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课的注意事项真正好的说课绝对不是你照着一份精美的说课稿去照本宣科就完事的。因为说课稿是静态的,而说课整个也是生动有趣的过程,是有听众的,你能否打动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说课的成败。在说课中特别要注意自己的思路一定不能乱。总体思路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在写教学过程时,这个一定不能乱的。今天重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说课应该注意的问题:1、要组织好清晰的说课结构。要在注意把握教材自身内容联系的条件下,组织好清晰的说课结构。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 “说精不说粗”。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恰当准确全面。目标确定后,说课的整体安排都要服从于教学目标,要分析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在难点的
2、教学中如何突破或分散难点的关键与措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主体是学生,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语设置。3、教学设计要有目标控制。整个过程应是具有启发性的过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与教学目标相呼应,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不搞形式。并且要注意前面设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中要有相应的突出和解决。前面设定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使用。4、说课整体要流畅。在说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死板的说“1,说教学,2 说学情”感觉在做报告一样,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
3、课重难点的处理”5、说课不要宣读说案。说课不是宣读说课稿,更不是课堂教学的浓缩,应省略具体的细节而着重说清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及理论依据,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听众听完后能够立即明白你的整个教学思路。6、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说的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的时候可以去丰富一下表情。使得说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比如擅长书法的教师可将你的整体框架进行板书,既使听众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何乐而不为呢?初中化学教师面试万能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
4、行:首先说教材,其次说教法,再次说学法,最后说的是教学过程。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课题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章的内容,化学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一节是初中化学的开始,为以后学习物质,元素等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 所以,内容不仅是第.章的基础,也将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掌握的含义,并且学会运用.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注,只要有点实验的都可以这么说)2。培养
5、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是让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3、 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二、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讲授与讨论,谈话与交流相结合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教具,让学生动手实验或者观察教师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逐步建立的概念,真正领会它的含义。再去应用,解释现象,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最后进行联系运用,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
6、活动,更是学生的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验中老师应注意指导学生重视探究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提示学生观察角度到呢个,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四、说教学过程(1) 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题的内容。(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学生实验,观察,讨论,思考,最终得出结论(3) 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理解.之后,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可以通过习题等方式,通过精选的习题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4) 同学生交流,谈论,再归纳总结。让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
7、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等,使学生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分步实施,将难点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也突出了教学重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一、说课基本要求说课基本环节及其注意事项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案完整、板书设计合理,语言流畅。2、直接切入标题,多余废话不说,大标题应板书在黑板中上方。3、教学目标设定应遵循“三维目标”。4、板书设计应简洁、工整、大方,板书书写应和说课同步进行,不要等到最后再进行,不要让评委等待你写板书。5、说课小结能起到由厚变薄、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用。二、说课基本步骤今天我说课的课题,准备从四个方面进行:(宜开
8、门见山、直接切题)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分析(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宏观把握,说课时语言分段、清晰、适时停顿)2、教学目标(必须设定三维目标)3、教材重点和难点(透彻分析教材得出,重点和难点不宜太多) (二)说教法(教学设计思路,说出教学实践、行为的理论依据)常用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设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摘桃子”。(三)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四)说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1 . 情景导入(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启发思考、迁移类比、重难解析、归纳总结等。2. 板书设计强调科学、有效、结构化,小结可以
9、不板书。新课程背景下的说课,若能注意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更妙。三、说课注意事项1、开头话语不宜过长,最好直接切入课题,语言应干脆利落。2、说课过程中尽量脱稿,注意与评委进行目光交流,最好面带微笑。3、说课语言声音宏亮、口齿清楚、使用普通话,不要重复、停顿、迟疑次数不能较多,注意语言的过渡、承转要顺畅,若能做到言简意赅、抑扬顿挫则更好。4、教材分析要全面、重点突出,如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应条理清楚,详略得当。5、教学过程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各环节应合理分配时间,把握重点,教学过程应略讲。6、教法和学法设计要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教学环节包括复习旧课
10、、引入新课、师生互动、启发思考、迁移类比、重难解析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立意要高,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等能力。7、板书设计应线索分明、科学新颖、版面布局合理,字号稍大、工整大方、书写速度不宜太慢。8、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若作业能兼有拓展延伸旧知、引入后续新知等功能则更妙。以上为说课基本环节及其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空气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 xx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空气这一课题的第一部分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
11、认识。一、说教材空气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1。本课题是继“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室常见知识”等基础内容后,第一次学习和研究物质,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等常见的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空气在小学科学已有接触,避免重复。课题开篇安排了实验 2-1,一则可以学习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二则通过领会该实验设计的意图,以便加深体会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认识了空气的组成后,教材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这里只能给出最基本的一些知识,教学
12、时不宜扩展。到学习分子时,再从组成上进一步认识这两个概念。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常识性的了解,知道空气有体积,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知道动植物离开空气便不能生存等。但从化学学习要求的角度看,学生仅仅知道这些科学常识是不够的,需要系统地掌握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质,需要系统地学习对物质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由于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地学习的第一种物质,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气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化学并不难。另外,由于学生尚不完全具备相应的化学知
13、识和实验技能,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全面认识会存在障碍。教学力求避免过度重视记忆和过度拓展。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过渡:下
14、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教授法等。本节课主要是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循序渐进学习本节课。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第
15、一环节:投影图片,导入新课教师投影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燃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离不开空气的观点。进而提问“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引发学生讨论发言:比如“拿一个食品袋,将其自由放置,欲将其密封,发现里面有气体使其膨胀”等等。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过渡:既然空气无处不在,我们又离不开它,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由什么组成的呢? 第二环节:观察探究,学习新知投影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26 页拉
16、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设计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意在让学生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做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实验 2-1 并抢答以下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然后演示实验 2-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得出空气中约含有 1/5 氧气。学生通过观察具体操作(注意细节,先后顺序,速度等),分析讨论如果我们做实验时减少的体积小于 1/5 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教师补充为什么这个
17、实验用红磷不用白磷、mg,s、c 等其他物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以及实验的严谨性,并体验很多理论都是在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中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的。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组成。那么根据已有的知识我们知道剩下的气体中含有氮气,那么还有其他气体吗?学生阅读课本第 27 页归纳总结空气的成分,意在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严谨的表达能力。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巩固提高通过阅读课本第 27 页,学生得出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
18、%、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进而引出物质的分类: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是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然后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加深印象,顺便做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以上所学。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最后,通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应理解每一步操作及注意事项,会做误差分析;(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3)物
19、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以及会判断一些常见的物质的类别。课下查找资料说明空气中的各个成分各有什么用途?哪些是你觉得最有趣的?七、说板书设计我的空气说课稿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原子的构成 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 xx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一、说教材原子的构成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 3 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第 1 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前面已经学过了化
20、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由此“打开”原子,步步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 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藉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本节
21、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象,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以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 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结合质子、中子及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数据,推证“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
22、的表现。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关系的梳理,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原子更“基本”。【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论证原子模型的合理性,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跌宕起伏的,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利用对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 散射实验的分析,培养质疑、反思精神。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以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 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通过对原子结构的
23、探索,对原子的“基本性”加深认识。【难点】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过渡: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教授法等。本节课主要是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等基本环节循序渐进学习本节课。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投影图片,导入新课教师通过
24、投影电解水的微观模拟图,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再由化学变化的实质提出以下猜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紧接着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原子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的结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教师播放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的录像以及粒子流向正极偏折的微观模拟动画,让小组讨论后交流共享: 如果你是汤姆森,如何得出“被激发的粒子不是原子,而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存在于所有原子中”这一结论? 原子中能只有电子吗?通过分析讨论,经历“
25、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验证推出结论反思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证意识。然后展示出汤姆森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新的原子模型,经历科学假说的建立过程,增进科学体验。(2) 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中有关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假如你是卢瑟福, 猜想原子内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自学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质量大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发展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增进成功体验。然后展示出卢瑟福的“有 核行星” 模型,对比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如同小蚂蚁与足球场之比。以学生熟悉的宏观事物作比,增强直观性, 帮
26、助学生体会原子核的“小”。同时也衬托出 粒子散射实验的巧妙和伟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然后给出信息: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中子、电子的带电情况和质量数据,并提问:原子 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意在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推证: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质量中子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第三环节:深入学习,巩固提高教师提出问题:核外电子到底是如何排布和运动的呢?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自己想像的样子。然后给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讲解: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
27、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点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课本回答刚才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遐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以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 2 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 8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然后以氯原子为例,让学生互相练习说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教师提问: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会
28、带来什么规律吗?在化学变化中有什么影响吗?然后引导同学看课本并共同总结规律。然后投影演示钠与氯气发生氯化钠的动画。引导学生探究: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学生可能会设计: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是 4;氯原子的最外层 7 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层层递进,生动的情景、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较好地暴露了学生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教师进一步提问:原子失去最外
29、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显电中性?应当叫什么?如何表示?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 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并交流讨论。最终总结并投影到大屏幕上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的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第四环节:课堂小结,课后探究最后,通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1)原子的构成以及各个粒子之间的数量和质量关系。(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意义。(3)离子的形成。自己画出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并完成课后练习。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从
30、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
31、生学习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具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游戏与练习,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巩固和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景,组织好活动与探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教法分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方法
32、是: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探究为主线, 通过教师设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归纳,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及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识,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三、【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探讨归纳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培养他们的自
33、学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 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程序】第一步:复习设疑,导入新课:(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1、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普遍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方程式使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我们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第二步:引导讨论,分析原则:(为了使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有比较清楚地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
34、析,很自然的推导出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然后通过两个例子的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的理解。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第三步:教师引导,探讨写法: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而化学方程式只不过是符号表达式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因此,我引导学生由“电解水” 入手探讨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在通过引导学生完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书写步骤,归纳书写步骤,同时渗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接着,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
35、化学方程式中的条件及状态符号的作用和用法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完善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随后,通过引导回顾化学反应由“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化学方程式”逐步演化、完善的过程,一方面加深了同旧知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明白了事物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第四步:小组合作,探讨方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本节内容的难点,让学生学会配平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法时,我采用四人一个小组探讨如何配平“p+o2p2o5”,而后交流归纳出配平方法。为使学生及时巩固该方法,我随后安排了三个小题的练习,对新知进行了及时巩固。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小组
36、合作交流、讨论,自己归纳出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用最小公倍数法, 使他们体验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并且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五步:教师介绍,开阔视野:单一的“最小公倍数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化学问题,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我向学生介绍了另一种万能方法归一法。通过一个例题讲解,三个小题的巩固训练,是学生基本掌握了这种方法。并且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此方法成为了许多学生的首选方法。为避免给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我告诉学生: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如:“观察法”、“奇数变偶法” 等,不管哪种方法,只要你认为好用,简单,能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好方法,但一定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掌握和熟练
37、。是学生明白了“学有方法,学无定法”的道理。第六步:归纳小结,强调方法: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以“氯酸钾制氧气为例”用四句话概括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以后加一线,等号上下写条件,箭头标气或沉淀”。这四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步骤的理解和掌握。第七步:及时练习,巩固所学:为使学生切实掌握本节课的所学,最后用十一个小题的练习加深了学生的所学。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板书设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 写原则:1 符合客观事实 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写、配、等、注、查二、 配最小公倍数法、定义法、观察法该板
38、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楚,较好的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学生比较清晰的认识。六、【教后反思】本节课我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守衡等,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新知出现后的及时有针对性的练习,较好的巩固了所学。通过后来的联系发现,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中的状态符号的标注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出状态符号的标注原则,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化学
39、学习的乐趣。元素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 xxx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元素,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一、说教材元素是新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3。本节课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本节课是化学的“工具性”课程,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以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工具。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延伸和后续,而且是学习以后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重要基础。在
40、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二、说学情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不喜欢老师的单纯灌输讲解,希望老师创建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本节课中我多数设置讨论、看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密切的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
41、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2. 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增强学生对分子、原子等抽象粒子的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表格总结法等。并通过使用投
42、影展示,将知识体现的更加具体形象。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通过提出疑问: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提出疑问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 (分子,原子,还是?)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 建构元素概念,并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教师提出疑问:那么什么是元素呢?运用投影展示两组物质:从
43、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规律,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这样的设计,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氧气、铁、硫酸铜,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理解能力。2. 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并认识元素的分类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个化学反应
44、方程式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3. 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教师组织活动学生看教材图 28,将构成地壳成分元素的质量分数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并简单向学生说明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怎样测定的。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教师总结: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
45、活息息相关。4.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元素符号的含义教师讲解(投影教材 p61 图 3-19)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的情景。引出“元素符号”。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提出问题(投影教材 p62 表 3-4)请同学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教师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并投影规范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将抽象的规则形象化, 有利于学生记忆书写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习惯。5. 认识元素周期表教师讲解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科学家把它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
46、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投影介绍门捷列夫。提问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工具性。元素周期 表共有 7 横行,18 纵列,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每个纵列叫做一个主族,按核电子数递增顺序进 行,对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标注。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周期表是学习 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第三环节:巩固提高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第四环节:小结作业归纳总结并填写“原子和元素比较表”,体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七、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初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
47、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起到了铺垫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却又有广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作灭火剂,可制造化肥,在工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又为第七单元内容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
48、用途;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2.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对氧气性
49、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这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三、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实验法。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我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
50、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2. 谈话法。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3. 讲解法。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二)教学用具: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四、说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确实帮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我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
51、种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准备一瓶碳酸饮料,打开饮料瓶盖,会有气泡出现,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应用这种气体?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二)实验探究1. 发现问题通过实例引出
52、问题:2000 年文昌市锦山镇有一户人家为了清理庭院旁的一口很深的枯井时,请来了两位民工,结果在清理过程中,第一位民工进去后就不省人事;第二位见状马上进去,结果也不省人事;户主见状也进去,结果三人都死在井里。同学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人死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其可能原因。教师进行总结归纳:co2 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大可以使人死亡,但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为什么又离不开 co2 呢?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逐步让学生养成看问题,不能单看表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时量变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2. 提出假设引导学生在
53、小组内进行讨论,内容为:根据碳酸饮料的气泡及上述实例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出假设和推断。3. 实验求证每个实验组桌上都正立着一瓶预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并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补充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绝大部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随处可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参照下图进行演示实验,并提提问: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向下倾斜, 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密度
54、比空气大。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也不支持燃烧。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点燃“阶梯形”铁皮架上的两支小蜡烛,将铁皮架放入烧杯中;从烧杯的一侧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烧。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溶解性。请学生参照书上 114 页图 6-13,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 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往醋酸、盐
55、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 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指导学生取刚才可乐瓶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学生(猜想):是 co2?是 h2o? 是 co2 和 h2o 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设计实验):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讨论交流): 请各小组展示方案。(实验探究):选择学生有代表性的一组。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课件展示课本实验 6-6.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
56、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学生继续分组实验探究:将实验 7 中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又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学生展示:每个实验小组自己预先准备的两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提纲第 4 题,提出问题: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这是什么物质?进行猜想:是不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往澄清石
57、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学生得出结论-co2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通过观察、推理、加上学生的参与,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4. 得出结论由以上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师进行点评。(三)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课件展示,增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这样既能使学生懂得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际意义,又以新的形式巩固了新课内容,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五)布置作业1. 课本 119 页-120 页,第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净化车间工程绿色施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大数据与云计算战略联盟协议书范本3篇
- 2024年车贷还款计划表3篇
- 2025版建筑工地临时工劳动合同模板3篇
- 建筑工程财务结算承诺书
- 交通工具报废更新管理办法
- 电商配送司机招聘合同样本
- 门店市场调研数据创业
- 煤炭开采节能措施
- 能源企业资源资产监控试行办法
- 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法练习100题及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大学期末考试《电路理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天津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2034年中国皮带输送机托辊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经典导读与欣赏-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图文并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居里夫人的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MOOC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测量-山东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