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物质分类_第1页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物质分类_第2页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物质分类_第3页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物质分类_第4页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件——物质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 化学分类方法一、物质分类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等纯净物物质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包括稀有气体)氧化物酸碱盐1.常见纯净物分类 气态单质 H2、O2单质:按物质状态 液态单质 Br2、Hg 固态单质 S、C、Fe、Cu 非金属单质 H2、O2、Br2 按元素的性质 金属单质 Fe、Cu 稀有气体 He、Ne 金属氧化物 CuO、Fe2O3氧化物:按元素性质 非金属氧化物 CO2、SO2 酸 性氧化物 CO2、SO2 碱性氧化物 CuO、CaO 按物质性质 两性氧化物 BeO、Al2O3、ZnO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过氧化物 Na2O2、BaO2 无机酸 HCl、H

2、2SO4、HNO3、H2CO3酸:按物质种类 有机酸 CH3COOH 一元酸 HCl、HNO3、CH3COOH 按酸的元数 二元酸 H2SO4、H2CO3、H2S 三元酸 H3PO4强酸 HCl、H2SO4、HNO3、HClO4 按酸性强弱 HBr 、HI 弱酸 CH3COOH、H2CO3 、HClO 氧化性酸 HClO、浓H2SO4、HNO3 按有无氧化性 非氧化性酸 HCl、稀H2SO4、H3PO4 挥发性酸 HCl、H2S、HNO3 按有无挥发性 高沸点酸 H2SO4、H3PO4 含氧酸 H2SO4、H3PO4 按是否含氧元素 无氧酸 HCl、H2S 不稳定酸 HClO、H2SO3、HN

3、O3、H2CO3 按稳定性 稳定酸 HCl、H2SO4、H3PO4 可溶性碱 NaOH、Ba(OH)2、NH3H2O碱:按水溶性 微溶性碱 Ca(OH)2 不溶性碱 Mg(OH)2、Cu(OH)2、Fe(OH)3 强碱 KOH、NaOH、Ca(OH)2、Ba(OH)2 按碱性强弱 中强碱 Mg(OH)2 弱碱 NH3H2O 正盐 Na2SO4、(NH4)3PO4、盐:按组成 酸式盐 NaHCO3、KHSO4 碱式盐 Cu2 (OH)2CO3 含氧酸盐 Na2SO4、Na2CO3 按酸根 无氧酸盐 NaCl、MgCl2、Na2S 无机盐 NH4Cl 按种类 有机盐 CH3COONH4 强酸强碱盐

4、 Na2SO4、NaCl 按形成 强酸弱碱盐 AlCl3、Fe2(SO4)3 强碱弱酸盐 Na2CO3、Na3PO4 弱酸弱碱盐 (NH4)2CO3、CH3COONH4 1(2008安徽科学基础16)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烷烃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C丙烷燃烧是放热反应 D丙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2008安徽科学基础22)分类法是人们认识事物时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K2 SO4”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属于离子化合物C属于钾盐 D属于电解质08-12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BA3.(2009安徽科学基础21)M

5、gF2在灯光下能发出荧光,不溶于水和乙醇,可用于生产印刷纸币的光变色防伪油墨。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离子键 B 含有共价键C属于离子化合物 D 属于电解质4.(2011安徽科学基础17)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新型材料(结构如图所示),可作为太阳能的电极。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共价化合物 B属于单质 C属于有机物 D属于电解质BB5.(2011安徽科学基础18)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如CH4、CO2等)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有机物 B. 都含有共价键 C.都可以燃烧 D. 都易溶于

6、水例1(200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HCl BO2 CBr2 DAr例2(200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56)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AC2H6 BCO CNaHCO3 DC2H5OH典例ABAD例3(2011广东学业水平测试5)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石墨 B硫铁矿 C青铜 D碳素墨水例4(2011广东学业水平测试3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纯碱 B小苏打 C烧碱 D漂白粉 例5(200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使用丙烷作燃料。丙烷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氧化物D混合物 例6(200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

7、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旧轮胎、废纸等属于 A单质 B有机物 C氧化物 D无机物ADBB 例7(200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例8(2010江苏学业水平测试2)二氧化硫是引起酸雨的一种物质。 二氧化硫属于 A酸 B酸性氧化物 C碱 D混合物例9(201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3)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CCB2常见混合物的分类 概念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

8、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所得到的 体系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来划分,共9种分散剂是液体,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胶体和浊液比较1.(2009安徽科学基础17)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 C外观是否均一、稳定 D分散系是否透明有颜色 2.(2012安徽科学基础18)“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1nm100nm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是无色透明的溶液 C.不能透过滤纸 D.是

9、悬浊液或乳浊液08-12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AA例1(200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7)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例2(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2)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悬浊液 B分散质是水 C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完全电离成Fe3+和OH-典例DC例3(200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C溴水 D氢氧化铁胶体例4(2009

10、江苏学业水平测试3)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A胶体 B溶液 C悬浊液 D乳浊液DA二、化学反应的分类1.以反应形式进行的分类2.以反应中电子得失进行的分类3.按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类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4.以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进行的分类 分子反应离子反应原子反应5.按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分类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化学反应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分类,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使复杂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 1.(2008安徽科学基础1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A12O3+6HCl=2A1C13+3

11、H2O B. Cu+2H2SO4(浓) CuSO4+2H2O +SO2 C2NaHCO3 Na2CO3+CO2+ H2O DSiO2+2NaOHNa2 SiO3+ H2O 2.(2008安徽科学基础25)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FeCl2 H2SO4 NH4Cl NO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08-12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BD3.(2009安徽科学基础18)下列反应中,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Ba(OH)28H2O 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 4.(2009安徽科学基础22)下列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放热反应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属于离子反应BD5.(2011安徽科学基础19)Al(OH)3是一种常用的阻燃剂,添加在可燃物中的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如下:2Al(OH)3 Al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