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韩语基础语法汇总_第1页
(完整版)韩语基础语法汇总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 主语和宾语韩语用特殊的标识符来标识主语和宾语,动词一般位于词尾。主语的标识符为?和? ;(还有? )。当主语以元音结尾用时用?,以辅音结尾时用?。宾 语的标识符为?和?,当主语以元音结尾,用? ,以辅音结尾,用?。? ? ? .YUKI在吃饭。? ?天来了。? ? ?JERRY在 学习。有时,主语标识符会由?变为? ,由?变为?时,是表示对比或仅代表这是一个主题。有时?和?在句中的任何部分表示强调,并不总是标识主语.我早晨早早起床“? /?”、“? /?”和“? /?”的区别:如上,“? /?”是主格助词,“? /?”是添意助词,“? /?”是宾格助词。主格助词“? /?”和宾格助词“

2、? /?”都属于“格助词”,所谓格助词就是说这些助词 的作用就是规定它前面的体词在句子中的地位。所以 “主格助词” 就是说规定了它前面出现 的体词在句中作主语; “宾格助词”就是规定了前面的体词作宾语。所以应该说“? /?”和“? /?”是很容易区别的,就是看它前面的体词在句中应该作主 语还是宾语。“? /?”的意思是表示“强调、对比、主题”等。大部分的韩语教材在开始时总会有“? XXX? .(我叫XXX)”、“?.(我是中国人)”等句子,所以许多人认为“? /?”好像就是用在主语后面的,与“? /?”是一样的。“? /?”不是格助词,它只是添加“强调、对比、主题”意思的添意助词,所以它的位置

3、 很自由,可以出现在主语、宾语、格助词、副词等的后面。? ? ? ? ?我正在学韩语。?第二课 动词前文述及,动词总是出现在句尾。韩语有两种形态的动词字典形态和句中形态。字典形态,即字典中显示的动词的形态.字典形态(也叫不定式)包括动词词根,后面接一个 ? 。不同的时态根据这个词根演变(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等) 。句中形态,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动词在句中的形态。一般韩语,将主语,主语标识符,宾 语,宾语标识符,动词去掉后缀并加上相应的新的后缀,然后就可以组合成一个句子.。动词词根 和词尾一起构成句型。 其中一个常用的动词词尾形式是格式体 (很有礼貌地)终 结词。 你使用哪一个格式体终结词尾要根

4、据动词词根的结尾是元音还是辅音而定,对于格式体的 陈述式终结词尾这种句型,如果动词词根是元音,词尾用? 若为辅音,词尾用? 。 格式体和非格式体的区别: 格式体”是指在正式场合使用的比较客观、直接的体式,而“非格式体”是指在非正式场合 使用的较有亲切感的体式。所以在正式会议或与人初次见面时,格式体终结词尾用得较多; 而在不太正式的场合或互相熟悉的朋友之间, 非格式体用得较多。 现在的韩国人一般都是用 非格式体,在新闻和军队里就用格式体。格式体有四种,按照阶称分为“? (尊敬阶),? (对等阶),? (对下阶),? (基本阶)”。非格式体可以分为“? (尊敬阶),? (基本阶)”两种 。所谓阶称

5、,就是体现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第三课? , ? , ? , ?与格成份.意思指动作的方向或标明时间和地点。 直接作用于人或动物的动词,要用?或? .其余用? . ?是?的格式体尊敬阶用法.尊敬阶是指当你与比你地位高的人谈话时的一种用法。?付于地名后表明你要去哪.例如:? .去公司.? .去韩国。?和?用于指向人或动物。 例如:? ? .给弟弟打电话.动作指向无生命的物体时用? .? ? ? .给花浇水吧。?也可以标明动作的时间:? ? .晚上见。尊敬阶?的用法:? ? ?送老师礼物。,? . ? /? ?表示范围,相当于汉语的“在方面”。如:?. 在学习方面还有困难? ?(? ?

6、.开放政策在发展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四课? , ? , ?表明动作发生的地方。 比如:?.在家吃饭。?也可表明离开的(地)点.? ? ?你从哪来?和?有点像其反义词?和? ? ? ? ? ? .妈妈不舒服,躺在床上。从妈妈那里拿零用钱。第五课 尊敬阶词汇? , ? , ? , ?尊敬阶词汇的标志是? (非格式体时为? ).这一成份插在动词词根和词尾之间 加在尊重的人的名字或标题后面的成份?和尊敬阶的主语标识符?,也是尊敬接词汇的标志。例:? ? .老师在吃饭。在这里的 老师 为? + ?,表示尊重。?紧跟在后面作为主语标识符 当然这里用?也可以。在动词的词根和词尾之间加上?与格式体终结词

7、尾相连(?。当动词词根以辅音结尾,将?插在词根和尊敬阶词尾之间.表示礼貌和尊敬的 含?的例句:? , ? .老师,请吃饭。6? /? /? /? /? /? /? /?总结1、?用于非活动体的体词的末尾。其主要意义如:1)表示存在的处所,相当于汉语的“在” 。构成处所状语。如:2)表示指向的目标? ,除了不是表明动作作用于人或动物以外 和?可以相互替换使用.,这两个词表示人或动物发出的动作. ? ? ?.昨天因感冒未能去上班。1表示主体的行动所及的地点、目的地。这时它往往与表示去向和到达的动词如“?”、“?”、“?”、“?”等搭配使用,构成处所状语。如? .这周日我们去购物。2表示他动词直接涉

8、及的对象所到达的处所。相当于汉语的“把(动词)到(在)” 构成处所状语。如:?.把饭盛到碗里。这时,为了更明确起见,“?”后面还可加上“?”(可缩写成“?”),构成? (?”。如:?.把饭盛到碗里。3表示行动间接所及的对象。相当于汉语的“给”、“向”。如:?.给朋友忠告。4表示行动、状态作用于某个对象。相当于汉语的“对、于(怎么样)”。女口:? .他对话剧很感兴趣。3) 表示时间,构成时间状语。1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相当于汉语的“在”、“于”。如:? 8 ? ?.早晨八时开始上课。2表示动作在某一时期内进行完毕。如:?2 ? ? .2分钟之内吃完饭。4) 与被动形动词和一部分自动词连用,表示某

9、动作或状态被什么所引起。如:? ? ? ? . 衣服被雨水淋透了。5) 表示事情产生的原因。构成原因状语。相当于汉语的“因为”“由于”如:6)表示行动所依靠的手段、材料。如:?村子里的人现在也能用自来洗衣服了。7)表示作基准的单位或基准点。如:? ? 10 ? .鞋一双十元。8)表示所属范围。如:? ? ? ? ? .这个地方是属于我们部队的。9)表示累加。如:? ? ? ? ?二加三等于几?10)表示担当的职务、角色。如:? ? ? ?谁被推荐为部长了?11)表示环境、条件、情况,构成情态状语。如:? ? ? ? ? ?下这么大的雨,去哪儿啊?12)表示列举的对象。如:?.他是一个高个子、宽

10、肩膀、黑红脸膛的青年。13)用于部分动词如“?”“?”等的体词形“?”后,表示插入语。如:? ? ? ? .那东西看起来挺好的。2、?用于活动体体词后,主要表示间接宾语。1)表示间接宾语表示行动的间接对象。如:? ? ? ? .我给弟弟买了书。表示行动、状态作用于某一对象。相当于汉语的“对(于)怎么样”? ? ? ? ? ?。如:? ?3表示基准? ? .每两个人一个。表示这一意义时,常与“体词?”这一形式搭配使用。“?”表示平均分配的数量。4表示较量的对象。如:? ? ? ? ? ? .老人们干活不亚于青年人。2)表示处所状语:表示存在的处所。如:表示去向、目的地。如:3)表示被动句中动作由

11、谁所引起。构成间接宾语。如:? ? ? .野猪被猎人们捕获了。4)在使动关系中,表示接受指使进行某动作的主体。构成间接宾语。如:? ? ? ? ? . 让孩子们跳这个舞。3、?用于活动体体词后。与“?”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有尊敬的意义,因此,只能用 在被尊敬的人的名词后。如:? ? ?.每一位各1个。4、?用于活动体体词后。与“?”表示的意义相同,常用于口语中。如: 我一定按你的嘱托,准确无误地把这消息告诉给他。? ? ? .每个人三米布。5.?位格 主要表示活动进行的场所的格叫位格。 用于非活动体名词,主要表示出发和活动的处所。1)表示处所状语表示动作进行的场所。如:? ? ?没能守约,

12、很对不起他们了。? ? ?我只有这些书。? ? ? ?我现在正忙,你去姐姐那儿问吧。?.爸爸在医院工作。“?”与“?”的区别:“?”表示某行动在什么地方进行,与动作能反复、持续进行的动词(如“?、?、???、?”等)连用;“?”表示人或物存在或到达的地点,连用的动词则多为表示趋向的动词(如?、?),或与表示不能反复、持续活动的动词连用,即该动作一经发生,就不能反复进行,只能作为一种状态保存着(如?、?、?、?)。2)“?”“?”和形容词“?、?、?”等一般也是与“?”连用,不与“?”连用。如:?.图书馆里书很多。但当与形容词及、发生关系的主体不是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行动意义的名词,要用“?”。如:? . 现在会议室里在开会。(3)在一些句子里, “?”与“?”都能用,但实际上表示的意义有不同。如:?. 他们把树种在院子里。? .他们在院子里种树。4) 表示动作在某个过程中或某种情况下进行。如:?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5) 表示时间的起点。如:?3 ?6 ?.下午三点到六点开会。表示这一意义主要用“?”。6) 表示某部门或某方面,与“? ?”通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