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工业生产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第1页
万州区工业生产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第2页
万州区工业生产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第3页
万州区工业生产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第4页
万州区工业生产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万州区工业生产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Wanzhou district industr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ascension path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粗放式经济增长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如何在无需大幅牺牲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区域差距与贫富差距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2011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它既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

2、现。在这种背景下,每个省区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各行业的发展情况,选择并培育适合本区域的主导产业,无疑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1 文章的探讨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基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本文认为要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服务。关键字:生产效率;效率测量;工业结构;产业创新;提升路径 Abstract In the 30 years developmen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more and more be shortage of the objective fa

3、ctors such a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How does not need to sacrifice growth sharply under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change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solve a problem;In addition,the regional gap and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

4、r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Obviously,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depends on the success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In December 2011, the state council formally issu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planning,it is related to change the way of economic

5、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to achieve the goals of relationship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n this context,each provinc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select and cultivate is suitable for the leading industry, this region is the

6、 key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rticl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ask questions, analyze problems, to solve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conclusi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service.Key wo

7、rds:productive efficiency; efficiency measuring;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y innovation; increasing path1.1 研究背景 2012年1月18号,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 规划指出,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

8、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十二五”期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主要工业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

9、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2012年5月30号,万州区计划全年完成工业和信息化投资190亿元,力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平稳快速增长。1.2 研究目的与意义万州是渝东北的重镇,是三峡库区的中心城市,万州的工业良性发展对于重庆的经济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工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增长的效率。通过对万州工业生产效率的评价来分析万州的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些情况,制定出具有万州特色的转型路径.1.3 文献综述 “十一五”期间,国家针对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先后出台一系列淘汰落后产能的

10、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报告内容,未来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走向,一是要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中国落后产能大量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实际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对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落后产能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促使落后产能自行退出市场。下一步重点要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土地使用和环境成本,使企业成本全面反映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成本,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二是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落后产能的淘汰会给相关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使企业职工丧失就业岗位,甚至造成其

11、他企业、银行的债务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落实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激励和保障落后产能退出市场。继续发挥中央财政淘汰落后奖励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强化税收调控功能,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融资、土地利用等经济政策的支持,保障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稳步推进。此外,在关闭低效小企业方面,未来的政策取向是,关闭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以及布局不合理的小企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延伸关闭小企业的内涵,扩大补助资金的规模和支持范围。补助资金不仅要支持企业“关死”,而且要支持企业“重生”,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转产搬迁、异地改造升级、产业转

12、移等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各方面。1.3.1 工业生产效率文献综述 工业生产效率是指工业生产中的产品的产出量与生产产品所使用投入量之间的比例。是评判生产过程效益与工厂经济效益一个依据。工业生产效率对社会起着极大的作用,工业生产效率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还影响着经济结构、环境的好坏以及市场产品的需求与供给。2 工业生产效率水平测量2.1 工业生产率的意义生产效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是反映工业生产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但二者特点、作用不同,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量指标测量生产率,测量结果及分析结论也

13、有非常大的不同。本文粉笔呢采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作为产出量指标。对万州区的工业生产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工业总产值包括转移价,所以,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计算总产值时,转移价值部分发生了重复计算,当进行横向比较、各地区的产品结构有较大区别时,总产值的可比性要差。而工业增加值克服了总产值由于转移价值重复计算而造成的问题,在对地区间进行生产率比较分析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产品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不可比性。在研究地区生产率时,总产值和增加值的着眼点有所不同,总产值注重的是实力,而增加值注重的是效益。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条件下,用增加值测算生产率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2.2 工业生产率的测定方法2.

14、2.1 测定方法及参数评估本文将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即CD生产函数)为基本工具: Y=AL K (1)式中:Y为产出量,L为劳动投入,K为资金投入,、分别为L、K的产出弹性系数,A为结构参数。引入适当条件,对氏(1)进行数学变换后,可得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定模型: P=P*LP*K (2)式中:P是综合要素生产率,PL=Y/L是劳动生产率,PK=Y/K是资金生产率,*=/+、*=/+。式(2)表明,综合要素生产率为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的几何加权平均数。为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问题,产出量的指标分别采用了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 重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19922012年)Indicators o

15、n Economic Benefi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1992-2012)单位: % (%)年 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ComprehensiveIndex ofEconomic BenefitsRatio of TotalAssets to IndustrialOutput ValueRatio of Assets Appreciation YOYAsset-Liability RatioTurnover Ratio of Circulating Asse

16、ts (time)Ratio ofProfits to CostOverall LaborProductivity(yuan/person-year)Sales as Percentage of Output199276.21.43.2729697.0199384.61.63.11075897.1199483.91.42.71263896.4199573.01.20.71180496.3199663.82.8125.768.61.3-1.21354696.5199760.32.7113.968.41.2-1.81497295.6199857.35.0103.068.31.1-2.4166909

17、7.2199967.75.5101.467.11.1-1.12338597.5200087.16.3112.164.81.21.73108199.1200195.26.9108.362.71.22.33775097.92002109.87.8120.761.31.33.44646498.12003129.79.9115.860.81.55.75595797.82004140.910.6120.260.81.85.86614899.92005139.410.0116.259.71.94.97751198.82006153.710.5114.459.82.15.28775098.42007187.

18、712.6118.259.72.36.112799397.12008204.012.2117.660.02.45.815616798.02009204.412.1114.660.32.35.815948498.32010226.013.6125.060.32.56.118303198.12011244.113.7120.560.72.66.021346397.42012262.512.6121.163.02.45.422384397.8注: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97年前由资金利税率、增加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 销售率等六项指标构成,从1997年起由总资产贡

19、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 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等七项指标构成。 2)由于部分指标无法取得,因此2008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采用2008年12月快报数代替,其余指标均取自 2008年经济普查数。Note:a)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nomic benefits before 1997 are composed of 6 items, namely ratio of pretax profits to total industrial assets, ratio of value-added to gross

20、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turnover ratio of circulating assets, ratio of profits to cost, overall labor productivity and sales as percentage of output, and since 1997 are composed of 7 items, namely ratio of total assets to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ratio of assets appreciation YOY, asset-liability r

21、atio, turnover ratio of circulating assets, ratio of profits to cost, overall labor productivity and sales as percentage of output. b) Because some of the indices are not available, the index of industrial gross output value, value-added of industry and its index in 2008 are replaced by the accumula

22、ted value in December 2008, and other indices are the data from the census of economy in 2008. 2.2.2 工业生产率的数据分析第一,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19921994年出现增长态势,根据历史,1992年正值我国的“十四大”,当时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于处于改革开放之际,与国际的先进工业技术进行接轨,出现了工业效率的提升;19941999年,工业效率出现逐年递减的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适应,由于自身经济发

23、展的疲乏,劳动力水平以及技术等原因,工业效率逐年递减;19992012年,工业效率逐年提升。在此期间,我们的市场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科研创新以及教育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加之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业效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第二,从1996年起,总资产贡献率基本持增长的态势。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总资产率影响因素为:一、是利税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与总资产贡献率成正比;二、是平均资产总额,与总资产贡献率成反比。第三,从1996年起,资本保

24、值增值率均保持在100%以上。其中1996年资本保值率在120%以上,20022012年均保持在110%以上,资本保值增值率处于较高水平。第四,19922012,全员劳动生产率持稳定增长态势(除1995年较1994年有轻微下降),且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3 工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分析 3.1 工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管理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还有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因素。一般认为,影响当代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基本因素有素质性因素,

25、结构性因素,机制性因素。3.1.1 素质性因素 从现象上看,生产率是一个量的概念,量的大小决定了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其实,从质的方面来衡量,生产率是工厂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益的问题。 由此可见,生产率用不同的量,反映出工厂不同的质,不同的素质来。 工业生产率的水平,从本质上讲,决定于工业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于工业生产力素质的水平。提高生产率,包括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源)、劳动手段 (主要是技术装备与资本投资)、劳动对象三个生产力要素的素质。在生产力要素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的一环。因为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素质的提高,都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在生产资料要素中,生产工具、生产设备的素质又是起决定作用的。提

26、高生产率,不仅要靠三要素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要依靠这三个要素的优化配置、优化组合。这里最为重要的是要发挥人的主动性,这就要靠管理素质的提高来带动生产率素质的提高。素质性因素是提高工业生产率的基础性因素。3.1.2 结构性因素 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也和任何事物一样,当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结构和比例。人们一旦认识并掌握了这个具有客观性的比例,并主动地适应它,经济和生产就会顺利地发展;反之,就会产生结构失调,使经济的发展遭受惩罚性的破坏。结构和比例的失衡,往往给生产率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害。因此,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并根据客观规律使之逐步现代化、科

27、学化,是从整体上提高工业生产率的战略性因素。3.1.3 机制性因素 机制性因素是提高工业生产率的深层次的关 键因素。要提高工业生产率并解决素质性、结构性矛盾,首先要抓住机制性因素这个主要矛盾。 结构性因素与机制性因素同政府的管理措施 和法规有关,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领导战略方针有着紧密的联系。政府过多行政干预对提高 生产率是不利的,因为它会使企业的精力和投资 分散到不是提高生产率的活动中去。 3.2工业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业生产率的素质性、结构性、机制性三个基本因素及其相互的影响,三个因素都直接地影响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从狭义的工业工程角度看,影

28、响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指素质性因素,工业工程师们常把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率的因素概括为:产品或系统的设计、机器与设备设施、工人的技能与工作的有效性、生产批量。4 万州的工业经济的提升路径4.1 工业经济提升路径的新要求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针对工业用地日趋稀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粗放式重化工业化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十二五”期间,转变方式提出了新要求。4.1.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存在三次产业间不协调的问题;存在高耗能产业、低效率产业、低技术含量产业比重过大,导致发展方式粗放、发展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构建现代产业

29、体系,能够使三次产业之间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能够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能够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消除目前产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结构优化将是中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是产业体系“现代性”的集中体现。在经济发达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直观表现是现代服务业占到GDP的70%左右。而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是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体系。因此,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是未来中国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4.1.2 创新驱动工业发展建设创新型

30、国家对工业创新提出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创新驱动工业发展使中国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发展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需要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4.1.3 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十一五”以来,中国工业在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已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实践证明,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资源条件来看,结构调整都不可能在传统技术和机制下实现,只有走可

31、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工业的集约化增长,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中国工业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4.1.4 是需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正处于孕育期,世界各国正加紧抢占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新技术的出现将赋予产业发展巨大空间,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发展机会。在新的产业竞争领域,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地位尚未得到确立,为此我国相关方面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窗口期”,充分利用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中国已具备的科技、产业和人才基础,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4.2 万州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路径4.2.1 是加快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部分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科技创新成果到实现产业化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统筹考虑整个创新链条,依托相关工程,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促进产学研用各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