”的一大功臣夏丏尊)1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夏丏尊先生认为初中生需要学习文言文,但教师要控
47、制分量,最好占全部课文的十分之三四,而且教材还要精选。B春晖教师从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中选取内容新、形式美的文章,编成了选授讲义一书。C夏丏尊先生提倡“实、新、小”的文风,要求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发现新鲜的人和事,多写生活的片断,然后逐渐扩大。D选修科三年各有 侧重,分别注重补习、调剂和个性,内容广泛,有利于学生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E本文通过详细记述夏丏尊先生进行教学改革的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位有思想、有眼光、有作为的教育家形象。【答案】B、D【解析】B项,选授讲义包括范文选读、语法、作文法等,其中只有范文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向导等进步刊物。D项“调剂和个性”顺序错,在文中第四段。20.夏丏
48、尊先生为什么主张“兼教”文言文?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中学生能读解普通的文言文,才能享受先人精神的遗产。 拥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世界文化的需要。(答“没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恐也不是国家社会之幸,不特在中国文化上可悲观,在世界文化上看来也是可悲观的”亦可。)文言文在社会生活里还占有很广的势力,学会了才能看日报、公告和种种文件。【解析】在文中第三段寻找答案,作者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享受先人的精神遗产,丰富世界文化的需要,学会了可以看各种文件。21.夏丏尊先生对国文教学的改革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教材的改革:国文分为必修科和选修科,现成教
49、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兼教文言文。 考试的改革: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作文的改革:重视作文的态度,重“实、新、小”的文风,重视文章的批改。 阅读的改革:倡导多读书、读好书,兼容并包,与时俱进。【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整合能力,文中共写了夏丐尊先生对国文教学改革的四个方面:教材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作文的改革,阅读的改革。22.夏丏尊先生开出的书单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夏先生开列书单的两条标准“做普通中国人不可不读”和“做现代世界人不可不读”启示我们:读书是为人生奠基,要用发展的、世界的眼光读书。(既要重视继承,也要重视与时俱进。)夏丏尊先生的书单共85部书,涉及古今中外不同的学科,这启示我们,读书要“多”,不仅数量上要有保证,内容上也要广博。这份书单几乎包涵了中国和世界最优秀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河南省漯河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5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中医职业助理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 数据分析及应用模拟考试题+答案
- 2025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施工作业申请表
- 浸出液的净化与沉积
- 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586题)
- 苯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幼儿园大班《防欺凌》教案5篇,幼儿园大班防欺凌活动教案
- 卫生管理初中级职称大纲
- 《当代网络文学作品发展研究6300字(论文)》
-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讲解学习
- GB/T 9386-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 GB/T 25137-2010钛及钛合金锻件
- 第2课《说和做》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