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2滑轮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如图所示,表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的几种方法,其中最省力的是(动滑轮重和摩擦忽略不计)()a. b. c. d.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省距离b.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可以改变力的大小d.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低如图,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 m。已知g=18 n,f=10 n。这一过程中摩擦和绳重不计,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绳子自由端上升0.4 mb.拉力f做功4 jc.动滑轮重为4 nd.物体重力g做功3.6 j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5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
2、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a.小于0.75nb.等于0.75nc.大于0.75nd.等于0.5n分别用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g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这三个力的关系为().a.f2f1f2f3c.f3f1f2d.f1=f2=f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定滑轮b.甲、乙都是动滑轮c.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d.甲是动滑轮,乙是定滑轮小李的质量为50kg,可以举起80k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kg,可以举起60k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是().
3、a.小李把小胖拉起b.小胖把小李拉起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学校旗杆顶端装有一个定滑轮,在升旗仪式中()a.该滑轮可以省力b.该滑轮可以省功c.该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做的功都是有用功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a.ab.bc.cd.d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力为400 n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b.人将绳子拉过1 m,物体也上升1 m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在水平
4、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300 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1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0 n(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a.20 n2 w b.20 n6 w c.60 n2 w d.30 n6 w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用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匀速提升到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重量及一切摩擦)则()a.甲滑轮组效率高b.乙滑轮组效率高c.f甲做功功率大d.两力功率一样大二、填空题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木棒上绕几圈,一位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如图,工人用240 n的拉力,在15
5、s的时间内,将重600 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 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m,拉力做的功是j,拉力的功率是w。如图,滑轮_可以看作等臂杠杆(填“a”或“b”);若物体所受重力均为20牛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2的大小为_牛;物体上升时,它的重力势能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如图,是现代家庭经常使用的自动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地晾起洗好的衣服,取下晒干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图中动滑轮有个,此装置(选填“能”或“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如图,物体a、b所受重力都为200 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不计。当用力分别匀速提起a和b时,力
6、f1为 n,力f2为 n;若物体a、b均上升0.2 m,用时1 s,则f1移动 m,f2移动 m;f1移动的速度为 m/s,f2移动的速度为 m/s。体重为480n的同学站在地面上,欲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500n的重物.已知每个滑轮重力大小为60n,第一次人用f1=100n的力向下拉绳子,物体没有被提起,则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n;第二次人用更大的力向下拉绳子,使物块匀速上升,则此时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大小为 n.(不计绳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三、计算题体重为600n的小聪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竖直提升物体a。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小聪对
7、绳子的拉力f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摩擦及绳重)。求:(1)拉力f的功率;(2)物体a受到的重力;(3)小聪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4)小聪使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物体的最大重力。四、实验题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所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计摩擦)。请你分析:(1)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2)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
8、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参考答案答案为:c答案为:c答案为:c;答案为:c;解析: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提着物体和动滑轮,还要克服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力,所以f0.5g0.51.5n0.75n。故选c。答案为:a.答案为:d;解析:甲是动滑轮,乙是定滑轮,d正确.答案为:b;答案为:c;解析:定滑轮的特点是只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a选项错误,c正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b选项错误;在升旗时还要克服绳子及摩擦做额外功,d选项错误。答案为:c答案为:c;解析: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a错误;使用动滑轮时,物体上升1 m,则绳子的自由端会通过2 m,b错误;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
9、,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物体的重力为400 n,则拉力为200 n,c正确;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d错误。故选c。答案为:b;答案为:d答案为:使用滑轮组能省力;解析: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相关知识,掌握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漫画中,用绳子将木棒绕几圈后,两个木棒相当于一个滑轮组,两位大力士所施加的力即为滑轮组的阻力,小朋友施加在绳子末端的力为动力,小朋友施加的动力小于两位大力士给予的阻力,却可以使两位大力士运动起来并最终撞在一起,这说明了使用滑轮组能省答案为:184 320288答案为:a10增大;答案为:2能答案为:100;200;0.4;0.2;0.4;
10、答案略; (1)由图可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绳的自由端移动速度v绳=3va=30.1m/s=0.3m/s由p=wt=fst=fv得,拉力的功率为p=fv绳=400n0.3m/s=120w(2)由=w有w总=ghfs=ghf3h=g3f得物体a的重力为ga=3f=80%3400n=960n(3)设小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拉动绳子前,因为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小明对地面的压力f1=g明=600n,此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p1=f1s=g人s=600s小明拉动绳子时,对地面的压力f2=g人-f=600n-400n=200n此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强p2=f2s=200s小明拉动绳子前后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1p2=f1sf2s=f1f2=600n200n=31(4)当f=400n时,由f=13(ga+g动)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3f-ga=3400n-960n=240n由题意得,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600n由f最大=13(g物+g动)物体的最大重力g物=3f最大-g动=3600n-240n=1560n解:(1)能省力解析:分析表中数据知,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因此可以推测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省力;(2)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解析:从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羽毛球教练员合作合同
- 租赁合同中的房屋维修责任划分
- 施工项目劳务分包合同增订版
- 房地产业共同投资合同协议书
- 植物学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销售合同履约保证金范本
- 企业员工餐厅厨师服务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合同:咨询服务指南
- 老年危重病的护理
- 商品房买卖合同协议书
- 班组工程量结算书
- 生产件批准申请书
-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 爵士音乐 完整版课件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章 8.2.1 幂的乘方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平台)绘图员级试卷1
- 除法口诀表(完整高清打印版)
- 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精品资料
- 讲课实录-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