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_第1页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_第2页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_第3页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_第4页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4(2014年福建文综年福建文综,3,34 4题题) )如图示意如图示意197219722011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冰川面积积的变化的变化( (单位单位:km:km2 2) )。读图。读图, ,回答回答(1)(1)(2)(2)题题: :(1)(1)造成该流域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冰川面积变化化的主要原因是的主要原因是( () )A.A.气候变暖气候变暖B.B.地壳抬升地壳抬升C.C.流水搬运流水搬运D.D.风力侵蚀风力侵蚀(2)(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变化趋势不变势不变, ,将导致将导致( () )A.A.冰蚀作用增

2、强冰蚀作用增强B.B.绿洲面积增大绿洲面积增大C.C.干旱程度加剧干旱程度加剧D.D.流域面积扩大流域面积扩大AC第1页/共56页技巧点拨技巧点拨1 1、注意审题审图,审题要注意题、注意审题审图,审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图中的不同年份干中的关键词,如图中的不同年份代表的图例。第(代表的图例。第(2 2)小题中的关)小题中的关键词是键词是“面积变化趋势不变面积变化趋势不变”。2 2、考查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查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第2页/共56页(2014(2014年大纲全国卷年大纲全国卷,4,45 5题题) )下图中下图中K K岛于岛于19831983年年火山爆发火山

3、爆发, ,植被消失殆尽。植被消失殆尽。19871987年年, ,该岛上已有该岛上已有6464种植物种植物生长旺盛生长旺盛。据研究。据研究, ,百年之内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该岛上的天然植被然植被就可以恢复就可以恢复。据此回答。据此回答(1)(1)(2)(2)题题(1)K(1)K岛天然岛天然植被类型植被类型属于属于( () )A.A.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B.B.热带草原热带草原C.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区相比,K,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独特条件是是( () )A.A.

4、海拔高海拔高 B.B.种源丰富种源丰富C.C.火山灰深厚火山灰深厚 D.D.光照充足光照充足AC第3页/共56页技巧知识点拨技巧知识点拨(1 1)根据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根据经纬度及相关地理事物进行判读。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进行判读。考查自然带的分布(2 2)根据题干找到材料,找图中)根据题干找到材料,找图中信息。信息。(3 3)本组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本组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性。第4页/共56页高考考什么高考考什么 怎么考怎么考 以区域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照片、遥感信息图等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形成以区域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照片、遥感信息图等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形成因子

5、的关系、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现象。因子的关系、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现象。 在能力上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应用相关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在能力上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应用相关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第5页/共56页体系构建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表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组成要素:差异性表现各要素相互联系制约某要素变化影响全局某要素变化影响其它区第6页/共56页考点剖析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剖析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7页/共56页下图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6、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出5大要素。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第8页/共56页 答案:(1)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 (2)整体性生物(植被)第9页/共56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综合分析1、组成要素第10页/共56页2、形成基础第11页/共56页 3、地理环境整体性综合分析具体表现1统一的演化过程(以我国西北为例)第12页/共56页具体表现具体表现2 2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全球变暖为例)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全球变暖为例)第13页/共56页练一练练一练1、(2014全国课标全国课标卷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加拉帕戈

7、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图,完成(1)(2)题。题。(1)(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 A地处赤道附近地处赤道附近B B远离大陆远离大陆C C构造运动强烈构造运动强烈D D地形复杂地形复杂B第14页/共56页 (2)(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 A A气温日较差大气温日较差大 B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地处热带但受寒

8、流影响 D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垂直差异显著C第15页/共56页 技巧点拨技巧点拨第16页/共56页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1)(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

9、、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第17页/共56页 (3)(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此类问题主要反映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时带来此类问题主要反映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时带来的主要影响,分析时主要抓住人类活动主要改变的环境要素,从其与其他要素的因的主要影响,分

10、析时主要抓住人类活动主要改变的环境要素,从其与其他要素的因果联系入手,分析改变造成的影响。如人类大规模的破坏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必果联系入手,分析改变造成的影响。如人类大规模的破坏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必然会导致地表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的出现,同时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发然会导致地表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的出现,同时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旱涝灾害频发等。等。第18页/共56页(4)(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

11、果链条,规范学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的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第19页/共56页(2015东北联考)“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第20页/共56页材料一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第21页/共56页材料二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

1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6分)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面积变化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第22页/共56页答案: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制约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

13、趋于干燥;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减少。第23页/共56页知识点拨:知识点拨:第第(1)(1)题,大面积沼泽地一题,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般具有地势低洼、来地势低洼、来( (降降) )水量大、排水不水量大、排水不畅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层阻碍地表水下渗。第第(2)(2)题,题,整体性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由整体性原理: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地形、气候、水

14、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一个整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一个整体。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第24页/共56页考点剖析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点剖析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5页/共56页基础夯实基础夯实 1 1在图中填出陆地自然带名称。在图中填出陆地自然带名称。第26页/共56页 答案:第27页/共56页2 2在表中填出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在表中填出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第28页/共56页练一练练一练(20

15、13(2013高考题山东卷高考题山东卷) )图图2 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性分布,读图回答1 1、图中为、图中为 A A、草原、草原 B B、荒漠、荒漠 C C 、针叶林、针叶林 D D、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2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 A、纬度、纬度 B B、洋流、洋流 C C、地形、地形 D D、季风、季风AD第29页/共56页知识点拨知识点拨1 1、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到再到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

16、到再到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故为草原。本题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故为草原。本题考查差异性考查差异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考查中国植被东西向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考查中国植被东西向地带性分布,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 2、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夏季风向西、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夏季风向

17、西影响范围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造成的,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影响范围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造成的,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故答案选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故答案选D D。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自。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因素,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点定位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30页/共56页(2015天津文综)读图,回答下题。 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

18、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 A A水系的分布特征水系的分布特征B B地形的东西差异地形的东西差异 C C热带荒漠的分布热带荒漠的分布D D矿产的分布特点矿产的分布特点C第31页/共56页 知识技巧点拨知识技巧点拨 图中显示了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河流和图中显示了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河流和矿产等地理要素。矿产等地理要素。地带性规律只有三种,地带性规律只有三种,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域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水系的分布主要受地

19、形、降水水系的分布主要受地形、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等因素的影响,矿产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制约,而地形、地质等因素均属素的制约,而地形、地质等因素均属非地非地带性带性因素。热带荒漠的分布与副热带高气因素。热带荒漠的分布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主要受降水影响,降水属于压带有关,主要受降水影响,降水属于地地带性带性因素。因素。第32页/共56页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海拔,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

20、自然带相比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如果不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如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如4040S S5050S S安第斯山的东侧却分布着温带荒漠带,因安第斯山的东侧却分布着温带荒漠带,因而为非地带性。而为非地带性。第33页/共56页考点三考点三 山地垂直自然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雪线、雪圈带与雪线、雪圈第34页/共56页(2015江苏地理)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第35页/共56页 (1)(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

21、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A纬度低,气温较高纬度低,气温较高 B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D第36页/共56页(2)(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22、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C第37页/共56页 解析:第第(1)题,甲地林线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山东端为南北走向题,甲地林线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山东端为南北走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第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第(2)题,乙地位于大题,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

23、,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选,选C;该地;该地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也不是主要原因,再加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也不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于背风坡,故排除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于背风坡,故排除B、D。第38页/共56页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

24、一致。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少多多少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林带,如天山。知识点拨知识点拨第39页/共56页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

25、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6)山地中的雪线的高度与坡向有关,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由降水量决定雪线的分布高程)第40页/共56页雪线是永久积雪的下限。永久积雪是一个雪圈。雪圈之上、之下都是高寒荒漠。雪线就是山上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的地方,所以其高度取决于水分。地球上山地雪线的分布高程,从副热带向南北两侧递减。判读垂直带谱一看基带、二看腰带、三看顶带。第41页/共56页 1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地一般位于北半球。如

26、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上图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3判读纬度高低: 通常山地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图示的应用第42页/共56页 4判断迎风坡: 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多,为迎风坡。第43页/共56页(2013厦门上学期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读图完成1.1.该山位于该山位于 A A东南地区东南地区 B B

27、西南地区西南地区 C C西北地区西北地区 D D东北地区东北地区2 2 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主要是因最主要是 A A气候变暖气候变暖 B B开发矿产开发矿产 C C栽培花卉栽培花卉 D D扩展牧地扩展牧地考点三考点三 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雪线、雪山地垂直自然带与雪线、雪圈圈BA第44页/共56页 变式训练(2013厦门上学期质检)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读图完成3.3.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

28、原因主要是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A A对光照要求低对光照要求低 B B对降水要求少对降水要求少 C C对热量要求低对热量要求低 D D对土壤要求低对土壤要求低C第45页/共56页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山地南坡属于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迎风坡D第46页/共56页考点剖析三、非地带性差异(举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常见的非地带性有:第47页/共56页因素因素 地区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成因地带性分地带性分布布(理想理想状态状态)非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布分布(现现实状况实状况)海陆海陆分布分布南半南半球中球中高纬高纬度地度地区区苔原带、苔原带、针叶林带针叶林带无无南半球该南半球该纬度无陆纬度无陆地地第48页/共56页因素因素地区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自然带和地表景观成因成因地带性分布地带性分布(理理想状态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分布(现现实状况实状况)地形地形南美洲南美洲巴塔哥巴塔哥尼亚高尼亚高原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