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结论与建议_第1页
评价结论与建议_第2页
评价结论与建议_第3页
评价结论与建议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峡科技生态城公共设施项目(A-22)填海造地工程海洋环评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南安市海域储备中心编制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6 年 12 月1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组成(1)项目名称:海峡科技生态城公共设施项目(A-22 )填海造地工程(2)建设单位:南安市海域储备中心(3)项目性质:新建(4)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于石井镇西南部、围头湾西北部的滩涂海域,东距石井镇区 13km,北距南安市区 41km、泉州市 41km,西距厦门市区 39km。本工程地理位置见图 1.1-1。(5)建设内容:本项目区通过回填陆域形成面积为15.08万m2,陆域形成标高为 8.0m,其中回填砂至 7.

2、5m,表层覆盖 0.5m山皮土。(6)项目总投资: 3631.61万元项目具体工程技术指标见表1.1-1。表 1.1-1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万1工程区面积m2万15.01.1成陆面积m282回填工程万55.52.1回填砂m34万2.2山皮土m37.532图 1.1-1工程地理位置图31.2 工程建设方案1.2.1 总平面布置方案1.2.1.1 陆域布置本项目回填地块东侧、 西侧及北侧均已规划批复的陆海边界线为边界,南侧以规划 1#排洪渠边线为边界,成陆面积约15.08 万 m2。总平布置见图1.2-1。图 1.2-1 总平布置图1.2.1.2 高程设计根据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

3、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告,陆域使用高程为 8.0m,根据工程陆域竖向布置,陆域使用标高为 +8.5m,据类似工程实施经验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 综合考虑场地后续地基处理和结构层等因素, 本工程陆域交工标高统一为 8.0m,根据基准面换算关系,陆域高程约为 5.0m(黄海高程),与后面陆域高程相当。41985 国家高程基准1956 黄海高程基准3.639m3.020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图 1.2-2基准面及换算关系1.2.2 回填造地工程1.2.3.1 回填材料选择陆域填筑应因地制宜,选择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材料进行回填。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目前可用于本工程陆域填筑的主要材料来源如下。土石料:根据建设单位

4、提供的相关资料, 工程可开采土方为岷虎山、 小光山,储量可满足本工程需求。海砂:本工程没有固定的海砂开采区,故考虑周边市场上外购海砂。1.2.3.2 回填标高本工程陆域形成标高为 8.0m,其中回填砂至 7.5m,表层覆盖 0.5m山皮土。1.2.3.3 围填工程量本项目分块面积为15.08 万 m2,填方量约 63.07 万 m3。表 1.2-3 项目围填量项目面积回填标高回填海砂方量山皮土总方(万 m2)( m)(万 m3)备注量(万 m3)A2215.088.0055.54回填海砂 +表层7.530.5m 山皮土分区面积回填标高回填海砂方量山皮土总方量备注2( m)33(万 m)(万 m

5、)(万 m)H115.068.0055.547.53回填海砂 +表层 0.5m山皮土51.3 施工方案1.3.1 总体施工安排本项目跨 1#排洪渠与海峡科技生态城1 号地块相邻。其工程范围为:西侧至规划通海路、 东至陆域与码头项目分界线、 南至现批复用海边界线、 北至现有岸线的滩涂、鱼塘等范围,形成陆域面积 320.33 万 m2,排洪渠面积 4.66 万 m 2,规划水系面积 12.67 万 m2。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工作,根据项目进度安排将先于本工程实施。本项目回填地块东侧、 西侧及北侧均已规划批复的陆海边界线为边界, 南侧以 1#排洪渠为界。确定总体施工顺序为:1、对工程区域进行排水

6、,创造干地施工条件;2、利用现有依托条件,多工作面同时展开,单向推进回填施工;3、回填完成后进行场地平整。1.3.2 施工方法1.3.2.1 施工工序吹填工程施工准备 回填砂 回填山皮土 场地平整1.3.2 施工人员和主要施工机械( 1)施工人员项目施工高峰期陆域施工人员约60 人。( 2)主要施工机械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见表1.3-1。表 1.3-1 主要施工机械设 备规格数量数量备 注柴油发电机组台2现场发电挖掘机辆24填筑材料装卸、土地平整自卸载重汽车15t60t辆10填筑材料运输、回填运砂船辆5运砂6铲车辆10场地整平设 备规格数量数量备 注柴油发电机组台2现场发电挖掘机辆24填筑

7、材料装卸、土地平整自卸载重汽车15t60t辆10填筑材料运输、回填运砂船辆5运砂铲车辆10场地整平设 备规格数量数量备 注柴油发电机组台2现场发电挖掘机辆24填筑材料装卸、土地平整自卸载重汽车15t60t辆10填筑材料运输、回填运砂船辆5运砂铲车辆10场地整平设 备规格数量数量备 注柴油发电机组台2现场发电挖掘机辆24填筑材料装卸、土地平整自卸载重汽车15t60t辆10填筑材料运输、回填运砂船辆5运砂铲车辆10场地整平1.3.4 土石方平衡表 1.3-2土石方平衡表(万m3)项目需方物料来源围填工程砂55.54外购土7.53岷虎山、小光山本工程需回填土约7.53 万 m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

8、关资料,工程可开采土方为岷虎山、小光山,储量可满足本工程需求。工程需砂55.54 万 m3,砂方来源为项目周边市场上外购。1.3.5 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项目区回填。按照本项目特点,项目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项目开发建设计划安排如下表:7表 1.3-3项目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序时间第一年号项目(月)1231施工准备13吹填工程24交工验收11.4 工程分析1.4.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机械含油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等。1.4.1.1 施工悬浮泥沙入海本工程施工期为干地施工, 施工前将项目区水排空, 可以定性地认为, 本工程排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较

9、小。 1.4.1.2 施工期污水施工期的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车辆冲洗和维修废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船舶舱底含油污水。施工机械冲洗和维修废水施工期施工车辆冲洗和维修废水日最大排放量约为 5m3/d,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少量石油类。 为降低废水直接排放对附近海域水质的影响, 拟采用沉淀隔油处理方法简易处理后, 去除其中大部分的悬浮泥沙和浮油后, 建议回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洒水。生活污水施工高峰期陆上现场施工人员有 60 人,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 150L 计,排污系数按 80%计,则每天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7.2m3/d,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Cr、SS、氨氮等。1.4.1.3 噪声影响施工期噪

10、声源主要来自陆域施工机械、施工车辆,类比同类项目施工现场监8测资料,本项目施工建设噪声确定如下:施工船舶噪声: 码头前沿水工结构施工的主要噪声源为挖泥船、泥驳、拖轮等,其声级为 7080dB。施工期陆域与道路的施工噪声: 主要噪声源有载重汽车、 打桩机、砼搅拌机、起重机等,其声级为8090dB,声级较高。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污染源及强度见表1.4-2。表 1.4-2 主要施工机械噪声级噪声源监测距离 (m)噪声级 (dB)推土机586压路机576-81摊铺机582-87振捣器1081混凝土输送车58358T 自卸车572吊机568混凝土输送车570起重机565夯锤51001.4.1.4 废气影响施

11、工期间大气污染源包括施工道路扬尘、场地扬尘和施工机械废气。(1)施工道路扬尘车辆在施工道路上行驶产生的扬尘,在路面完全干燥情况下, 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Q0.123(V )( W )0.85 ( P )0.7556.80.5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 kg/km辆;V:汽车速度, km/h;W:汽车载重量, t ;P:道路表面粉尘量, kg/m2。表 1.4-3 给出了一辆载重量为 10t 卡车在不同路面积尘量、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 由此可见,在同样积尘量的路面条件下, 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 路面积尘量越大, 则扬尘量越大。 因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9及保持路面的

12、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最有效手段。表 1.4-3 不同车速和地面积尘量的汽车扬尘量单位: kg/辆 km积尘量0.10.20.30.40.51.0车速222222(kg/m )(kg/m )(kg/m )(kg/m )(kg/m )(kg/m )5(km/h)0.05110.08590.11640.14440.17070.287110(km/h)0.10210.17170.23280.28880.34140.574215(km/h)0.15320.25760.34910.43320.51210.861325(km/h)0.25530.42930.58190.72200.85361.4355如果施

13、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 (每天 45 次),可以使汽车道路行驶扬尘量减少 70%左右,得到很好的降尘效果。洒水的试验资料如表 1.4-4。当施工场地洒水频率为 45 次/d 时,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可缩小到道路两侧2050m 范围内。表 1.4-4施工阶段使用洒水降尘试验结果一览表距路边距离 (m)52050100TSP 浓度不洒水10.142.811.150.86(mg/m 3)洒水2.011.400.680.60(2)施工场地扬尘场地扬尘主要为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如砂石料卸料及材料堆存产生的粉尘、场地扬尘、水泥拆包的粉尘等,因工地扬尘颗粒较大,主要对工程区附近局部区域大气环境造

14、成短期影响。施工粉尘排放数量与施工面积、施工水平和施工强度等有关, 施工粉尘呈多点或面源性质,属无组织排放, 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较零散,通过提高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实施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使施工行为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减低到最小。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尘粒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1.4-5。表 1.4-5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一览表粉尘粒径 ( 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 (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粉尘粒径 ( m)8

15、0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 (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粉尘粒径 ( 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 (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据研究,粒径大于 90m的颗粒物,在不同的风速条件下,扩散距离一般在15m 以下;粒径在 60m左右的颗粒物,扩散距离一般为270m。根据有关港10口工程监测调查资料, 在不采取防范措施情况下, 工地扬尘影响范围多在下风向150m 之内, 150m 处 TSP 浓度约 0.49mg/m3, 100m 处 TSP 浓度约

16、0.79mg/m3。施工场地洒水增加颗粒物湿度是施工场地扬尘的环保措施之一, 在采取洒水抑尘情况下,距离施工场地 100m 处 TSP 浓度下降为 0.265mg/m3。场地施工扬尘的排放量与施工面积以及施工水平成正比。根据类比调查资料,在中等活动强度、 适中的物料湿度和半干旱的气候下,场地施工扬尘排放量的近似值为每个施工活动月排放扬尘2.96t/hm2 。一般而言,场地洒水可降低7080%的起尘量。(3) 施工机械废气施工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挖掘机、 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驱动设备的废气、运输车辆尾气,主要污染物是 NO2、CO、NMHC (非甲烷总烃)。1.4.1.5 固体废物根据分析,本

17、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本工程施工高峰期陆域施工人员为 60 人,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 1.0kg/d 计,则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0.06t/d。此外,施工过程还会产生少量建筑固废, 这些固体废物若不不及时清运,或随意堆砌、倾倒,对海水水质、海洋生态及周围陆域环境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1.4-6。表 1.4-6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种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源强拟采取的排污染物放方式5m3/d施工车辆冲洗和维修COD Cr 、沉淀 -隔油简COD Cr (150mg/L )SS、石油单处理,间废水SS(220mg/L)类歇排放石油

18、类 (20 mg/L)7.2m3/d施工人员生活污水COD Cr 、COD Cr (400mg/L )纳入港区污SS 、氨氮SS(220mg/L )水处理系统氨氮 (30mg/L)船舶含油污水石油类0.21m3/d由港区提供石油类 (2000 mg/L)船舶油污水8.0m3/d接收船接收施工船舶生活污水COD Cr 、COD Cr (400mg/L )后,由有资SS 、氨氮SS(220mg/L )质的单位统TSP、氨氮 (30mg/L)一处理大气施工粉尘、汽车尾气自然排放NO2、CO11种类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源强拟采取的排污染物放方式噪声搅拌机及自卸卡车等等效声级76100 dB(A)自然传播作

19、业机械固体施工场所、施工船舶生活垃圾0.06t/d收集处理废物等* 距施工现场下风向 100m 处类比监测值。1.4.1.6 工程风险源本项目的风险源主要为施工船舶事故性溢油。一旦发生船舶燃油泄露事故,将对周围海域的水质、生态、养殖业、渔业资源等产生严重的影响。1.4.2 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的非污染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 工程建设用海造成的生物资源和生物生境损失影响, 对水文动力条件和冲淤环境的影响, 占用海域对养殖民众生产生活的影响。(1)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本项目填海工程建设将占用海域, 造成生活其间的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生境损失;底栖生物资源损失和海洋生物生境损失影响属永久性

20、影响。(2)对工程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和冲淤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区附近海域流场、 流速发生一定的变化, 从而对周边海域水动力环境、 冲淤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另外,项目建设过程中散落入海的泥砂在海流、波浪的作用下运移、 扩散、沉降,也可能会造成附近海域的局部淤积。(3)社会影响工程建设将对周边的养殖、小渔船、港口、航道等造成影响。二、环境现状评价2.1 海域水文动力环境现状围头湾海域潮波为正规半日潮,潮差较大,属于强潮海域。 潮流受地形影响呈现出稳定往复流流态。 观测期间,各站的实测涨、 落潮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半潮面附近时段,最小流速出现在高、低平潮附近的涨憩、落憩时段,潮波运动以驻波形

21、式为主。从垂向分布来看,显示了潮流流速由表层往底层逐渐减弱的趋势,12实测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表层或者近表层, 最小流速一般出现在底层。 大潮观测期间,各站实测最大涨潮流速为 73.1cm/s;实测最大落潮流速为 61.6cm/ s。小潮观测期间,各站实测最大涨潮流速为 52.5cm/s;实测最大落潮流速为 47.4cm/s。观测期间各测站余流流速不大,一般小于 10cm/s。大潮期间余流流速大于小潮期间,潮汐余流是海域余流的主要成因。 由于地形原因, 涨潮时外来潮波直接顺金门北东水道等传入围头湾, 而落潮时水体大部分由金门西侧水道南泻, 使得海域涨潮量大于落潮量,引起涨落潮流不均衡形成潮汐余流

22、。2.2 海域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石井镇位于戴云山脉东南麓, 属沿海半丘陵半平原地带,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形成明显的阶状地形, 最低点为东南部沿海一带。 沿海为海相淤泥冲积层,平均层在 2m 3m;其下为新态亚粘土层,基岩系中生代第四纪花岗岩,有不少基岩裸露地表。石井镇水域水下地形坡度约为 1:250300。用海区大部分为滩涂,近岸多为盐田和养殖区,海底地形总体简单,由东北向西南缓倾,最大水深 5 8m;局部有岩礁出露, 属于海湾岩岸堆积地貌, 处于海潮带潮下带。工程区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海积层、 晚更新统冲洪积层和第四系坡残积层;基底为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局部为喜山期基性、中

23、基性岩脉。安海湾的泥沙来源由三部分组成: 来自九溪雨季开闸排洪带来的泥沙; 在季风浪和潮流的共同作用下, 湾外浑水随涨潮流入湾, 并随潮流来回搬运; 养殖和排污。通过对比三个不同年代的测图资料可知, 在规划用海区的东侧, 历年来处于淤积状态;而南侧,1938 年到 1971 年基本处于冲淤动态平衡, 而在 1971 年 -2008 年期间也处于淤积的状态。2.3 海域水质环境质量现状2013 年秋季和 2014 年春秋两次调查中, 评价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大部分站位超出相应海水水质标准, 这可能是由于受到陆源径流、 周围生活、养殖、生产废水排入海域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 评价海域除活性磷酸

24、盐、 无机氮明显超标之外,其他海水水质指标良好。132.4 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2013 年秋季调查海域所有调查站位均符合沉积物一类质量标准,2014 年春季调查海域所有调查站位均符合沉积物一类质量标准。从总体上看, 评价海域的沉积物质量良好。2.5 海域生物质量现状2013 年秋季和 2014 年春季对项目附近海域生物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秋季生物质量调查的牡蛎和紫蛤生物体中的汞、镉、铅、砷、铜、锌、铬、石油烃含量均达到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中一类标准,斑鲫、鲻鱼、红虾、赤虾体内的汞、镉、铅、砷、铜、锌、铬、石油烃含量均达到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 春季生物质量调

25、查中除虾姑样品中的镉含量超出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 生物质量标准外,其他汞、铅、铜、锌、石油烃含量均达到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生物质量标准要求。其他斑鲫、叫姑鱼、东方蟳(东方蟳 1 和东方蟳 2)、赤虾、海鲶、赤虾、孔鰕虎鱼、大眼蛹和哈氏仿对虾体内的汞、铅、铜、镉、锌、石油烃含量均达到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生物质量标准要求。综上,调查海域生物质量良好。2.6 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叶绿素 a 和初级生产力春季海域表层叶绿素a 的平均值为0.65mg/m3,变化范围介于0.281.12mg/m3 之间;底层叶绿素a 平均值为0.62mg/m3 ,变

26、化范围介于0.331.51mg/m3 之间。秋季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 的平均值为 1.75mg/m3,变化范围介于 0.993.08mg/m3 之间;底层叶绿素a 平均值为 1.61mg/m3 ,变化范围介于0.942.09mg/m3 之间。春季工程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63.3mgC/m2d,变化范围在 21.3137.8mgC/m2d 之间。秋季工程附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 187.3mgC/m2d,变化范围在 36.8443.8mgC/m2d 之间。14调查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值的季节变化基本表现为秋季春季。春季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趋势与表层和底层叶绿素a 的分布趋势有共同的低值区,

27、 而秋季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总体上与表层叶绿素a 的分布存在相同点。(2)浮游植物两季度共记录浮游植物68 种(类)。此外样品中还有少量原生动物和桡足类幼体。 11 月检出种类较多为58 种, 3 月检出种类为 42 种。浮游植物密度总量及均值的春、秋两季相差不大,3 月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密度总量平均为 34.63 103cells/L,表、底层分别为3cells/L和334.26 1035.00 10cells/L。11 月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密度总量平均为34.94 103cells/L,表、底层分别为 35.99 103cells/L和33.89 3cells/L。10调查区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的季

28、节变化明显, 具槽帕拉藻、中肋骨条藻同为 2 季共有优势种。 11 月首要优势种为柔软几内亚藻。 3 月第一优势种为标志星杆藻。( 3)浮游动物调查海域两个季度共记录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共计89 种。其中秋季航次鉴定到种的浮游动物为68 种,春季航次记录到种的浮游动物仅有28 种。各航次鉴定到种浮游动物均已桡足类种类数最为占优势,其次为水螅水母类和毛颚类。两个航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的均值为81.52 mg/m3,其中秋季航次的湿重生物量为104.36 mg/m3,春季航次湿重生物量均值较低,仅有58.67mg/m3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个体密度相对较低,两个季度平均值为37.31 ind/

29、m3,其中春季航次浮游动物个体密度为46.80 ind/m 3,秋季航次浮游动物个体密度仅有27.82 ind/m3。各航次的浮游动物个体数均以桡足类占优势。秋季航次调查海域的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2.31,春季航次调查海域的多样性指数 H均值为1.94,总体上,调查海域生物量比较低,种类数量比较少。两个季节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春季(0.80)、秋季( 0.79)。(4)潮下带底栖生物工程附近海域春季物种数199 种,秋季物种数为151 种,冬季物种数为199种。15大型底栖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春季(654 ind/m2)秋季 (201 ind/m2)。大型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春季(

30、61.02 g/m2)秋季 (24.01 g/m2)。本海域底栖生物 H值秋季( 3.621)春季( 3.590),秋季多样性相对较高,d 值春季(4.378)秋季(3.366),春季丰度较高, D 值春季(0.206)秋季(0.013),春季物种优势度较高, J值秋季( 0.912)春季( 0774),秋季的均匀度较高。总之,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物种较为丰富。(5)潮间带底栖生物本次 3 条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采获的底栖生物样品,经初步鉴定有 5 个类群 81 种,其中:种类组成环节动物(多毛类) 35 种,节肢动物(甲壳类) 25 种,软体动物 19 种,刺胞动物(海葵

31、类)和脊椎动物(鱼类)各有 1 种。E1#断面的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最多,有43 种。调查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1.6200 g/m2,组成以甲壳类占优势,其平均生物量为 12.0213 g/m2,占生物量组成的 56%,其次是软体动物4.8463g/m2,占 22%;多毛类 3.4975 g/m2,占 16%;鱼类 1.1275 g/m2,占 5%。调查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 444.8 个 /m2,组成中:多毛类平均栖息密度为 215.3 个/m2,占密度组成的 48%;其次是甲壳类 201.8 个/m2,占 45%;软体动物 26.8 个/m2,占 6%。E3#断面底栖动物栖息密

32、度较高 1980 个/m2, E2# 断面底栖动物栖息密度最少,为 640 个 /m2。3 条潮间带断面采获的底栖动物中,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种类主要是淡水泥蟹、粗糙滨螺、菲律宾蛤仔、塔结节滨螺、珠带拟蟹守螺、纵带滩栖螺和大鳞沟鰕虎鱼等。本次调查潮间带底栖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 3.016,均匀度指数( J)平均值 0.731,丰度指数( d)平均值 2.799,物种丰富度中等,优势度指数( D2)平均值为 0.522。(6)鱼卵和仔稚鱼本海区共记录鱼卵和仔稚22 种(含末定种),其中鱼卵的主要种类是鲱科的斑鰶和鯷科的中颌棱鯷,仔稚鱼是褐鲳鮋和美肩鳃鳚。两次调查鱼卵平均数量为60.6in

33、d/100m3,其中春季(3 月)为 115.4 ind/100m3,16秋季( 11 月)为 5.8 ind/100m3。仔稚鱼两季平均数量为6.05ind/100m3。春季(3 月)为 11.3ind/100m3,秋季( 11 月)为 0.8 ind/100m3。(7)游泳动物本次调查 2 个季度共出现游泳动物 215 种。其中,鱼类 138 种,占总种数的64.19%,虾类 23 种,占总种数的 10.70%,蟹类 39 种,占总种数的 18.14%,虾蛄类 6 种,占总种数的 2.79%,头足类 9 种,占总种数的 4.19%。各季节游泳动物种数分别为:秋季 169 种,春季 136

34、种。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总重量和总尾数相对资源密度均值分别为293.43 kg/km2和 21119 ind./km2 。秋季调查海域总重量和总尾数相对资源密度分别为464.56kg/km2 和 35458 ind./km 2;春季游泳动物平均总重量相对资源密度为173.86kg/km2,总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为 13115 ind./km2。秋季主要生物量优势种包括叫姑鱼、条纹斑竹鲨和日本蟳(所占比例5%以上);主要数量优势种包括叫姑鱼、中华管鞭虾、哈氏仿对虾、口虾蛄和鹰爪虾(所占比例 5%以上)。调查海域多样性指数 H,均值为 2.40。秋季多样性指数 H,均值为 2.53(1.623.16),丰

35、富度指数 D 均值为 4.36(2.466.08),均匀度指数 J,均值为 0.74(0.540.88);春季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 2.31(0.862.92),丰富度指数 D 均值为 3.53( 1.855.94),均匀度指数 J,均值为 0.75(0.34 0.89)。2.7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各站点 TSP、PM10、NO2 日平均浓度均符合二级标准, TSP 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 0.69, PM10 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 0.91,NO2 日均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 0.32。各站点 NO2 小时平均浓度均符合二级标准,占标率最大值为 0.23。总体而言,本工程附近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

36、状良好。2.8 声环境质量现状工程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17准 2 类区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三、环境影响评价3.1 水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属于泉州港石井作业区和海峡生态科技城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首期批复围填海范围内,根据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南安石井区域建设用海规划项目水动力影响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和福建省湾外围填海规划备选方案可行性研究 厦门大嶝围头湾部分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成果主要结论:本规划用海实施后将影响围头断面、厦门-金门断面的进出潮量,导致这两个断面的进出潮量减小,其中受影响最大是围头断面,围头湾的潮量将减少

37、约 0.4816 亿 m3 。受围填岸线影响,流态发生明显变化,流态变化区域主要位于围填岸线和地形改变海域: 围填岸线前沿海域、 石井港港池及回旋水域、 南安支航道海域等。涨、落潮流在南侧和东侧岸线前沿水流基本平顺, 水流基本沿岸线流动。对于港口的船舶靠离较为有利,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岸线前沿的泥沙回淤。但在东侧岸线南端,受涨、落潮分、汇流的影响,水流条件较为复杂,但横流不大,对船舶的靠离基本没有影响。 在围填岸线前沿海域流速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中在东侧围填岸线前流速减小可达0.4m/s 以上,南侧岸线前也有0.3m/s0.4m/s 的流速减小;在安海湾口门处流速有超过0.1m/s 的增

38、大,在大嶝小嶝之间的流速也有0.1m/s 的增大。规划实施前后的水体交换率变化不大。规划围填海实施后,在围填岸线前有 20cm/a 左右的泥沙回淤量增加,并在大嶝岛以东小嶝岛以南海域有 2.5cm/a 泥沙回淤量减小,在安海湾口门处也有局部 2.5cm/a 的泥沙回淤量减小,但范围很小。泥沙冲淤影响范围主要位于规划区附近海域,对于安海湾、 大嶝岛以西的厦门湾以及围头湾口基本没有影响, 也基本不会影响到金门周边海域。 规划建设用海导致的总的泥沙淤积厚度变化最大可达 60cm80cm。规划实施导致的泥沙骤淤的可能性不大。小嶝岛文昌鱼外围保护地带的东北边缘处, 会有局部流速减小、 泥沙回淤量增大的不

39、利影响。 但对大嶝南侧文昌鱼外围保护地带和同安湾口的白海豚核心保护区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本工程需填海面积约为 15.08hm2,仅占南安石井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中的小18一部分,面积不大,退潮时会露滩,涨潮时会有潮水漫过,但水深较浅,水动力1h2 计算纳潮量, 其中 W 为纳条件弱,纳潮量不大, 利用公式 WS1 S2 h12潮量, S1, S2 分别为平均高、低潮位的水域面积;h1, h2 分别为 S1, S2 所对应的潮高。本项目所需填海面积为 15.08hm2,涨潮时平均水深约为 2m,退潮时露滩,这样工程后纳潮量损失约 15.08 104m3。可见工程施工对整个海湾的水动力交换能力贡献很小,

40、 因此本项目填海后对海湾水动力交换能力影响不大, 在航道和通道引起的流速变化也较小,因此对航道和纳潮通道的冲淤环境影响也有限。3.2 水环境影响评价3.2.1 施工悬沙迁移扩散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时先排出场地内的水,采用干地施工,没有施工悬沙进入海水,可以定性为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3.2.2 施工船舶污染物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将使用运输船、 定位船等施工船舶,将产生少量船舶污染物,包括船舶污水和垃圾。 虽施工期较短, 但施工船舶污染物若直接排入海域,将对海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船舶应认真执行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交海发2007165 号),禁止向

41、沿海海域排放油类污染物。船舶所产生的油类污染物须定期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接收设施进行处理。船舶除机舱通岸接头(接收出口)管系外,船舶的油污水系统的排放阀以及能够替代该系统工作的其它系统与油污水管路直接相连的阀门应予以铅封。建议施工船舶与经泉州海事部门认可的海上污水接收和船舶垃圾接收处理单位签订协议。 通过有偿服务, 落实施工船舶舱底含油污水和垃圾接收处理。在落实上述措施情况下,施工船舶正常情况下不会对海域环境造成直接影响。193.2.3 施工期其它污染源对海域水环境的影响陆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船舶生活污水约为7.5m3/d,其主要污染物是 COD、BOD 5、悬浮物、氨氮等。施工期施工人

42、员生活区就近租周边村庄民房,其生活污水可就近排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排放系统, 施工场地设立的移动厕所站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当施工垃圾、 船舶垃圾被随意丢弃入海, 或施工船舶发生溢油事故时, 也将对海域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船舶溢油事故的影响可详见风险评价章节。3.3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实施对海洋沉积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悬浮物扩散和沉降覆盖在周边表层沉积物上。本工程采用干地施工,可以定性的认为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较小。3.4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4.1 施工悬浮泥沙入海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对厦门文昌鱼外围保护地带的影响文昌鱼对生境要求严格,通常仅局限在“文昌鱼砂”(有机质含量低的纯净砂)

43、这一沉积环境中。本项目对厦门文昌鱼可能的影响主要有:施工船舶、施工机械等含油污水进入海域, 其中的油污粘附在文昌鱼生长区的底泥上,或油污经海水悬浮颗粒泥沙的粘附吸着后沉积于文昌鱼生长区。距离本项目最近的厦门小嶝海区文昌鱼外围保护地带, 位于本项目西南侧约 5km 处。本项目施工期采用干地施工, 无悬浮泥沙入海, 不会对厦门文昌鱼外围保护地带产生影响。(2)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施工作业引起施工水域内的局部浑浊, 浮游生物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滤食性浮游动物受到的影响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作业引起水中悬浮物增加,悬浮颗粒会粘附在动物体表, 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滤食性浮游动物及鱼类会吞食适

44、当粒径的悬浮颗粒,造成内部消化系统紊乱。20此外,据有关资料, 水中悬浮物质含量的增加, 对浮游桡足类动物的存活和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过量的悬浮物质会堵塞浮游桡足类动物的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尤其在悬浮物含量大到 300mg/L以上时,这种危害特别明显。在悬浮物质中,又以粘性淤泥的危害最大,泥土及细砂泥次之。同时,过量的悬浮物质对鱼、虾类幼体的存活也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比照长江口航道疏浚悬浮泥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的试验结果, 当悬浮泥沙浓度达到 9mg/L时,将影响浮游动物的存活率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疏浚过程泥沙入海将对悬浮物增量超过 10mg/L海域范围内的浮游生物产生一定

45、的影响。本项目在相邻其他项目围堤形成后,采用干地施工。在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防止泥沙入海的情况下,对浮游生物影响较小。(3)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悬浮泥沙最终将沉降至海底, 覆盖原有的底质。 对于生存于底质表层的底栖动物(如虾类) ,会因缺氧窒息和机械压迫而死亡;对于常年生存于底质内部的底栖动物(如沙蚕、有壳软体类) ,绝大多数仍能正常存活;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底栖动物(如鰕虎鱼) ,在受到惊扰后,会迅速逃离受污染的区域。本项目在相邻其他项目围堤形成后,采用干地施工。在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防止泥沙入海的情况下,对底栖生物影响较小(4)对鱼卵仔鱼的影响施工期间,高浓度悬浮颗粒扩散场对海洋生物仔

46、幼体会造成伤害, 主要表现为影响胚胎发育, 悬浮物堵塞生物的鳃部造成窒息死亡, 大量悬浮物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而导致生物死亡, 悬浮物有害物质二次污染造成生物死亡等。 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不同, 一般说来,仔幼体对悬浮物浓度的忍受限度比成鱼低得多。根据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人为增加悬浮物浓度大于 10mg/L,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本项目在相邻其他项目围堤形成后,采用干地施工。在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防止泥沙入海的情况下,对对鱼卵仔鱼的影响较小。(5)对游泳生物的影响21游泳生物主要包括鱼类、 虾蟹类、头足类软体生物等。 海水中悬浮物在许多方面对游泳生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是水体中悬

47、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现象, 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生长, 其次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物也会使游泳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现象, 因为悬浮微粒随鱼的呼吸动作进入鳃部, 将沉积在鳃瓣鳃丝及鳃小片上, 损伤鳃组织或隔断气体交换的进行,严重时甚至导致窒息。本项目在相邻其他项目围堤形成后,采用干地施工。在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防止泥沙入海的情况下,对游泳生物的影响较小。3.4.2 围填海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由于项目用海占用了沿海滩涂湿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 由湿地变为陆地,这直接造成栖息于此的底栖生物的死亡,用海区内底栖生物量也随之减少。由于项目用海区生物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分布濒危或重要保护的底栖生物,种类均为当地的常见种和广布种,故对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 根据项目用海面积以及用海区单位面积底栖生物量,可以计算由于围填海造成的底栖生物量损失。根据现状调查结果, 2014年4月项目附近滩涂布设的 3条断面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 21.62g/m2,估算项目围填海 (15.08hm2)造成的底栖生物一次性损失量约为 3.26t。根据食物链分析, 底栖生物在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底栖生物是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底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