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道湖泊岸线管理利用规划2008-09-12 03:06:01|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目 录第一章规划概要1第一节规划的指导思想1第二节规划的任务1第三节规划的原则2第四节规划水平年与范围的确定 3第五节规划编制的依据4第二章基本情况6第一节*河概况6第二节地形地貌7第三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8第四节主要支流9第五节存在的问题10第三章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12第一节社会经济12第二节水文气象13第三节河道地形图 14第四节河道治理14第五节跨河建筑物15第六节环境与生态15第七节河势稳定分析18第四章外缘控制线的划定21第一节岸线控制线划定的原则21第二节岸线控制线的划定22第三节岸线
2、控制线划定成果22第五章岸线功能区的划分23第一节岸线功能区的分类 23第二节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原则24第三节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25第四节岸线功能区的划分 26第六章岸线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8第一节岸线利用现状分析28第二节岸线利用现状评价29第七章岸线利用管理规划 31第一节岸线利用管理的目标 31第二节岸线利用管理的保障措施 31第一章规划概要第一节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按照人 水和谐的理念,正确处理*河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关系;二、综合协调*河上下游、左右岸及相关部门和行业间的关系,统筹兼顾近 远期的要求,通过对*河岸
3、线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在保障*河防洪安全、 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实现 *河岸线资源的 有效利用、科学保护、强化管理、实现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规划的任务一、戈U定岸线利用控制界线和规划岸线利用功能分根据*河的现状和演变规律,综合协调港口和航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 境保护规划以及沿河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分析岸线利用对河势稳 定、防洪安全与建设、生态环境及其他方划定岸线利用控制界线和管理范围面的 影响,科学规划岸线利用功能分区,合理划定岸线利用控制界线和管理范围;二、岸线功能区管理目标和规划意见研究拟定岸线开发利
4、用条件和控制要求,提出实施岸线合理开发、有效控制 和科学管理的规划意见。第三节规划原则一、坚持人水和谐、协调发展要重视发挥岸线资源的多功能作用,既要发挥岸线在防洪、供水、航运、水 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 保护水生态环境和维护河流健康,也要发挥岸线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航运发展等资 源效用,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为沿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岸线资源要保护与利用并重、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将岸线资源的保护和控 制利用放在突出的位置,既考虑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需 要,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也要根据不同河段的河势特
5、点和防洪、 供水以及 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有效保护和合理控制利用的对策措施, 对不适当开 发的区域要严格加以控制。三、坚持综合协调、统筹兼顾按照河流流域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综合协调岸线资源利用保护与沿河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国土开发、港口与航道、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之 间的关系,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岸线开发利用功能及控制条件;处理好整体利益与 局部利益关系,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以及行业之间的需求,结合不 同地区的岸线特点和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要求, 充分发挥岸线资源的经济、社会与 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岸线资源的合理配置。四、坚持完善法制、强化管理要按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
6、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 岸线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岸线开发利用管理制度, 研究制 定强化岸线利用综合管理的措施,切实加强岸线利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河岸线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岸线开发 利用程度,针对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主要矛盾, 按照轻重缓急,合理确定近 远期的规划目标和任务。第四节 规划水平年与范围的确定一、规划水平年现状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30 年。二、规划范围及重点根据岸线利用与管理的迫切需要,本次规划范围为*河*市段51.3公里,行 政区域包括*县*县两个县。规
7、划的重点是:岸线开发与利用问题突出、矛盾尖锐,管理任务重,对保障 流域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和维护河流健康功能十分重要的河段。第五节规划编制的依据一、主要法律法规、条例及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8、防洪标准(GB50201-94)9、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10、内河航道标准(GB50139-2004)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12、水利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3、
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4、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文规范 (JTJ214-2000)二、有关规划文件1、全国防洪规划报告及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山东省淮河流域综合规划3、淮河流域水功能区划4、淮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5、*市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6、*市市城市总体规划7、其它相关规划,包括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河概况*河干流起源于*市*县,向东流经*县、*县、*县等县(市)区,在*市 市*县县西姚村北入*海。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防洪流 量22222立方米每秒。*市市管理范围涉及*县3个乡镇、*县5个乡镇,管理 长度3333公里,
9、保护着1111平方公里的面积,保护人口 100万。*河是*地区大型骨干泄洪排涝河道,属淮河流域*海水系,地处东经111 0Z222 44,北纬44 3&55 16L间,是*省西南部最大的人工河流。* 河堤防级别为二级。*河*市段沿河有排灌站44座,提水站4座,涵洞33 座, 跨河桥梁44座,橡胶坝11座。*河*市段的管理机构为*市市*河管理处,下 设6个科室:行政办公室、水政科、工程科、防汛办公室、人财科、收费科。为 了能够更及时、方便的对*河堤防加强管理,在*河堤防沿岸又设置了三个管理 所,分别为:第一管理所、第二管理所、第三管理所,岸线总长1000公里。自古以来,*河流域易涝易旱,水旱灾害
10、连年不断。自大禹治水,迄今4200余 年,黄河历经26次改道,其中六次大徙,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 大徙后,在近2600年中,黄河泛滥决口达1593次,平均三年两决,百年一改道,其中 黄河改道波及*市的就达12次之多,黄河决口发生在*市的就有164次。自明武 年元年(公元1368年)到1982年的600余年间,涝水年224年,平均2.8年 一次。建国后1949年到1982年共计34年间,汛期发生涝水年13次,平均2.6 年发生一次。由于逐年治理,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但遇到超过河道防洪能力时, 局部地区仍有水灾。1993年、2003年,皆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涝灾,经济损失严 重。
11、*河运行三十多年来,在防洪、排涝、改碱、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开挖治理完成后,又对其主要支流进行了治理,同时配套了建筑物,现*河干流上共建有节制闸9座,涵洞64座,桥梁75座。在治理中除防洪、除涝外, 还兼顾了灌溉、水产,向城乡供水、水利旅游等。第二节地形地貌*河流域地处黄泛平原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最高地面高程 68.0 米,东北部最低地面高程 33.5米,地面坡度在1/40001/15000之间,上陡下 缓呈微台阶式。整个流域呈狭长状,南北宽约30公里。由于受历史上黄河决口、 改道的影响,流域内微地貌复杂,岗地、坡地和洼地相间分布。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北侧的*县和*县境内。
12、洼地分布面广,上游有沿黄槽状洼地,下游是滨 湖平洼地,受河水和湖水顶托而排水困难。 岗地和洼地之间为坡地,多为盐碱地 的分布。受近代黄河冲积的影响,地表土壤基本分布规律是高沙、洼淤、二坡碱。 流域内我省耕地面积480万亩,有壤土面积178.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7.1%, 粘土面积124.8万亩,占26%,沙土面积98万亩,占20.4%,盐碱土面积79 万亩,占16.5%。第三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河位于湖*西黄泛平原区,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洼区,河淮地洼区,鲁西 地穹列,*市低洼,为沉降地带。流域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沉积厚度在东部约 200米,愈往西愈厚,*县一带达1000米以上。直接通过本区
13、的主要断裂,西 部有南北向的*县至*县考深断裂带穿过,中部经*县、*县贯穿*断裂。第四纪 地层的成因,主要为黄河冲积物,土层以砂土、壤土和粘土为主,由于黄泛冲积 的急缓不同,形成了砂、壤、粘土相间,土层厚薄不均,交错复杂的分布特点。 *河20+000以下,主要分布有壤土、砂壤土、粘土和壤土夹砂壤土,土层的垂 直分布上有粘土、壤土夹砂壤土或壤土、粘土、砂壤土并局部夹砂壤土,层厚度 一般在0.31.2米。*河20+000以上至海洋边界以砂壤土和淤泥质砂壤土为主, 但有淤泥质粘土分布。*河干流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纪孔隙浅水,地下水埋深在河道上游和下游一般 为12米,中部地区地下水埋深23米。地下水补给来
14、源为大气降水,其次 为黄河侧渗,河湖补给。地下水位随季节而变化,年变幅约为12米。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13克/升,属淡水,但局部地下水矿化度在 3克/升以上,不宜 于灌溉。第四节主要支流原规划,自湖口到*县小留集为干流,小留集以上分为中、南、北三支,后将 干流改为自湖口到靳楼,中、南、北三支改为西、南、北三支。1973年,将干流与西支合并,统称为干流。*河的主要一级支流有12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主要支流有北支、 南支、胜利河。*河北支上起*县黄河堤根之王二寨,下游至*县王双楼东入* 河干流,流经东*县*县四县市,全长96公里,流域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全 河共建节制闸9座,桥梁66座
15、,涵洞67座。该河1970年按三年一遇除涝、二 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治理。*河北支沿*县城南流过,是*县城的主要泄洪 河道,对*县市的防洪排涝和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河南支上起*县白茅集,流经*县、*县两县十三个乡镇,并承接*省来水,其流域面积为1239平方 公里,沿河建有节制闸2座,生产桥25座。该河上游淤积严重,直接影响行洪 和排水。胜利河起源于*县太行堤水库,流经*县、*县三县,14个乡镇,沿河 建有节制闸3座,公路桥6座,生产桥22座,涵洞42座。2000年,山东省*河治理工程对*河干支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 治理标准 为干流按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并对支流入口进行了治理
16、,恢复1967 年开挖标准。2000年*河治理后,为加强堤防管理,将堤防全部绿化,把 *河* 市段建成了绿色长廊,绿化率达到 90%以上,成为一条靓丽的风景线,有效地 防止了水土流失,降低了河道淤积,增强了河道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第五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程存在的问题1、大堤内部空虚。由于挖河时是在冬季,冻土筑堤,堤防密实度差,堤防内部比较空虚。治理时未将堤防加固列为主要内容,造成部分堤段戗堤区高于标准堤,每次大的降雨都造成大量雨淋沟、塌陷坑,冲断防汛路。2、沿河建筑物老化失修,*河*市段沿河有排灌站14座,提水站4座,涵 洞13座,有跨河桥梁14座。这些建筑物
17、大部分建于挖河初期,经过三十多年 的运行,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形成了病险工程。3、违章建房、阻水物多。2005年调查,下游湖口处有违章建房 280间, 其中阻水房屋22间。全河段有阻水树木7万余棵。、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1、管理基础设施薄弱,手段落后,长期欠帐,不能适应现代水利工作的需要。2、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3、管理运行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势在必 行。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河岸线开发活动增多,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促进了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岸线的开发利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 给岸线资 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造成困
18、难。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不够协调,无序开发的问题 突出;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单纯重视经济效益,忽视防洪、供 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功能;岸线利用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第三章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第一节社会经济2沿河*县、*县两县200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见表6-1第二节水文气象*河流域属于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夏季风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 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较为明显,春季多风,夏热多雨,秋季少雨,冬季干冷。多 年平均气温13.5 C14 C,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7.3 C, 月份气温最低。 无霜期一般从三月下旬至十月下旬,平均为210天,一般为204230。封冻期一 般从12
19、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历时50天左右。冬季最大冻土厚度40厘米, 最大冻冰厚度18厘米。多年平均地温16C,。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700毫 米,且多集中在6至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70%,而35月份及10月份降雨 偏少。降雨年际变化大,丰枯比达 3.8倍。由于以上情况,在客观上形成春旱秋 涝和秋后又旱的一般规律。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冬季多西风或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 3.2米/秒,历 年最大风速24米/秒,全年三、四级风力日数平均为137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为2500小时,日照率5060%,相对湿度72%,年平均蒸发量为1360毫米。本次选用*河*站1962-2005年实测径流资料。为便于进行
20、径流量特征分布研究,根据鱼城水文站实测资料进行天然径流量、径流深的计算,其径流特征值见表 6-2、6-3、6-4。历史洪水调查与分析资料和实测洪水系列,洪水成因、发生时间、洪水组成情况,分析计算主要控制站和代表站设计洪水成果,见表6.5。第三节河道地形图规划范围内河道地形图为1: 50000的地形图资料(电子版)。第四节河道治理*河开挖于1967年4月,按照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进行开挖治 理,又对其主要支流进行了治理,同时配套了建筑物,分别由*市*地区组织分六期施工,先后动员21个县,出动民工85.3万人次,于1970年5月完成干支 流筑堤挖河工程,建桥80座,涵洞57座,排灌站8处,
21、完成土方9196万立方 米,工日4561万个,国家投资4370万元。在治理中除防洪、除涝外,还兼顾 了灌溉、水产,向城乡供水、水利旅游等。2001年,按照鲁计重点字【20000】27093号文的批复,进行了山东省* 河治理工程第一期土方工程的施工, 对干流进行了清淤治理,并对各支流入口进 行了削坡治理,恢复了三年一遇除涝、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 *市市组织9个县 市区于2000年11月动工,2001年6月竣工,疏浚复堤43.61公里,完成土方 1566立方米。河道整治工程实施情况、河道沿岸堤防险工段的现状及治理的基本情况、规划范围内各河段的堤防等级、防洪标准、主要控制站(主要控制断面)的防洪设
22、计水位、主要特征水位及相应流量、规划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工程的 实施和规划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河道及河口的疏浚、整治、清障、控导的现 状、规划及实施情况,疏浚、清障、整治对扩大泄洪能力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 题等河道治理基本情况见表6.6,表中河段长度按河道深泓线进行统计。第五节跨河建筑物*河*市段沿河现有排灌站13座,涵洞13座,有跨河桥梁14座,10kv供 电线路2条。规划范围内主要跨河建筑物的类型、数量、规模、占用岸线长度等 基本情况统计见表2.9和河道地形图。第六节环境与生态一、水质状况与生态环境状况根据2000 2005年水质监测结果,可以看出,CODmn和N H3N 浓度总
23、体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较明显。2005年,整个河道污染源集中在上游,下 游*市段污染度较轻。通过对*河上下游水质监测点的资料分析,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BOD5、高锰酸盐指数、NH3-N、挥发酚、亚硝酸盐氮。水污染成因分析(1)工业污源不能稳定达标。根据对工业污染源的统计,*河上游的菏泽排入境内各河道的有些工业污染源不能稳定达标排放。(2 )生活污水超标排放,各沿河县市虽然建成污水处理厂, 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配套 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使部分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这是导致河水污染严重的又一直接原因。(3)面源污染比例上升,流域面源畜禽养殖污 染、农药、化肥、地膜的大量施用也是造成水
24、污染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流域内 农药平均每亩0.6公斤。其中有机氯农药占总用量的 60%,有机磷农药占总用 量的20%,其他占20% ;年施用化肥平均每亩100公斤,其中氮肥占总用量的 70%,磷肥占部用量的20%,其他占总用量的10%,除作物吸收以外,残余部 分通过径流进河道。二、水功能区划情况依据200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 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分 方案,考虑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水质的要求,将输水干线水环境功能全部调 整为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川类水质标准。而汇入 输水干线的河流水质也应达到川类水质标准。按照山东省功能一级区划成果表(*市市),将*
25、河*市段划分为农业开发利用区。见表 9-10。三、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是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原因,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面源污染还是呈上升趋势,不容忽视。因此,控制好城市污染工业污染以 及面源污染,是解决调水区水污染的关键,同时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是保证供水水质的一项长期任务。流域污染防治对策的总体思路是:实行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与河流生态恢 复并重的三保险策略”,即以小流域为控制对象,在综合采用工业结构调整、清 洁生产。点源再提高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面源污染治理、 清淤疏浚等治污措施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闲置洼地及废弃河道,建设中 水调蓄设施,合理规划污
26、水回水工程,实现污水就地资源化,非汛期污水不再进 入*河,彻底解决污水出路,减少*河水质污染的风险,同时,通过人工复氧、 湿地建设等措施对河流生态恢复过程进行主动干预,使之向提高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应有的生态功能的有利方向尽快转变,从而确保 *市市境内流域水质 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四、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保护建设的目的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减少向河道的输沙量,控制污染物质进入河流,保护 水质安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及特种用途林等生态公益林严加 保护,严禁乱砍滥伐。并用林的采伐要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采伐迹地应
27、限期更新、恢复,不得随意改变其林地用途。对农村能源进行综合建设,大力开发太阳 能、风能、生物质能,推广节柴灶,实现多能互补,缓解当地用能短缺现象。对 各类建设项目和生产活动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项目不予立项;严禁在交通沿线、河道两从事取土、挖沙及基他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生 产活动。对批准的工程项目要有生态保护方案。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限期 治理恢复。加强对建材、煤炭等行业的生态监理和环境保护,对不具备环境治理 能力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造成局部和短期生态影响的项目,要按照 四谁” 和三同时”制度,采取相就的环保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水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情况见
28、表 6.10、表6.11 o第七节河势稳定性分析一、河道演变分析1、*河水系演变*河主要是为调整万福河水系,防治万福河以南地区洪、涝灾害,于1900 1770年开挖的大型排水河道。1985年取用河道首尾所在县即一一东*县和*县 县名第一字,改称*河。干流上起*县,于*县县*村北入*湖。全长1111公里, 流域面积5111平方公里,其中截*河流域面积333平方公里、*河1130平方 公里、*河96平方公里、*河283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河南支、*河北支、 胜利河、团结河、惠河等,成为湖西最大排水河道。2、*河干流治理情况*河干流,按设计排涝最大流量899立方米/秒、防洪流量2225立方米/秒
29、标准开挖筑堤,由*县、*市两地组织工程施工。*地区于1900年3月1925 年春,分3期完成了 *河口以上142.54公里干流段的挖河筑堤工程。*市地区 于1967年冬1968年春,分两期完成*河口以下至入口 30.86公里干流段的挖 河筑堤工程。沿河建有大、中型拦河坝 6座、涵洞35座、桥梁70座。19681970年,按3年一遇排涝和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先后开挖南支 5 公里、北支大薛庄以下24公里新河(大薛庄以上原为游段)。按同标准全面整 治了鸣风河和大沙河上段,定名为胜利河,成为*河支流。71971年以后至1985 年,主要是进行支流配套工程。*河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干流河道淤积十分严重
30、,河槽普遍淤积深度12米,下游淤积深度达3米以上,为确保*河沿岸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于 2001年对*河进行了治理,*河干流设计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清淤开挖, 二 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复堤,通过治理恢复并达到1967年原设计开挖标准。3、河道近期演变分析*河的近期演变,主要是受河流洪水特性和水沙条件变化的影响。根据近年 来的河道实测断面资料分析,河势呈淤积状态。河道淤积的原因一是由于河道为 黄泛区,土质多沙土、砂壤土,河道夹沙量大,二是流域内发生的洪水,绝大多 数都属于小流量级别的洪水,且*河河底比降平缓,洪水发生期间,由于流速比 较小,水流的挟沙能力低,易造成淤积。二、河道演变趋势分析由于
31、历史实测资料较少,本次对河道演变只进行定性分析。河道河势的未来 变化,仍将取决于该河流的河道洪水的水沙条件。受 *河干流洪水特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河道将会呈现为逐年淤积的型式。 在较大洪水情况下,特别是发生 漫滩洪水以后,河槽局部将会发生冲刷。根据顺直型河道的变形和演变特点,在流量小,水位低、含沙量小的情况下, 水流仅沿中部深泓流动,对河道影响不大;在中等造床流量时,水位较低,含沙 量较小,边滩附近的河床存在时而成为深槽, 时而成为边滩的可能性;大洪水期 间,流量大,水位高,含沙量大,两侧边滩均被淹没,水流由堤防控导,较为顺 直,深槽内深坑被填平,高岗被冲平,洪水过后,河槽较平整,边滩变化
32、较小。 因此,河道未来演变主要表现为主河槽因中等洪水造床作用,河道深泓在大堤内小幅摆动。根据以上分析在正常运行管理情况下,预计未来河道的河型不会出现 和发生大的变动,河堤内堤距不会发生大的变动。因此,*河岸线基本稳定。第四章外缘控制线的划定第一节划定的原则、根据岸线利用与保护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结合各河段的河势状况、岸线自然特点、岸线资源状况,在服从防洪安全、河势稳定和维护河流健康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要求,按照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划定。二、按照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功能区划及河道整治规划、航道整治 规划等方面的要求,统筹协调近远期防洪工程建设、河流生态功能保护、
33、滩地合 理利用、土地利用等规划以及各部门对岸线利用的要求,按照岸线保护的要求, 结合需要与可能合理划定。三、综合前述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河流左右岸的地形地质条件、 河 势演变趋势及与左右岸开发利用与治理的相互影响,以及河流两岸经济社会发展、防洪保安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岸线利用与保护的要求等因素划定。四、城市段的岸线控制线充分考虑城市防洪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城市景观建设等因素。五、尽量保持岸线控制线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特别是各行政区域交界处,按 照河流特性,在综合考虑各行业要求,统筹岸线资源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岸线的需求等综合因素的前提下,科
34、学合理进行划定,避免因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要 求的差异,导致岸线控制线划分不合理。第二节岸线控制线的划定本次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根据 山东省主要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工 作大纲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适当简化,只划定河道外缘控制线,河道 管理范围即是本次规划范围。参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及省、市的有关规定,并结 合工程具体情况,*河堤防为二级,确定*河堤防工程管理范围的外缘线距堤外 脚5米,即外堤脚线外延5米就是河道外缘控制线。第三节岸线控制线成果岸线控制线成果填写表6.15,已在河道地形图上标出第五章岸线功能区的划分第一节 岸线功能区的分类根据岸线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社会
35、功能属性以及不同的要求,将岸线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段,即岸线功能区。岸线功能区界线与岸线控制线垂向或斜向相 交。根据大纲要求,岸线功能区分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 用区和岸线开发利用区四类。一、岸线保护区岸线保护区是指对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保护及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护等至关重要而禁止开发利用的岸线区。一般情况下是国家和省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 化遗产等)、重要水源地等所在的河段,或因岸线开发利用对防洪和生态保护有 重要影响的岸线区应划为保护区。二、岸线保留区岸线保留区是指规划期内暂时不开发利用或者尚不具备开发利用
36、条件的岸 线区。对河道尚处于演变过程中,河势不稳、河槽冲淤变化明显、主流摆动频繁 的河段,或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或特定功能要求,如防洪保留区、水资源保护区、 供水水源地、河口围垦区的岸线等应划为保留区。三、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控制利用区是指因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对防洪安全、河流生态保护存在一 定风险,或开发利用程度已较高,进一步开发利用对防洪、供水和河流生态安全 造成等一定影响,而需要控制开发利用程度的岸线区段。 岸线控制利用区要加强 对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有控制、有条件地合理适度开发。四、岸线开发利用区岸线开发利用区是指河势基本稳定,无特殊生态保护要求或特定功能要求, 岸线开发利用活动对河势稳定
37、、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及河流健康影响较小的岸线 区,应按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合 理地开发利用。第二节岸线功能区的划分原则一、岸线功能区划分应正确处理*河近期与远期、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做到近远期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确保防洪安全和水资源、水环境及河流 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促进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 *河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二、岸线功能区划分应统筹考虑和协调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及 岸线的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相互的影响。三、岸线功能区划分应与已有的防洪分区、水功能分区、农业分区、自然生 态分区等区划相协调。四、岸线功能区划分应统筹考
38、虑城市建设与发展、航道规划与港口建设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五、岸线功能区划分应本着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河流自然 生态属性,以及河势演变、河道冲淤特性及河道岸线的稳定性, 并结合行政区划 分界,进行科学划分,保证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合理性。第三节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一、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岸线和城市河段岸线,由于开发利用程度已较高, 岸线资源已非常紧缺,因此,应充分重视河道防洪、生态环境保护、水功能区划 等方面要求,避免过度开发利用。二、河流的城市段和中下游经济发达的地区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岸线资源紧缺,各行业对岸线利用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功能区段划分宜综合考虑
39、各 方面的需求,结合规划河段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具际情况, 对岸线功能区段进行细 划。对于岸线开发利用要求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河段,或位于上 游两岸人口稀少的山丘区河道,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单个功能区段的长度。三、岸线功能分区的划分应在已划分的岸线控制线的带状区域内合理进行划 分。岸线功能区划定时应尽可能详细具体,以便于管理。第四节岸线功能区划分根据岸线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功能属性以及不同的要求,依照岸线功能区的分类办法,*河*市段岸线功能区划分如下:一、岸线保护区*河0+00010+000,划定为岸线保护区。山东省人民政府 *海水污染防 治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海水源保护区,
40、其范围包括*海湖体,沿岸 5公里以内陆地,各入湖河流自入湖口上溯10公里河道。据此,将*河0+000 10+000划定为岸线保护区,保护区内*河岸线禁止开发利用。在规划图上以红线标注外缘控制线和岸线功能区界线,岸线功能区界线与岸 线控制线垂向。二、岸线控制利用区*河10+00030+470,划定为控制利用区。*河30+470处既是县区界点, 又是惠河入口,宜作为功能区界点。该河段地处 *河下游,虽然开发程度低,但 防洪安全和水质要求较高,应加强对开发利用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控制开发利用 的程度,划定为控制利用区。在规划图上以黄线标注外缘控制线和岸线功能区界线,岸线功能区界线与岸 线控制线垂向。
41、三、岸线开发利用区*河30+47051+300,划定为岸线开发利用区。该河段河势基本稳定,应 按照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流健康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合理地 开发利用。在规划图上以蓝线标注外缘控制线和岸线功能区界线,岸线功能区界线与岸 线控制线垂向。岸线功能区划分成果见表6-16和河道地形图。第六章岸线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第一节岸线利用现状分析一、岸线保护区*河0+00010+000划定为岸线保护区,岸线长度 20.00公里,占地面积 2700000m2。(1)人口状况:岸线功能区内的人口 102人,其中城镇人口 0人,农村人 口 102 人。(2 )堤防工程:堤防标准为2级,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3)工程设施:岸线范围内的工程设施有排灌站 6座,涵洞2座,有跨河 桥梁3座,跨河缆线2处。(4)农业用地:耕地用地 150000m2、林地用地120000m2。二、控制利用区*河入湖口至金鱼边界(10+00030+470 )划定为控制利用区,岸线长度 40.94公里,占地面积 5554000m2。(1)人口状况:岸线功能区内的人口 102人,其中城镇人口 0人,农村人 口 102 人。(2 )堤防工程:堤防标准为2级,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3) 工程设施:岸线范围内的工程设施有排灌站 7座,涵洞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