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Guangzhou SportUniversity for Master Degree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o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oldwomenMaster Candidate: Chen kun-mingSupervisor: Luo xing-huaJune, 2007Tan xian-ming广州体育学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广
2、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学位论文的使用权,包括: 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上交的学位论文;(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供校内师生阅读,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浏览部分内容; 3)学校有权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或纸质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检索、查阅和借阅。本人保证遵守上述规定。(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广州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是
3、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并致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摘要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系统地分析国内外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 1,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
4、,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等量表,对广州市海珠区退休干部管理中心的女性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213 份,并将影响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年龄作为控制变量,以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研究体育锻炼与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2,选取80 名身体健康的和无锻炼基础的女性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并在研究 1 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女性老年人有效的体育锻炼模式,指导女性老年人进行 6 个月的太极拳锻炼。分别于实验前、两个月的锻炼后、四个月的锻炼后和六个月的锻炼后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
5、研究体育锻炼与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不同锻炼方案持续时间对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1)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F=4.91,P=0.00)和生活质量(F=3.04,P=0.00) 各层面的整体检验主效应非常显著。(2)体育锻炼项目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F=2.63,P=0.005)和生活质量(F=1.73,P=0.034)各层面的整体检验主效应显著。 3)不同的运动量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F=1.06,P=0.39)和生活质量(F=1.32,P=0.063)各层面的整体检验主效应不显著。 4)重复测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具有主效应,女性老年
6、人的心理健康(F=3.27,P=0.001)和生活质量(F=2.89,P=0.00)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变化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体育锻炼能提高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闭锁式锻炼项目具有重复性和节奏性的运动特征,对女性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3)体育锻炼存在着长期健康效益,因此,对于女性老年人来说,体育锻炼必须长期坚持,并养成习惯,使体育锻炼健康效益长期发挥作用。(4)不同锻炼持续时间对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关键词:女性中老年人;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生活质量1(广州体育学
7、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ABSTRACTDo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of old womenexist? Do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exist? With regard to all these questions and the like, this research gives a relatively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
8、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on the basis of theshortcomings of the studies in this field. Many methods have been employed to probeinto this research,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psychology
9、survey,experiment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Study1, this research make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of old women as well as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Measurement tools such as the scl-90 scale are emloyed.213 copies of effectivequestionnaire have
10、been withdrawn. Next,take the age as the control variable,as ithave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the relationship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 hasundergone the multivariate ANOVA. Study2, adopting the physical exercise patterni
11、nfluencing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 to be the interference method,the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with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duration)and thedependent variables(the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old women).The results as follows:l) Physical exercise on ones own initiative or o
12、therwise has conspicuous impactupon each layer of the mental health (F=4.91,P=0.00)and life quality (F=3.04,P=0.00)of old women.2)The closed exercise do have an obvious impact on mental health(F=2.63,P=0.005)and life quality (F=1.73,P=0.034) of old women.3) Exercise loadhave no impact on mental heal
13、th (F=1.06,P=0.394) and life quality (F=0.923,P=0.56)of old women.4) Time have a main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F=3.27,P=0.001)and lifequality (F=2.89,P=0.000) of old women.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bove,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asFollows:1)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14、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old women.2) The closed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oldwomen better.3) Physical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health of old women in a long term. So old2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women need to keep doing exercise and be used to it to keep their h
15、ealth.4) Different variables require the different dur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Key words: old women; mental health; life quality; physical exercise;3广州体育学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目录1 前言 . 52 文献综述 . 73.1 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 . 163.2 太极拳锻炼对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264 讨论 . 395 结论 . 426 致谢 . 437 参考文献 . 448 个人简历
16、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64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1 前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国外学者 Dening1对老年人进行为期 6 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躯体疾病逐渐增多,压抑情绪也越发增高。国内学者钟华荪等2的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有累加的负性情绪,老年人因退休、单调松弛的日常生活、自身病痛、丧偶、家庭失和、经济困难等造成心理上的各种消极情绪,主要有孤独感、抑郁感、衰老感、老而无用感,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许多研究认为,老年人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
17、问题。刘纪青等3调查显示:老年人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有:生活负性事件、心理感受和目前担心的事情。王家骏4等也有相似的调查结果。另有研究显示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功能障碍率逐渐增加,社会支持得分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患病数目增多,参与社会的意识下降,使得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引起的。老年人在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等方面上的这些改变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综观身体锻炼效益的研究,可以看到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它对于延缓老年人的心理衰老、维持或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治疗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无疑能提高
18、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探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指导老年人合理地进行锻炼,使老年人拥有更健康、更愉快的晚年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存在不足的地方。从研究对象来看,过去研究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研究大多以学生和一些特殊人群为对象,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研究比较少。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体育锻炼模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研究,而且己有一些研究支持了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该领域的研究结果还
19、尚未一致。同时,这些研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研究大多以锻炼时间、锻炼类型、锻炼频率、锻炼强度等影响因素独自对情绪的影响进行研究,很少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中缺少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等。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从而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老年人合理地进行锻炼,更好的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另外,我国 1995 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第十三条明确提出,“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5广州体育学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对老年体育的科学指导。”这表明
20、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老年人的这种健康维护体系。再加上我国社会老龄化存在老年人口数量大、平均寿命长、健康余年短、疾病余年长、医疗费难以承受等问题。因此,加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指导老年人进行科学的锻炼,显得十分迫切。6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2 文献综述2.1 运动处方2.1.1 运动处方的定义运动处方的概念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由美国生理学家波维奇最先提出的。1969 年,WHO(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了“Prescribe Exercise”这个词,从而使“运动处方”在国际上正式得到确认。关于运动处方的定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术观点表述
21、都不一样。李林等则认为,运动处方原意是指医生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病人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6。根据波维奇的观点,运动处方可以界定为“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以运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于有计划地坚持锻炼,达到健身和治病的目的”。体育科学词典认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0),运动处方是对不同年龄、功能状况、健康或疾病的个体,以运动处方形式来确定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进度 5 个部分,以达到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综上所述
22、,运动处方可以解释为: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为目的,根据运动锻炼的原理和运动锻炼的原则,结合锻炼者的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心血管机能状况、生活环境条件、运动爱好、心理特质等个体特征,以处方形式制定的安全有效的具体健身方案。2.1.2 运动处方的组成医生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疗每个病人的疾病。同样,对每一个锻炼者来说,运动处方应考虑到锻炼者的性别、年龄、生理和个性特点,符合他们的实际要求和能力,合理地安排体育锻炼的各要素,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已有的研究提出6,运动处方主要包括 6 项内容:锻炼目的、锻炼项目、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注意事项,其中锻炼项目、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
23、炼频率是主要要素。1995 年,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为了更好地推动运动处方,提出了一个运动处方的建议 FITTP,主要包括,锻炼频率(FREQUENCY)、锻炼强度(INTENSITY)、持续时间(DURATION)、锻炼项目(TYPES)、进度(PROGRESSION)。7广州体育学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综合各种运动处方的描述,可以发现一个完整的运动处方包括锻炼目的、锻炼前的准备活动、锻炼模式、锻炼后的整理活动等要素,这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锻炼模式包括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强度和锻炼持续时间,合称为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2.1.3 锻炼方式及其效益锻炼方式通常是指所选择的锻炼类
24、型。目前对体育锻炼类型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四类:(1)根据锻炼的代谢特征分为有氧、无氧锻炼或两类结合的锻炼;(2)根据锻炼是否具有竞争性分为竞技运动和娱乐性运动;(3)根据锻炼的人际合作程度分为集体性或个人形式的锻炼;(4)根据锻炼项目的反馈特点可分为闭锁性与开放式锻炼。此外,根据锻炼目的不同,可分为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治疗矫正型项目。并非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和身体锻炼都能产生情绪效益,只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产生适当的心理效益。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令人愉快的锻炼、有氧锻炼、非竞技性锻炼、闭锁性技能锻炼等类型能获得比较好的体育锻炼效果7-10。(1)身体锻炼必须是愉快和有趣的活
25、动。使身体锻炼取得最大限度的情绪效益的前提,是参与者从活动项目中获得乐趣并感到愉快。锻炼愉快感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假如锻炼者不能从锻炼中得到乐趣并感到愉快,很难想象他能获得积极的心理健康效益。(2)有氧运动或是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这类运动以慢跑和游泳为主。许多研究考察了有氧运动的心理效益,得出的基本看法是有氧运动能改善心境、减少应激和自我感觉良好11-13。 除有氧练习因素之外,对身体活动和(或)身体锻炼有益情绪原因的另一种可能解释是腹式呼吸。然而对瑜伽、步行以及低运动负荷功率自行车的心理效益研究显示,虽然它们也符合慢跑、游泳等项目的“有氧”特征,但上述项目对呼吸类型的改变并不比练习
26、质量与心理学效益关系更为密切(Berger&McInman,1993 )。我国传统的东方健身项目重视有节奏的腹式呼吸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太极、气功等项目十分强调呼吸技术,这也是腹式呼吸对身心健康作用的一个佐证(张力为,毛志雄,1995 )。另有研究指出,慢跑有降低焦虑和抑郁以及减缓应激的作用(Morgan&Goldston, 1987;Sachs&HufFone, 1984;Sacks&Sachs, 1981)。(3)回避人际竞争的身体活动。回避人际竞争的锻炼方式之所以加强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理由有许多。其中之一是,非比赛性的身体锻炼能使参与者回避因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对于许多个体来说,失败减少
27、了许多有益的情绪,如兴奋、自我效能、自豪感、成就感、胜任感以及控制感等。当然,是否参与回避人8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际竞争的身体活动还要因人而异,或许有些人的情绪正是在挑战与竞争中得到发展与完善的。(4)自控性身体活动(闭锁性项目)。这类活动泛指那些封闭的、可预测结果的、时间和空间上可确定的以及动作具有节奏和重复性的锻炼活动。比如慢跑和游泳。在“封闭性”运动的前提下,重复性的和有节奏的运动活动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因此锻炼中,锻炼者的思想是“自由和随意的”( Bergen 1980)。这类活动通过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也可能促使锻炼者思维的反省和脑力的恢复,从而有利于
28、锻炼者的情绪健康。伯格等人认为:自控性身体活动使参与者能够将环境“调节出去”并在锻炼时进入自由联想状态。封闭性身体活动为独处、幂想、思考和退缩提供了机会。这种退缩可以从一个周围的世界退缩到他自身中去14-15。毛志雄16使用 POMS 对北京城区 182 名中老年人的测量结果表明,太极拳、剑、慢跑和导引保健功等不同锻炼方式在缓解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劳感和慌乱情绪方面具有相似的积极作用。并认为锻炼者之所以选择自控性运动,很大程度上是与这类活动对注意力的有效调节分不开的,通过注意力的有效集中和(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陈青萍17采用 CMI 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测量 133 名老
29、年人(将其分为自由运动组、非运动组、太极拳训练组)在运动前、2 个月、6 个月时的心身健康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说明,短期身体运动能够缓解老年人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改善心理功能,产生心理效应,由此激发积极性生理应答效果及社会功能改善。有研究表明(Snyder&Spreizer, 1974),健康幸福感与长期身体锻炼有正相关关系,积极参与身体活动者比不运动者的自我感受和评价更积极,其中女子较男子相关程度更高。这一正相关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身体锻炼产生内心愉快和乐趣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女子较男子在活动中更富于感情色彩和更具有自我投入的倾向。2.1.4 体育锻炼的强度及其效益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30、完成的运动量。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效果与运动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动强度过小不能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过大则可能引起过度疲劳或运动伤病,甚至导致碎死。一项对老年人肌紧张和焦虑的研究(deVries&Adams, 1972)考察了身体活动对 10 名焦虑的老年人的镇静效应。实验前,经泰勒显相焦虑量表测试,其焦虑分数在 87 百分位。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并进行双盲实验。所有被试在下述9广州体育学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每种实验处理中随机接受三次测试:(1)在心率 100bpm 下步行 15 分钟;(2)在心率 120bpm 下步行 15 分钟;(3)口服 40
31、毫克氨基甲酸醋镇静药粉(一种普通镇静剂);(4)服用安慰剂;(5)阅读某种资料(控制情境)。结果表明,只有在100bpm 下步行 15 分钟的情况下,被试的二头肌 EMG 下降,应激减少,其余各种处理均未见任何变化。40 毫克氨基甲酸酷镇静剂看来是因为剂量太小而未起任何放松作用。这一研究同时提示我们:身体活动的情绪效益并非自动产生,身体活动负荷必须适量,否则便没有心理效益。另外,有研究以 94 名英国人为被试,考察三种不同的练习强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强度练习组的被试获得最大的生理效益,而最大的心理效益的获得是中等强度练习组,而中等强度练习组的被试报告他们在心理调节能力上有很大的提高
32、18。研究者似乎一致认为:中等强度的锻炼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19。对于大强度锻炼的心理效益,研究者们的分歧比较大。有的研究者认为,当锻炼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高强度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水平,但它改善心境状态的效果是不理想的。中等强度相对于过高或过小强度的身体锻炼来说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EFI 是直接反映锻炼参与者锻炼后心理感觉,并从侧面反映其运动愉快感很好的工具,这从它的试题问答中可以看得出来。如体育课体育锻炼后我感到:1)精神焕发的,4)内心舒畅的,6)精力充沛的,7)高兴的,9)恢复了活力的,12)情绪乐观的。季浏和汪晓赞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项目和运
33、动强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即小学生适宜采用中、小强度以及运动技能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大强度锻炼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益,中学生则适宜参与大、中强度以及技能相对复杂项目的锻炼,从而揭示了中、小学生在进行不同运动项目以及不同运动强度的体育锻炼后,将会产生不同的体育锻炼心理感觉,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能获得较多的运动愉快感,而运动愉快感的获得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20。2.1.5 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及其效益身体锻炼心理学中锻炼的持续时间指:(1)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2)锻炼方案的持续时间。其中,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包括准备运动和整理活动花费的时间。每次锻
34、炼的持续时间大于 5 分钟属于有效锻炼范围21。5min 的步行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8。研究认为心理效益的产生需要 20-30 分钟(Sachs, 1984)Berger 等人认为,每次锻炼时间 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15。可见,目前研究者对每次锻炼时间的意见还不统一,这可能是因为每次锻炼10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时间的制定要结合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时持续时间应相应较短,老年人体质较差,应采用小的运动强度,而每次锻炼时间适当延长。处于一定强度时,锻炼效果在 30 分钟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加22。有人认为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如果少于 20min,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
35、现心理效益的,因为可能相应的效益还未来得及出现身体活动就已经结束了。有人(Morgan 1987)认为,通过身体锻炼进入积极陶醉状态并使大脑得以自由运转所需要的时间是 40-50 分钟,而在某一特定的强度下,如果锻炼时间过长,就有可能造成疲劳、厌倦,不仅不利于增加情绪效益,而且可能对情绪造成损害。所以,大多数研究者采取了 Berger 等人的建议:每次锻炼时间 20-60min。一般认为体育锻炼的长期效益是存在的。元分析研究(North et al., 1990 )的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效益随着锻炼课程长度的增加(几周或几个阶段)而增加。可能的解释是有锻炼习惯的人通过长期锻炼可能已经学会了解释
36、不同的身体感受,并用这种感受为自己设定了锻炼调整方针,从而在锻炼中使自己有效地放松(Boutcher & Landers, 1988 )。所以,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锻炼持续时间越长越好。有人(Raglin&Morgan,1987)认为,一般人锻炼后心理效益大约可持续2-4 小时,锻炼后造成焦虑短暂下降和收缩压降低的效果可以持续 2-3 小时,这个时间长于简单的休息。因此,要维持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并使之长期发挥效益,就必须使锻炼形成一种生活规律。一 项 研 究 (Long 1983) 比 较 了 步 行 慢 跑 和 应 激 免 疫 训 练 (stressinoculationtraining)两
37、种方法降低应激的作用。实验前,全部 61 名被试者都感到自己有较高的应激水平,并有降低应激水平的愿望。实验处理是:让两组被试者每周参加一次有监控的身体锻炼课程,时间为 90 分钟,其余时间锻炼组进行步行或慢跑,应激免疫训练组进行心理训练,都是每周两次,持续 10 周。结果发现:这两个组的应激、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数均显著下降,且效果可保持三个月23。方敏和孙影研究发现,锻炼持续时间一年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锻炼持续时间越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24。2.1.6 体育锻炼的频率及其效益锻炼频率是指每周锻炼次数。现有的对锻炼频率的研究比较少,所得结论也是各执一词。但根据科学的推测,一周运动
38、 1 次者,运动效果不能蓄积,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都发生,也不产生很大的疲劳。而一周运动 2 次,疼痛和疲劳减轻,但效果积累不明显,不会引起多大的效应和身体变化。如果进行一周运动 3 次(基本是隔日运动),不仅效果可充分积累,也不产生很大的疲劳25。黄明威等指出,每周 2 次的锻炼可以保持机体的现有功能储备,而每周 3-4 次的锻炼,才能提高11广州体育学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机体的功能储备,对以健身为目的的老年人,最好安排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持续 20-30min,每周要进行 3-4 次26。2.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其宪章中给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
39、:“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心理健康往往对躯体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心理学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此外,心理健康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也即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的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27。体育锻炼与很多心理
40、健康变量有关,通过对其进行综述分析大致得出如下结论: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积极心境、自尊、情绪和认知功能等的理想变化有关,体育锻炼对这些变量产生影响的效果量为小到中等,这些变量都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28。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任未多认为是使下列因素得以增强或提高:学习成绩、做事和决定果断、信心、情绪稳定性、独立性、智力水平、心理控制源内控倾向、记忆力、良好心境、知觉能力、交往可接受性、积极身体自我评价、性生活满意感、自我良好感、工作效率29。季浏概括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唤醒水平;降低应激反应;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消除疲
41、劳;治疗心理疾病30。蒋碧艳等人的研究也证实: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消除疲劳,减缓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提高自尊感,增进心理健康水平31。李林、陈丽娟和季浏认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32。季浏和汪晓赞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即小学生适宜采用中、小强度以及运动技能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大强度锻炼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益,中学生则适宜参与大、中强度以及技能相对复杂项目的锻炼,从而揭示了中、小学生在进行不同运动项目以及不同运动强度的体育锻炼后,将会产生不同的体育锻炼心理感觉,参加适宜的体育锻
42、炼能获得较多的运动愉快感,而运动愉快感的获得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33。何颖的综述也指出: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34。2.3 体育锻炼与生活质量的关系12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又称为生命质量或生存质量。不同的学科对生活质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Levi 认为生存质量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良好生活适应状态的一种综合测量,而测量结果是用幸福感、满意感或满足感来表示的35。Cella 认为生存质量是病人对现在的功能状态与其预期或认为可到达的功
43、能状态相比时产生的赞同感和满足感36。Calman 认为改进生存质量包括改进有缺陷的生存方面(如疼痛)以及调整个体期望,使之与客观现实更为接近37。1993 年 WHO 生命质量研究组给生活质量下的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同时强调对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大多学者认为,这个概念比较有概括性。由于对生存质量概念的不同认识,学者对生活质量的内容构成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关于“生活质量”内容构成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从反映人们生活舒适、便利程度的主观感受方面来理解生活质量,例如有的定义为“良
44、好感觉;其二,从人们生活总体上的好坏来理解生活质量,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生活的好坏、优劣程度,即从客观物质方面评价生活质量;其三,从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面来理解生活质量,认为生活质量是指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众所周知,处于相同客观生活质量的个体,其主要感受可能大相径庭;而主观感受类似的个体,其客观状体可能相去甚远,所以,生活质量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生活质量的定义应从生活质量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同时考虑,我国绝大多数学者持此观点。在这一类的定义中,以 WHO 生活质量研究组的定义更为多数人接受: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
45、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20 同时,结合生活质量的定义 WHO 指出:生活质量内容的评定有 6 个方面:(l)身体机能;(2)心理状况;(3)独立能力;(4)社会关系;(5)生活环境;(6)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综合关于生活质量构成的各种观点看,WHO 的结构较全面,层次也比较分明,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和应用,总的来说,尽管对生存质量的概念与构成尚未完全达成一致的共识,但是以下几点是比较公认的: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机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研究内容是个人生活事件(确定因素)与主观健康状态和满意度(变
46、化因素)之间的关系;生活质量是有文化依赖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的体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而且,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13广州体育学院 2007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体育锻炼的这些功能无疑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l)促进身体健康,这是生物性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人体的各个系统的功能。这一点已为许多科学事实所证明。例如:通过一些运动项目的体育锻炼,可以强化老年人的肌肉、骨骼系统,增强老年人的抗病能力(即增强免疫系统的能力)
47、,增强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能力等。尽管体育锻炼不能恢复由于人体老化而失去的组织,但它能够减缓老年人机体的进一步衰退或恶化。对于老年人来说,也许体育锻炼的最大价值是保持活力,延缓衰老,提高活动能力以及养成独立的生活风格;2)促进心理健康,这是心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老年人的情绪的宣泄,从而缓解和释放老年人由于家庭、社会、工作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对于驱除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认识功能,如反应加快,判断力加强和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消除老年人诸如抑郁、无价值感等消极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从体育锻炼中获得的心理益处还包括紧张、焦虑和愤怒等情绪状态的降
48、低。有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可提高老年人的未来健康的知觉(Hill et al,1993;Barrett et al,1986);3)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作用。这是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由于人从事或参与体育锻炼,往往不是一个人行为,即使是个体行为,也往往强调群体的作用,即共同练习。而大多数体育行为都强调练习者之间的合作,这无疑可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往,不仅如此,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乃至老年人体育组织,可以使得老年人参与社会,使得老年人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增加了老年人的社会认同感,可以减少老年人消极心态。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是组
49、成运动处方的四大要素,是取得锻炼效益的关键。一些研究也说明了因锻炼类型、锻炼强度等身体锻炼要素的不同,产生的锻炼心理效益也明显不同8。而以往的研究结果通常都是以单一的变量进行研究而得出的,即仅考虑锻炼类型(type)、锻炼强度(intensity)、锻炼频率(frequency)、锻炼时间(duration)等要素各自对身体锻炼心理效益的影响,而很少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对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影响。这样势必造成对扩大身体锻炼心理效益的要素,如:锻炼类型、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等的研究无法达成共识,出现身体锻炼各要素的标准无法一致的局面。因此,得出不同的结论就在所难免38。从身体锻炼的心理效
50、益看,似乎更多研究说明了后者比起前者来说身体锻炼更可以消除、或缓解后者的不良情绪,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运动处方四大因素。14体育锻炼对女性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学者张立敏和张力以 2 次/每周、每次 90-120 分钟和 3 个月的锻炼持续时间作为锻炼模式,对锻炼方式与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实验后,受试者的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均没有显著变化。认为除了锻炼方案的持续时间没达到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要求以外,被试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也可能对运动本身的理解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8。以往的研究也表明
51、,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样本量以及统计方法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39。另外,有调查研究也显示,在已婚夫妇的幸福观中,运动和身体的魅力排名最低,可是对于单身男女来说,这些因素的排名却要高得多。这也说明造成这一领域研究结果的不一致,除了概念的统一、测量方法以及测量工具敏感性外,似乎年龄等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也是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正如上述所说的,医生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疗每个病人的疾病。运动处方就是给锻炼者下的“药”,体育锻炼模式的 4 大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想要获得体育锻炼的最大效益,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充分综合考虑 4 大要素的作用,有机地把 4 大要素结合在一起。同时,在考察 4 大要素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时,为了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在统计分析时,也要考虑被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聚焦体育新课标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主观测评路径与调控策略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教师教学洞察力的表现特征、生成机制及发展路径研究
- 包含维修条款的2025年度二手手机买卖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桉树种植与星海生态教育合作项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国留学学费支付及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运输合同范本: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中心场地租赁协议书4篇
- 2025年度海洋工程聘用工程师及项目实施合同4篇
- 2025版充电桩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制定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医疗路演投资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版权授权协议:游戏角色形象设计与授权使用3篇
- 心肺复苏课件2024
- 《城镇燃气领域重大隐患判定指导手册》专题培训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专升本管理学真题
- 全国身份证前六位、区号、邮编-编码大全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高一(上)适应性训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
- 《零售学第二版教学》课件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房地产行业职业生涯规划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MOOC 数字电路与系统-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