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_第1页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_第2页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_第3页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_第4页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摘 要】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结合现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学、临床理学检查和影像检查,引入中医八纲辨证,脏腑气血、经络辨证和骨伤科特有的骨错缝、筋出槽;理论,进行临床辨证,提出辨责任经络;责任穴位;的见解,并总结出临床利用脊柱影像学进行骨错缝、筋出槽;的辨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八纲、经络、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指导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手法;辨证;理论依据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11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

2、on,LDH)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已得到业内公认。龙岩余氏骨伤应用三步六法正脊术;麻醉下腰椎大推拿法;和腰腿舒筋法;治疗LDH已50年,有较好的疗效。由于LDH是现代医学病名,手法设计的依据是要解除髓核压迫神经根。近年来,开放手术的进步和微创手术日愈成熟,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但相对于中医手法固守髓核压迫论,在临床疗效的提高上则显得落后。中医传统理论是否能继续指导腰腿痛的手法治疗,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1 LDH临床表现的中医辨证1.1 LDH的病因辨证 腰腿痛有内外因素,内因有先天禀赋不足造成肾气亏虚,后天耗损,引起肾精亏损。外因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腰部,引起经脉气血运行受阻,外伤则

3、造成血瘀气滞。纵观古今,综合余氏家传经验,腰痛的主要类型是肾虚,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腰痛多为肾虚,久腰痛必为肾虚。;(景岳全书)胡有谷【1】认为,构成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退变,诱发因素中,脊柱的先天结构异常是最主要因素;同时认为,LDH的发病年龄在3050岁最高。以上符合中医病理观,脊柱的先天畸形本质上是先天禀赋不足,即肾气不足。胡有谷在椎间盘生理性退变一章中引用了Conventry的研究报告,在接近20岁的椎间盘中已有退行性变,2030岁有的已有明显退变,纤维环出现裂隙。认为LDH的病机为肾精亏损、肾不主骨。1.2 LDH的症状辨证 肾精亏虚者,腰部酸软或绵绵作痛,喜揉按,遇劳则甚

4、,卧则痛减,腰膝软弱无力,或少腹拘急,手足不温,或五心烦热,失眠少寐,口燥咽干,舌苔少,脉虚细弱。偏阳虚者,舌淡,脉沉弱;偏阴虚者,舌红,脉弦细数。兼寒湿证者,腰部冷痛重着,得热则减,转侧不利,遇阴雨天疼痛发作或加重,静卧时腰痛不减甚或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或沉紧。兼湿热证者,腰部弛痛,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疼痛加重,小便短赤,甚或大便结,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兼瘀血证者,腰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轻症俯仰不利,重症痛剧不能转侧,或有外伤、用力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1.3 LDH的体征辨证 腰生理曲度正中为正常,腰椎左或右侧弯可辨为实证(多兼寒或瘀证)。实证者腰背肌紧张,按压板直

5、或条索状,拒按,做反向侧屈不能纠正;腰椎侧弯,腰背肌松软,不能久立久行,喜卧,喜按,腰椎可短暂挺直,稍长时间恢复侧弯者为虚证(多为肝肾虚)。腰生理前凸存在为正常,腰生理前凸增大或腰骶角增大为虚证(多为肝肾虚),多为肾亏。腰生理前凸消失或腰曲消失或反张,伴腰背肌紧张,腰肌板直为实证(多兼寒、瘀、或风湿证)。有坐骨神经痛症状者,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抬高能达7090为虚证(多为肝肾或气血亏虚);如直腿抬高试验 2.3 cm为加深。腰侧弯Cobb氏测量法: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氏角。若端椎上、下缘不清,可取其椎弓根上、下缘的连线,然后取其垂线的交角即为Cobb氏角。国

6、际脊柱侧弯研究学会认为,采用Cobb法测量站立正位X线像的脊柱侧方弯曲,如角度 10则定义为脊柱侧弯。腰椎间隙高度改变的骨错缝辨证方法:男女腰椎间隙的正常高度是自上而从小逐渐增大,其中第3,4,5椎间隙较大,第3,5相似,以第4椎间隙最大。腰椎间隙测量方法【6】: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相邻椎体缘前、中、后3个点之间的距离,如果下椎间隙中有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椎间隙1 mm以上者,即可定为椎间隙狭窄。椎间隙后方增宽者,只是前后高度的转移,并不是整个椎间隙高度增加。腰椎椎体前后错位的辨证方法:腰椎椎体前后错位,是腰椎间盘之间的一种失稳现象,临床多称为滑脱。腰椎静态失稳。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

7、移。Meyerding分级利用侧位X线平片对滑椎的程度进行了划分,主要是基于滑椎的椎体对应其下一椎体滑移的百分比。度滑椎 25%,度滑椎为25%49%,度滑椎为50%74%,度滑椎为75%99%,如果椎体滑移至下一椎体水平以下则为度。腰椎动态失稳。椎体滑移及成角的测量参照Dupuis法进行:于腰椎动力位侧位片上,在病变节段相邻两椎体的下位椎体上终板与上位椎体下终板水平各做一直线,两直线相交角度即为该不稳椎体的角度位移;上位椎体后缘相对于下位椎体后缘的水平位移即为椎体的水平滑移范围。按Sonntag的标准,椎体间角度变化≥10?或水平位移≥4 mm(X线片放大比率11.15)可以诊断

8、为腰椎失稳症。对于腰椎动态失稳者,还要根据立位的腰椎动态侧位片进行分类。腰过伸侧位提示失稳加重,过屈侧位失稳减少者为后伸型;腰过屈侧位提示失稳加重,而过伸位失稳减轻者为前屈型。1.6 八纲辨证 LDH的中医辨证分病因、症状、体征、病位、经络、骨错缝、筋出槽;等多种方法,根据手法的实际应用需要,八纲辨证为上述辨证方法的总纲。八纲中虚实、寒热、表里分属于阴阳。分虚实:外邪侵袭、急性期骨节错缝、筋偏出槽多表现为实证。气血亏虚,肾气不足表现为虚证,长期的骨节错缝、筋偏出槽也多为虚证。辨寒热:风为阳邪。寒湿之邪,尤其寒邪均以寒证为主要表现,风寒湿邪迫切而为沫;,出现痰证亦为阴邪。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

9、,时有热证出现。辨表里:从病位论,表是指软组织病灶,里是指椎间盘病灶。从病性而论,腰腿痛以骨痹出现,则为里证,风寒湿邪侵犯肌表则是表证。久病入络、久痛为瘀,则是里证。2 LDH中医手法理论依据八纲辨证为手法治疗LDH的总原则,要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筋出槽,骨错缝;还应按照正其斜,完其阙;的治疗原则。2.1 在八纲理论指导下手法治疗 补法:腰腿痛的滋补手法,通常以摆动类、摩擦类为主,但手法要轻而柔,不宜过重刺激。明-周于藩曰:缓摩为补。;又曰:轻推,顺推皆为补。;一般滋补手法还有补气血津液之不足,可补脾胃、补腰肾的功用。泻法:实证的腰腿痛可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

10、治疗。手法的力量要稍重,手法频率由慢而逐渐加快,达到泻实的目的。温法:采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手法连续作用时间要稍长,患者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刺激感,有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虚冷的腰腿痛。通法:即用推、拿、搓法于腰腿部。厘正按摩要术上说:按能通血脉。;又曰:按也最能通气。;故凡经络不通之病,宜用通法。拿委中次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腰部俞穴可通畅脏腑之气血。和法:针对虚证之腰腿痛,通过平稳而柔和,频率稍缓的振动类及摩擦类手法,达到和解、调和之功用。温法、补法、和法用于腰腿痛之虚证,通法、泻法用于实证。寒证可用温法、通法;热证可用泻法、通

11、法。2.2 在经络理论指导下手法治疗LDH2.2.1 责任经络按摩法 即选择病变本经进行手法治疗。采用余氏外用药酒作介质,用生姜蘸药酒,循病变经筋路线进行推擦,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如疗效不佳,可改用同名经、表里经进行治疗。白玉等采用腰腹部督任脉联合手法治疗LDH,达到通达督脉气机,弥补单纯腰部手法调整腰椎关节失常的局限性,补不足而泻有余,保证阴阳平衡;。2.2.2 责任穴位点按法 主责任穴位基本上都位于腰部,如下极俞、阳关穴和十七椎穴,两侧的L3、L4、L5夹脊穴,根据发病和疼痛部位,应用点按、点揉手法,达到得气,即向臀腿部放射为佳。根据责任经络的循行路线,寻找结络点或结筋病灶点即次责任穴位,

12、多运用按摩和弹拨手法。随病情好转,结络点也逐步消退。一般次责任穴位的手法治疗在责任经络按摩时,即同时进行手法治疗。2.3 在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指导下手法治疗 以腰椎棘突偏歪、上下2个棘间隙宽窄不等、患椎棘突旁压痛,或伴有向下肢放射痛等为特点的腰部骨错缝、筋出槽;,应用冯氏定位脊柱旋转法,是公认可靠的正脊手法。如俯卧按腰搬腿斜扳法、侧卧按肩推髂扳腰法、站立摇腰推按法、背腰法(均为南少林余氏流派骨伤手法,简称余氏;,下同)等也是常用手法。以腰生理曲度改变为特征的骨错缝,如腰椎左右侧弯和向前的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张,治疗原则是开始顺势拔伸,逐步过渡到正常生理曲度的方向拔伸。尤其运用器械牵引,更需遵照

13、这个原则。生理曲度的恢复多需在其他治疗措施的配合下进行。腰生理前曲增大者,可直接运用屈曲拔伸和牵引治疗。生理曲度还没有恢复正常时,都存在纠错的必要。如俯卧按腰搬腿斜扳法、侧卧按肩推髂扳腰法、侧卧腰髋屈伸后扳法(余氏)对于纠正腰生理曲度变直、反张和腰椎左右侧弯者是常用的手法。以腰椎间隙高度改变为特征的骨错缝,如腰椎间盘退变,到髓核突出,其椎间隙高度都变小,多称狭窄。因此,人们自然就采取牵拉的办法;但牵拉的目的却是为了减少对神经的压迫,当症状消失后,牵拉也就停止了。从骨错缝的角度而论,则还有继续牵拉的必要。但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对椎间隙狭窄从悲观到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观念,也有放弃纠正椎间隙狭窄的理论。

14、如椎间隙仍在动态狭窄状态下,(下转第80页)(上接第39页)根据伊里扎洛夫的牵拉组织再生;理论,则有通过长期牵拉,得到改善的可能。目前采用牵拉、牵抖手法较少,主要原因是手法无法持久,所以基本被器械牵引替代。器械牵引中要注意与纠正生理曲度结合,可应用三维或四维牵引机。建议在生理曲度未恢复之前,牵引不要停止。如侧卧按肩推髂扳腰法、俯卧牵引抖按腰法(余氏)都适合于腰椎间隙狭窄的纠正。以腰椎椎体前后错位为特征的骨错缝,腰椎静态失稳的椎体前后错位,椎间关系已相对稳定,不考虑手法纠偏;腰椎动态失稳,应采用综合手段给予纠正。卧床休息体位:过伸型应用屈腰、屈髋和屈膝的三屈体位;过屈型应用仰卧位腰部垫枕和俯卧位

15、胸膝垫枕腰过伸体位。骨盆牵引:过伸型在三屈体位下牵引;过屈型仰卧腰部垫枕或俯卧位胸膝垫枕腰过伸体位下牵引。手法治疗:过伸型应用侧卧腰髋屈伸后扳法、仰卧按膝屈髋扳腰法(余氏);过屈型应用俯卧按腰搬腿斜扳法(余氏)。腰背肌功能训练:过屈型指导患者静态收腹、俯卧伸腰、俯卧伸腿、飞燕式、侧卧桥式起等;过伸型指导患者采用半桥挺腰、全桥挺腰、仰卧起坐、转体交替起、仰卧屈髋屈膝等训练方法。3 小 结LDH绝大多数为肾虚引起,在肾虚基础上,感受六淫或痰瘀等因素,引起腰腿痛,单纯的六淫或痰瘀导致LDH少见。因此,腰腿痛的中医辨证,笔者认为可按肾精亏虚(或阳虚或阴虚)兼寒湿证、或兼湿热证、或兼瘀血证进行临床分型。

16、同时,要将LDH的体征纳入中医证候辨证,补充中医骨伤科在这方面的不足。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L3、L4、L5,或S1神经根,所表现的神经放射路线,大体相近于足三阳经筋循行部位;但亦有交叉现象,也有足阴经的循行部位,所以不能简单划等号。有症状的经络称之为责任经络,有炎症部位多是阿是穴,称之为责任穴位,有利于针刺、针刀和穴位注射的准确性。中医骨伤科当前诊断骨错缝、筋出槽;的方法,在LDH的手法运用中,较模糊,较难掌握,有必要加以充实。由于骨错缝、筋出槽;是解剖位置变化的病理现象,而且骨错缝则筋必出槽,因此,采用现代影像学的优势,也是中医骨伤科发展的必然。综上所述的3个方面理论,作为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LDH指导理论,是符合临床实际,也是余氏骨伤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以上表述和观点,如有不妥,敬请同行指正。4 参考文献【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7-423.【2】 张兆振,杨豪,郭会卿,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70-73.【3】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72.【4】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