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和吸收课件_第1页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课件_第2页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课件_第3页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课件_第4页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 第五章第五章 消化系消化系统统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 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胃内消化第三节胃内消化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吸收第六节吸收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概述消化: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方式有两种: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粹,并使之与消化液充 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完成的。消化

2、液中含在各种消化酶,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使之成为小分子物质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自律性、传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的共同特性,如兴奋、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其自己的特点。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均有其自己的特点。(一)一般特性(一)一般特性 1.1.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 :在离体后仍能进行良好在离体后仍能进行良好 的节律性运动的节律性运动 2. 2.伸展性大伸展性大: :能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很大的伸展能适

3、应实际的需要而作很很大的伸展 3. 3.兴奋性较低兴奋性较低: :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所占的时间比骨骼肌的长得多,而且变异很大。比骨骼肌的长得多,而且变异很大。 4. 4.具紧张性收缩具紧张性收缩: :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使消化道的管腔保持一定的形状 ,位置和一定的基础压力 5.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 激敏感激敏感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二)电生理学特性(二)电生理学特性 1.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P):(RP):不稳定,波动较大不稳定,波动较大,幅值为

4、幅值为- 40 - 80mV。主要由。主要由K+的平衡电位形成的平衡电位形成 . 2. 2.基本电节律(慢波)基本电节律(慢波) 定义:在定义:在Rp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极化。 胃胃 3次次/min,十二指肠为,十二指肠为12次次/min,回肠末端为,回肠末端为8-9次次/min。 产生机制:肌源性活动产生机制:肌源性活动, ,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的纵行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的纵行肌,以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环行肌。肌,以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环行肌。 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 3.

5、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pAp)RpBERRpBER阈电位阈电位ApAp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生理学消化和吸收7综上所述,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综上所述,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发生的。的,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慢波被认为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因此,慢波被认为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并决定蠕动的方向、控制着平滑肌收缩的节律,并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每个慢波所出现的锋电位数目越多,节律和速度,每个慢波所出现的锋电位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也越大。肌肉收缩的幅度也越大。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

6、可简要归纳为: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可简要归纳为: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慢波电位本身虽不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但却被慢波电位本身虽不能引起平滑肌的收缩,但却被认为是不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认为是不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控制波,它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生理学消化和吸收8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一)消化液成份(一)消化液成份 1. 1. 水:占水:占90%90%以

7、上以上 2. 2. 无机盐:无机盐:H H+ +、NaNa+ +、HCOHCO3 3- -等等 3. 3. 有机物有机物: : 各种消化酶,粘蛋白。各种消化酶,粘蛋白。(二)主要的消化液(二)主要的消化液 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三)消化液的作用(三)消化液的作用 1、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其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损伤。生理学消化和吸收9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1三、胃肠的神经支配三、胃肠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系统(一)内在神经系

8、统 存在于消化管壁内,含有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包括: 1、粘膜下神经丛:运动神经元释放:Ach和VIP,主要调节腺细胞和上皮细胞功能,也有支配粘膜下血管。 2、肌间神经丛:释放的兴奋性递质: Ach和P物质;抑制性递质:VIP和NO;其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2(二)植物神经系统(二)植物神经系统 1. 1.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分泌分泌NE抑制胃肠抑制胃肠运运动和腺体分泌。动和腺体分泌。 2. 2.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分泌分泌Ach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分布:横结肠以上称迷走分布:横结肠以上称迷走N,N,以下称盆以下称

9、盆N N。 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 肽类物质。肽类物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3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4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5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一)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 :有十种内分泌细胞,有十种内分泌细胞,胃肠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 (二)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及分泌方式(二)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及分泌方式 一是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均分布在一是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均分布在核和基底之间,故属于基底颗粒核和基底之间,故属于基底颗粒细胞。不同的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细胞。不同的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均不同。颗

10、粒大小、形状和密度均不同。 二是,大部分细胞呈二是,大部分细胞呈锥形,其顶端有绒毛突起,伸入锥形,其顶端有绒毛突起,伸入胃肠腔内,微绒毛可直接感受胃胃肠腔内,微绒毛可直接感受胃肠内食物成分和肠内食物成分和pH的一刺激而的一刺激而引起细胞的分泌活动。引起细胞的分泌活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6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7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8(三)胃肠激素的作用(三)胃肠激素的作用 1. 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2.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3. 3.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和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和 生长的作用生长的作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19生理学消化和吸

11、收20脑-肠肽的概念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一些产生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些双重分布的肽被统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已知的脑-肠肽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约20余种。这些肽类双重分布的生理意义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胆囊收缩素在外周 对胰酶分泌和胆汁排放的调节作用及其在中枢对摄食的抑制作用,提示脑内及胃肠内的胆囊收缩素在消化和吸收中具有协调作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1 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与食道内消化口腔与食道内消化 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咀嚼二

12、、咀嚼 三、吞咽三、吞咽 动画动画 食道消化食道消化.swf.swf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2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一)唾液的性质及成分唾液腺唾液腺 分泌唾液分泌唾液 无色、无味、中性液无色、无味、中性液 水:占水:占99%99% 无机物无机物 溶菌酶溶菌酶杀菌杀菌 有机物有机物 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 PH7活性最强,活性最强,PH4.5失活失活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3(二)唾液的作用(二)唾液的作用 1. 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易于吞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并易于吞咽;咽; 2. 清洁和保护口腔,它可清除口腔中的残清洁和保护口腔,它可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当有

13、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它可冲淡、中余食物,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它可冲淡、中和这些物质,并将它们从口腔粘膜上洗掉,唾液和这些物质,并将它们从口腔粘膜上洗掉,唾液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中的溶菌酶还有杀菌作用; 3.在人和少数哺乳动物如兔、鼠等的唾液在人和少数哺乳动物如兔、鼠等的唾液中,含中唾液淀粉酶中,含中唾液淀粉酶(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无此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无此酶酶),它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唾液中的氯和,它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唾液中的氯和硫氰酸盐对此酶有激活作用。食物进入胃后,唾硫氰酸盐对此酶有激活作用。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直至胃内容物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

14、时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变为pH约为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止。的酸性反应为止。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4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5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6二、咀嚼作用二、咀嚼作用 咀嚼咀嚼是由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是由各咀嚼肌有顺序地收缩所组成的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等,射性动作。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和颞肌等,它们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它们的收缩可使下颌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运动,这时,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这时,上牙列与下牙列相互接触,可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磨粹物。磨粹物。 1. 1. 切碎食物。切碎食物。

15、 2. 2. 混合食物与唾液,形成食团。混合食物与唾液,形成食团。 3. 3. 使食物充分接触唾液淀粉酶,以利化学性消化。使食物充分接触唾液淀粉酶,以利化学性消化。 4. 4. 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胆囊等活动加强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胰、肝、胆囊等活动加强, ,为进一为进一步消化吸收做准备。步消化吸收做准备。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7吸吮作用吸吮作用 吸吮也是一个反射动作,吸吮吸吮也是一个反射动作,吸吮时,口腔壁肌肉和舌肌收缩,使口腔内空时,口腔壁肌肉和舌肌收缩,使口腔内空气稀薄,压力降低到比大气压力为低气稀薄,压力降低到比大气压力为低0.98-1.47kPa(10-15cmH2O)。凭着口腔内的

16、这。凭着口腔内的这个低压条件,液体便可进入口腔。个低压条件,液体便可进入口腔。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8三、吞咽三、吞咽(一)吞咽分期(一)吞咽分期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它使食团从口腔进入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它使食团从口腔进入胃。根据食团在吞咽时所经过的部位,可将天咽动作分为下胃。根据食团在吞咽时所经过的部位,可将天咽动作分为下列三期:列三期: 第一期第一期:由口腔到咽。舌尖上举及硬腭,下颌舌骨肌的收缩,:由口腔到咽。舌尖上举及硬腭,下颌舌骨肌的收缩,把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咽部。舌的运动非常重要。把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咽部。舌的运动非常重要。第二期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端。由于食团刺激

17、了软腭部的感受器,:由咽到食管上端。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部的感受器,引起一系列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结果使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引起一系列肌肉的反射性收缩,结果使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突出,封闭了鼻回前突出,封闭了鼻回 通路;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并紧贴通路;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并紧贴会厌,封闭了咽与气管的通路;呼吸暂时停止;由于喉头前会厌,封闭了咽与气管的通路;呼吸暂时停止;由于喉头前移,食管上口张开,食团就从咽被挤入食管。这一期进行得移,食管上口张开,食团就从咽被挤入食管。这一期进行得极快,通常约需极快,通常约需 0.1s。第三期第三期:沿食管下行至胃。这是由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而实:沿食管下行至胃。

18、这是由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而实现的。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现的。食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又称蠕动,在食团的下端为一舒张在食团的下端为一舒张波,上端为一收缩波,这样,食团就很自然地被推送前进。波,上端为一收缩波,这样,食团就很自然地被推送前进。生理学消化和吸收29 传入神经:第传入神经:第、对(软腭和咽后壁),第对(软腭和咽后壁),第对对 (会咽和食管)脑神经的传入纤维(会咽和食管)脑神经的传入纤维 中枢:延髓中枢:延髓 传出神经:第传出神经:第、对脑神经(舌、咽、喉)对脑神经(舌、咽、喉)和迷走神经(食道)中和迷走神经(食道)中总之,吞咽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的反射动作,它有一总之,吞咽是一种典型的、

19、复杂的反射动作,它有一连串的按顺序发生的环节,每一环节由一系列的活动连串的按顺序发生的环节,每一环节由一系列的活动过程组成,前一环节的活动又可引起后一环节的活动。过程组成,前一环节的活动又可引起后一环节的活动。 从吞咽开始至食物到达贲门所需的时间,与食物的性状及人体的体位有关。液体食物约需3-4s,糊状食物约5s,固体食物较慢,约需6-8s,一般不超过15s。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1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2 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胃内消化化 一、胃的分泌及调节一、胃的分泌及调节 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3一、胃的分泌一、胃的分泌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G细胞细胞促胃液

20、素促胃液素 D细胞细胞生长生长抑素抑素 喷门腺喷门腺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幽门腺幽门腺 粘液颈细胞:粘液粘液颈细胞:粘液 泌酸腺泌酸腺 壁细胞:壁细胞:HCL 内因子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值值0.9-1.50.9-1.5)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4(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1. 1. 胃酸(胃酸(HClHCl) 盐酸排出量盐酸排出量 (mmol/L/H)mmol/L/H) 基础排酸量:空腹时(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0-5) 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

21、-2520-25) 胃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 :主动分泌(质子泵),餐后碱潮。主动分泌(质子泵),餐后碱潮。 胃酸的作用胃酸的作用 (1) (1)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PH环境环境 (2) (2) 杀菌杀菌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5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6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7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8 2. 2.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HCl和自身激活和自身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蛋白质蛋白质 Ph2活性最强活性最强Ph5失活失活示和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393. 3. 粘液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4.4. 内因子内因子- -VitB1

22、2复合物:复合物: 促促VitB12在回肠吸收在回肠吸收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1(二)胃液分泌的调节(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 AchAch 迷走神经 肠壁内在神经 乙酰胆碱 壁细胞 胃酸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2 胃肠腔内化学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迷走神经 G细胞 胃泌素 壁细胞 胃酸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33)组胺: 肠嗜铬样细胞 组胺 壁细胞H2受体 胃酸4)生长抑素: D细胞 生长抑素 抑制胃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 抑制ECL细胞释放组胺 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 抑制胃酸分泌 上述物质不仅各自对壁细胞有直接作用,

23、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4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52.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头期(神经调节)头期(神经调节) 是条件反射过程是条件反射过程: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眼、耳、鼻、口腔、咽、食管)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Ach 直接作用直接作用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GRP 间接刺激间接刺激G细胞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分泌促胃液素 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30%3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6(2)胃期胃液的特点: 1)食物对胃产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所引起的胃液分泌。 2)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扩张刺激 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 迷走

24、-迷走长反射 壁内神经丛短反射 胃幽门部 壁内神经丛 食物化学成分 G细胞 胃泌素 3)特点:占总量的60%,酸度及胃蛋白酶含量也很高。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7(3)肠期胃液分泌: 1)当食物离开胃进入小肠后,还有继续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2)机制:主要是体液调节的作用。 食糜入小肠 小肠吸收的氨基酸 小肠粘膜 胃泌素 胃酸 肠泌酸素 3)特点:量少,约占总量的1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8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 除精神、情绪因素外,主要有:1)盐酸: 抑制G细胞胃泌素 胃窦:PH 1.2-1.5 促进D细胞生长抑素 十二指肠:PH 2.5 十二指肠球部球抑胃素 刺激小肠粘膜胰泌素2)脂肪: 脂

25、肪入小肠 肠抑胃素释放 抑制胃的分泌。3)高张溶液: 十二直肠内的高张溶液 肠-胃反射 抑制胃分泌 释放几种胃肠激素生理学消化和吸收49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一)胃运动主要形式(一)胃运动主要形式 1、胃的容受性舒张 1)定义: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感受器,可反射性通过迷 走神经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胃体肌肉的舒张。 2)意义:食物大量入胃,胃内压不变,可暂时贮存食物。 2、胃蠕动: 1)胃中部 幽门部;受胃平滑肌的慢波控制; 2)生理意义: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推动食物由胃进入十二 指肠。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1(二)胃排空及其控制 1、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 胃内容物 迷走-迷走

26、反射 机械感受器 壁内神经反射 胃运动加强 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 1)肠胃反射(神经调节) 2)十二指肠释放的激素抑制排空(体液调节) 食糜(酸、脂肪) 肠抑胃素释放 胃排空抑制(三)消化间期的胃运动 1、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2、分4时相 3、生理意义:起着“清道夫”的作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2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3 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小肠内消化消化 一、一、 胰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 二、二、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三、三、 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 四、四、 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4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水 2、离

27、子:Na+、K+、HCO3-、Cl- HCO3-是中和胃酸;为酶提供适宜PH值。 3、胰酶: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主要有: 1)碳水化合物胰淀粉酶 2)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辅脂酶) 3)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肠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组织液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4)其它酶羧基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4、胰蛋白酶抑制物:正常情况下阻止胰腺的自身消化。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5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6(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间期,分泌少;进食,分泌多(以体液调节为主) 1、神经调节 色、形 味、声 食物 动画淀粉消化.swf嗅、视听觉感受器延

28、髓下丘脑大脑皮质胰腺分泌(水、HCO3-少酶多)机械化学温度口腔食管胃、肠感受器迷走神经胃泌素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72、体液调节酸性食糜 S细胞 胰泌素 胰腺导管细胞分泌(水、HCO3-少酶多)蛋白质分解产物 盐酸、脂肪I 细胞 CCK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 (水、HCO3-少酶多)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8 蛋白质水解产物 CCK释放肽 CCK 胰酶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59胰腺分泌细胞内的两种机制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0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1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 无机成分:无机成分:水、钠、钾、钙、碳酸氢盐水、钠、钾、钙、碳酸氢盐 有机成分:

29、有机成分: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胆汁酸、胆色素、脂肪酸、 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胆固醇、卵磷脂、粘蛋白 无消化酶无消化酶 胆盐胆盐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2(二)胆汁的作用(二)胆汁的作用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乳化剂乳化剂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 使脂肪裂解为脂肪微滴,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运载工具运载工具 (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转运脂肪的分解产物。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 E、K)的吸收的吸收 中和胃酸;(胆盐)促进胆汁自身中和胃酸;(胆盐)

30、促进胆汁自身3 3 分泌分泌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3(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食物为自然刺激,刺激强度依次为:高蛋白、高脂肪、混合食物、糖 1、神经作用:迷走神经(传出神经) 胃泌素 肝胆汁分泌 2、体液作用: 1)胃泌素 胆囊收缩 肝胆汁分泌 胃酸 十二指肠粘膜 胰泌素 2)胰泌素 肝小管分泌H2O、HCO3-增多、胆盐不增多 3)胆囊收缩素 胆囊收缩 胆囊胆汁排放 胆汁流量增加 4)胆盐:胆盐的肠肝循环 肝胆汁分泌。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4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5三、小肠液的分泌 十二指肠腺(勃氏腺),小肠腺(李氏腺)(一)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 1、性质:弱碱性,等渗

31、2、成分: 消化酶:肠致活酶(小肠腺分泌) 寡糖酶,肽酶(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1、食糜 肠粘膜机械 化学感受器 2、胃泌素、胰泌素、VIP内在神经丛中枢局部反射(主)迷走神经 小肠液分泌增多小肠液分泌增多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6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一)(一)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形式消化间期小肠的运动形式:移行性复合运动(二)(二)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 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2. 2. 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 性收缩和舒张运动。3. 3. 蠕动蠕动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7(三)小肠运动的调节(三)小肠运动的调节 1. 1. 肠道神经的

32、作用肠道神经的作用 2. 2. 外来神经的作用外来神经的作用 3. 3. 体液因素的作用体液因素的作用 (四)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四)回盲括约肌的功能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8生理学消化和吸收69 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一、大肠液的分泌一、大肠液的分泌: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生理学消化和吸收70(一)大肠运动的形式一)大肠运动的形式 1 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2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 3、 蠕动蠕动(二)排便反射(二)排便反射 粪便直肠压力感受器盆神经腹下神经脊髓腰骶段初级排便中枢盆神经阴部神经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肝门外括约肌舒张肝门内括约肌舒张大脑皮层+-生理学消化和吸收71(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四)食物中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1、限制水的吸收,并使肠内容物容积膨胀。 2、刺激肠运动。 3、降低食物中热量比率,减慢含能物质的摄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