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获取技术_第1页
需求获取技术_第2页
需求获取技术_第3页
需求获取技术_第4页
需求获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1.1 描述需求的4个上下文刻面 2.1.2 需求工程的3个维度 2.1.3 3种需求制品12主体IT系统使用开发 主体刻面:包含了系统上下文中与系统相关的对象与事件,以及影响系统中对象和事件的相关信息的表示 例:车载安全监控系统 对象:车速、与前车距离 交通规则: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在每小时60公里至每小时100公里之间时,与前车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 事件:车速在60-100公里/小时之间且与前车距离小于50米3 使用刻面:包含了人或其他系统对本系统的使用相关的所有方面。如,使用目标、期望工作流、交互模型以及限制或影响系统使用的法规和标准 例:车载安全监控系统 期望工作流:当

2、车速在60-100公里/小时之间且与前车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系统闪烁黄色警告灯,警告司机;当与前车距离小于0.75倍安全距离时,系统进行语音警告;与前车距离小于0.5倍安全距离时,系统主动刹车。4 IT系统刻面:包含了技术与运行环境的所有方面及如何使用各种技术与运行环境的约束或指南的方针与策略。如:支持的通信协议、操作系统 例:车载安全监控系统 通信协议:支持蓝牙协议与手机进行通信 软件操作系统:支持WinCE 外围设备:支持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 5 开发刻面:包含与系统开发过程相关的上下文及相关法规与标准限制。如过程准则与约束、开发工具、质量保障方法、成熟度模型、质量认证等。 例

3、:车载安全监控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汇编、C语言 成熟度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3级以上(可定义层) 安全约束:任何系统失效或出错都不能产生比没有系统控制更坏的结果。 6 四个上下文刻面之间的关系7主体IT系统使用开发表示表示 表示:现实世界表示:现实世界对象(存在于主对象(存在于主体刻面中)使用体刻面中)使用现有现有的技术(存的技术(存在于在于ITIT系统刻面系统刻面中)进行数字化中)进行数字化表示表示 四个上下文刻面之间的关系8主体IT系统使用开发表示表示展现展现 展现:系统根据展现:系统根据所定义的功能来所定义的功能来处理所表示的信处理所表示的信息(满足开发刻息(满足开发刻面的需求),

4、并面的需求),并将结果通过适当将结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现给用的方式展现给用户户 四个上下文刻面之间的关系9主体IT系统使用开发表示表示展现展现关联关联 关联:用户对所关联:用户对所获得的系统输出获得的系统输出进行解读,并将进行解读,并将其与现实世界中其与现实世界中的对象管理起来的对象管理起来 内容维度:理解所获取的系统需求的程度目标:使所有相关的需求都在所需要的细节层次上得到清晰的了解和理解 从片面到全面 从模糊到清晰 从抽象到精化10文档化文档化符合规范的非正式的含糊的完整的内容内容共识共识单独的视图统一的视图目标目标 通过需求获取活动不断改进对需求的理解,从而在内容维度上取得进展 共识维度:

5、相关涉众就已知需求的理解取得共识的程度目标:在相关涉众间建立起对于系统需求的充分共识 从个人见解到涉众共识 从冲突到冲突解决 从单独视图到统一视图11文档化文档化符合规范的非正式的含糊的完整的内容内容共识共识单独的视图统一的视图目标目标 通过需求协商活动识别并(尽量)解决了涉众之间的分歧、消解了需求之间的所有的冲突 文档化维度:对系统需求进行文档化和规约描述的程度目标:所有需求都依照相关的文档化/规约格式进行了描述 从模糊到精确 从非正式到符合规范 从笼统到符合涉众偏好12文档化文档化符合规范的非正式的含糊的完整的内容内容共识共识单独的视图统一的视图目标目标 通过需求文档化活动对所 抽取的需求

6、进行文档化和规约描述 2.1.1 描述需求的4个上下文刻面 2.1.2 需求工程的3个维度 2.1.3 3种需求制品13 目标(Goal)涉众的意图业务、组织或系统层面上的高层目的和意图关于系统的目的、属性或者使用的意图,表达了对于系统的期望和要求,并将系统愿景精化为系统将要实现的目的 例:汽车导航系统的目标 G1: 系统应自动引导驾驶员到达指定地点 G2:系统的响应时间应比先前的系统至少降低20%14 目标(Goal)不是对系统的领域进行表述的描述性说明不预先定义某个特定的解决方案 例:汽车导航系统的伪目标 NG1:凡是汽车导航系统都要支持导航功能 NG2:采用提高处理器速度的方式使系统的响

7、应时间应比先前的系统至少降低20%15 目标(Goal):目标与子目标 例:汽车导航系统目标分解树16 目标(Goal):目标与目标依赖 例:汽车导航系统中存在的目标之间的依赖关系17 目标(Goal):目标与软目标 例:汽车导航系统必须满足的软目标18 场景(Scenario)描述了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被满足或者未被满足的一个具体实例。提供了一个或者多个目标的具体细节通常定义了一系列为满足目标而执行的交互步骤,并将这些交互步骤与系统上下文联系了起来19 例:车载安全监控系统中“自动刹车操作”场景小王正驾驶汽车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小李驾驶另一辆车在小王前方行驶,并开始刹车

8、减速。此时小王的车载系统检测到与前方距离已小于安全距离,因此闪烁黄灯警告小王;接着两车距离继续拉近至小于0.75倍安全距离,因而系统发出语音提示,提醒小王刹车;当两车距离小于0.5倍安全距离时,车载系统启动自动全刹车,并通知小王。当两车间距离停止减少后,系统中止全刹车动作,但系统会继续控制小王车辆的速度,直到与前车距离拉大到安全距离。20 场景(Scenario) 例:使用表格描述场景21 场景(Scenario) 例:使用顺序图描述场景22 场景(Scenario) 例:关联系统目标与场景23 面向方案(Solution)的需求对系统的数据、功能、行为、质量和约束进行定义的需求 数据视图:定

9、义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24 面向方案(Solution)的需求25导航系统的数据视图 面向方案(Solution)的需求对系统的数据、功能、行为、质量和约束进行定义的需求 数据视图:定义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功能视图:定义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26 面向方案的需求27导航系统“为驾驶员导航”的功能视图 面向方案的需求对系统的数据、功能、行为、质量和约束进行定义的需求 数据视图:定义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功能视图:定义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 行为视图:定义系统的状态及其外部可见行为28 面向方案的需求(Solution)29导航系统的行为视图 3种需求

10、制品之间的关系30目标场景面向方案的需求(1)(2)(2) (1) 目标和场景的关系目标引出场景场景描述的交互序列描述了目标如何被满足或无法满足场景的定义导致目标的精化额外的子目标、新目标的增加、目标的修改、删除;可以用目标来分类场景 3种需求制品之间的关系31目标场景面向方案的需求(1)(2)(2) (2) 目标/场景与面向方案的需求间的关系目标/场景是面向方案需求定义的基础场景为面向方案的需求提供了上下文信息,便于它的理解开发面向方案的需求导致了目标、场景的识别、修改和/或精化32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

11、题小组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33 采用任意一种需求获取方式获取任意一个软件中任意一个模块的需求,例如 1) “智能购物推荐系统” 2)“教学管理系统” 3)“网上订餐系统” 要求2-4人一组进行课堂分享,每组5分钟以内介绍所针对的软件模块,介绍采取的需求获取方法,列出所获取的需求作业作业1 抽取技术介绍模板1、准备2、执行3、后续4、应用该技术的检查表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6、工作量7、关键成功要素35 需求获取的目标:通过抽取新的需求以及细化现有需求的信息,从而在内容维度上取

12、得进展36需求获取子活动需求获取子活动需求获取目标需求获取目标识别相关的需求来源获得能支持4个刻面需求获取的、多样的需求来源抽取现有的需求从已知的需求来源中获取现有需求,并对需求进行整理、归纳开发新的创新性的需求获得能更好满足涉众需要的新的需求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题小组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37 访谈的分类38访谈标准化访谈个别访谈小组访谈探索性访谈非结构化访谈方式人数1对11对n准备问题

13、、不偏离准备问题、可偏离不准备问题、可偏离 1、准备 1)定义访谈的目标:包含进行访谈的原因,访谈中要抽取的需求类型(如目标或场景),并指出期望的结果例:访谈目标 访谈的目标是对“无事故驾驶”的愿景进行精化。为此,应当抽取受访者对于该愿景的意图和想法。 访谈的结果将是精化愿景的一组目标。 此外,应在访谈中开发出无事故驾驶的一些基本场景。39 1、准备 2)选择和邀请参与者 2.1)对象:基于访谈目标,从一组潜在的涉众(4个刻面涉及的涉众)中选择访谈的参与者例: “无事故驾驶”的访谈参与者 驾驶员、汽车技术人员、车辆安全和事故预防专家、车辆工程师、管理机构40 1、准备 2)选择和邀请参与者 2

14、.1)对象:基于访谈目标,从一组潜在的涉众(4个刻面涉及的涉众)中选择访谈的参与者 2.2)时间:在适当的时间(约提前3周)邀请参加者,以确保参与者能安排时间参加访谈 2.3)通知内容:访谈目标、相关材料、系统开发的状态和依据、以及访谈结果的计划用途,从而使涉众认识到期待他们为系统开发过程做出什么样的贡献41 1、准备 3)选择访谈地点宽敞、不受干扰、能查阅相关文档42 1、准备 4)定义访谈问题封闭式问题:提供预定义的答案选项或答案的候选区间,单选或多选 例: “导航系统的通信信道”的封闭式问题汽车导航系统能够与其他的端设备交换数据,如移动电话。对于与这些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支持的通信手段

15、包括哪些?( )A. 串行接口 B. 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C. 红外接口 D. 无线局域网络(LAN)接口E. 蓝牙43 1、准备 4)定义访谈问题封闭式问题:提供预定义的答案选项或答案的候选区间,单选或多选优点:回答简单、答案能够直接比较,分析简单缺点:不能抽取到新的答案或想法布尔问题:答案只有“是”、“否”两种选项的问题用途:涉众可能有意回避、含糊其辞的问题,否则应尽量少使用开放式问题:不提供预定义选项,自由回答 例1:“汽车安全”一词对你意味着什么? 例2:你认为关键的交通威胁是什么?44 1、准备 4)定义访谈问题封闭式问题:提供预定义的答案选项或答案的候选区间,单选或多选优点:

16、回答简单、答案能够直接比较,分析简单缺点:不能抽取到新的答案或想法布尔问题:答案只有“是”、“否”两种选项的问题用途:涉众可能有意回避、含糊其辞的问题,否则应尽量少使用开放式问题:不提供预定义选项,自由回答优点:能激发受访者对一个问题自由的表达,可能产生新的需求缺点:答案间可比性差、分析工作量大45 提倡问题清晰、具体;切忌暗含导向性 1、准备 5)访谈准备应尽可能了解受访者,可通过前测或者预问卷调查如,性格、地位、知识、职责建立访谈员与受访者间的公共术语集就访谈目标、访谈方法和访谈问题达成共识46 1、准备(回顾) 1)定义访谈的目标 2)选择和邀请参与者 3)选择访谈地点 4)定义访谈问题

17、 5)访谈准备47 2、执行 1)开场非正式交谈让大家互相认识介绍访谈目的、提供访谈的基本原理和依据的信息、解释将如何使用访谈所得到的结果等探索性访谈通过一个一般性问题进行过渡 例:访谈员:您对一个能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系统是如何设想的?48 2、执行 2)工作要素2.1)根据访谈询问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探究)2.2 )对受访者提供的答案进行简要概括 例:探究法 受访者:我认为汽车通过传感器测量与前车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则向驾驶员发出警示。 访谈员:那么,您觉得如何警示驾驶员合适呢?49 2、执行 2)工作要素2.1)根据访谈询问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探究)2.2 )向受访者提供反馈 方法一:对受

18、访者提供的答案进行简要概括 方法二:使用概念模型来描述所陈述的事实数据模型、行为模型、状态模型、功能分解模型 方法三:使用场景来描述所陈述的事实50 2、执行 2)工作要素2.1)根据访谈询问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探究)2.2 )向受访者提供反馈2.3)注意手势、语音语调、受访者的变化 例:受访者用一种挑衅的语调回答问题,表明他们对访谈员所提出的问题不方便回答或者感到尴尬。 对策:更换表达方式或者改换话题51 2、执行 2)工作要素2.1)根据访谈询问一些更深入的问题(探究)2.2 )向受访者提供反馈2.3)注意手势、语音语调、受访者的变化2.4)注意把握节奏:每45分钟休息5-10分钟2.5)设

19、立专门的记录员52 2、执行 3)总结3.1)总结此次访谈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作用1:肯定受访者贡献,激励其参加进一步访谈或探询作用2:检查受访者的陈述是否得到了正确的理解3.2 )表示感谢作用:激励其参加进一步访谈或探询53 3、后续 1)分析访谈结果整理会议纪要描述所抽取的需求确认所创建的场景和模型明确记录所识别的缺陷、矛盾或不一致 2)将分析结果发送给受访者,请他们检查和确认,以免发生误解54 4、访谈法技术检查表1)准备访谈目标明确定义访谈目标2)准备参与者访谈基于访谈目标选择参与者预先邀请所有参与者沟通访谈目标和基本原理3)准备访谈地点选择一个不受干扰且可容纳所有与会者的访谈场所4)准备

20、访谈问题使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具体描述所有问题上下文避免导向性问题5)准备访谈员准备熟悉访谈伙伴 学习参与者们的术语 多个访谈员参与时,需建立对访谈问题的共识6)执行开场 概述访谈目标和原理 如有可能,提供邀请时所未提及的信息; 用引导性问题开始访谈7)执行工作要素 及时总结受访者陈述及对澄清不清楚的问题,确保抽取正确 创建模型和/或场景,获得及时反馈 注意受访者非语言表达 把握访谈节奏55 不要脱离主题 记录访谈的结果8)执行总结 总结所抽取的知识 指出受访者贡献重要性 向受访者表示感谢9)后续 完成访谈会议记录 描述所抽取的需求 修订创建的模型和场景 在待办列表中收集开放式问题 受访者检查

21、和确认结果 从访谈结果中识别需求冲突 5、适用的需求获取范围1)识别相关的需求来源 可以使用标准化的访谈来识别潜在的需求来源 针对检查表提出问题,并在访谈结束时,可要求受访者提供对于相关需求来源相关性的估计56主体刻面主体刻面使用刻面使用刻面IT系统刻面系统刻面开发刻面开发刻面客户优化处理和人体工学专家系统集成专家客户商业伙伴领域专家客户组织的管理者系统制造者客户控制部门系统环境专家系统购买者、赞助商和投资者系统部署、维护和服务人员开发该系统的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工作会议代表系统用户、间接受影响者IT策略制定者赞助商和投资者项目、产品或系统竞争对手项目、产品或系统竞争对手项目、产品或系统竞争对手系

22、统设计、研发人员及测试人员非政府组织系统销售、市场、培训及安全管理人员系统技术专家系统销售及市场人员相关立法相关立法相关立法相关立法标准制定方标准制订方标准制定方标准制定方非政府组织57表1 识别涉众的检查表 5、适用的需求获取范围1)识别相关的需求来源2)抽取现有需求 可在访谈中直接抽取 可共同开发目标和场景,并从中派生需求 若涉众观点差异巨大,存在冲突,则适合先访谈后研讨58 5、适用的需求获取范围1)识别相关的需求来源2)抽取现有需求例:请求受访者解释一个所陈述的目标 访谈员:您说过想通过汽车安全系统达到“保持安全距离”的目标。您是怎么想的?能举个例子解释吗? 受访者:比如,汽车在高速公

23、路上行驶,时速100公里/小时。这时,车辆与前车距离不断拉近。传感器发现与前车距离不到100米,则最好显示黄色预警信号;如果驾驶员仍无反应,与前车距离小于75米,则显示红色信号,并报警。59 5、适用的需求获取范围1)识别相关的需求来源2)抽取现有需求例:请求受访者细化场景以满足目标 访谈员:我想知道您刚才描述的“保持安全距离”的目标最终是否满足?如果驾驶员还没有反应会怎样? 受访者:在与传感器发现与前车距离不到50米,则启动自动刹车策略,从而确保安全。60 5、适用的需求获取范围1)识别相关的需求来源2)抽取现有需求3)开发新的创新性需求 开放式访谈、小组访谈都比较适合 主要用启发式问题61

24、 6、工作量:中到高相关因素 受访者人数 问题数量和类型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记录方式 后续整理:笔记、录音、视频、建模62 7、成功的关键因素访谈员的交流技巧访谈目标和设想是否清晰是否建立公共术语集,并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模糊的术语,避免误解是否充分了解访谈对象在小组访谈时,是否注意规避群体思维效应 群体思维效应:不占主导地位的参与者(过早地)顺从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63 练习:访谈实践分组:访谈员、受访者、记录员题目:自己拟定或从以下题目中选择 1)调查“汽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客户需求 2)调查“智能购物推荐系统”的客户需求 3)调查“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的客户需求 4)调查“网上订餐系统”

25、的客户需求可选方法 标准化访谈、探索式访谈、非结构化访谈 个人访谈、小组访谈64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题小组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65 研讨会法(Workshop)1、准备2、执行3、后续4、应用该技术的检查表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6、工作量7、关键成功要素66 1、准备 1)定义研讨会目标:明确说明期望通过研讨会开发得到的需求制品类型例:研讨会目标 研讨会的目标是为“无事故驾驶”的愿景开发

26、目标和场景。67 1、准备 2)定义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如何达到研讨会目标以及如何产生所计划的工作成果辅助技术头脑风暴迭代的目标和场景定义讨论分组工作并将结果在全体会议上呈现68 1、准备 2)定义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如何达到研讨会目标以及如何产生所计划的工作成果例:研讨会议程 09:00-09:30 致欢迎词和介绍研讨会目标 09:30-10:00 头脑风暴:汽车安全系统的目标 10:00-10:45 头脑风暴结果的分类 10:45-11:15 休息 11:15-12:30 分组以及分组目标精化 69 提倡研讨会最好每45分钟休息5-10分钟、分组讨论最好每60-70分钟休息5-10分钟 1

27、、准备 3)选择、邀请参与者,就目标达成一致参与者:任何能为实现目标和获得预期成果做出贡献的涉众选择:根据需求来源相关性评价重要性,考虑包含4个上下文刻面的相关涉众规模:5-15人通知时间:提前4-6周通知内容:研讨会目标、过程与结果的预期使用计划70 1、准备 4)选择研讨会地点会议室 O形或U型会议桌 白板、投影仪、网络、计算机或打印机等分组讨论:各分组拥有单独讨论房间避免干扰:手机、电话或其他人为因素71 1、准备 5)任命一个主持人职责:控制研讨会进程促使参与者达成共识注意发现冲突并协调解决冲突,但不宜过早介入将矛盾和冲突视作开发创新性思路和解决方案的机遇 6)任命会议记录员职责:记录

28、会议纪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中立地记录结果,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加入会议纪要中72 2、执行 1)开场主持人向所有参与者介绍研讨会的目标、预期成果和议程主持人简要介绍研讨会上将要用的的技术如头脑风暴定义明确的行为规则,获得参会者同意,并让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看到,确保大家遵守;违反规则时,主持人应引用规则中的规定进行处理规则1:尽量避免打断参与者的发言73 2、执行 1)开场例:以主题为中心的交互规则 (1)第一人称的叙述:在陈述中代表自己,请用“我”而不是“我们”或“某人” (2)解释你提出的问题的动机和依据,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3)一次一个人发言,且最好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 (4)不要空空

29、而谈 (5)如果参与者发言出现重叠,那么简要收集其中的关键词74 2、执行 2)工作要素2.1)主持人注意议程的执行情况,当议程过半议程过半或离结离结束只剩束只剩15分钟分钟,需要用中立中立的方式提醒参与者如“请注意这项议程已经过去了一半时间”2.2)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才能修改议程2.3)如果讨论因为时间不足而停止,建议使用共享库记录各种想法如夹纸板75 2、执行 2)工作要素2.4)主持人需用中立的语言明确指出违反规则的行为2.5)安排记录员记录所有相关结果(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及决策 例:决策内容 决策的可选方案 所选择的方案 决策依据 决策执行者76 2、执行 3)总结对开放性议题,如果未

30、能在本次研讨会中解决,应定义一个如何进一步处理这个议题的程序下次再召开研讨会继续收集材料回顾进程,总结成果,对参与者的贡献表示感谢KJ法:卡片好的方面:对本次研讨会的正面印象和体会不好的方面:对本次研讨会的负面印象和体会有待改进的方面:改进意见征集77 3、后续 1)成果整理,识别并解决开放性议题、矛盾和不足 2)会议纪要发给所有参与者 3)参与者对会议纪要进行检查和认可,解决误解及修订可能的偏差78 4、应该该技术的检查表791)准备研讨会目标明确定义研讨会目标2)准备确定预期成果和工作过程明确定义预期成果定义产生成果的工作过程在议程中概况工作过程预留例行休息时间3)准备确定参与者据研讨会目

31、标选择参与者确保参与者代表性预先邀请所有参与者协商研讨会目标4)准备研讨会地点不受干扰、可容纳所有与会者、提供相应设施5)准备工作人员邀请一名主持人指派一名会议记录员 6)执行开场 概述目标、预期成果和议程并允许协商后确定 解释研讨会用到的技术 商定发言规则7)执行工作要素 主持人掌控议程的执行、确保参与者遵守规则79 会议记录员记录结果 发现并消解冲突8)执行完成 确保所有开放性议题都有记录,且对如何解决定义了一个过程 邀请参与者反馈 感谢所有参与者的贡献9)后续 整理工作成果 参会者审查会议纪要和整理后的工作成果 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 1)识别相关需求来源可在研讨会中针对每个上下文刻面使

32、用头脑风暴 2)抽取现有需求将参与者每3-5人分为一个小组,分配目标集工作每组分配同样的目标:结果丰富但耗时长每组分配不同的目标:结果较少但耗时短 3)开发新的创新性需求采用协作和迭代式的思路开发,十分适合80 6、工作量:很高到高研讨会持续时间参与者人数准备工作工作量后续工作工作量81 7、成功的关键要素所有参与者以同样方式理解研讨会目标并能接受邀请正确的参与者 专业知识、积极性、决策权、软技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主持人经验丰富且训练有素避免群体思维效应尽可能排除干扰82 练习:研讨会实践分组:会议策划、主持人、记录员、与会者题目:自己拟定或从以下题目中选择 1)讨论“汽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创新

33、性需求 2)讨论“智能购物推荐系统”的创新性需求 3)讨论“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的创新性需求 4)讨论“网上订餐系统”的创新性需求建议方法 在研讨会中灵活使用大会讨论和分组讨论83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题小组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84 专题小组Focus Group Sessions 成立关注于特定主题的涉众小组,以识别相关需求 所关注主题可以是公司内的工作规程或一个具体系统85搜索性专题小

34、组:抽取新的系统需求,主题尚不清楚比较性专题小组:在已有系统或竞争对手产品上抽取初始需求优先级排序专题小组:对已抽取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并识别缺失需求 1、准备 1)定义关注的主题及目标例:主题:关注竞争对手产品“当当网” 目标:抽取待开发系统新需求 2)参与者应该有代表性(刻面代表性)且限制在3-10人 3)参与者应尽早邀请,且邀请中包含时间、地点、持续时间、专题简要概述、会议目标、议程、所关注的专题相关信息等 4)指派一名主持人和一名会议记录员 5)场地足够大且拥有利用交流和创造性的设施白板、投影仪86 2、执行 1)开场致谢介绍议程、关注主题和会议目标介绍会议计划,允许提问讨论再次简要介绍

35、主题及其特征以一次概括性的问题启动讨论,并鼓励大家参与87 2、执行 2)过程中:避免讨论冷场或过热冷场对策:通过总结性的陈词或鼓动性的话语来恢复讨论气氛过热对策:适时干预客观、中立地对讨论进行总结提示记录员记录有分歧的问题声明这些议题将安排另行解决短暂休息88 2、执行 3)结束:预计时间用完或所有问题已讨论完毕主持人总结成果主持人感谢参与者和会议记录员主持人希望参与者能参与后续材料的评审、确认89 3、后续整理会议记录,对会议达成的协定进行评审对需求、发现的冲突、冲突解决方案和开放性议题进行文档化,并要求所有参与者进行确认90 4、应用该技术的检查表91准备:p定义关注专题和会议目标p选择

36、合适的参与者,提供给他们所需信息p选择合适房间,配备所需设备p指派一名有经验的主持人和一名会议记录员p邀请参与者,并与之沟通专题、目标、数据、时间和场地执行:p对参与者表示欢迎,以一个简短的介绍开始会议p对讨论过程进行管理,以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参与讨论p避免讨论出现过冷或过热局面p在结束时,对参与者表示感谢并邀请他们对结果进行评审后续p评审达成的协定、需求、冲突及其解决方案和开放性议题的记录p让参与者确认所抽取的需求和信息 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 1)识别相关需求来源不适合 2)抽取现有需求关注的主题为现有系统时,将非常适合抽取现有需求但一般不是专题小组的主要目标 3)开发新的创新性需求探索性专

37、题小组:将具有不同知识、专长的涉众聚集非常适合产生新的想法、思想、新的议题和解决方案92 6、工作量:中到高专题会议持续时间(小时)参与者人数次数准备工作工作量:准备材料、确定及邀请涉众后续工作工作量:整理结果93 7、成功的关键要素邀请正确的参与者 专业知识、经验、积极性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参与者事先了解专题小组会议目标并做好准备主持人经验丰富且训练有素避免群体思维效应尽可能排除干扰94 练习:专题小组实践分组:会议策划、主持人、记录员、与会者题目:自己拟定或从以下题目中选择 1)讨论“汽车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刹车”场景 2)讨论“智能购物推荐系统”中的“推荐”功能 3)讨论“研究生教学管理系

38、统”中的“学生成绩查询”功能 4)讨论“网上订餐系统”中的“订餐”功能建议方法 搜索性、比较性、优先级排序性专题小组95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题小组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96 观察Observation 通过观察涉众或现有系统进行需求获取优势:涉众可以在进行相关活动的同时描述他们的活动,能更好的理解细节97直接观察:观看涉众执行特定任务、观察使用系统的涉众执 行特定任务、观察能够自主运行的系

39、统执行特定 任务,分析其活动并提出问题。适用于重复发生、 的活动,而不太适合异常情况的观察人种学观察:花费很长时间和涉众一起学习和工作,尽可能 亲身体验涉众所有的工作流。工作量大,适用 于对开发成功起关键作用的部分 1、准备 1)定义明确的观察目标明确定义的观察目标帮助观察者区分相关和无关信息例:观察目标实例 本次观察的目标是抽取与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刹车行为相关的信息 2)确定待观察的人员和系统根据观察目标从已识别的需求来源中选择98 1、准备 3)定义预期结果明确定义此次观察结果创建的需求制品 目标图:在观察期间关注及注重询问涉众意图 场景:关注涉众之间及其与现有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 例:观察的

40、预期结果 在对驾驶员刹车行为观察期间,至少抽取5个描述刹车过程中驾驶员行为的场景99 2、执行 1)观察指导原则选择观察法的前提假设:所观察的涉众在执行他们的任务方面是专家,即不应将所观察的活动当做问题观察法成功要素:建立信任通过告知涉众观察目标和理论依据来降低涉众被观察的不适感在人种观察法中,因为涉众可能要培训观察者,帮助他们熟悉工作流程,信任是涉众乐于观察者分享知识的基础观察的对象:观察的对象不是“他”,而是他所使用的系统和/或他所执行的活动100 2、执行 1)观察指导原则观察要点 关注执行活动的细节 立即记录、避免遗忘 客观中立,对每个记录结果进行检查,确定其客观性可询问被观察者参看观

41、察过程中的音频和/或视频记录101 2、执行 1)观察指导原则观察法风险 不能获得最初期望的结果观察者不能确切理解涉众的活动解决方法:让涉众谈论并口头说明他的想法、计划和内部过程 例:观察一个用户与汽车导航系统交互式,观察者可以在看到被观察者陷入沉思后,询问“有什么问题吗?”、“接下来你想做什么?”102 2、执行 2)文档化格式文本:直接但会分散观察者注意力视频:语义丰富但后续分析耗时且可能让观察者觉得不自在音频:可以作为文本和视频的补充或替代,记录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情景的评论103 3、后续 建立观察期间抽取到的需求与记录的观察结果间的关联 建立视频记录序列与需求的关联 与被观察的涉众一起

42、校对观察结果 举行访谈或研讨会校对观察结果104 4、应用该技术的检查表105准备:p定义观察目标p定义待观察的方面p定义期望的结果执行观察指导原则p尽量取得被观察涉众的信任p注意涉众们活动的细节p立即记录下你的印象p检查结果的客观性p确认观察的真实性执行记录格式p适当使用文本、视频和音频记录方式后续p处理你的记录以使他人能够理解p将抽取到的需求与相应记录关联起来p与被观察的涉众一同校对处理后的观察结果 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 1)识别相关需求来源不适合 2)抽取现有需求适合于抽取现有需求人种学观察更适合抽取具有许多隐含知识的活动 3)开发新的创新性需求不适合,但当进行人种学观察时,观察者深入

43、理解被观察者的活动后,有助于与其他涉众一起开发新的创新性需求106 6、工作量:高到很高人种学观察比直接观察工作量大准备工作工作量:准备材料、确定及邀请涉众后续工作工作量:根据记录的形式而定 文本分析音频或视频分析107 7、成功的关键要素被观察者是否愿意分享观察结果是否被正确处理观察者是否客观所观察的事件、活动和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观察的能投入多大工作量为了获得对涉众活动的充分理解需要从涉众那里获得多少解释 如果专业程度太高,则访谈或研讨会更加合适108 练习:观察实践分组:观察者、被观察者题目:自己拟定或从以下题目中选择 1)观察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刹车”行为 2)观察用户在使用淘宝、当

44、当网或亚马逊时提供的智能“推荐”服务 3)观察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抽取“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 4)观察用户在使用饿了么等提供的“订餐”功能建议方法 直接观察、人种学观察109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题小组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110 调查问卷法Questionnaires 涉众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由选择时间点写出需求 适合于从大量涉众中抽取初始需求或需求来源集合111 1、准备 1)明确定

45、义问卷调查目标及预期结果 2)选择能够覆盖所有4个上下文刻面的涉众 3)根据目标、预期结果、涉众能力和知识,定义调查问卷问题开放性问题:应定义涉众描述答案的格式文本或模型,如必要可事先培训封闭性问题:必须定义可能的选项,并确定单选或多选。文本或模型:也可能需要培训112 1、准备 1)明确定义问卷调查目标及预期结果 2)选择能够覆盖所有4个上下文刻面的涉众 3)根据目标、预期结果、涉众能力和知识,定义调查问卷问题 4)确定一名联系人回答涉众问题 5)先找2-3位在设计问卷时未涉及的设置涉众这份问卷,以识别问卷中可能的不一致或模棱两可的问题,提高问卷质量113 2、执行 1)设立适当的问卷时限过

46、短:涉众没有时间充分表达,可能使问卷答案包含的实质内容过少过长:涉众可能会拖延回答而最终忘记做出回应 2)在问卷调查整个时限内都应设可以找到的联系人回答涉众与问卷及预期结果相关的问题 3)规定时限前3-4天应友好提醒涉众回答问卷 4)感谢回应问卷的涉众,激励涉众回应更多的询问并继续参与到系统开发中114 3、后续 1)分析问卷模糊或令人费解的问卷:与涉众核实结果比较、汇总、统计 2)将调查结果通知相关涉众,保持其参与积极性 3)召开联合研讨会,讨论其中发现的开放性议题、不一致的内容、矛盾115 4、应用该技术的检查表116准备p定义目标和预期结果p选择将要回答问题的涉众p为问卷定义问题p封闭式

47、问题定义相应的选项p开放式问题定义回答描述格式p仅当问卷调查对象熟悉建模语言时使用面向方案的需求模型p如必要,培训问卷调查对象,使其使用所期望的格式描述需求执行p将问卷调查的目标通知涉众p给定合适的问卷回答时间段p提供联系人回答涉众询问p就涉众贡献表达感谢后续p分析涉众对问卷问题的回答p如果碰到不理解的回答,找相应的调查对象一起检查p与调查对象交流问卷分析结果p注意结果中冲突的需求 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 1)识别相关需求来源非常适合,可将源自需求来源识别检查表的问题细化后简单放入问卷中 例:来源于识别涉众的检查表中的问题 (多选题)请问您认为应该从下列哪些人员那里了解系统需求?( ) A.

48、司机 B. 交警 C. 汽车维修人员 D. 汽车生产厂商 E.其他( )117 5、对于需求获取的作用 1)识别相关需求来源非常适合,可将源自需求来源识别检查表的问题细化后简单放人问卷中 2)抽取现有需求适合于从大量涉众中快速、容易地抽取现有需求的初始集合,包括目标、数据、功能、行为、质量、约束 3)开发新的创新性需求不太适合,但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征集 例:“是否有这样一种在其他系统中没有,而你想在新系统中实现的特征或功能”118 6、工作量:低到中准备 开放性问题:低等工作量 封闭式问题:中等工作量回答 开放性问题:中等工作量 封闭式问题:低等工作量分析 开放性问题:中等工作量 封闭式问题:

49、低等工作量119 7、成功的关键要素涉众是否具有高度的主动性问卷问题及答案定义是否可理解、无歧义涉众是否熟悉所要使用的描述格式,是否需要经过培训是否针对特定涉众选择适当的文档化格式120 练习:调查问卷实践分组:问卷设计者、联系人、调查对象题目:自己拟定或从以下题目中选择 1)设计“汽车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问卷 2)设计“智能购物推荐系统”的功能问卷 3)设计“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问卷 4)设计“网上订餐系统”的功能问卷建议方法 适当选择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构造问卷121 2.2.1 需求获取技术之一:访谈法 2.2.2 需求获取技术之二:研讨会 2.2.3 需求获取技术之三:专题小组

50、 2.2.4 需求获取技术之四:观察 2.2.5 需求获取技术之五:调查问卷 2.2.6 需求获取技术之六:基于视角的阅读 2.2.7 总结122 基于视角的阅读Perspecitve-based Reading 定义:从某个预定义的视角阅读一份文档关注特定系统的特定使用方式 例:“识别使用目标”、“识别维护场景” 适用范围:非常适合于面向目标的现有文档分析123 1、准备 1)定义阅读目标与预期结果,如待抽取需求的预期类型 2)视角与文档选择124有价值的需求来源文档p市场分析报告p客户问询信件p业务过程文档及描述p技术过程描述p法律p网站上的产品规格说明p保密指南p标准p易用性测试文档p原有/遗留系统的需求文档p遗留系统的体系结构文档、源代码、测试文档、用户手册、变更请求文档、错误报告、错误修正报告p其他 1、准备 1)定义阅读目标与预期结果,如待抽取需求的预期类型 2)视角与文档选择2a) 先确定阅读的视角,再选择合适的文档2b) 先选择合适的文档,再确定阅读的视角 3)选择进行阅读并记录结果的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