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EDA实验一报告_第1页
南理工EDA实验一报告_第2页
南理工EDA实验一报告_第3页
南理工EDA实验一报告_第4页
南理工EDA实验一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eda设计()实验报告 第 50 页 共 50 页南 京 理 工 大 学eda设计()实验报告作 者:蒋华熔学 号:1104210121学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老师: 吴少琴 实验日期: 2013/8/262013/8/29 2013 年 9 月摘 要eda 技术的发展, 大大缩短了电子系统开发的周期, 且已成为开发技术的主流,eda 综合实验开发, 为培养学生掌握eda 技术的设计方法和微机控制技术在eda 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帮助,eda 技术作为电子设计领域中的新兴技术,具有传统电子设计方法不可替代的高效、实用优势, 对于理工科, 尤其是电类相关专业学生

2、及设计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工具的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尤为重要,eda 综合实验的开发充实了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 改进了实验方法与手段, 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的实验教学环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 eda仿真实验 开发技术 元器件工作原理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a technology, greatly shorten the cycle of electronic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technology, eda exp

3、eriment development, and gives the implementation code, for trains the student to master the design method of eda technology and micro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eda design help as emerging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design technology, eda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electronic

4、 design method is an irreplaceable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specially in electrical or related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designers are essential design tool for mastering this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1 eda development enri

5、ch experiment cont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means,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n ope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de of programming is given in this paper.key word

6、s :eda technology ; integrated experiment ;目 录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6一、实验目的6二、实验要求6三、实验步骤61、电路的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和最大不失真分析72、三极管特性测试113电路基本参数测定17四、实验小结20实验二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21一、实验目的21二、实验要求21三、实验步骤211、电路的原理212.电路电压增益的测量22四、实验小结27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28一、实验目的28二、实验要求28三、实验步骤281.负反馈接入前后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定292负反馈对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36四、实

7、验小结40实验四 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41一、实验目的41二、实验要求41三、电路步骤411.方波发生器422.微分电路433.限幅电路454.积分电路465.比较器及电子开关电路47四、实验小结49参考文献50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 实验目的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试方法;2.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3.观察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输出波形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二、 实验要求1. 设计一个分压偏置的单管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10khz(峰值1mv) ,负载电阻20k,电压增益大于100。2. 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观察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

8、失真的输出信号波形,并测试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3. 调节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节偏置电阻),使电路输出信号不失真,并且幅度最大。在此状态下测试: 电路静态工作点值; 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和b 、 rbe 、rce值; 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增益; 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和fl、fh值。三、实验步骤1、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 如图1-1所示。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组成分压偏置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图1-1 单级放大电路原理图2、电路饱和失真输出电压波形图调节电位器的阻值改变静态工作点,当电位器的阻值为3%r6时,显示饱和失真的波形如下,如图1-2所示,电路出现饱和

9、失真时的波形,图1-3是所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值。得到静态工作点的各个参数如下:ubeq=0.64v, uceq=0.079vibq=58a , icq=1.03ma图1-2 饱和失真输出电压波形图图1-3 饱和失真的静态工作点值3、截止失真输出电压波形图电位器的阻值为98% r6时,显示截止失真图形如图1-4所示,图1-5所示的是电路处在截止失真状态下的静态工作点的值。从图上可以看出,虽然从波形上看不出来明显的截止失真,但是可以看出的是输出信号(红色)的幅值远远地小于输入信号(紫色)幅值,所以这个状态为截止失真。可以得到:ubeq=0.32v, uceq=11.999vibq=1.21na ,

10、icq=40.7na图1-4 截止失真输出电压波形图图1-5 截止失真的静态工作点值4、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波形图调节滑动变阻器,并不断观察输出端示波器上的波形,在滑动变阻器划片位于6%的位置时可以得到最大不失真波形,如图1-6所示。图1-7所示的即为所对应的静态工作点,得: , a , 图1-6 最大不失真波形图图1-7 最大不失真的静态工作点值5、三极管特性测试(1)输入特性曲线在绘制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会用到multisim的直流扫描分析,软件要求物理量、为直流源,故需要重新连接电路。将处于最大不失真工作状态的三极管复制出来,按照其直流工作点赋予其、等效直流源电压值。最终电路如图1-8所示

11、。图1-8绘制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的实验线路图再次利用直流扫描分析,画出三极管在最大不失真状态,即uceq=2.46v时的输入特性曲线(如图1-9所示)。由图1-10结合公式, 图1-9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图1-10计算时所绘制的输入特性曲线(2)输出特性曲线与绘制输入特性曲线一样,绘制输出特性曲线时亦需要重新连接电路。此时的两个直流源代表的物理量为和。重新连接的电路图如下图1-10所示。图1-11绘制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实验线路图再次利用直流扫描分析,画出三极管在最大不失真状态,即ibq=7.12a时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1-12所示)。再由图1-12结合公式得,=133.5。由公式得, 图1

12、-12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图1-13 计算时所绘制的输出特性曲线6、在最大不失真情况下电路基本参数测定(1)电压增益的测定图1-12所示的是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电路。由数据计算得由电路1-1可得,放大倍数的理论值计算为误差分析可见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值比起来还是有比较大的误差,造成误差的原因第一个是测量数据的时候读数不够精确,有多次估算,导致最后结果偏差较大;第二个原因在于选择的是实际原件,rce才14k,所以会有误差。图1-14电压放大倍数测量电路(2)输入电阻的测定图1-14所示的是输入电阻测量电路。由数据计算得由电路1-1可得输入电阻理论值应为误差分析图1-14输入电阻测量电路(3)输出电阻

13、的测定测量电路如图1-14所示。由数据计算得:由电路1-1可得,输出电阻理论值为误差分析图1-15输出电阻测量电路(4)频率特性仿真利用multisim软件中的交流仿真分析,对电路中的3节点进行交流分析。可以轻松的得到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如下图1-16所示。从特性图上可以看出的最大值为42.3,减去3即得到上下限频率。由此可得,下限频率,上限频率,通频带为4.36mhz。图1-15 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四、实验小结 整个实验做出来却发现误差很大,我分析原因是因为我在调试电路时不很精确导致,比如要求饱和失真,我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却有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认为有一点失真也算达到实验目的了,结果测量值

14、偏离理论值很多。第一次实验给我一个教训,做实验千万不能马虎了事,抱着侥幸心理,往往给实验带来很大误差。影响实验数据,从而远离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实验二 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带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单个放大器的共模增益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要求1. 设计一个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要求空载时的avd 大于20;2. 给电路输入直流小信号,在信号双端输入状态下分别测试电路的avd、avd1、 avc、 avc1值。三、 实验步骤1、差动放大电路原理图(图2-1为双端差模输入双端输出的电路)图2-1差动放大电路

15、原理图实验要求电路空载时的要大于20。故在实验前需要测量空载时差模输入双端输出的电压增益。由数据计算得:,符合要求,可以继续进行下面的实验。2、双端输入直流小信号的的、值测量差模输入双端输出电路如下图2-2所示,由数据计算得图2-2差模输入双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差模输入单端输出的电压增益测试单端输出的电压增益时,先将两端电压源置零,然后对6节点进行直流分析,分析静态工作点值,如下图2-3。图2-3 差模输入单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6节点静态工作点)接着恢复原电路图,对6 节点的电压进行测量。如图2-14图2-4差模输入单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测量值)、共模输入双端输出的电压增益测

16、量电路如下图2-5所示,由数据计算得图2-5共模输入双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共模输入单端输出的电压增益测量方法和差模输入方法一致,见图2-6和2-7。对6节点静态工作点分析图2-6共模输入单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2节点静态分析)图2-7共模输入单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电路(测量值)四、实验小结本次试验中,问题最大的就是差模和共模的单端输出电压增益的测量方法,一开始我将电路两端对称的电压源置零,测量负载两端电压值,然后再将电压源连接至电路中,再次测量负载两端电压值,然后将两值相减。但是往往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电压值基本相同,相减后数值为零。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我对三极管c端节点进行了静态工

17、作点分析,这样得到的数值就会更加精确。本次试验我知道了,当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以获得更加精确稳妥的数据。实验三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2.掌握各种反馈(电压、电流、串联、并联)的区别与接入方法;3.了解反馈对电路电压增益、输入输出电阻以及非线性失真的影响;二、实验要求1. 设计一个阻容耦合两级电压放大电路,要求信号源频率20khz(峰值1mv) ,负载电阻3k,电压增益大于100。2. 给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测试负反馈接入前后电路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观察负反馈对电路非线

18、性失真的影响。三、实验步骤1、 负反馈接入电路前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定如图3-1所示即为实验原理图,放大电路有两个阻容耦合的共射放大电路构成,因此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若反馈接在输出端与第一个三极管的发射级之间,因此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图3-1 负反馈接入电路前af此时负反馈没有接入电路>100,满足要求,可以进行后续实验。图3-2负反馈接入电路前输入电阻ri图3-3 负反馈接入电路前输出电阻ro2、负反馈接入后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定图3-4负反馈接入电路后af由实验图可知9 =,所以引入的反馈是深度反馈。图3-5负反馈接入电路后输入电阻ri图3-6负反馈接入电路后输

19、出电阻ro分析:接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之前电路的输入电阻为4504,输出电阻为5102;接入后输入电阻为4831,输出电阻为4000,所以电压串联负反馈能够减小输出电阻,增大输入电阻。3、负反馈接入前后的频率特性曲线(1)负反馈接入前负反馈接入电路前,对三极管交流分析,得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3-7所示。用将两条线放置在数值两端,得到,,通频带为12.16khz。图3-7接入负反馈前频率特性曲线(2)负反馈接入后负反馈接入电路后,对三极管交流分析,得到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3-8所示。用将两条线放置在数值两端,得到, 通频带宽为410khz分析:由以上两步实验可见负反馈能展宽通频带。图3-8

20、接入负反馈后频率特性曲线4、负反馈对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1)负反馈接入前如下图3-9所示为未接入负反馈时,输入信号为1mv是的输出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放大电路起到的放大的作用,且波形未出现失真。图3-9 接入负反馈前输入信号为1mv时的输出波形:下图3-10为未接入负反馈时,输入信号为100mv是的输出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接入前输出波形的正负半周都出现了失真。但是接入之后又出现不失真。图3-10 接入负反馈前后输入信号为100mv时的输出波形结合图3-9和3-10可知,在输入信号为1mv与100mv之间某一值时,输出波形出现了失真。经过不断的模拟仿真与调试,在输入信号为3mv时,

21、输出波形开始出现非线性失真,如下图3-11所示。观察此时的波形,可以发现正半周的底部明显变平了。图3-11 接入负反馈前输入信号为3mv时的输出波形(2)负反馈接入后当接入负反馈后,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减小。当输入信号为149mv时,电路开始出现稍微失真现象,输出波形图如下图3-12。3-12 接入负反馈后输入信号为149mv时的输出波形分析:对该两级放大电路而言,接入负反馈之后能见效非线性失真,使得电路能够在尽可能大的输入信号情况下正常放大,在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综上所述:电压串联负反馈能够增大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从而提高电路带负载的能力;能够展宽通频带;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稳定增益。四、实

22、验小结 本次实验比较简单,但是测量起来却很麻烦,需要接入多种测量工具。算是对熟练掌握各种仪器和工具的一项测试吧,只要熟练每一个零件,设计起电路来就会得心应手了。由于是在前一天就已经做好的,没有想到利用前面两个实验的思想,完全可以将差动放大器引入本实验中,这是我感到不足的地方。实验四 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结构特点2.掌握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3.学习复杂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二、实验要求1. 设计一个能产生周期性阶梯波的电路,要求阶梯波周期在28ms左右,输出电压范围10v,阶梯个数3个。(注意:电路中均采用模拟、真实器件,不可以选用计数器、555定

23、时器、d/a转换器等数字器件,也不可选用虚拟器件。)2. 对电路进行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3. 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元器件。三、实验步骤1. 电路原理框图为了设计一个负阶梯波发生器,首先考虑由一个方波电路产生方波,其次,经过微分电路输出得到上、下都有的尖脉冲,然后经过限幅电路,只留下所需的正脉冲,再通过积分电路后,因脉冲作用时间很短,积分器输出就是一个负阶梯。对应一个尖脉冲就是一个阶梯,在没有尖脉冲时,积分器的输出不变,在下一个尖脉冲到来时,积分器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积分,因此,积分器就起到了积分和累加的作用。当积分累加到比较器的

24、比较电压,比较器翻转,比较器输出正值电压,使振荡控制电路起作用,方波停振。同时,这正值电压使电子开关导通,使积分电容放电,积分器输出对地短路,恢复到起始状态,完成一次阶梯波输出。积分器输出由负值向零跳变的过程,又使比较器发生翻转,比较器输出变为负值,这样振荡控制电路不起作用,方波输出,同时使电子开关截止,积分器进行积分累加,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系列阶梯波,如下图4.1所示,即为阶梯波发生器原理框图。图4.1 阶梯波发生器原理框图2、方波发生器下图4-3所示电路为方波发生器,首先使用一个运放构成滞回比较器如图4-2所示,其上下门限电压为。再由和发生多谐震荡信号,由滞回比较器的特性曲线,可得运

25、放输出的波形为方波。方波周期的公式 ,可以调整和的电容或电阻值来改变方波的周期。方波的周期即为后面阶梯波每一级之间的时间间隔,因此,调整准方波的周期对于整个阶梯波发生器电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图4.2 滞回比较器特性曲线 图4-3 方波发生器电路图和方波发生器的输出波形由上图可得,方波的周期约为7ms。3、微分电路微分电路由电容和电阻构成。由方波发生器产生的方波信号,经过微分电路变为了一个个向上或向下的脉冲波形。将微分电路接在方波发生器后输出波形如图4-4。图4-4 方波发生器+微分电路原理图和输出波形4、限幅电路限幅电路由一个二极管构成,所利用的就是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限幅电路的作用是可将微分

26、电路所得的尖脉冲波形的负半周过滤掉,得到单边尖脉冲波形。将限幅电路接在微分电路后输出波形图如图4-5所示。图4-5 方波发生器+微分+限幅电路原理图和输出波形图5、积分电路积分电路是将前面得到的尖脉冲信号进行积分,得到一级级下降的阶梯信号。积分电路是阶梯波发生器的核心组成部分。阶梯波每一级下降的高度与和成反比,可以通过调节和的数值来调整阶梯波每一级高度。将积分电路接在限幅电路后面,电路原理图及输出的波形如图4-5所示。图4-6方波发生器+微分+限幅+积分电路原理图和输出波形图6、比较器及电子开关电路由于要求不断产生阶梯个数为3个的阶梯波,所以需要在积分电路输出端电压下降到某一值时使其发生跳变,这一功能可以用比较器和电子开关来实现。计算过程如下:对u3的正向输入端应用kcl定律, ,带入数据,即,正向输入端的电位即为阶梯波发生跳变时的电压值,结合调节微分电路的和的值,便可以使阶梯波的输出电压范围为10v,阶梯个数为3个。最终得到如图4-7的阶梯波发生器的总电路图。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