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程期末总结_第1页
空调工程期末总结_第2页
空调工程期末总结_第3页
空调工程期末总结_第4页
空调工程期末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焓湿图1、大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一般称为湿空气。2、干空气的基本特性:1)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发生相变;2)组成成分及比例不变。3)不可压缩3、空气的状态与基本变化规律1)干空气+干饱和蒸气(干蒸气)=饱和空气;2)干空气+湿饱和蒸气(湿蒸气)=过饱和空气3)干空气+过热蒸气=不(未)饱和空气4、空调工程中,主要从压力、温度、湿度、能量四个方面的参数来描述空气的5、 ( 1)压力表等仪表测得的空气压力值称为工作压力,即“相对压力”,相对于当地大气压 力的“压力”。(2)水蒸气分压力的大小可以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情况6、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干空气的压力与

2、水蒸气的压力之和7、标准大气压力(101.325kPa)(1)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 0C、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 大约相当于760mm汞柱高。(2)后来规定760mm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3)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01.325kPa&(1)干球温度(t或tg):即通常所说的温度,仅为了区别于湿球温度,才特别称之为干球温度,代表空气的冷热程度。(2)湿球温度(ts):干湿球温度差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线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热力学是球温度。)(3) 露点温度(tL):未饱和空气在保

3、持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条件下降温至空气中的水 这个状态空气的露点温度(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湿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9、( 1)含湿量(g/kg干):每千克干空气所对应的湿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量,即:mqPqd -622 q g/kg.gmgB P-含湿量只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不能直观地反映空气是否饱和,即是否还有容纳水蒸气的能力(2)相对湿度:Pq=- 100%Pq,b相对湿度直观反映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即:空气吸收水蒸气的能力(吸湿能力);空气的潮湿程度10、 焓是代表空气能量状态的参数,并能进行空气能量变化的计量。焓严格来说应称为比焓或质量焓,但工程上常简称为焓,用h表示(1)干空

4、气的焓 hghg Cp,gt St(2)水蒸气的焓hqhqr Cp,qt 2500 1.84t(3)湿空气气的焓plh 1.01t(2500 1.840-1000ii、提问:为什么使用焓差而非温差?因为空气进行热湿处理时既有温度变化(显热),又有含湿量的变化(潜热),因此在空调工程中,空气被处理时消耗的能量用焓差来表示12、焓湿图上有5种线条:1)45的等焓线2)垂直的等含湿量线 3)近似水平的等温线 4)弧型的等相对湿度线5)与等焓线几乎是平行的等湿球温度线13、热湿比(kJ/kg)表示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和特征,也称为角系数,即:hBhA10 3(dBdA) 10 kJ/kg W y14、

5、焓湿图的应用主要包括:(1)确定空气所处状态,查找空气状态参数(2)分析空气状态变化过程(3)确定两种不同状态空气混合后的状态点15、同样是把空气从 33C冷却降温到19.4 C,需要的能量却相差一倍,原因在于冷却减湿过程中有大量的水蒸气从空气中凝结出来,这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的冷量来“吸收”水蒸气凝结时所放出的凝结潜热。(由此可见,使空气降温去湿所消耗的冷量比干冷却需要的冷量大 得多)16、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很少,且不是定值,干、湿程度的改变,进而对人的舒适感、产品 产量质量、工艺过程、设备状态和处理空气的能耗等产生不利影响第2章 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1、人体热舒适状态(冷热感)的影响因素:1)

6、室内空气的温度2)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3)人体附近的气流速度 4)围护结构内表面、室 内物体表面的温度(即辐射温度)5)衣着情况及衣服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性6)人的活动情况7)人的性别、年龄和身体状况 8)种族或个体的习惯2、(1)室内温、湿度 基数: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基准温度与基准相对湿度(2)空调精度:指在空调区域内,在工件旁一个或数个测温(或侧相对湿度)点上水银 温度计(或相对湿度计)在要求的持续时间内,所示的空气温度(或相对湿度)偏离室内温(湿)度基数的最大差值。3、PMV: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或评价;人对热环境的满意程度用数值进行量化的评价值PPD: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这两个指

7、标综合考虑了人的活动程度,衣着情况,以及 空气温度、湿度、流速和平均辐射等六项因素)4、“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包括外界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以及日照等气象参 数。5、GB 50736-2012规定选择下列统计值作为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4.1.4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I天的日平均温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温度。(2)4.1.5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3)4.1.6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4)4.1.7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4.1.10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作为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干球温度。50小时的湿球温度作为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湿

8、球温度。5天的日平均温度作为夏季空调室外空气计算日平均温度。(1)室外空气温度的日变化(2)室外空气温度的季节性变化(3)室外空气湿度的变化6、室外空气温湿度的变化规律7、( 1)得热量:某一时刻进入空调房间内的热量。(2)冷负荷:为保持室内空气状态不变,单位时间需要除去的热量。& GB 50736-2012 7.2.2条规定,空调房间在夏季 计算得热量时,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1)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 2)透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3)人体散热量4)照明装置散热量5)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6)食品或物料的散热量 7)渗透空气带入的热量8)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9、

9、冷负荷计算法(1)谐波反应法:用衰减倍数和总延迟时间表达板壁对不同频率的响应(2)冷负荷系数法10、湿负荷的计算7,2.9空调区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考虑散湿源的种类、人员群集系数.同时使用系数以及通风系数等,并根据下列各项确定*1人体散湿量$渗透空气带入的化学反应过程的散湿量丰4非围护结构各种潮湿表面.液面或液流的散湿量;食品或气体物料的散湿量,设备散湿量*护结构散湿量。、夏季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的不同,有,即从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相加之后得根据系统作用范围内所有空调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 两种不同的算法 取同时使用的各空调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 出的数歹u中找出的最大值。

10、取同时使用的各空调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即找出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最大值并将它们加在一起,而不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二、冬季空调系统负荷冬季空调系统负荷是热负荷还是冷负荷,取决于系统作用范围内所有空调房间总的耗热量和总的得热量。当总的耗热量大于总的得热量时,空调系统负荷是热负荷;反之空调系统负荷为冷负荷。水箱内的流体如果空调系统负荷是热负荷,则还要计入新风热负荷,以及风管道、热水管、温降的附加热负荷三、空调系统湿负荷舒适性空调系统通常不考虑湿负荷,如果要考虑,一般也只计算人体的散湿量,并作为空调系统的湿负荷。11、 空调负荷计算的意义:(1)最重要的数据之一;(2)直接影响到空调方案的选择;(

11、3)风系统、水系统和冷热源等设备容量的大小;(4)工程投资费用、设备能耗、系统运行费用以及空调的使用效果。12、空调负荷分类:按性质分(1)冷负荷:单位时间需要除去的热量(2)热负荷:单位时间需要补充的热量(3)湿负荷:单位时间需要除去的水分13、房间的热量:得热量:某一时刻进入空调房间的总热量 耗热量:某一时刻自空调房间散发出去的总热量 得湿量:某一时刻进入空调房间的总湿量14、空调基数和空调精度(1 )空调基数:空调区域内,按设计规定所需保持的空气基准温度和基准相对湿度。(2 )空调精度:空调区域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允许的波动范围。例:t=(221)=(505)%15、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包括

12、外界大气压力、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以及日照等气象参数。16、空调房间冷负荷与得热量的关系(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应根据各项得热量的种类和性质分别进行计算。(2)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透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以及非全天 使用的设备、照明装置的散热量等形成的冷负荷,应按非稳态传热方法计算确定。17、确定送风状态和计算送风量(1 )在h-d图上找出室内空气状态点N;Q(2)根据算出的 Q和W求出热湿比,再通过N点画出过程线W的交点0即为送风(3 )根据所取定的送风温差t0求出送风温度t0, t0等温线与过程线状态点;(4)根据GQhN h0Wd N d01000计算送风量第三章空气

13、的热湿处理1、喷水室又称喷淋室、淋水室、喷雾室、洗涤室(1) 优点:1)可以对空气实现加热、冷却、加湿、除湿等七种处理过程2)具有一定的 空气净化能力3 )夏、冬季可以共用(2) 缺点:1)对水质要求比较高 2)占地面积大3)水系统复杂4)需要配备专用水泵(3)适用场合:主要在纺织厂、卷烟厂等以空气湿度为主要调控对象的工艺性空调系统中 使用2、表面式换热器的“别名”(1 )在组合式空调机组和柜式风机盘管中用于空气冷却除湿处理时称为空气冷却器或表面式冷却器,简称表冷器。(2)用来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时,叫做空气加热器。(3)作为风机盘管的部件使用时, 叫做盘管。( 4)用做各种空调器或空调机四大件

14、中的换热器时,分别称 为蒸发器 (或表面式蒸发器、直接蒸发式表冷器)和冷凝器。3、表面式换热器特点 (与喷水室相比 )1)结构紧凑。 2)水系统简单, 水质无卫生要求, 用水量少。 3)体积小,使用灵活, 用途广。 4) 可以使用多种热湿交换介质。 5)耗用有色金属材料。 6)空气处理类型少。 7)无除尘功能。4、与喷水室相比,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只能实现三种过程等湿加热过程(At B)等湿冷却过程(At C)减湿冷却过程(At D)(简称加热过程 )(干冷却过程 )(冷却干燥过程或湿冷过程 )5、一、另一类加热装置电加热器(裸线式加热器、管式加热器)工作原理 :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丝发热来加热

15、空气。优点 :( 1)结构紧凑( 2)加热均匀( 3)热量稳定( 4)控制方便 二、另一类加湿装置(1) 水加湿装置(属于雾化式的加湿装置*压缩空气喷雾器*电动喷雾机*喷雾轴流风机*高压水喷雾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2) 蒸汽加湿装置(属于蒸汽发生式的加湿装置电热式加湿器、电极式加湿器、PTC蒸汽加湿器、红外线加湿器)三、除湿装置 对空气进行除湿处理(或称减湿、去湿、降湿处理)的方式:喷水室除湿、表面式换热器除 湿、冷冻除湿、固体吸湿剂除湿、液体吸湿剂除湿常用的除湿装置 (除了喷水室和表面式换热器以外 ):冷冻除湿机、转轮除湿机6、 空气热湿处理装置按热湿交换介质与空气的接触方式分: 直接接触

16、式(喷水室及各种加湿器)和间接接触式 (表面式 )(各种表面式换热器)7、(1)用喷水室处理空气可以实现七种状态变化过程,具体是哪种过程?特点是什么? ( 2)用表面式换热器处理空气能实现哪三种过程?(3)电加热器处理空气的空气处理过程,设备特点、使用要求第 4 章 空调水系统及设计1 、空气调节系统一般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输送管道以及空气分配装置所组成。2、空调水系统的分类方式有很多: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管制系统、四管制系统同程式系统和异程式系统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一次泵系统、二次泵系统、混合式系统3、闭式系统优点 :( 1)管路系统中不易产生污垢和腐蚀; (2)水泵的扬程只需克服循环阻力

17、,而不用考虑克服系统的静水压力,从而水泵扬程小,电机功率配置小,耗电较省;( 3)不用贮水池,回水不需另设水泵,因此系统简单,一次投资比较经济。缺点 :( 1 )蓄能能力小,低负荷时,冷热源设备也需经常开动; ( 2)膨胀水箱一定要装在系 统的最高点,且补水有时还需另加加压水泵; ( 3)膨胀定压水罐的安装高度虽然不受限制, 但必须配加压水泵4、开式系统优点 :( 1 )喷水室处理空气适应范围比较大; ( 2)采用蓄冷水池利用其蓄冷能 力,减少冷热源设备的开启时间, 削减用电负荷峰值, 达到部分节能或减小冷热源设备装机 容量的目的。缺点 :(1)水易污染,产生水垢影响热交换;(2)与空气接触过

18、的水含氧量高,管道和设备易腐蚀, 降低其使用寿命; ( 3)换热的末端装置与制冷机房或锅炉房高差较大时,水泵需 克服高度差造成的静水压力,使水泵扬程增大,多耗电;( 4)当回水不能自流回到制冷机房或锅炉房时需增加回水泵5、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1)集中系统:该系统的所有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风机、冷却器、加湿器、过滤器等)都设在一个集中的空调机房内。 (根据该系统的空气来源分类:1)封闭式系统:所处理的空气 全部来自空调房间本身;2)直流式系统:所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外;3)混合式系统:采用一部分回风的系统)(2) 半集中系统:还设有分散在被调房间内的二次设备(又称末端装置),其中多半设

19、有冷 热交换装置(亦称二次盘管),它的功能主要是在空气进入被调房间之前,对来自集中处理 装置的空气作进一步补充处理。(3) 全分散系统(局部机组):这种机组把冷、热源和空气处理装置、输送设备(风机)集 中设置在一个箱体中,形成一个紧凑的空调系统。6、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分类:(1) 全空气系统: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负担【属于这类系统的有单风管系统、变风量系统、全空气诱导系统等】。(2) 全水系统: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全部是由经过加热或降温处理后的水来负担。(由于靠 水来负担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 解决不了通风换气问题, 因此室内空气质量没有保障, 通常 不单独采用)【属

20、于这类系统的有风机盘管系统、辐射板系统等】 。(3)空气-水系统:前两种系统的组合, 它由经过处理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广泛采用的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冷剂系统:将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放在室内来吸收余热余湿】。(4) 制冷剂系统(冷剂系统)把制冷或热泵装置的蒸发器(冷凝器)直接放在室内,由制冷剂来负担空调房间的热湿负荷【例如: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VRV)系统】7、 满足下述三方面要求的新风量可确定为空调系统的最小新风量:满足卫生要求所需新风量补偿局部排风所需新风量保持室内正压所需新风量。当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按不少于房间总送风量的 10%来估算新风量,即新风比(新风量/房间总送

21、风量)m10% &半集中式空调:分类:1)风机盘管+新风2 )诱导器空调系统 3)辐射板+新风系统4)制冷剂机组+新风系 统9、与一次回风系统相比的优点:(1)主要使用水管,新风管断面积小,占用空间少,新风可以保证空调房间的空气质量。(2)FCU种类多,安装、布置形式灵活多样,能与室内装修很好地配合。(3)FCU能单独使用,调节简便,不用时还可停机,因而系统运行费用较低。与一次回风系统相比的缺点:(1)FCU数量多,且多为暗装,维护保养工作量大,而且不方便。(2)受新风送风管断面积的限制,过渡季节不能采用全新风方式。(3)FCU没有加湿功能。(4)风机盘管在高速档运行时,噪声较大。11、 一次

22、回风系统优点 (与直流式相比):1 )夏、冬季使用部分回风,节能。2)过渡季节 加大新风量(甚至全新风),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自然调节能力。12、二次回风系统(1)采用机器露点送风(最大送风温差送风)通常适用于对送风温差无严格限制的一次回风 系统。(2)对于送风温差有严格限制,且送风温差小于最大送风温差的一次回风系统,夏季送风状态点O要由送风温差决定(3) 二次回风系统的特点:1)消除了冷热抵消;2)机器 露点比一次回风系统低,对冷水机组的要求提高,机组制冷系数下降【一次、二次回风系统因其送风量恒定,故称为定风量系统(CAV)】13、变风量系统(VAV)特点:1)分区温度控制2)设备容量减小,运

23、行能耗减少3)房间分隔灵活4)维护工作量少(与水系统相比)13、制冷剂系统(VRV)一、分类:1)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系统 2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系统3)多联变频变冷媒流量热泵系统4)多联机系统。二、组成:(1)室外主机:由换热器、压缩机、散热风扇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类似分体空调器的室 外机;(2)室内机: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与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相同,也分为 壁挂式、落地式等多种形式。三、优点:(1 )各个房间可以独立调节,压缩机可变频运行,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2) 一台室外机通过制冷剂管道拖带的室内机可多达上10台。(3)室外机与室内机间的高度差和水平距离可从几

24、十米至上百米。四、缺点(1) 复杂,对控制器件、现场焊接安装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2)初投资较高。(3)不能控制系统直接引进新风,因此对于通常密闭的空调房间而言,其舒适性较差。14、 多联机系统 的特点:1)设备紧凑,占空间小,无粗大风道及水管路;2)系统输送能耗低,使用灵活,运行费用比集中式系统低;3 )设置布置时应控制管路的末端距离以及输送高度,且应考虑其制冷剂泄漏对环境的影响;4)运行管理方便,维修有厂商负责;5)设有新风。在新风量不能保证的条件下应加新风系统15、( 1) IPLV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数值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是用一个单一数值

25、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2)PLV ( part load value )部分负荷性能系数:是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3)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ee )名义工况性能系数:是在按规定工况下,机组以同一单位表示的制冷(热)量除以总输入电功率得出的比值。15、( 1)集中式系统1) 空调设备一般设在空调机房内,通过送回风管道与各个空调房间相连。2)空气集中处理3)送风管道将处理后的空气分送至各个空调房间的送风口,吸热吸湿或放热放湿后又通过 回风口和回风管道,部分返回空调设备再次处理使用。(2)半集中式系统1 )除

26、了设有集中处理空气(如新风)的空调设备外,在各个空调房间还分散设有以处理室内 循环空气为主的空调设备,又称为末端装置(如风机盘管)。2)仅有送风管道与各个空调房间相连,没有回风管道。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通常又统称为中央空调系统(3)分散式系统(局部机组系统)1)各个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均由设在各房间的空调设备(如各种房间空调器或单元式空调 机)独立、就地完成15、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1 )主要组成部件:空气处理设备、风管系统、送回风口(2)优点:1)空气集中处理,能实现各种处理过程,满足各种调节范围、空调精度和洁净度的要求,且便于集中调节和维护保养;2)室内空气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和控制;3)

27、消声隔振比较容易,且效果较好;4)使用寿命长,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小;5)新风量调节方便, 春秋季可实现全新风送风,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3)缺点:1)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过大,相应要求建筑层高较高;2) 一般只能处理一种送风状态的空气,不能同时满足有温湿度控制差别的房间或区域的需要;3)负荷变化或不需要送风时,不便于自动调节相适应或不送风,难以满足不同房间或区域的控制要求,造成能量的浪费;4)各房间之间有风管道连通,不利于防火防烟第5章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1、( 1 )空气从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喷口出流可形成层流或紊流射流(2)根据射流与周围流体的温度状况可分为等温射流和非等温射流(3)按射流流动

28、过程中是否受周界表面的限制可分为自由射流和受限射流,常见的多数为非等温受限射流2、 对于非等温自由射流,射流变形弯曲判据为阿基米德数Ar, 0为热射流,0为冷射流Ar gdoo 人)以Uo2Tn3、 回风口的气流特点:1)回风口周围气流的速度要比同距离的射流速度衰减快;2)回风口的气流衰减特点,决定了其在气流组织中的作用是有限的。3)在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时,应主要考虑送风口送风射流作用,兼顾考虑回风口的合理位置,以实现预定的气流合理分布模式。4、送风口(空气分布器的简称)(1)按风口送出气流的形式分类1) 送出气流形式呈辐射状向四周扩散的扩散型送风口,如散流器,这类送风口具有较大的 诱导室内空气

29、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射程较短。2) 气流沿送风口轴线方向送出的轴向型送风口,如喷口,这类送风口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 小,送风速度衰减慢,射程远。3) 气流从狭长的线状风口送出的线形送风口,如长宽比很大的条缝型送风口。4) 气流从大面积的平面上均匀送出的面形送风口,如孔板送风口,这类送风口送风温度和 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2) 按风口安装位置分类 :顶棚送风口、侧墙送风口、地面送风口等。(3) 按风口送风方向分类 :下送风口、侧送风口、上送风口。5、送风形式:(1 )百叶风口:外形主要为方形和矩形。1)作为送风口使用时,百叶通常是活动可调的,既能调送风方向,又能调送风量大小。2)既可安装于空

30、调房间墙壁或暴露风管侧面作为侧送风口使用,也可以安装在空调房间的 顶棚或暴露风管的底部作为下送风口使用。(2)散流器1 )是一种通常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管的底部作为下送风口使用的风口。2)其造型美观,易与房间装饰要求配合,是使用最广泛的送风口之一。(3)喷口(喷射式送风口)1)用于远距离送风的风口。 2)主要形式有圆形和球形两种。3)例如,圆形喷口,该喷口有较小的收缩角度,并且无叶片遮挡,因此喷口的噪声低、紊 流系数小。(4 )条缝风口(条缝型风口)1)按风口的条缝数分有单条缝、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形式。2) 基本特征是风口平面的长宽比值很大,使出风口形成“条缝”状,送风气流为扁平射流。3

31、)一般是单独地水平或垂直安装,作为侧送风口使用。(5 )旋流风口1 )依靠起旋器或旋流叶片等部件,使轴向气流起旋形成旋转射流。2)由于旋转射流的中心处于负压区,它能诱导周围大量空气与之混合,然后送至工作区。3 )有下送式和上送式两种(6 )孔板风口1)实际上是一块开有大量小孔 (孔径一般为6-8mm)的平板,材料为镀锌钢板、硬质塑料 板、铝板、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通常与空调房间的顶棚合为一体,既是送风口,又是顶棚2) 经过处理的空气由风管送入楼板与开孔顶棚之间的空间(通常称为稳压层或静压箱 ), 在静压的作用下,再通过大面积分布的众多小孔进入室内。3)根据孔板在顶棚上的布置形式不同,孔板风口可

32、分为全面孔板和局部孔板两种形式全面孔板:在空调房间的整个顶棚上(除照明灯具所占面积外),均匀布置的孔板局部孔板:在顶棚的一个局部位置或多个局部位置,成带形、梅花形、棋盘形或其他形式布置的孔板。4) 孔板送风的特点:1送风均匀,噪声小;2 射流的速度和温度都衰减很快;3在直接控制的区域内, 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4区域温差小,可达到土 0.1 C的要求5) 稳压层的作用:使孔板上部保持稳定且较高的静压。(当房间面积不大时,稳压层内 可不设空气分布风管,但为保持稳压层内的静压恒定,可沿气流流动方向逐渐降低稳压层的 高度)第六章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1、空调工况区划分的原则:在保证室内温湿度

33、要求的前提下,各分区中系统运行经济;同时,保证空调系统在各分区中一年中有一定的运行时数。(空气的焓是衡量冷量和热量的依据,在讨论空调工况分区时,用焓作为室外空气状态变化的指标)。2、包络图及五区特点(1 )第1区域一一预热器加热量调节阶段冬季寒冷季节,室外新风要考虑预热,新风阀门开到最小;随着室外焓值的增大,逐渐减小预热量,当焓值等于 hw1时,预热器关闭(2 )第区域一一新风比调节阶段过渡季节,空气变暖,逐渐加大新风比例,加大排风量,直至采用全新风,加热器负荷逐渐减小(3)第区域一一冬季工况转为夏季工况 可以推迟制冷设备开启时间,充分利用新风能量(4 )第川区域一一进入夏季工况。全新风模式,

34、制冷机开始投入运行,制冷量逐渐加大。(5 )第区域一一盛夏季。新风阀门开到最小,保持最小新风比的新风量,制冷机进入满 负荷运行阶段。3、一次回风喷水系统的调节方式气 象 区室外空气参 数范围房间相 对湿度 控制房间 温度 控制调节内容转换条件一次加热八、二次加热八、新风回风喷雾过程Ihwhw1一次加 执八、二次加热N加热量tN加热量最小(m%G)最大(Gi)喷循环水一次加 热器全 关后转 到II区IIhwihwhLi新、回 风比例二次加热停tN加热量N新风量N回风量喷循环水新风阀 门欧关 至最小 后转到I区;hw hL;转到II区II hL1hwhL2新、回 风比例二次加热停tNNN喷循环水h

35、whL加热量新风量回风量;转到II区;回风阀门 全关后 转到III 区IIIhL2hWhN喷水温度二次加热停tN加热量全开全关N喷水温度冷水全 关转II 区,hW m转IV区IVhWhN喷水温度二次加热停tN加热量最小(m%G)最大(G1)N喷水温度hWm转III区第7章空气净化处理1、 提高和改善空调房间空气质量的措施:1)控制室内污染源;2 )提高新风效应;3)保持室内正压;4)合理组织室内气流;5)加强空气净化和杀菌处理;6)采用能改变新风比的系统;7)加强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2、效率和透过率(1)效率n,通常用额定风量下,经过滤器捕集的尘粒量与过滤器进口处空气含尘量的比值 的百分比表示。即coCiCo100%1 2Co1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