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全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

2、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教学过程:毫米,分米的认识.swf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0厘米。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

3、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毫米,分米的认识.swf提问:从0刻度到刻

4、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毫米,分米

5、的认识.swf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2、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

6、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4)练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练习一的第1、2、3题。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swf蜡笔长6(   

7、;  )    跳绳长2(      )  桌高7(      )    粉笔长75(        )钢笔长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   

8、; )   旗杆高9(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4、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千米的认识教学目的: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9、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 出示课件千米的认识.ppt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 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3 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各

10、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千米的认识.ppt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米)3. 估想。(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

11、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4 记忆进率。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3、实践作业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现了实践性)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

12、有什么感觉?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2巧记进率.千米的认识.ppt  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多媒体展示场景)吨的认识.ppt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

13、#160;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如:3吨)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那么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

14、例)  (3)媒体展示:吨的认识.ppt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重量,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也可以用1吨表示。吨的认识.ppt     板书:1吨 &#

15、160; =1000千克(3)小组讨论以下问题:用等号相连,说明它们的质量怎么样启发学生的思维?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物体质量的轻重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完整:1吨( t ) =1000千克(kg) (4)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5)媒体展示:吨的认识.ppt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的重量是多少千克?是多少吨?  b、100块

16、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6)(媒体展示)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袋水泥的重量是50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8)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吨的认识.ppta:卡车载重4(     )b:小明体重35(

17、)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d: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e:一座桥的载重量是8()(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你们在哪里还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标志,(电梯上、大的磅秤上)它代表什么意思?(9)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质量单位?请你从大到小排列出来。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怎样?(1千克=1000克)3、吨和千克的转换。(1)请同学试一试例题。(媒体展示)吨的认识.ppt(1)一头大象重5吨,如果用千克表示是多少千克?请说出理由。板书:5t=5000kg   1t=1000 kg

18、60;  5t=1000×5=5000kg(2)2000 kg()t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试一试。在( )里填数。6t=( )kg   9t=( )kg   4000kg=( )t  7000kg=( )t练:学生填在书上。议:相互说说理由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选择p56练一练的22、第5题3、一头狮子约重250千克,一头蓝鲸舌头的重量是狮子的8倍。蓝鲸舌头重多少吨?4、扩展题:(媒体展示)吨的认识.ppt

19、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t(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加 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课件播放:中国特有的珍惜动物图加法.ppt谈话:同学们,昨天

20、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加法.ppt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接着框出或用颜色显示下面的部分。爬行类376两栖类284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76284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教师: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让学生看教材或在屏幕上出现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可

21、使用画外音)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加法.ppt3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加法.ppt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4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加法.ppt

22、2练习五第1、2题。3在同样方框内填入同样数字.加法.ppt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减 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3.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4.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5.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2.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

23、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做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减法.ppt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我们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有吗情景创设较好 ?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图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1.我们可以用总的路程减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丽江的距离了。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

24、加明了。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又什么办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然后找几个同学汇报方法。你觉得哪位同学的方法好?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517-348应该怎么计算的?一边板演,一边说竖式计算的步骤,全班一起做到下图的步骤,停。接下来给2分钟时间,请你和同桌或者小组内的同学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做。讨论结束后,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同时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减法.ppt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要注

25、意:认真书写,仔细计算)2.例2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计算的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你们看这样好不好, 同桌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然后推选出一个代表,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好不好?哪一组想说说你们的方法?找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若一名学生没讲清楚,可再找两名学生说明计算方法,或有其它学生发表意见。)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3.独立完成25页第1、4题4.判断对错:(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我们学习了

26、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得很好,接下来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学习例3,怎样计算500185?(1)想想:运用学过的知识,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呢?分小组合作学习,把你的想法同小组的同学说说。(2)班内汇报交流。方法1: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方法2: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方法3:500200300,30015315方法4: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怎样用竖式计算。(3)学习竖式计算,请一学生说计

27、算过程,老师板书。 500185315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巩固练习:4002642.观察思考:在计算中,被减数中某一位是0退位后,你发现了什么?(0退位后,计算时要用9减)注意:退位减法0上有点(退位)用9减。3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数字.减法.ppt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减法,你知道了什么?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点点清楚,哪一位头上有一点要减1后再计算。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28、,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你单独买过东西吗?媒体出示超市场景图加减法验算.ppt情景创设,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加减法验算.ppt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

29、: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2用屏幕显示例1:加减法验算.ppt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13548183(元)        1 3 5                          

30、;     48                               1 8 3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教师

31、: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加减法验算.ppt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

32、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455610156451015610145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2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3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加减法验算.ppt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你的收获?四边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二、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

33、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四、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七巧板一副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感知四边形的特征)1找主题图中的图形。师:我们每天都在美丽的校园学习生活,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有哪些图形?(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图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2.出示学生说到的图形。师:图中还有许多图形,那同学们能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同桌相互商量,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图形的分类,有哪些分法预设:

34、1按有角和没角分2.按边数分3.按四边形和非四边形分师:(当学生把四边形分一类,其他图形分一类时)我们就按照你这种分法来研究。你为什么这么分?(这些是四边形)。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师: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四条直直的边,四个角,是个封闭的图形。)(前面两点学生比较容易得出,后面一点若得不出可放到后面的走迷宫当中来强调。)(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走迷宫。)师:认识了四边形,下面我们要帮小白兔来走迷宫,要沿着四边形走才能吃到萝卜,看看小白兔有几条路线可以走?活动要求:(1)先自己独立地在纸上走一走 (2)然后同桌轻声说说你是怎么走的 指名说,老师课件演示利用游

35、戏来做题反馈:学生指出有三条路线。 师:为什么不往8走?(强调:四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为什么不往17走?(17是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一个面是四边形)12是一个四边形吗?师: 让你帮小白兔选择,你会选哪条路线?为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边形分类)1.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四边形,那么在生活中,你也能找出四边形吗?(举例说明)2、师: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四边形,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我也收集了六个四边形,其中2号四边形很不规则,在生活中很少见到,我们把它叫做任意四边形。3、师:谁来选一个你熟悉的四边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1)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36、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问:这儿还有谁也是对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3)若没有学生选菱形,可问:认识这个图形吗?它的四条边也相等。4、认识了这些不同形状的四边形,你能给这六个图形来分类吗?说说理由。 预设:(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没有直角)。(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边不相等)(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任意四边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小结:同学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分类。通过分类我们知道虽然这六

37、个图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又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特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找、拼四边形)课件出示,请你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四边形?想一想,怎样数才可以不遗漏不重复?拿出练习纸,先写一写。 反馈: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四个四个数等2、象这样的拼图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最著名的就是七巧板,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拼图游戏,不仅可以拼出四边形,还可以拼出各种人物动物形象,或者是桥、房子、宝塔等图案,也可以拼出一些中英文字符。(欣赏图案)师:好看吗?那就赶快动手拼一拼。平行四边形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740页。教学目的: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8、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2、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准备:师:课件;平行四边形图片; 生:钉子板、七巧板、剪刀、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小朋友找的这些图

39、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陈老师想来考考你们,(课件)这是刚才小朋友找到的长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生: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变倾斜了,它们的对边还是相等的。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生2: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刚才小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但这是用眼睛看的,是不是准确呢?你们想通过

40、做实验来验证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实验要求:篮子里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其它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培养学生的的动手能力?2、小组实验。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生1:我用笔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画在纸上,再用它的另一条对边去比,发现了两条对边重合在一起,另外一组对边我也用相同的办法去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真聪明,真是一个好办法。生2: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剪一条

41、细线下来,再用这条细线去和它的对边相比,发现这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我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师:另外一组对边也用相同的方法证明相等,是吗?(生:对)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3:我用尺子量,也发现了对边相等。生4:我用剪刀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下来,变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把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我发现了它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也相等。师:太棒了,这种方法不仅能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谁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点?生5:我用活动角先量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再去量另一个对角,发现它的对角相等。生6:我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把这个

42、角和它的对角比,发现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另个一组对角也用相同的方法来做,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师:能想出这么棒的办法来,真不简单。生7:我用铅笔把一个角画在纸上,再拿它的对角来比,它们也一样大。师:这个办法真不错。(板书:对角相等) 小结。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先观察推测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再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生: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看来小朋友已经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随意指到一个图形,如果你认为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

43、,如果不是平行四边形,小朋友就做这个手势,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反应最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围平行四边形。刚才小朋友不仅反应快,而且判断准确,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每个小朋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边围边想围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什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展示自己围的平行四边形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围的吗?第三条边你是怎么围的?3、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游戏教学效果较好 。 小朋友喜欢玩七巧板的游戏吗?平行四边形也是七巧板中的一员,你能找出来吗?现在我们小组来举行比赛好吗?注意听比赛规则:用七巧板拼出新的平行四边形,把你们拼的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贴在硬纸板上,时间为两分钟,时

44、间一到要马上停下来,小组长按照你们拼的数量贴在相对应的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方法最多?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性。) 今天我们交上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生1:学校楼梯的扶手。生2:我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的。生3:我们画画时经常画平行四边形。课件:老师也找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出现伸缩铁门)你发现了什么?生:铁门能伸缩。师: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动手做实验:小组做好分工,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拉拉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汇报。请两个小朋友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

45、拉拉看。生:三角形拉不动,平行四边形一拉就变形。师: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生: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师: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这样平行四边形就拉不动了。小结: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板书:易变形)铁门能伸缩就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小结:平行四边形不稳定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小朋友回去先去调查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开心的是什么?生1:我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生2:我和平行四边形交上朋友了,我很开心。生3:我学会了用很多种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

46、边和角的特点。生4:在玩七巧板的游戏中,我们小组互相合作,拼了7个平行四边形,获得了第一名,我真高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用动画“第二次龟兔赛跑”导入新课,引出周长的概念。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正方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动手操作:演化对周长的理解。 指名用手

47、指把数学书的封面围一周。指出:从封面角上的一点出发,沿着它的四条边围一周,又回到这个点。然后引导学生表述:这封面一周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指定学生说说课桌面的周长。 推论:一个平面图形也是这样,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定义。 给出几个图形说说哪几个图形有周长,哪几个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 概括周长的定义。 举例说说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出示图形: 小组合作,比比周长谁长?可以有哪些比较方法。 反馈。 小结,揭示课题。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

48、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一种?为什么?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6分米8

49、厘米2厘米1厘米3分米8厘米、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5)、机动发展题 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计算下图的周长呢?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及估算练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估算以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会求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加

50、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难点:把一些简单组合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求周长。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板2块(6×3cm)每人、点子纸1张每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师生谈话。 前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下面我们看大屏幕: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有什么特征?正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有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 这两个图形

51、的周长分别指的是什么?谁来指指看。 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物品名称估计周长实测周长出示数据图形(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4厘米;正方形的边长5厘米),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讨论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练习。 2、进行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学生独立练习。 汇报。 2、做一做第3题。 出示下图,设问:你会在点子纸上画出这两个图形吗? 学生试画,教师

52、指导。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指什么?谁来指指看。 如果每两个点子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你会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3、练习十一第1题。 拿出准备好的两块硬纸板,测量出它的长和宽。 计算一下长方形硬纸板的周长。 把两块长方形硬纸板拼成一个正方形,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提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是36厘米,而是24厘米呢? 把两块长方形硬纸板拼成一个长方形,计算一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同样是两块长方形硬纸板拼成的图形,为什么周长不样呢? 练习十一第2题。 用12根火柴分别摆一

53、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分别指名操作) 讨论:这三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为什么? 练习十一第3题。 出示点子纸和要求:在点子纸上画出不同的长方形,使它们的周长都是14厘米。 学生练习。 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不同的画法) 5、思考题: 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第4题。 讨论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为什么前两个图形的周长会比第3个图形长?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练习十一第6题。 演示两种不同的走法。 讨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 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第五册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

54、、2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道具:计算卡片、课件教学流程:新建文件夹200902280845430174.jpg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教学教材p50例1。 三一班召开联欢会,先搬十五盆花去布置会场,如果每组摆五盆,可以摆几组?生:三组。新建文件夹1.bmp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谁告诉老师怎样列式呢?(15   ÷   5  =        (组)(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

55、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被除数 15     5和3的乘积 0竖式是很重要的(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新建文件夹3.bmp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  ÷  5   =  4  (组

56、)  3  (盆) 4                   .5/23               . 20                     3余数(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

57、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2、3 略3、作业练习。(1)找病因(并改正)新建文件夹2.bmp(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60   &

58、#160;÷  7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p53第2、4题。教学目标:1.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道具:练习卡片每人一份。教学流程:新建文件夹200902280845430174.jpg一、创

59、设情境,生成问题。教学p52例3。新建文件夹1.bmp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板书:15   ÷   5   =   3  (组) 16  ÷   5   =  

60、3  (组)1 (盆)17   ÷   5   =   3  (组)2(盆)18  ÷   5   =   3  (组)3(盆)19  ÷   5   =   3  (组)4(盆)20   ÷   5   =   4  (组)21   ÷  5   =   4  (组)1(盆)22 

61、60; ÷   5   =   4  (组)2(盆)23   ÷   5   =   4 (组)3(盆)24 ÷   5   =   4  (组)4(盆)25 ÷   5   =   3  (组)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4、小组讨论。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卡每人一份)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