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6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a23, AI27,S32,CI35.5 , Fe56, Zn651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的氧化锆(Zr0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0T 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A. 在熔融电解质中,cT由负极移向正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GHo+13Q 8CO+10H2O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Q+4e=20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GHw-
2、26e+130=4CO+5H2O2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 ( M)与c (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下关于离子存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Ba2+、Fe3+、CB. 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H+、X、1、NOC. 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Cu2+、Na+、C、S2D. 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 AIO2、CIO、C3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共价键H- HF- FH- FH- CIH- IE (kJ?moI -1)436157568432298A. 432 kJ?mol E (
3、 H- Br ) 298 kJ?mol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 F键C. H2 (g2H ( g)八川I I;怕匸 Wi-1D. f (g) +F2 (g) =2HF( g)色 H=- 25 kJ?mol4.已知某溶液中含有 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3: 4,要使溶液中Cl-、Br-、I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3: 2,则通入的Cl 2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的()A. B.C.D.4 E 2 E5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利用KM nO溶液()A. 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 吸收水果
4、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 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 氧化性较强,催熟水果6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mol A和1.0mol B,反应A ( g) +B ( g) ?C( 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05152535n (A) /mol1.00.850.810.80).80A. 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v ( A) =0.17 mol?L - 1?s-1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 ( A) =0.41 mol?L -1,则反应的 H 0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
5、,达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 (正)v v (逆)7.今有氧化镁、氧化铝的混合粉末18.2g,将它溶于500ml 4mol?L -1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植,则需要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A. 1000 ml B. 500 mlC. 100 ml D. 1500 ml&用铜片、银片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甲匕26A. 电子通过盐桥从乙池流向甲池B. 铜导线替换盐桥,原电池将不能继续工作C. 开始时,银片上发生
6、的反应是:Ag- e=Ag+D. 将铜片浸入 AgNQ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总反应相同二、(非选择题,共 3小题,共52分)9. 某强酸性溶液X含有BaT、Al3+、NH4+、Fe2+、Fe3+、CQ2-、SO2-、SO2-、Cl-、NG-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溶液X中除H+外还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2 )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步骤中生成 A;步骤生成沉淀I.(4)假设测定 A F、I均为O.OImol , 10mLX溶液中n ( Hf) =0.04mol,而沉淀C物质的量0.07mol,能说明该溶液不能确定的阴离子存在
7、的理由是 .10. A B、C、D E、F、G L、I九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L分别为同一主族,C、D 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 F的质子数比D多5, 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F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1.请回答下列问题:(1) 以上元素中非金属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填化学式), E、F、L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2) 由L、I两元素可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满足 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 X的电子式为 .(3
8、) 固体化合物E2D2投入到化合物E2L的水溶液中,只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 由A、B、C D按原子个数比4 : :1 : 2形成一种化合物 Y,则Y的化学式为 向Y中加足量稀硫酸后, 再加高锰酸钾溶液,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写出使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11.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O) 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 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
9、消失B. 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 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D. 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2 )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tt用镊子夹取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 ( HCO) 2溶液的水槽中.(3) 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A. 用铝箔包住钠B. 用锡箔包住钠C. 直接将钠投入水中(4) 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12mL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
10、水瓶恰好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有甲、乙、丙三种物质,如图甲、图乙、图丙所示:一 CHQ分子式GHOJ1 CHtOH部分性质能侵Br: CCL建色甲乙丙_定条件r)-C=CHs _定条件一定条件甲iH3ci n_*v m- * 乙图1(i)乙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2 )由甲转化为乙需经如图 1所示的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其中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 ,反应n的条件是 ,反应川的化学方程式为 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3)由甲出发合成丙的路线之一如图2所示:(a) 下列物质不能与
11、B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a.金属钠 b . FeCls c .碳酸钠溶液 d . HBr(b) C的结构简式为 ;丙的结构简式为 .(c) D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种,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a.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b. 遇FeCb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 能与BECCI4发生加成反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Al27 , S32,Cl35.5 , Fe56, Zn651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
12、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Q)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CT 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A. 在熔融电解质中,CT由负极移向正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GHo+13O 8CQ+IOH2O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 Q+4e=20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Ho-26e+130=4C0+5Hz0【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专题】 电化学专题.【分析】在丁烷燃料电池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 C4H1o- 26e-+1302-=4C02+5H20,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Q+
13、4e- =2,总反应式为2GHw+13O 8CO+IOH2O,在原 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解答】 解:A、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相同,为2GHo+13Q 8CQ+1OH2Q,故B正确;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Q+4e- =2Q,故C错误;D 丁烷具有还原性,在丁烷燃料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o-26e- +13C2 -=4CQ+5HQ,故 D正确.故选 BD.【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侧重于电极反应方程式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注意从正负极发
14、生的变化结合电解质的特点书写电极反应式.2. 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c ( H)与c (OH)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条件下关于离子存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H)W/L)A. a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Ba2+、Fe3+、CB. 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H+、V、NQC. c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Cu2+、Na+、C、S2D. d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 AIO2: CIO、C【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 a点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等,溶液为中性;B. b点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示酸性;C. c点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显示中性;D.
15、d点氢氧根离子大于氢离子,溶液显示碱性.【解答】解:A. a点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等,溶液为中性,不能大量存在Fe3+,故A不选;B. b点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示酸性,H、I、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 大量共存,故B不选;C. c点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显示中性,Cu2+、S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 量共存,故C不选;D. d点氢氧根离子大于氢离子,溶液显示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 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 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注意判断各点溶液酸碱性是解题关键.3. 常温下,
16、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共价键H- H F- FH- FH- Cl H- IE (kJ?mol -1)436157568432298-1- 1A. 432 kJ?mol E ( H- Br ) 298 kJ?molB. 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 F键C. H2 (g 2H ( g).八川一11;怕匸、ini-11D. H2 (g) +F2 (g) =2HF ( g)ZH二-25 kJ?mol【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推断;B键能越大形成的
17、化学键越稳定;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 =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解答】解:A、依据溴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小于碘原子,半径越大键能越小分析,所以结合图表中数据可知 432 kJ?mol -1 E ( H- Br) 298 kJ?mol -:故A正确;B键能越大形成的化学键越稳定,表中键能最大的是H- F,最稳定的共价键是 H- F键,故B正确;C氢气变化为氢原子吸热等于氢气中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H(g)T2H (g) AU l-ljiikJ?mol ,故C正确;D依据键能计算反应焓变 =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判断
18、, H=436KJ/mol+157KJ/mol-2X 568KJ/mol= - 543KJ/mol ,卜4a (g) +F2 ( g) =2HF( g)H 二-543 kJ?mol -1, 故 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键能的关系分析判断,焓变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4. 已知某溶液中含有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3: 4,要使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3: 2,则通入的Cl 2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的(A.B.C.D.【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卤族元素.【分析】已
19、知还原性lBrC,反应后I有剩余,说明B浓度没有变化,通入的 CI2只与I发生反应,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I+Cl2=2C+I2计算.【解答】 解:已知还原性l BrCl,反应后I有剩余,说明Br浓度没有变化,通入的CI2只与I发生反应,设原溶液中含有 2molCI,3molB厂,4moll,通入Cl2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 4: 3:2,则各离子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C3molBr,2moll,C增加了 2mol,则需 1molCl2,则通入的Cl2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物质的量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离子还原性的强弱比较,题 目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分
20、析.5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 容器中,其目的是利用 KM nO溶液()A. 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 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 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 氧化性较强,催熟水果【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乙烯的化学性质.【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乙烯能催熟果实,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以此来解答.【解答】解: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利用KM nO溶液除去乙烯,可使水果缓慢成熟,以赢得长途运输时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发生的
21、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I.Omol A和I.Omol B,反应A ( g) +B ( g) ?C( 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s05152535n (A) /mol1.00.850.810.80).80 , _ 1 1A. 反应在前 5 s的平均速率 v (A) =0.17 mol?L ?s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 ( A) =0.41 mol?L _1,则反应的 H 0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0 mol C,达
22、到平衡时,C的转化率大于80%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 (正)v v (逆)【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A(g) +B (g) ?C (g)起始量(mol)1.0 1.0 0变化量(mol)0.20 0.20 0.20平衡量(mol)0.80 0.80 0.20A、依据V( A)=计算;B平衡状态A的物质的量为0.8mol,升高温度,平衡时 c ( A) =0.41mol?L _1,物质的量为0.82mol,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进行;C等效为起始加入 2.0mol
23、 A和2.0mol B,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平衡时的AB转化率较原平衡高,故平衡时AB的物质的量小于1.6mol , C的物质的量大于0.4mol,即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大于0.4mol,参加反应的 C的物质的量小于1.6mol,据此判断.D计算平衡常数,结合起始量计算浓度商计算与平衡常数对比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解答】 解:A的物质的量达到0.80mol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A(g) +B (g) ?C (g)起始量(mol)1.0 1.0 0变化量(mol)0.20 0.20 0.20平衡量(mol)0.80
24、0.80 0.20cl 20K=0.6250.80CL 802 21. Omal _ 0. 35molA、反应在前5s的平均速率v (A)=0.015mol?L1?s1,故A错误;5s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c ( A =0.41mol?L1, A物质的量为0.41mol/L x 2L=0.82mol 0.80mol ,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则反应的 H K,反应逆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前v (正) Na+ Al3+ .(2) 由L、I两元素可按原子个数比 1:1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满足 8电子 的稳定结构,则 X的电子式为 一. -.*.亠-4(3
25、) 固体化合物 巳。投入到化合物E2L的水溶液中,只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写出该反应的2 + _离子方程式NaQ+S +2H2O=& +2Na+40H .(4) 由A B、C D按原子个数比4: 1: 1: 2形成一种化合物 Y,则Y的化学式为 (NH) 2GO4 ,向Y中加足量稀硫酸后, 再加高锰酸钾溶液,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写出使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2MnO +5HC2Q+6H+=2MrT+1OCOf +8H2O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 B C、D E、F、G L、I九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
26、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E原子序数比A至少大4,可推知E为Na; B C、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 L、I都处于第三周期,令 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其质子数为10+x,则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x,质子数为2+2x,由于F的质子 数比D多5,则有:10+x _( 2 2x) =5,解得x=3,故F为Al、D为O, C的原子序数=28 8 13=7,则C为N; D与L为同主族,贝U L为S,可推知I是Cl, B与G同主族,结合原 子序数可知,处于WA 族,故B为C G为Si,据此解答.【解答】解:A B C D E、F、G L、I九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
27、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 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E原子序数比A至少大4,可推知E 为Na; B、C 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 L、I都处于第三周期,令 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其质子数为10+x,则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x,质子数为2+2x,由于F 的质子数比D多5,则有:10+x_( 2 2x) =5,解得x=3,故F为Al、D为0, C的原子序 数=28 8 13=7,则C为N; D与L为同主族,则L为S,可推知I是Cl , B与G同主族, 结合原子序数可知,处于WA族,故B为C、G为Si .(1 )非金属元素中,Si的非金属性最弱,则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
28、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SiH4,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E、F、L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 Na+ Al3+,故答案为:SiH4; S2 Na+ Al3+;(2) L、I两元素可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化合物为S2CI2,其电子式为:|ri -故答案为: :Cl: S:S:C1:;.亠亠 A(3) 化合物NstQ投入到化合物 NaS的水溶液,生成沉淀为 S,同时生成Na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azQ+S2+2H2O=& +2Na+4OH ,故答案为:NazQ+S2+2H2O=& +2Na
29、+4OH ;(4) 由H C N、O按原子个数比4: 1: 1 : 2形成一种化合物 Y为(NH) 2C2O4,向Y中加 足量稀硫酸后,再加高锰酸钾溶液,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_ +2 +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5HC2Q+6H=2M n +1OCOf +8H2O,故答案为:(NH) 2C2O4 ; 2MnO_+5HC2C4+6Hh=2Mr2+1OCOf +8H2O.【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的位置推断元素为解答 的关键,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掌握,(4)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草酸盐,题目难度中等.11
30、.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反应.在高中化学教材的几次改版中该实验曾出现过几种不同的演示方法,分别如下图中甲、乙、丙所示:(1)现按图甲所示的方法,在室温时,向盛有Ca(HC(3) 2溶液的水槽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BD (填字母)A. 钠浮在液面上,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B. 钠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C. 反应开始后,溶液由无色变红色D. 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2 )请补充并完成甲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钠到向水槽中投入钠的有关操作: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T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生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t用镊
31、子夹取金属钠投入到盛有Ca ( HCO) 2溶液的水槽中.(3) 按图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几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 .A. 用铝箔包住钠B. 用锡箔包住钠C. 直接将钠投入水中(4) 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按图丙方法进行实验,(用手挤压矿泉水瓶共排出水的体积为112mL塞紧带有钠的塞子,反应结束后,干瘪的带塞矿泉水瓶恰好恢复成原状,假设瓶内、瓶外均属于标准状况,则所用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考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专题】无机实验综合.【分析】(1)钠在酸、碱和盐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和酸溶液反应时,
32、就是和酸的反应,和碱或盐溶液反应时,都是先和水反应,反应现象就是钠和水反应、氢氧化钠和盐反应的现象;(2 )做钠和水的反应实验时,要把取出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切割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3) 生成的氢气包括钠和水反应的,氢氧化钠和其它金属能放出氢气则生成的氢气就较多;(4) 该反应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根据氢气和钠的关系式计算钠的质量.【解答】 解:(1)将钠投入到碳酸氢钙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呈现的现象是: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光亮的小球, 并四处游动,最后消失,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 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所以恢复到室温时,烧杯底部有固体物质析出,故选ABD
33、(2 )做钠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生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故答案为: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生上用小刀切成绿豆大小的钠粒,并将多余的钠放回试剂瓶中;(3)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锡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生成氢气体积最大的是用铝箔包住钠,故选A;(4) 该反应中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的体积,设消耗的钠的质量是x,2Na+2HO=Hf +2NaOH46g22.4L x 0.0168Lx= ( 0.0168 X 46)- 22.4=0.0345g ,故答案为:0.0345g .【点评】本题以
34、钠的实验设计为载体考查了钠的性质,会根据钠的性质分析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难度不大.【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有甲、乙、丙三种物质,如图甲、图乙、图丙所示:HCHQ分子武CH;O都分性质能使Br; CCL曜色C=CHiH3Cl一定条件一定条件 m乙图1S 2(1)乙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氯原子和羟基 .(2 )由甲转化为乙需经如图 1所示的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其中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 ,反应n的条件是 氢氧化钠溶液、加热 ,反应川的化学方程式为。锻+hc 一 O曲甞cj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3)由甲出发合成丙的路线之一如图 2所示:(a) 下列物质不能与 B反应的是 be (选填序号).a .金属钠 b . FeCb c .碳酸钠溶液 d . HBr(b) C的结构简式为Cd丙的结构简式为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人合伙服装店加盟连锁经营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房产抵押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意外事故损害私下解决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穿戴设备合伙人股权分配与市场拓展协议
- 租赁音响合同范本
- 胶圈买卖销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口腔诊所负责人侵权责任免除与保密合同
- 石墨在商业活动中的品牌营销传播
- 二零二五年度杭州国际会展中心展位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房产借名购买房产保险协议
- 泌尿外科教学查房课件
- 中职语文课件:1.1《送瘟神》课件14张2023-2024学年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 耳鼻喉科患者的疼痛管理
- 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 2023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第7课互联网应用协议 课件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特殊问题学生记录表
-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课件整理
-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完整版)
-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图集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