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12春)_第1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12春)_第2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12春)_第3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12春)_第4页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12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解答(仅供参考)(第一章至第三章)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指 标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45258457114306746947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42607459355361262815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43202551187007388604(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

2、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 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

3、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

4、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

5、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答:(3) (787

6、04/46251,1/5)100%=100.91 182321/89404=2.03929 按XY下(1/5)=0.2=1.1531100%=115.31%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有: (1)表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4页) (2)表2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32页) (3)表31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65页) (4)31国内生产总值(53页) (5)32国内生产总值构成(54页) (6)35第三产业增加值(57页) (7)319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份)(71页) (8)320投入产出

7、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份)(74页)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

8、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 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即: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角度来反映国内生产总值最终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内容。即: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无论是从生产、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个角度核算,理论上结果都应该

9、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某些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统计误差,而一定限度内的统计误差是允许出现的。目前,根据资料的来源情况,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中多采用收入法,但其三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相互验证。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题解: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2+8+4+21=65(亿元)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5分)(1)总产出

10、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题解:(1) 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公共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贵重物品净获得+(出口进口)=5600+2510+2010+24+3 +(1200

11、1060)=10278(亿元)(2)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78=4713(亿元)(3)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1028752401480(61015)=2972(亿元)(4)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使 用来 源总产出15000 总消费8110减:中间消耗4713居民消费5600增加值公共消费2510劳动者报酬5240 总投资2037生产税净额595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 生产税610库存增加24 减:补贴15贵重物品净获得3固定资产折旧1480净出口140营业盈余2972出口1200减:进口1060 国内生产总值10287

12、 国内生产总值10287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2000200120022003200454600.958927.462798.567442.575439.732499.837460.842304.951382.762875.32240.22204.72794.22686.24079.2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2)计算各年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4)计算各年度联系已给的数据和生产总值,对我国“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题解:

13、计算在下表中:年 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GDP(2)(3)2000200120022003200454600.958927.462798.567442.575439.732499.837460.842304.951382.762875.32240.22204.72794.22686.24079.289340.998592.9107897.6121511.4142394.2 61.1259.7758.2055.5052.9836.3838.0039.2142.2944.16(一)GDP计算公式:(1)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额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单位:亿元

14、);(2)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3)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二)各项分析如下: 2000年至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总量值在不断增大。2000年至2004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大,但有逐年下滑的走势,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较高,比重已开始从高位上小幅回落。2000年至2004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第四章第六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

15、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

16、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

17、配的结果。 3、 (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2271.84 590.88 388.68 430.08 626.04 902.28 624.36 195.84 (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消费率 恩格尔系数 解答:(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 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

18、元) (2)消费率为: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 (3)恩格尔系数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 二、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

19、-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256 生产税净额 79 总营业盈余 345 总增加值 680 合 计 680 合 计 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42 原始收入总额 341 总营业盈余 345 财产收入 38 合 计 383 合 计 383 收入再分配帐

20、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53 所得税 43 社会福利 7 捐 款 3 可支配总收入 288 原始收入总额 341 合 计 341 合 计 341 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

21、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3、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

22、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 =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 =(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净贷

23、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4、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净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

24、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期中测验 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 单位: 亿元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底总人口数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万人) 2000 80579.4 14472 40557.8 35087.2 5470.6 27037.7 4460.3 6910.3 125786 2001 88254 14628.

25、2 44935.3 39047.3 5888 29904.6 5408.6 7316 126743 2002 95727.9 15411.8 48750 42374.6 6375 33153 5968.3 7918.8 127627 2003 103553.6 16117.3 52980.2 45975.2 7005.4 36074.8 6240.3 8476.7 128453 2004 116603.2 17092.1 61274.1 53092.9 8181.3 38885.7 6715.6 9238.1 12922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

26、总值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 (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 (3)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何不同。 (5)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变化及特点。 解答: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年底总人口数(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2000

27、80579.4 125786.0 82067.5 -1488.1 6524.4 17.6 49.4 32.9 2001 88254.0 126743.0 89468.1 -1214.1 7059.0 16.4 50.2 33.4 2002 95727.9 127627.0 97314.8 -1586.9 7624.9 15.8 50.1 34.1 2003 103553.6 128453.0 105172.3 -1618.7 8187.6 15.3 50.4 34.3 2004 116603.2 129227.0 117251.9 -648.7 9073.3 14.6 52.3 33.2 (1

28、)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各年度结果如上表。 国内生产总值具体包括的生产成果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 (2)2000-2004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 (4)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记入美国的GDP中,而记入日本的GDP中。因此,若某国的GNP超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

29、国获得的收入。 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 (5)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或者写成:GDP +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 (6)2000-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从表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 作业三3答案(第七章第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答:联系:一般各国总是先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然后再将其纳入国外帐户体系。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

30、有一致性。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帐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帐户、原始收人和经常转移对外帐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帐户中资本帐户、金融帐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区别:(1)立足点不同;(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当期对外交易流量的记录,不反映对外经济存量的多少,国外帐户中的对外资产负债帐户反映对外资产负债的存量。(3)分类的差别;对金融项目,国外帐户以金融手段的种类作为分类基础;国际收支平衡表以期限和功能为主要分类基础。(4)核算目的与分析功能上的差别。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答:(1)复式记帐原则。(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记价原则。(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

31、间原则。(4)所有的记帐一般要折合为同一货币。(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3、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包括:(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人口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雇主、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二、计算分析题(写出

32、计算公式及过程)1解:(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来 源使 用总产出 100中间消耗 60进口 5最终使用 45 最终消费 32 资本形成 3 出口 10合计 105合计 105(2)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总储蓄=42-26-6=10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来 源最终消费 32可支配总收入 42 居民 26 政府 6总储蓄 10合计 42合计

33、 42(3)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国际收支平衡表项目差额贷方借方经常项目 1.货物与服务5105 出口7+3=10 进口3+2=5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第2题】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要求:(1)

34、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分配法)GDP=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0000+(2100016000)+12800+9260=47060(亿元)(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国民总收入:从初次分配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4706060=47000(亿元)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

35、固定资产折旧=4700012800=34200(亿元)(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净金融投资=总储蓄固定资产折旧+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12800(30)11000=9830(亿元)【第3题】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期内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费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期内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

36、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期内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根据以上资料: 1、计算下列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可支配收入(4)储蓄 (5)国外净资本流入 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1相关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2)国民总收入(国民原始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来自国外财产收入净额4778(5)(10)(16)4747(亿元

37、)国民原始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47475894158(亿元)(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现期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74714748(亿元)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消耗47485894159(亿元)(4)储蓄总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亿元)储蓄净额储蓄总额固定资产消耗890589301(亿元)(5)国外净资本流入金融资产净获得负债净发生163016322(亿元)或:国外净资本流入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固定资本消耗)301(3)(889589)2983002(亿元)2国民经济流量账户 货物与服务账户单位:亿元来源金额使用金额总产出进

38、口85531093中间消耗最终产品使用最终消费总资本形成固定资本形成生产损耗净额库存增加出口37755871385888990558931601124总供给9646总需求9646生产账户单位:亿元使用金额来源金额中间消耗增加值总额固定资本消耗()增加值净额377547785894189总产出855385538553收入形成账户单位:亿元使用金额来源金 额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净额258360115945891005增加值总额固定资本消耗()增加值净额47785894189合计4778合计4778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单位:亿元使用金额来源金 额财产收入净支出原始总收入固定

39、资本消耗()原始净收入1647475894158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总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净额257359615945891005合计4763合计4763其中:劳动报酬国内劳动报酬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2583(10)2573生产税净额国内生产税净额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601(5)596收入再分配账户单位:亿元使用金额来源金 额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可支配净收入47485894159原始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原始净收入经常转移净收入474758941581合计4748合计4748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单位:亿元使用金额来源金 额最终消费支出储蓄总额固定资本消耗()储蓄净额

40、385889058930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可支配收入47485894159合计4748合计4748国民经济核算作业(四)(综合练习1-2)综合练习1一、单项选择题BDADD、DDBAA、DBABA二、多项选择题1.ACDE 2.ABCE 3.BCD 4.CDE 5.ABCE 6.AC 7.ABCDE三、判断错误并说明理由1。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2. 。过程从整个国民

41、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不是过程。3. 。第现象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耗、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现象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4. 。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5. 。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