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医学与保健_第1页
卫生医学与保健_第2页
卫生医学与保健_第3页
卫生医学与保健_第4页
卫生医学与保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卫 生 保 健l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l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l 健康是人生第一资本 (一旦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工作和赚钱的资本。)l 健康比金子还要珍贵 (金子可以“千金散尽还再来”,而健康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l 病多不是因为钱多,是因为保健知识不多l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l 昂贵的医疗手段远远不如廉价的预防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l 2001年 全球总死亡人数 5650万,其中约 60死于慢性病。l 2001年 全球疾病总负担的46是由慢性病所致。l 预计到2020年 :全球总死亡的75%,全球疾病总负担的57%是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慢性病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l 2

2、004年10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慢性病患病率上升迅速,几种主要慢性病患病人次达到近6亿: 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 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 超重和肥胖:分别为22.8%和7.1%,估计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残、致死率高l 据卫生部门统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疾病呈快速上升势态;我国疾病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50年代,我

3、国死亡的人约有24%是死于生活方式疾病;到90年代末,则有约70%的人是死于生活方式疾病.慢性病医疗费用高l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保兴教授披露了“中国地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成本研究(CODIC)”结果:我国每年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疗费用为:人均门诊费用是3,800元;人均并发症的医疗费用为13,800元。仅3000万糖尿病人的门诊费用就为1140亿。l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统计:重症高血压一天需花费1015元;如果出现并发症,每天需花费3050元;高血压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一周的费用需500700元。 按最低标准算,仅高血压的费用在5000多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生健康、幸

4、福的基石l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年轻时养成l 从点滴做起l 构建一生健康、幸福的基石l 教学内容: 1、健康的概念。 2、医学模式与疾病谱的改变。 3、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4、疾病的三级预防。l 基本要求: 1、掌握健康的概念。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与疾病谱的改变。 3、了解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4、理解疾病的三级预防。一,健康的概念l 机体有正常的功能,无病即是健康。(健康是“没有疾病”,疾病是“失去健康”)l 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WHO提出的健康十大标准l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负担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劳动,

5、而且不感到过分的疲倦和紧张;l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情无论大小不挑剔;l (3)善于休息,睡眠好;l (4)应变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l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l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l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l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l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l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健康与疾病的定义l 生理或生物观点:身体的良好状态;身体某部分、过程、系统在功能和(或)结构上的反常。l 流行病学的观点:宿主对环境中的致病因子具有抵抗力的状态;宿主对环境

6、中的致病因子易感而形成的状态。l 生态学的观点:人和生态间协调的产物;人和生态间不适应和不协调的结果。l 社会学观点:人在一个群体中认为身体和(或)行为是正常的;个体认为偏离了正常的身体和(或)行为状态。l 消费者观点:一种商品、一种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买到;通过购买保健服务可以治疗、控制及治愈的一种不正常状态。l 统计学观点:测量结果在正常值范围内;测量结果在不正常值范围内。健康与疾病概念的扩展l 健康与疾病相对的概念l 健康和疾病状态因人而异l 亚健康状态l 亚临床状态医学模式的演变l 神灵医学模式(认为健康与疾病是超自然力所致)l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朴素辨证的整体医学观)l 机械论的医

7、学模式(将人看成机器)l 生物医学模式(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l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l 生物因素 如遗传、生长、发育、老化 等。(15%)l 环境因素 如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心理等。(17%)l 行为因素 如生活方式和习惯等。(60%)l 卫生服务 如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健康教育、疾病诊治、康复、残疾和晚期病症的保健等。(8%)疾病谱的改变l 从单纯的生物因素所导致的传染病、寄生虫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l 病因也从单因素 多因素转变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 三次卫生革命l 第一次卫生革命:与传染病作斗争l 第二次卫生革

8、命: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l 第三次卫生革命:社区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l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l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防止疾病的发展,主要措施有“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中早期发现是核心)l 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为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防止致残和促进功能恢复。(“病而不残,残而不废”)l 上医治未病之病l 中医治欲病之病l 下医治已病之病万应灵丹 “养心八珍汤”l 八味药: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l 把这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炒,文

9、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在“公平钵”里碾,精磨细碾,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月明,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物我两望,荣辱不惊。二,社区物质环境与健康l 教学内容: 1、居住环境与健康。 2、饮水与健康。l 基本要求: 1、了解室内污染与健康及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熟悉室内微小气候及其基本要求;掌握保证居室空气清洁的措施。 2、了解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了解水污染与健康的关系;熟悉饮用水的卫生要求及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居住环境与健康l 居住环境是人们起居、作息及活动的生活空间,在该空间内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均可对居住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l 居住

10、环境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特点: (1)因素复杂; (2)作用时间长; (3)成员之间相互影响。l 居住环境的营造应以人为本,以健康和安全为中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外界因素,控制和消除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使居住环境更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地生活。居室的微小气候l 居室的微小气候是指由于围护结构(墙壁、屋顶、地面的铺设及门窗等)的作用,形成的与居室外不同的气候,包括室内的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个气象因素。l 良好的微小气候,能使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给人以一种舒适的感觉。当居室微小气候的变化超出一定范围时,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生活与休息,甚至会影响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增加

11、患病危险。居室微小气候的基本卫生要求l 夏季:农村住宅小气候,在严寒区和寒冷区适宜温度为2628度,相对湿度4070,适宜的风速为0.3m/s1.0m/s,在温暖区和炎热区适宜温度为2630度,相对湿度为5080,适宜的风速为0.5m/s2.0m/s 。(我国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9981-88)l 冬季:(1)气温 l 集中式采暖居室气温:室中央(1.5m髙处)为1620度;垂直温差(室中央01m1.5m)水平温差(1.5m髙处)及昼夜温差均不应超过3度。l 分散式采暖居室气温:以1317度为宜。标准规定,不论严寒区、寒冷区、温暖区及炎热区,冬季室温均不低于13度。l (2)辐射:冬季在强负

12、辐射的作用下,使人感到寒冷,人体热平衡负荷加重。冬季外墙内表面的温度最好不低于室中央气温6度。l (3)气流和气湿:我国农村住宅卫生标准规定,冬季相对湿度在严寒区和寒冷区为4070,温暖区及炎热区为5080。冬季适宜风速在严寒区和寒冷区为0.10.3m/s,温暖区与炎热区为.015m0.3m/s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l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人的各种活动、燃料燃烧、各种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洗涤用品、化妆品、灭虫剂及室外大气污染的影响。l 1、致癌物对人体的危害 吸烟排出的烟雾、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烟尘、苯并(a)芘、多环芳烃、碳氢化物、氡、甲醛、苯及三氯乙烯等与呼吸道的癌症均有一定关系。l

13、2、致病微生物、致敏物质及尘埃对人体的危害 (据检测:不到20克的尘埃中可约有4.2万只尘螨)l 3、甲醛及其他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居室装修、新家具使用的粘合剂、涂料和胶合板等材料释放的甲醛、丙酮、三氯乙烯、苯及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可刺激眼结膜、上呼吸道粘膜,有的致癌、致敏。l 4、其他常见污染物烹饪及采暖过程中燃烧产物还有SO2、 CO、 CO2及烃类等,含氟髙的媒,空调带来的污染(新风量不足,空气循环使用,导致微生物及有害化学物质大量增加,负氧离子减少,可出现“空调综合症”。室内其他污染与健康l 电磁辐射与健康l 噪声污染与健康l 室内光污染与健康1、电磁辐射与健康l 来源:电视、电脑、冰

14、箱、空调、微波炉等家电及手机等。l 危害:接触过量的电磁波会引起头痛、头晕、耳鸣、疲劳、情绪不稳、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过量接触,可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白内障、血压异常、神经行为功能改变及妇女的流产和不孕等。 2、噪声污染与健康 l 来源:生产性噪声、交通性噪声、商业性噪声、娱乐性噪声等。l 危害:影响休息睡眠;心烦意乱、工作效率下降;损害听力;神经衰弱等。3、室内光污染与健康l 来源:建筑物的水银玻璃、釉面彩砖、磨光大理石及涂料等装饰材料、广告灯等。l 危害:影响人体生物钟,使生理节奏失调,继而出现心悸、胸闷及精神委靡不振等。还可引起视觉疲劳。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l 二氧化碳l

15、微生物与悬浮颗粒l 一氧化碳l 空气离子l 甲醛保证居室空气清洁的措施l 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l 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无害化l 加强室内通风l 降低烹调油烟l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l 正确使用空调设备l 改革燃料,提高气化水平饮水与健康l 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l 降水(雨水、雪水):水质较好,含矿物质少,水量受季节和地域的影响。可含大气污染物。l 地面水(江、河、湖、海的水):水质较软,含矿物质量低,悬浮物质多、细菌杂质多,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l 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及泉水):感观性状好、硬水、细菌杂质少。饮用水的卫生要求l 流行病学上安全l 感观性状良好l 化学组成对人体健康有益

16、无害l 水量充足,使用方便水污染与健康l 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l 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l 水物理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l 水源的选择符合卫生要求l 做好水源的卫生防护l 饮用水要进行净化和消毒l 加强对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三,职业环境与健康l 教学内容:职业环境与健康l 基本要求: 1、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 2、了解职业性病损及其特点; 3、熟悉职业性病损的预防原则及措施。中国职业病危害的特点l 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上升趋势;l 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l 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l 具有

17、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l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职业病防治存在的五个问题l (1)用人单位未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定义务;l (2)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部门片面追求GDP,忽视劳动者健康及其权益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l (3)监管体制不畅,部门之间监管职能分散,缺少协调配合,没有形成监管合力;l (4)职业病防治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低下;l (5)多种原因导致劳动者维权艰难。职业环境与健康l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生物、化学及心理因素可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可引起职业性病损。l 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及

18、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影响劳动能力的有害因素,亦称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按照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l (1)化学性因素: 生产性毒物 如铅、苯、汞、二氧化硫、农药等。生产性粉尘:矽尘、硅尘、煤尘、金属尘及有机粉尘等。l (2)物理性因素:如不良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射线等。l (3)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二、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l (1)劳动强度过大、作业时间过长;l (2)不良的劳动体位、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l (3)心理性有害因素。 三、生产劳动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l (1)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如狭小、照明不良等

19、);l (2)缺乏应有的卫生防护措施(如通风、除尘、隔音等)。l 实际生产环境中,多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常同时存在,产生联合作用。生产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l (一)化学性因素l (二)物理性因素l (三)生物和心理因素l (四)工效学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l (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l 目 录l 第一章 总 则l 第二章 前期预防l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l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l 第五章 监督检查l 第六章 法律责任l 第七章 附 则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下列因素:l (1)病人的职业史;l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

20、害调查与评价;l (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l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l 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l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l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l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l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l (五)对违反职业

21、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l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l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l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l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l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l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

22、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l 第三十四条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l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l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3、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职业性病损及其特点l 职业性病损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l 一、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并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称为职业病。l 广义的职业病是泛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l 狭义的职业病是从立法和保险赔偿的意义出发,以

24、法律形式规定的具有一定范畴的职业病名单,也称法定职业病。l 目前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l 13种尘肺;11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56种职业中毒; 5种物理因素职业病; 3种生物性因素职业性; 7种职业性皮肤病; 3种职业性眼病; 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8种职业性肿瘤; (10)5种其他职业病 。职业病的特点l (1)病因明确。l (2)病因和疾病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l (3)发病的“群发性”与“个案性”。l (4)疗效不满意。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则治疗和康复效果好。l (5)可以预防。l 二、工作有关疾病l 概念:是指与劳动组织、生产场所条件、工作本身和

25、工作时接触的有害因素有关的一组疾病。其病因是多因素的,通常是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生物、生理、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职业性有害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l 特点: 职业性危害因素不是惟一的直接病因; 职业性危害因素是诱因; 控制和改善劳动条件后,可使其发病率降低或病情减轻。l 三、工伤 l 概念:系指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严重的工伤可致伤、致残、致死,轻者误工误时,或一时性丧失劳动能力,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l 产生原因: 生产设备质量差或维修不善、或缺乏安全防护装置; 生产组织制度不全或管理不力; 职工的健康状况或心理素质不良等。职业病的防制

26、l 职业病的防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三级预防的原则(以第一级预防最为重要),采取综合性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以达到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的目的。l 一、一级预防 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生产性有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l (1)技术措施: 改进工艺,以低毒、无毒物质代替剧毒、有毒物质; 改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操作,加强设备检修; 科学设计厂房建筑,做到“三同时”; 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做好工业“三废”综合治理。l (2)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和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卫生法规。l (3)卫生保健措施: 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职业禁忌; 进行职业卫生宣教,增

27、强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的供给,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l 二、二级预防 通过“三早”,防止病损的发展。主要措施有: 针对不同的有害因素的毒作用特点,对特定的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群众自我检查、髙危人群的重点项目检查等方法,及早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和处理; 对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l 三、三级预防 患者明确诊断后,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的丧失。措施: 医学监护,防并发症和伤残; 康复 开展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四,营养与健康(一)(二)l

28、 教学内容: 1、营养素。 2、平衡膳食。l 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种类营养素的作用、来源;熟悉常见食物的营养素。 2、了解食物分类,熟悉膳食指导;掌握平衡膳食的概念、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l 民以食为天l 病从口入l 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合理营养 (又称“平衡膳食”)l 营养过剩l 营养不良饮食与健康的关系l 食物的营养作用l (1)供给热能 人体所需的热能由食物的化学能转变而来。用于: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体力活动。 l (2)供给营养素 ( 六大类营养素)l 食物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1)饮食营养与智力 (2)饮食营养与生长发育 (3)饮食营养对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 (4)

29、饮食营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人体需要的营养素l (一)碳水化合物l (二)蛋白质l (三)脂类l (四)维生素l (五)矿物质与微量元素l (六)水一、碳水化合物l 组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l 功能:(1)提供热能;(2)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3)调节血糖,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提供膳食纤维l 来源:谷类、根茎类食物。l 供给量:占每日总热能的6070 。二、蛋白质l 组成:是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由氨基酸组成,占人体体重的16.3。l 作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1)维持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2)运载O2-Hb(3)肌肉收缩-肌纤凝蛋白(4)催化作用-酶

30、(5)生理调节物质-激素(6)遗传物质-核蛋白l 体内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分解 (氮平衡、负氮平衡)l 必需氨基酸l 八种(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儿童有九种,加组氨酸。l 必需氨基酸模式(指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l 限制性氨基酸l 谷类-赖、蛋、苯丙l 豆类-蛋、苯丙l 蛋白质互补作用l 食品多样化,即将不同种类的食物搭配食用,可以使氨基酸得到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l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l 蛋白质的含量 ;l 蛋白质的消化率(分解程度的指标)l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l 动物性食品植物

31、性食品 (原因:动物性食品中主要AA的含量和比值与人体组织中的较接近。)l 几种常见食物常规烹饪后的蛋白质消化率l 大豆蛋白质消化率为60%,豆腐或豆浆可提高到90%以上,蛋类98%,奶类9798%,肉类92%94% ,大米82% 。l 蛋白质的供给量:占每日热能的10%15%l 来源:动物性食物及豆类。三、脂类l 作用: (1) 人体的组成成分; (2) 提供多不饱和脂肪酸;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 供能。l 必需脂肪酸:l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四、维生素l 是指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且对维持人体健康起重要作用的一类需要量很少的有机物。l 脂溶性维生素:A、D、

32、K、El 水溶性维生素:C、B族维生素、PP、尼克酸几种主要维生素的功用及来源l 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在维持人体正常视觉、细胞分化、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可致夜盲症,皮肤干燥。l 食物来源:动物肝脏、蛋黄、奶和鱼肝油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色蔬菜和水果含丰富的胡萝卜素。l 维生素D:促进Ca、P 吸收,调节Ca、P代谢,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以及维持血钙的正常浓度。缺乏可致佝偻病。l 来源:内源性和外源性。鱼肝油、鸡蛋、牛奶等。l 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形成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缺乏可致脚气病。 来源:主要存在于谷类的外表皮中。l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以黄素辅酶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氧化

33、还原反应。缺乏可致舌炎、唇炎等。l 来源: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动物内脏、瘦肉、蛋黄、鳝鱼、豆类等。l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促进体内铁吸收;促进胶原形成;降低胆固醇;促进肝脏解毒;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等。五、矿物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l 常量元素(体内含量0.01%): 如:钙、磷、镁、钠、等。l 微量元素(体内含量0.01%) : 如:铁、锌、碘、硒等。l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约占体重的2。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参与血凝过程。l 缺乏可致佝偻病、生长迟缓和骨质疏松症。l 来源:奶类及其制品(含量髙吸收髙)。虾皮、海带、芝麻含钙量也较高。l

34、 供给标准:每日婴儿400600mg、儿童6001000mg、青少年10001200mg, 成人800mg,孕妇1500mg。l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成人含铁35g。60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25分布在肝、脾、骨髓等组织中。铁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合成;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与人体的免疫与消化功能有关。缺铁可致缺铁性贫血。l 来源: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薯、黑木耳等。l 供给标准:成人每天12mg,孕妇28mg。l 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代谢,骨骼的正常骨化、生殖器官发育及其功能的维持。人体对味觉、视觉、听觉、嗅觉的功能、皮肤的健康均不

35、可缺锌。缺锌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影响性发育和性功能。l 来源:牡蛎、鲱鱼、海鱼类、肉类、动物肝脏、蛋类。l 碘: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能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的正常发育。碘缺乏可致碘缺乏病(弥漫性甲状腺肿、智力残疾、地方性克汀病等)。l 来源:海带、紫菜含量丰富。l 供给量:每日612岁120微克,13岁以上150微克,孕妇175微克,乳母200微克,六、水l 水是人体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在维持生命上比食物更重要,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l 功能 (1) 是人体构成新陈代谢、内环境的调节及其其他营养素代谢不可缺少的成分;(2)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3)参与物质代谢,维

36、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吸收等)l 供给量:成人每日应保持20002500ml。常见食物的营养价值(一)谷类食物 1、碳水化合物 约占7075%,以淀粉为主,经烹饪后容易消化吸收,利用率可达90%,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2、蛋白质 含量占716%,燕麦可达15.6%,小麦为10%,大米和玉米约占8%。因摄入多,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谷类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3、脂肪 仅含1%2%,荞麦可达 7%,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少量植物固醇和卵磷脂。 4、矿物质 约含1.5%3%,主要是磷(占0.2%0.3%)、钙(占410mg%),铁的含量在15mg%,但吸收利用低。 5、维生素 是Vi

37、t B1和尼克酸的重要来源。(二)豆类1、蛋白质 大豆含30%50%,其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合适,杂豆含25%。豆类经加工后,消化率增加,营养价值增加。2、碳水化合物 含18%60%,主要是淀粉、纤维素。杂豆含碳水化合物50%60%。3、脂肪 约含10%18%,多为不饱和脂肪酸。4、矿物质 大豆富含钙、磷、铁。每100g含钙367mg,含磷571mg,含铁11mg.100g杂豆含钙磷分别为80mg和400mg。(三)蔬菜 是Vit. C和B-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1、维生素 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维生素,主要是Vit C和-胡萝卜素。 2、碳水化合物 含纤维素丰富,以果胶为主。 3

38、、矿物质 含量丰富 (四)水果类 1、碳水化合物 含量相差较大 2、维生素 主要含Vit C、胡萝卜素,以及Vit B1、尼克酸等。 3、矿物质 含量丰富,有钾、钠、钙等。 (五)禽、畜类和水产类食物 是人体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1、蛋白质 因不同类型食物及同种食物的不同部位,其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差别。100g肉类蛋白质含量:干贝55.6g 、海参50.2g 、瘦猪肉20.3g、鸡肉19.3g、鲫鱼17.1g、肥猪肉2.4g。 2、脂肪 鱼类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禽畜类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100 g肉类脂肪含量:肥猪肉90.4g、河鳗10.8g、鸡肉9.4g、瘦猪肉6.2

39、g。 3、矿物质 以钾、钙、钠、铁、磷、硒、锌为主,其含量鱼禽、畜的种类、品种部位有关。(六)蛋类 1、蛋白质 每100g含蛋白质11.114g ,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是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 2、脂类 每100 g含脂肪913g。蛋类的胆固醇含量亦髙。特别是松花蛋黄其100g中含胆固醇高达1132mg、红壳鸡蛋463mg、白壳鸡蛋478mg。 3、维生素 富含Vit A、VitB1、Vit B2等。 4、矿物质 含量丰富,主要有钙、磷、铁等。(七)奶类 1、碳水化合物 100g奶乳糖含量:羊奶5.4g,牛奶3.4g。乳糖不仅能增强胃肠道功能,还能调节胃酸,促进胃肠蠕动和消

40、化腺分泌,能促进乳酸菌的繁殖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 2、蛋白质 牛奶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每100g奶含蛋白质含量:羊奶3.8g、牛奶3.1g ,以酪蛋白为主占86,白蛋白占11、球蛋白占3。 2、脂类 每100 g羊奶含3.5g、牛奶含3.2g。100g牛奶含胆固醇1217mg,酸奶含13mg。 3、维生素 富含Vit A、VitB1、Vit B2、Vit C等。 4、矿物质 主要有钙、磷等。平衡膳食(合理膳食)l 平衡膳食是根据人体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及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通过合理的食物调配,供给人体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和比例适当的膳食,从而使人体的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建立

41、平衡关系,达到合理营养。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l (一)满足人体的热能和营养素需要l (二)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加工烹调l (三)合理的膳食制度及良好的进食环境(定时定量、早、中、晚各占热能的30、40和30)l (四)保证食用安全平衡膳食力求做到六个平衡l 1、供给平衡l 2、利用平衡l 3、互补平衡l 4、水分平衡l 5、酸碱平衡l 6、心理平衡膳食指南l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l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l (三)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l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l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l (六)多吃清淡少盐的膳食l (七)如饮酒应限量l (

42、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金字塔油脂类 25克(0.5两)奶类及制品豆类及制品 100克(2两)50克(1两)禽畜肉类鱼虾类蛋类 50100克(1两至2两)50克(1两)2550克(0.5两至1两)蔬菜类水果类 400500克(8两至1斤)100200克(2两至4两)谷类 300500克(6两至1斤)膳食模式l 动物性食物为主l 植物性食物为主l 动植物混合型(较理想)我国的膳食目标l 原则:营养、卫生、科学、合理。l 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重点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消费水平。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l “一”就是每天喝一袋牛奶;“二”是每天250克到400克碳水化合物

43、,相当于58两主食;“三”是每天3份高蛋白食品(1两瘦肉、1个大鸡蛋、2两豆腐);“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500克蔬菜水果。膳食中的“红黄绿白黑”l “红”是每天12两红葡萄酒或1个西红柿;l “黄”是胡萝卜、红薯等黄色蔬菜;l “绿”是绿茶和深绿色蔬菜;l “白”是燕麦粉或燕麦片;l “黑”是每天510克黑木耳。营养与健康(三)l 教学内容: 1、特殊人群的营养。 2、不合理营养与疾病l 基本要求: 1、了解老年人及残疾人的营养;熟悉儿童、妇女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 2、了解与营养有关的常见疾病及膳食营养指导,熟悉与营养有关的疾病干预。一、孕妇、乳母的合

44、理膳食l 意义:l (1)有益于孕妇和乳母自身的健康。l (2)有益于胎儿、婴儿的智力发展和生 长发育。孕妇的合理营养l 孕期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充足; (2)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3)维生素需要量增加; (4)钙、铁等需要量增加。孕妇的合理营养l 原则:少食多餐、清淡可口、易消化吸收。l 孕中期:应提高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数量。l 孕末期:扩大营养素来源,食品多样化。l 在妊娠期间注意增加蛋白质、热能、Vit A、Vit D、叶酸、钙、铁、碘、锌等的供给。乳母的合理膳食营养素需要: (1)每日增加蛋白质25克; (2)供钙1500毫克/天; (3)增加各种维生素。 合理膳食: (1)大致与

45、孕中、末期相似; (2)多选用汤类及豆制品。二、婴幼儿的合理喂养l 婴儿的喂养:(1)母乳喂养 最理想;(2)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l 幼儿喂养:l 原则:营养平衡、髙蛋白、多供给新鲜蔬菜、水果;忌用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三、儿童及青少年的合理膳食l 儿童的合理膳食: (1)食品多样化、营养丰富、主副食搭配;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l 青少年的合理膳食:l 食品多样化、荤素、粗细粮搭配。四、老年人的合理膳食l 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减少;(2)蛋白质供给与成人基本相同(但消化吸收差);(3)碳水化合物需要少;(4)脂肪吸收接近青少年,但从血中转运脂肪的能力降低;(5)维生素需要补

46、充(生理功能减退、抗氧化及免疫功能均减退);(6)矿物质因摄入减少,加之吸收不良,需补充。l 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1)膳食结构力求合理; (2)改变不正确的摄食习惯; (3)推荐老年人的每日食谱; (4)酌情补充复合营养素制剂。l 高蛋白、低脂肪、多供维生素、保证一定的膳食纤维。与营养有关的常见疾病l (一)髙脂血症l (二)糖尿病l (三)单纯性肥胖l (四)痛风(一)髙脂血症l 原因:(1)与膳食中过高能量、髙胆固醇、髙饱和脂肪酸摄入有关;(2)与膳食纤维、植物蛋白摄入不足有关;(3)嗜酒。l 对策:(1)低热能饮食;(2)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3)增加膳食纤维;减

47、少饮酒或戒酒。糖尿病的预防对策l (1)平衡膳食;l (2)增加运动,控制体重;l (3)控制髙能量、髙碳水化合物、髙脂肪的膳食摄入。单纯性肥胖l 原因:与饮食、遗传、内分泌功能、运动有关。l 对策:(1)注意平衡膳食;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3)加强体育锻炼。肥胖的判断l 概念:肥胖是指机体脂肪过度积聚与脂肪组织过量增加超出了生理适应范围。l 判断标准:(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 2024.9 轻度肥胖:2529.9 中度肥胖:3040 重度肥胖:40l (2)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或= (身高(cm)100)0.9l 成人体重在标准体

48、重的: 80%120% 为正常; 120%129% 为轻度肥胖; 130%149% 为中度肥胖; 150% 为重度肥胖痛风的预防对策l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占95,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l 含嘌呤髙的食物有:瘦肉、动物内脏、鱼卵;中等量的食物有:鱼贝类、干豆、芦笋、蘑菇等。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有:谷类、乳类、蛋类、蔬菜水果类。l 对策: (1)控制髙嘌呤的食物摄入; (2)戒酒。食疗歌l 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l 萝卜化痰消胀气,西瓜消肿最利尿。l 香蕉润肠又通便,补脑益肾是核桃。l 鱼虾能把乳汁补,番茄补血美容颜,l 生津安神数乌梅,

49、葡萄悦色令年少。五,社区社会环境与健康l 教学内容: 1、社会与社区;社会意识与健康。 2、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与健康。 3、社会阶层与健康。 4、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与健康。l 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意识及社会阶层与健康的关系。 2、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与健康的关系。 3、熟悉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和社会意识形态l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l 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l 社区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它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区的概念l 19世纪德国学者:认

50、为社区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历史共同体,是血缘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的结合。l 社会学家费孝通:将社区定义为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所形成的一个生活相互关联的集体。l WHO曾定义:社区为具有1030万人口,面积在50005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社区组成的五要素l (1)人群l (2)地域l (3)生活服务设施l (4)行为规范l (5)一定的生活制度与管理机构。中国城市社区的特点l 人口聚集l 文化汇集l 经济发达l 资源集中l 设施便利l 城市意识l 多层次需求l 节奏快速社会因素与健康 l 社会道德规范与健康的关系l 宗教信仰与健康的关系l 社会制度与健

51、康的关系l 社会风俗习惯与健康的关系社会阶层与健康社会阶层和生活方式的概念l 现代社会学家往往以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主要变量给人群划分社会阶层,作为不同人群的经济特征。l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取决于他生产什么,而取决于他消费什么。l 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明显存在。l 健康行为:是指那些自认为健康的人,为了防止出现健康方面的问题而主动采取的行动的总称。健康行为是一种生活方式。l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两方面: (1)与卫生保健提供系统有关的找医生或医院体检和预防保健活动; (2)卫生系统之外的如何选择膳食、采取什么样的锻炼和娱乐方式、怎样保持个人卫生、如何应付意外风险、如

52、何对付紧张、吸烟、酗酒和药物滥用问题、以及是否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检查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患病行为l 患病行为是当人们感到生病时,为了达到确认疾病存在和寻求减轻疾病痛苦的目的,而主动采取的行动。l 最常见的患病行为,就是自我保健行为。自我保健包括了采取预防措施(如服用维生素)、对症状进行自我治疗(如采用家庭治疗或购买药店的药品)、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如自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病行为从求助医生转向自我保健的原因l (1)疾病模式的转变:从急性病转为慢性状态,伴随而来的需求从侧重治疗转向侧重保健;(2)不断增长的公众对非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不满;(3)人们认识到现代医疗对治疗疾病的局限性;(4)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供人们选择的治疗方法;(5)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6)人们希望履行与健康有关问题的责任。病人角色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将“病人角色”描述为四个基本方面:(1)病人被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2)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3)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4)病人应该寻求技术上的帮助和与医生合作。社会经济、文化、人口发展与健康l 人口发展状况: (1)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居住、就业、人均耕地、环境 (2)人口老化: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